凈土教法的生死觀
一、前言:信息生活的盲點
二、了生與脫死的宗教現(xiàn)世關懷與終極關懷
四、凈土教法建立的目的
五、凈土三資糧──信、愿、行
六、結(jié)語
一、前言:信息生活的盲點
這次圓光佛研所舉辦大專智能營,邀請學人來向大家說明有關凈土教法的生死觀,希望能從一個比較廣泛的角度給諸位得到利益。
就事實來看,在這種時代要辦這個活動是更顯得不容易;計算機網(wǎng)絡時代一來臨,什幺事情都可以在指尖上完成,那生死的問題呢?會去注意它的人就越來越少了。日常中我們所看到、聽到的訊息,幾乎都是教我們不斷地向外追逐;其內(nèi)容大都是怎樣交朋友,如何打扮自己,怎樣才能把生意做得成功、股票做得更好…..等等。我們所看到的電視節(jié)目呢?也大都是暴力、血腥、情欲占多數(shù)。而人際的關系呢?是真實加虛擬,平常不敢說的話,現(xiàn)在可以在網(wǎng)絡上說,說了之后,發(fā)現(xiàn)好象也無所謂,于是大家把虛擬的話也當真了,結(jié)果在現(xiàn)實的生活中,不少人,尤其是年輕人,就陷入了虛實錯亂的情境中而不自知。這些就是大家今日所面對的生活。所以網(wǎng)絡雖增加了人類的方便,其實也擴張了人類的欲望,然后也讓人類漸漸地忘失了人性。在網(wǎng)絡上任何可以發(fā)生的事,說得出來的話,也漸漸變成現(xiàn)實世間的真實,這正是佛教所謂的「熏習」之力!
如果現(xiàn)在請問大家平常都使用哪一種牌子的洗發(fā)精?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市面上的那些品牌。請問大家為什幺都知道這些?其實,我們并沒有想要記得它們的名字,但是卻已經(jīng)記得了;因而當我要去買洗發(fā)精的時候,不會有人質(zhì)疑我為什幺要買那些品牌的洗發(fā)。我們?yōu)槭茬鄄挥枚乖搭^發(fā)?其實用豆渣洗頭發(fā)更具有保養(yǎng)的功能,而且洗得更干凈、更環(huán)保啊!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想到要這樣做?因為我們在沒有檢擇、注意的情況下,每天經(jīng)由電子信箱、電視、報紙等媒體一直在自我灌輸:「洗頭發(fā)就是要用「洗發(fā)精」(而且?某某牌子的)」這個概念,從而失去了對于「洗頭發(fā)」這件事的獨立思考能力。所以,不要以為我們在信息的社會里,自己能獨立思考,事實上可能剛好相反!在此學人想說明兩件事:
第一、我們在這充滿信息洪流的社會中,自己到底能夠決定什幺?從上面的說明中,我們可以了解到:至少洗頭發(fā)這件事我們就不能獨立選擇了。其實我們有更多種選擇,但是我們不懂得要這樣選擇,因為我們的信息被封閉。與其說被封閉,不如說我們被外來信息充滿了整個心識,被有目的的人一直灌輸特定的信息,而使自己沒有選擇的機會。在大部份的時候,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信息焦慮癥:如果別人都知道的事,只有自己不知道,我們一定會非常焦慮。因為我們害怕這種焦慮,所以也要跟著大家一樣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,沒有來由的奔狂去吸收各種常常是被特定目的所包裝的信息,然后再也無法去檢別及獨立思考了,我們就是這樣過一輩子的。
