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僧功德殊勝行──講于盂蘭盆法會
供僧功德殊勝行
超定
盂蘭盆法會的由來
每逢農(nóng)歷七月期間,中國佛教徒顯得異常地忙碌。一是七月十五──佛歡喜日、僧自恣日;一是七月三十日,地藏王菩薩誕期。由佛歡喜日而衍生了目連救母的故事,正契應(yīng)于中國文化的孝道思想。地藏菩薩在諸菩薩群中,示現(xiàn)聲聞身,突顯出家的地位,而發(fā)大弘誓:盡未來際不可計劫處地獄中,救度罪苦的眾生。從佛法本質(zhì)而言,無論是原始的律制──僧自恣日,抑或為結(jié)合當?shù)氐牧妓酌赖?以及忘己為人的菩薩精神,以上二大慶典都是無可非議的。不過傳統(tǒng)的中國佛教,每為世俗的方便適應(yīng),偏離人類為本的佛法,而落入鬼神的信仰,則為人間佛弟子不可忽視的問題。
根據(jù)『佛說盂蘭盆經(jīng)』敘述:佛陀大弟子,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,為救度他去世父母,報答哺乳養(yǎng)育的深恩,當他以天眼通看見先母,墮落餓鬼道中,長年不得飲食,皮骨連立,消瘦不成人樣。尊者在悲哀之余,立刻準備了滿缽菜飯,前往供養(yǎng)他的母親。鬼道中的母親得到缽飯,一手遮住缽,一手捉飯,原以為可以飽足一餐,解除饑渴之苦,那知飯未入口,山珍海味頓時變成一團火炭,無法進食。尊者眼看此種慘景,不禁大聲呼號,淚流滿面,悲不自勝。無奈地回到祇樹給孤獨園,面稟世尊救母不成的經(jīng)過情形。
佛告目犍連:你的亡母生前罪業(yè)深重,不是你一人能力所能解救。雖然你的孝心感動天地,但縱使出動一切天神地祇、邪魔外道、四大金剛神,盡他們的全力,還是無法如愿救出你的亡母。唯一的辦法,集合十方僧伽,憑眾僧的功德威力,才能使她從餓鬼道中解脫出來。
接著,佛陀宣說救濟之法:「十方眾僧,于七月十五日,僧自恣時,當為七世父母,及現(xiàn)在父母厄難中者,具飯百味,五果汲灌盆器,香油錠燭,床敷臥具,盡世甘美,以著盆中,供養(yǎng)十方大德眾僧。」
目犍連尊者依教奉行,果然「目連比丘,及此大會大菩薩眾,皆大歡喜。目連悲啼泣聲,釋然除滅。是時目連其母,即于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。」
從這一段簡短的文字中,給我們的啟示,第一證明:神通力抵不過業(yè)力;神通廣大,而非無所不能。第二顯示僧寶不思議,「佛在僧數(shù)」,供僧即是供佛。
后期佛教舉行盂蘭盆會以提倡孝道,即源于目犍連尊者的慈悲,向佛陀請示:「弟子所生父母,得蒙三寶功德之力,眾僧威神之力故(得脫眾苦)。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,行孝順者,亦應(yīng)奉此盂蘭盆,救度現(xiàn)在父母,乃至七世父母,為可爾不?」佛言:「善男子,若有比丘比丘尼、國王太子、大臣宰相、三公百官、萬民庶人、行孝慈者,皆應(yīng)為所生現(xiàn)在父母,過去七世父母,于七月十五日,佛歡喜日、僧自恣日,以百味飲食、安盂蘭盆中,施十方自恣僧。愿現(xiàn)在父母,壽命百年無病,無一切苦惱之患。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,生天人中,福樂無極!
佛教孝親之道,不僅為世俗的生前奉養(yǎng),死后的慎終追遠,更重要的是教以佛法,止惡行善,避免惡道因;進而不造有漏業(yè),往生佛國,解脫苦海。
結(jié)夏安居的意義
印度佛教佛制夏安居的緣起:「六群比丘,于一切時,春夏冬人間游行。時夏月天暴雨水大漲,漂失衣缽坐具針筒,蹈殺生草木。時諸居士見皆共譏嫌,沙門釋子不知慚愧,蹈殺生草木……。時諸比丘往世尊所,頭面禮佛足,在一面坐,以此因緣具白世尊,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,以無數(shù)方便,呵責六群比丘,汝所為非,非威儀非凈行,非沙門法,非隨順行,所不應(yīng)為!瓘慕褚讶,聽諸比丘三月夏安居!