第二、我們被社會既有的觀念所蒙蔽了。我們的營隊叫「智能營」,課程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,要用智能來認識生死,然而我們有多少機會來認識生死?醫(yī)院里一有人往生,三分鐘就被包走;如果家里有人往生,很快的葬儀社馬上就來,他會告我們一大堆的繁文褥節(jié),要這樣做,要那樣做,不管我們愿意或不愿意,似乎都會照著做。可見,我們連面對死亡的事情,信息也是被人家牽著走,而且?guī)装倌陙矶歼@樣。我這樣說的目的,不是要與眾不同,而是要大家去思考:非得要這樣做嗎?為什幺不讓往生者穿原來的衣服?為什幺一定要放冥紙?放信用卡不是更快、更方便?諸位一定要注意的現(xiàn)象是,無論我們遇到生命中的抉擇,或生活中的事情也好,其實我們大部分被一堆似是而非的看法牽著走,然而我們卻覺得很心安理得,只因為「大家都這樣」。今天雖然我們自認為是「知識分子」,然而卻也無法從這樣的生活信息盲點(佛法名之為「共業(yè)」)中超越出來。
二、了生與脫死的宗教現(xiàn)世關懷與終極關懷
所以什幺是佛教所期許的知識分子?佛教所期許的知識分子就是要有這種覺醒的力量,既然我們的營隊名稱叫做「智能營」,那什幺是「智能」呢?佛教所說的智能,就是一種「覺醒」;而覺醒之前一定要先有一種「叛逆性的思維」,不是為叛逆而叛逆,而是一種「反既有化、反固定化」思惟,當然這并不是要你為反傳統(tǒng)而反傳統(tǒng),佛教不提倡反傳統(tǒng)或不反傳統(tǒng)。意思是說:應該就現(xiàn)在所面對的事情去思惟、簡別;例如:思惟為什幺我要過這樣子的日子?當社會一再的在粉飾「死亡」時,死亡這件事被我「正確而清楚地」意識過沒有?死亡是怎幺一回事?事實上,死亡不妨看作是:我們至愛的親友在無法抗拒的情況下,到一個你我都不知道的地方,他將永遠消失;無論我們樂意或不樂意,他就這樣消失了,這就叫「死亡」。然而我們卻又為什幺從來就無法接受它呢?
佛教不是要我們悲觀、消極,它是非,F(xiàn)實而積極的。它要我們從現(xiàn)實中去觀察人類的感情、人類存活的方式,然后告訴我們:若按照原來的生活方式生活,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。佛陀當初做太子時,離開皇宮的目的就是去尋找答案,最后他找到了一種能夠讓人真正永遠快樂的方法,而且得到了也不會再失去。他找到了這個方法后,并沒有宣告他是神,也沒有宣告宇宙由他所創(chuàng)造,更沒有說他能夠創(chuàng)造任何生命,當然他也沒有說能賜給諸位快樂。但是他關懷了我們現(xiàn)世與來世的一切,這叫佛法的「終極關懷」。佛陀強調(diào)生命的關懷,從現(xiàn)世到來世,從自己到周圍,他關懷了我們,還有一切眾生。所以終極關懷有兩個意思:第一、是生命如何究竟圓滿的關懷;第二、在時間上來說,大家能從現(xiàn)在開始注意自己的生命,一直到成佛,這段時間都能關懷到;而在空間上,是指個人對這個世界與全宇宙都關懷;最后,在對象上來說,不但關懷了人,還關懷了人以外如豬、狗、貓、羊等其它生命的問題,綜合了以上兩點,才是佛教所說的「終極關懷」。因而任何人在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,都可以開始做生命關懷,這也就是標題所說的:了生與脫死的宗教現(xiàn)世關懷與終極關懷之意思。
那幺何謂「了生」?即是今生的生命在生活中所對面的一切,如學生考試、老師教書,丈夫賺錢、太太持家,老板經(jīng)營事業(yè)、員工上班做事,凡此等等所有的工作都用佛法的智能來面對與完成,這叫做「了生」。何謂「脫死」?就是了解死亡是什幺,以及該如何面對死亡;不但自己面對死亡時能灑脫自在,也能幫助別人灑脫自在,這就是「脫死」。脫死不是在求長生不死;如果一個人長生不死,就不會覺得生命的可貴。就如一朵花,真的花會凋謝,正因為它會凋謝,所以當它綻放的時候才會顯得更加迷人而讓人珍惜;如果是假花,我們并不會去珍惜它,因為即使抽出來洗一洗再插上去,它還是亮麗無比,因而不會對它產(chǎn)生珍惜。我們會珍惜真的花,就是因為它有花開花謝的時候,而假花沒有開謝,所以叫做假的。而生命就像真的花一樣,因為有起伏才有其價值,才會讓人刻骨銘心,這也是它被珍惜的地方。所以我們不要去求長生不死,佛教沒有教人飲藥服氣得長生不老之身,他想教我們的,是了生與脫死,而不是長生不死。然而佛法如何教我們了生脫死呢?在中國,一般來說其方法有自力及他力兩大類,如果生死是一條河,禪宗渡河的方式是,自己去造一條船,然后自己搖槳過去,這即是代表「自力」的修法。而凈土教雖也是要我們自己過去,但是那條船已經(jīng)有人幫我們準備好了,雖然終究還是自己搖槳過去,不過對岸邊有位老師在那里看著我們、鼓勵我們,這即是代表「他力」的修法。雖然終究要靠自己,然這兩種修法不一樣,比較特別之處是凈土教有阿彌陀佛站在對岸,不由得讓我們產(chǎn)生力量。例如我們生命當中有很多時候是受人家提攜、幫助的,雖然路還是要我們自己去走,但是可能別人的一句鼓勵、保證,而讓我們能更勇敢的繼續(xù)走下去!佛接引我們往生也是這樣,他在成佛之前曾發(fā)下四十八大愿,那正是他的保證,他的提攜,他的勸勉,也是他的教育。因此我們能經(jīng)由「他力」而加強自己的修行力量,從而更容易地走向了生脫死之境。事實上,我們因為無使始以來已與阿彌陀佛有緣,所以我們才聽得到他的名號,并且了解及相信他所發(fā)的大愿。更因為了解并信仰他的大愿,所以能受到他的大愿加被、接引,而得以往生佛國修持更深的佛法。這正是凈土教的「終極關懷」之所在。
三、大乘佛教所共的生命觀
由于我們受到太多外在環(huán)境的影響,而忘記要面對自己的生死,因此而長期輪回于生死之中無法出離。所以佛教告訴我們,生命乃是由一念一念不停的意志,加上這個意志所推動的語言與行動所結(jié)合而成「業(yè)」,去成就為生命無量無邊的輪回「因緣」,這就是所謂的生命「緣起觀」;而其中,促成眾生輪回不停的根本因緣就是「我愛」或說「我執(zhí)」。我們常常因為我執(zhí)而起惡心,造了很多惡業(yè);也常因為善心而做了很多善事,而這些善、惡業(yè)力會隨著各種緣而現(xiàn)前。就如同一顆種子,如果放在桌上,便無法長不出稻子;但是如果放在泥土里,加上水、空氣、陽光等助緣,它就會長出來。種子是「因」,泥土、水等等是「緣」,有因有緣最后才能結(jié)出果來。眾生因為有「我愛」的因,復又造作各種善業(yè)與惡業(yè)的緣,因此就有輪回生死的「果報」。只是所造的那些業(yè)因是否必然在今生感報?那就必須視所造業(yè)力的輕重與我們今生的作為而定。如果我們的心很壞,那就更容易招感更多的惡緣與不好的果報;譬如一個老是擺著老K臉對待周圍的人,周圍的人對他一樣不會有好感,也可能處處找他的麻煩。所以「緣」的產(chǎn)生除了過去世所造之外,主要還是由今生的心念所招感。佛陀教導我們?nèi)绻捷喕?那就要好好地利用自己今生的生命去「知命轉(zhuǎn)運」:過去所造作的善、惡業(yè),要用佛法的智能去了知它,并用正確的意志去轉(zhuǎn)它,這稱為知命轉(zhuǎn)運。這是生命現(xiàn)象的真實問題,也是佛法要我們首先去理解與面對的。
其次,因為我們有存活的意志,而使得我們在潛意識中時時有「想要活下去」的力量,甚至到了臨終的那一剎那還是想要活下去,因此會繼續(xù)招感下一期的生命,這就是「業(yè)感緣起」;所謂「三世因果」,就是如此。因為有無止盡的求生意志,所以想要擁有一個必須活下去的未來,因而每一剎那我們都在為「存活」而努力,這就是三世因果的起因。三世因果不是佛定的,是我們無明(沒有智能)、我執(zhí)的生命自然去追尋與完成的。為什幺會投胎成為人或投胎成為豬、狗?這是因為所造的業(yè)與那一道的眾生相應,于是他就投胎到那里,然后繼續(xù)延續(xù)下一期的生命。前面已說到,三世因果是依著生命的「我愛」為根本,因為有我愛,所以追尋能活下去的下一世,而每下一世的追尋都還是有「我愛」。我愛是一種自私,這種自私使得我們不得犧牲別人來獲取自己的所需,但同時別人也要犧牲我們,因此整個生命就充滿了一種貪取,因貪取而無有止息的相互攻擊、榨取。由于我們每一世的輪回都在滿足這種自我愛、追求自我愛、都在犧牲別人、損傷別人,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將會造作無邊的生死因緣,于是我們也就一世一世的輪回不休了。
佛陀告訴我們,如果能夠放棄我愛,將會得到生命的自在,得到最大的快樂。但是要放棄我愛,首先要識苦修道。眾生有我愛,因而造業(yè)受苦,永遠輪回;即使是往生天上成為天人,亦復如是,總是處在無常變動不居的三界中輪回,這是一種輪回的苦。如果要脫苦,我們就必須超越我愛,唯有徹底的超越我愛,才能超越自私,才能識苦而修道,這是一種自力增上的努力,也是大乘佛法共同的生命觀。
2、生死一如──徹見實相
以大乘佛法的立場說,而當我們超越了我執(zhí)以及對「法」的執(zhí)取之后,就會證得「生死一如」。死亡,佛教一般都稱為「往生」。往生有圣與凡的差別,圣人的往生再也沒有輪回,出離輪回;那就是所謂的「解脫」。只是解脫不一定是指死亡而言,也不是到了極樂世界才可以解脫,而是現(xiàn)在活著的時候,當下能遠離我執(zhí),看透生命的實相,并超越對法的執(zhí)取,那時候生命就自在了,這才是解脫的真義。然而解脫仍有大小乘的分別,大乘的圣人不會像小乘人那樣大「不受后有,不再輪回」為解脫;剛好相反,當他證到生死一如的實相時,由于他更超越了法的執(zhí)取,因此他更會累世累劫的再來人間,然而他是「來而不來、不來而來」,他的「來」和我們的來是不一樣的。我們的來是隨「業(yè)報」而來,我們被生命的籠子關住,不自由、自私、痛苦、沒有智能、傷害別人獲取自己的利益,一次次不自主的來到世界(還不一定都是以「人身」而來),只是來受苦、受報而已。但是佛、菩薩是以不貪染一切,又能不舍一切眾生的智能與悲愿為推動而來,這樣的來一方而既履行了自己的大乘心愿,同時也成就了無邊的大乘功德,這是大乘的風光。這才是大乘佛法中「生死一如」的真義。
3、不舍世間──淑世利生
而今天就是要教各位學大乘法、修大乘行,不然大家就是入寶山空手而回。因為小乘不究竟,雖然小乘表面上已解決了「自己」的問題,但是事實上還是沒有究竟解決更為深刻的死生問題。小乘行者誤認或著執(zhí)「真」有生死,所以才要「離」生死,他不知道生死是畢竟空,根本沒有一個「實在的生死」可離。因此小乘行者不是真實正見空性,因為畢竟空性是生死一如的。大乘行者體證生死一如,所以不須要說它是「無」生死,也不須要說它是「有」生死。他不怕生死,而再入生死;雖再入生死,卻也不受輪回的生死所困,這樣的生命價值才是最究竟的,這才是大乘佛法「終極關懷」。
大乘行人一方面既能不貪著世間,同時又能不舍世間、利益有情,這樣稱為「淑世利生」,這是大乘佛法無限利他的誓愿與悲愿。孔夫子也重視淑世,但是大乘佛教的「淑世」,是徹底生死一如的解脫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的「淑世利生」,而凈土教正是立足于這樣的前提下而開演的。
四、凈土教法建立的目的
1、為慧深愿廣的大心眾生,建立早日成就究竟佛道,以回入娑婆廣度有情的學習機制
凈土教法建立的目的,是為三種人而建立的。首先,第一種是為有智能、愿力也很深的大心眾生而開演的。這類根機的有情,希望解脫,而且要盡快成就,然后再回到娑婆世界來淑世利生;而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就是能圓滿這類根機眾生的愿。我們可以將凈土的相狀想成是一個超級的宗教大學,里面有佛、菩薩們做為我們的教授及同學、同參等等,在那里學習可以增加我們學習的能力與速度;而且極樂世界也提供一種極優(yōu)良的佛法開悟課程,和超越了人間種種障礙的環(huán)境來讓我們快速的學習。
由于在極樂世界中,有非常好的老師在教導,不但使用言教,還會用種種身教及神通變現(xiàn)等方法,帶領我們?nèi)嵺`、體悟最深刻的大乘佛法。在那里,我們的身體活動將不再受到如現(xiàn)在的生、老、病、死之限制,加上周遭有很多修學有成就的大德、菩薩們的指導,因而我們能更快速學而有所成就。這些完善優(yōu)良的學習環(huán)境,無非是為了讓想早一點能成就究竟佛道,以便早一點回入娑婆來度眾生的大心眾生,有此修學的機會。
如果要問,為何我們能往生到那幺好的環(huán)境去?那是因為阿彌陀佛的「愿力」協(xié)助之故,所以我們才能往生凈土,并且能順利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法修學。但為何愿力會加被于我們?這就如同孫中山先生發(fā)愿推翻滿清,創(chuàng)建民國,所以今天才有中華民國,我們出國也才有護照可用,這是他的「愿力」加被到我們身上的例子。又例如母親愿意懷胎十個月而生下我們,并且繼續(xù)養(yǎng)育我們,我們因為乘著她的愿力才能活到今天,這也是母親的愿力加被在我們身上;或者老師愿意用心教導學生,那些學生就有機會被教好,這是老師的愿加被在學生身上的例子。因此,「愿」會加被周遭的人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也是可以印證的,換言之我們被彌陀佛的愿力所加被,也是絕對可能的。
2、為忙碌無暇的障惱眾生,提供消業(yè)集福、易修速成,可得現(xiàn)世安樂的最佳途徑。
其次,凈土教法建立的目的,也為忙碌障惱的眾生能夠往生,而且還希望能夠得到現(xiàn)世安樂的人而建立。如果是障惱慧淺的眾生,阿彌陀佛慈悲的愿力會讓他消業(yè)集福;因為忙碌的人,煩惱業(yè)重不容易有福報,求什幺沒什幺,一切都不順利。而在這世間要幫助自己的辦法有兩種:第一種是靠自己的力量;第二種透過善知識的教導,然后自己去實踐。而第二種就是依佛所宣揚的法義,我們聽到之后去實踐,而后得到智能。因為有智能,所以能降伏業(yè)障;因為降伏業(yè)障,所以減少困擾;因為減少困擾,所以能獲得歡喜;因為獲得了歡喜,于是就知道放下自私;因為懂得放下自私,結(jié)果不會再去造惡業(yè)害人;因為不去造惡害人,所以能減少未來的種種惡緣。于是善的不斷循環(huán),進而一步一步的走向福、慧圓滿的佛道,這是佛法的修行義。而此佛法修行義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獨立操作的,只是要如何操作,必須要有人來教導。
至于如何操作?信仰阿彌陀佛不是一種宗教崇拜,但是它仍須要宗教儀式,也就是透過身語行為的恭敬,而后反熏我們的內(nèi)心。譬如,如果諸位現(xiàn)在穿晚禮服坐在這里聽法,可能會坐的不安穩(wěn);反之,如果今天去參加宴會,大家都穿著晚禮服,而只有自己穿著T恤,穿著短褲,外加脫鞋一雙破球鞋,結(jié)果自己一定會為了外在的衣服與別人不協(xié)調(diào)而感到不自在。由此不難了解,我們所以會造業(yè),大都是受外在環(huán)境的好壞所影響,然后起瞋心、惱怒或貪染等等,進而造作惡業(yè)。而今天我們要修道也是要透過外在語言、衣服、身體的形式來禮拜、稱念、誦經(jīng),讓自己的心凈化。念佛的圣號,憶念佛的功德、景仰佛的智能,進而見賢思齊,自我要求也要和佛一樣。這就是透過念佛的方式來憶念佛,讓這一種憶念形成內(nèi)在的意志力──一種強大凈化內(nèi)在自我的意志,進而斷除我們造業(yè)的惡心,于是便可消業(yè)集福。為什幺能消業(yè)?因為不再造業(yè),所以當別人來罵我們的時候會歡喜的接受。為什幺能集福?因為沒有自私的惡心,一心只有想要幫助別人,這時內(nèi)心已經(jīng)凈化而形成福報的溫床。
所以如何為忙碌無暇障惱的眾生提供消業(yè)集福、易修速成,以及可得現(xiàn)世安樂的最佳途徑?簡單地說,就是憶佛的功德。由于憶念佛的功德,念佛的圣號,進而對佛肅然起敬而生樂善心,藉此溶化我們那顆堅固不舍的「我執(zhí)」,這樣的念佛,才念的有效果。念佛是可以直接幫助我們凈化內(nèi)心,所以念佛的當下,也就得到佛的加持。當我們在念佛的圣號時,要對佛陀慈悲與智能生起憶念,因為憶念,所以內(nèi)心很安穩(wěn),要依教奉行,放下我執(zhí),把煩惱交給阿彌陀佛。一直念佛,內(nèi)心自然就產(chǎn)生凈化、安穩(wěn)、提升。就像我們的母親,曾經(jīng)辛若的養(yǎng)育我們,所以母親的名字對我們有特別的感覺,當我們稱念她的名字時,內(nèi)心就產(chǎn)生了一種憶念、一種善孝順的懷念。所以,稱念佛號是憶念佛的功德,從而使佛入了我們的心,加持并凈化了自我,從而提升、超越了自我。
這不是一種無聊的宗教行為或是迷信的宗教操作,它是一種提升身心靈的具體方法。這種念佛的修持法門,稱為「易修」。為什幺稱為「易修」?因為開車可以念佛,任何煩惱來時可以念佛,走路可以念佛,躺在床上也還是可以念佛。又佛陀不是要我們崇拜他,而是要我們念佛的同時,也能開發(fā)自己已有的本性功德,因為我們皆本具有清凈的功德,與佛平等;所以當我們念佛時,也可以很快地開顯并成就這樣的自性功德,這就稱為「易修速成」。
3、為懼怕生死的力弱眾生,開示信愿持名、佛力加持,當生出離生死的最終保證
還有一種人,面對生死時很無力,周遭的環(huán)境也使得他不知如何去面對生死。人生最大的恐懼無非是死亡,或者說是失去自己的親人,而死亡是造成失去至親至愛最直接且無可抗拒的一種必然會發(fā)生的自然現(xiàn)象,然而我們卻沒有智能可以幫助他。因為我們自己也常這樣認為:反正沒有人教還不都這樣過日子,所以我們也就這樣過,等到要死的時候再來說吧!大部分的人都有這種想法。也因為大部分的人有這種想法,所以我們像鴕鳥一樣,既不懂生,亦不懂死。
在凈土教法當中可以讓我們得到生命永恒的安寧,和恐懼死亡的止息,這種安止是我們本質(zhì)上能得的,不是佛賜給的。然而,佛為懼怕生死的力弱眾生開示信愿持名與佛力加持的意義,目的就是要讓他在今生能出離生死。所以凈土教的生命觀,對諸位是最有意義的;因為我們面對生死的時候極為無力,也不知該怎辦,甚至沒辦法像師父們一樣去修行,連吃素都沒辦法做到。凈土法門正是為了對這類于生死無知、無力且恐懼的眾生而開啟的,佛陀向我們保證,透過信愿持名及佛力加持,今生便可于臨終的正憶念當中,卓然地出離生死,不再輪回!
五、凈土三資糧──信、愿、行
然而,我們要如何才能真正地經(jīng)由念佛,而確定臨終無障地往生西方呢?我們?nèi)绻鷺O樂世界,必須具備一些必備的資糧。首先,對于彌陀佛所建立的凈土教法,要能真誠而有智能地「相信」,要相信有極樂世界。至于我們要如何相信有極樂世界?我們可以先從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,進而推知有極樂世界。因為阿彌陀佛知道娑婆世界是眾生隨業(yè)而建造,隨染污業(yè)而有;所以阿彌陀佛以他利益眾生的純善心與覺悟心來建造一個極樂世界,這是他清凈的心鏡所投影招感的,這是一種清凈的業(yè),或者說是一種愿力。所以極樂世界為什幺會存在?就是因為眾生以染污的心建造一個娑婆世界,而相反的,阿彌陀佛以慈悲利益眾生的心而去投影這個極樂世界,來接引我們,讓我們安住其中。
換言之,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心所招感的凈土,而他修行是為了我們,為我們而修,所以成立這個極樂世界。與其說這個極樂世界是他成立的,不如說是因為我們的煩惱幫他成立的;因為我們有煩惱,他為了幫我們離煩惱,所以他建造了極樂世界。那他如何建造的呢?其實就像建造一所學;蛞凰S一樣,隨順著建造者的愿力而建造。
其次是多念佛,多憶念阿彌陀佛。如果臨命終時的念頭能不忘念佛,就如一棵平常傾斜西方的大樹一樣,即使倒下去,還向著西方。因為我們憶念的是阿彌陀佛,沒有憶念鬼神,也沒有憶念你家里的任何人、事、物,所以不會隨著我們的世俗貪念,再來投胎到人間來,而與極樂世界相應而投生到那里。
最后就是要「發(fā)愿」。平常要多發(fā)愿,發(fā)愿臨終之時往生極樂世界。業(yè)力像一條繩子,讓樹倒向西邊的方法,除了用一條繩子拉它以外,更妙的就是平時用一條繩子往西邊拉,它就會慢慢往西邊生長。等到有一天繩子斷了或隨時砍它,它都會往西邊倒,愿就像這樣。愿就是拉那棵樹的繩子,要天天發(fā)愿往生西方,而且不忘菩提心,學成后回入娑婆廣度有情,如此與大乘法相應,則發(fā)愿更能得力。
現(xiàn)在請大家和我一起來憶念:想象著那深山幽谷,憶念著阿彌陀在極樂的那一邊接引我,而我正要到那一邊去學習,成就后會回來娑婆利益一切眾生;今生所受的一切苦難,將是我往生的資糧,所以我都要由衷地感謝他們,讓我懂得要離苦往生極樂世界。當我們臨終時的生命是這種感覺的時候,就已經(jīng)無欠無余了,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菩薩。因為害我們的人,就是幫助我們往生的人,而愛我們的人也是幫助我們往生的人,能夠在臨命終的那一剎那對他們完全沒有怨恨或貪染,然而也不忘再回來接引他們;這樣的往生真灑脫!凈土教法的生死觀就是這幺莊嚴、自在,當生可以成就,而且充滿了智能。
六、結(jié)語
生命可以很有價值,但是請先把凈土法門放在心上,它就充滿價值。如果要讓我們的生命過得很有價值,那幺必須理解大乘佛法,進而體會且實踐凈土法門。這是一個很直接了當,而且充滿智能,能夠與現(xiàn)實生活相配合,很圓滿的一種法門。最后歸納言之,凈土行者的生命觀與生死觀簡要地說有三點:
1、既知「憶佛念佛,是心作佛」之理,則了眾生平等、生死一如,故能時時正念實相、智能覺照,自然斷惡行善,灑脫自在!
2、既能信愿念佛,必能逐漸確定臨終正念之現(xiàn)前,而安心將生死交予彌陀佛,故于一時中即無有死亡之恐懼!
3、生死既有所依,復又智覺現(xiàn)前,則油然生起對眾生的同體大悲之心,能巧把塵勞為佛事,在現(xiàn)世的生活中大作水月如幻之道場,以利益如幻之眾生矣!
這是一種自己可以解脫,也可以很莊嚴地為我所愛的親人回入娑婆度眾生,既能注重現(xiàn)世的生命,也能安住于現(xiàn)實生活。知道現(xiàn)實的生活不可能圓滿,因為每人都是自私的,所以更要到極樂世界修學,把自己的無明、自私去除,而后回入娑婆廣度苦難的有情。而這些苦難的有情,不但是我的父母,也是我所愛的一切眾生。所以,一個凈土行者對現(xiàn)實社會不排斥,但也不貪戀,借它修行,然后超越它。最后,臨終往生極樂世界,成就我們當生的佛國凈土!
法藏法師法語
為什幺人們會喜歡真花,而不喜歡假花?因為真的花會凋謝!就因為它會凋謝,所以當它綻放的時候才顯得更加迷人而讓人珍惜。而生命就像一朵真的花一樣,因為有起伏、挫折、失敗,所以才有其價值,才會讓人刻骨銘心,這也正是它該被珍惜的地方。──摘錄自本文
- 上一篇: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(tǒng)一
- 下一篇:提倡素食之論點
- 湛然澄禪師:生死到來該如何預知時至?
- 仁德上人:到頭虛榮歌
- 憨山大師:唯在真心實行,為出生死之要
- 道亮法師: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
- 行策大師:想要念佛求生凈土不妨熾然起忻厭心
- 宏海法師:為什么四眾弟子修學凈土不能夠真實相應?
- 印光大師:想了脫生死大事應當以凈土五經(jīng)作為常課
- 智者大師:求生凈土為什么要念西方阿彌陀佛?
- 正如法師:人人在“常寂光凈土”的國土上都是佛
- 成剛法師:思維生死無常的六個過患
- 大安法師:凈土一法難信就在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
- 覺醒法師:凈土來自眾生對真美善的追求與統(tǒng)一
- 大安法師:省庵大師對凈土的情懷是如何表達的?
- 仁禪法師:偷安一世受苦多生,以凈土為舟航何愁退轉(zhuǎn)?
- 念西法師:凈土關要及修法、講法歧途
- 印光大師:凈土法門是了生死的無上妙法
- 法藏法師:女眾如何建立獨立自主的生活,又不憍慢的僧格?
- 法藏法師:生存跟生活生命的層面有所沖突,佛弟子該如何調(diào)適?
- 法藏法師:念經(jīng)用基本版的斷句法是對的嗎?
- 法藏法師:每個階段應該如何期許?有沒有什么檢核標準?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(jīng)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(jīng)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(jīng)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(jīng)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(jīng)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(jīng)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(jīng)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(jīng)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淺釋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如瑞法師: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正慈法師: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本源法師: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靜波法師:跳出三界得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覺真法師:人與眾生的關系,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
- 本源法師: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
- 濟群法師:佛教是宿命論嗎,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?
- 本源法師: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佛源法師: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是外道
- 明海法師: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界文法師: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?
- 星云大師: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,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
- 西行法師: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
- 懺云法師:一念凈心的寶貴性!
- 道堅法師:佛教所說的業(yè)報是什么意思?業(yè)報的意思
- 西行法師: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
- 夢參法師:造什么業(yè)就感什么果!
- 夢參法師:地獄到底有多苦?都是自招的業(yè)報
- 天因法師: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[放生起源]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(jīng)典或傳統(tǒng)上有什么根據(jù)?
- [感應故事]心經(jīng)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該怎么做?
- [佛學常識]八關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(jīng)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(jīng)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