印度氣候,夏天雨期,草木萌芽,蟲類出現(xiàn),修行的比丘游行人間,踐踏草木,傷害生靈。所以在雨季三月間,禁足不出門,大眾集合一處,專心修持。樹下、山洞、村落、精舍、都適合安居之所。為了信徒供養(yǎng)的方便,深山曠野,太偏僻的地方,也非所宜。正如人間比丘,天天入城乞食,出入的路程,距離要適中,以免長途跋涉,消耗太多體力和時間。
在夏安居三月間,誦經(jīng)、坐禪、經(jīng)行、聽上座開示。每半個月舉行誦戒布薩。嚴格的說,閉關(guān)三個月,足不出戶。但依佛制安居法,因病因事,還是準許請假的。時間可至七天,甚至有重要事緣,經(jīng)過僧中二羯磨,可出外一個月。
夏安居,通常從四月十六起結(jié)夏,至七月十五日解夏。解夏這一天,稱為僧自恣日、佛歡喜日。經(jīng)過九旬相處,共住共學共修,我看到你的優(yōu)點與缺點,你也應(yīng)該發(fā)現(xiàn)我的一些過失。今日趁此難得因緣,請大家慈悲為我指出行為的缺失,以便改過遷善,成就道業(yè)。這就是自恣之意。對于佛陀而言,弟子共聚一堂,精進修學,終于各有所成,或證須陀洹果,乃至阿羅漢果,所以諸佛生歡喜。究竟而言,佛陀已斷盡一切煩惱,圓滿無邊功德,念念皆歡喜,何止解夏之日歡喜而已。
佛教在臺灣,由于大陸的赤化,高僧大德來到寶島,對佛制戒律的提倡,傳戒、結(jié)夏已成風氣。紹隆佛種,提升僧伽品質(zhì),真是功德無量。如何把握佛陀制戒的精神,在不違毗尼原則下,而又能適合此時此地的一套軌范,乃是佛教的現(xiàn)代化、本土化、落實于人間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佛法弘揚本在僧
佛弟子深信:三寶──真正歸依處。從事理分別,有化相三寶、住持三寶與體理三寶。如佛世時代,釋尊為佛寶,隨佛出家的聲聞弟子是僧寶,佛所宣說的正法──緣起與四諦是法寶,這是人間佛教的三寶之相,為教化世間而出現(xiàn)的,名化相三寶。佛滅后的佛像、三藏經(jīng)典、出家僧眾,是謂住持三寶。真實的理體三寶是:清凈法身,正法涅槃和聲聞、菩薩眾的無漏功德,F(xiàn)代時下一些執(zhí)理廢事之徒,輕視佛像、經(jīng)書和出家眾,以為這都是世俗假相,不值得敬重與歸依。真實三寶是離言絕相的真如法性,才是究竟歸依處。誠然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無論是佛世的化相三寶,還是今日流傳于世間的住持三寶,都屬于世俗諦的范疇;佛教徒的歸依,不應(yīng)流于世俗形式的崇拜。然而,當知「不依世俗諦,不得第一義」;由事入理,依俗證真,即像教,而悟?qū)嵪嗬眢w。乃是佛法修學之正軌。
約偏重來說,理體(常住)三寶是以法寶為中心,法是不增不減的永恒真理,證悟真理故名佛,少分證真故名僧。化相三寶,則由佛陀成正覺故,才有人隨佛出家;也因佛陀的說法,世間才有真理的光明。住持三寶,無疑地,當以僧伽為中心,佛教因僧伽的住持,宣揚正法,才知道有法寶;也因僧伽的依教奉行,才認識證法、說法的人──佛陀。故此,「僧在即佛在,僧在即法在」;「佛法弘揚本在僧」。佛陀為何而成立僧團,目標是很明顯的,即為正法久住。僧團是佛陀慧命所寄,出家人的責任多么重大,他的使命多么神圣。是故做為在家信徒,親近三寶,護持道場,供養(yǎng)出家修行人,其所得的功德,當然是極其殊勝!
供僧,在佛陀之世是以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(yī)藥──四事供養(yǎng)。在今天信徒供僧之物,除日常用品,如毛巾、牙膏、牙刷、肥皂、維他命而外,有金錢(紅包)的供養(yǎng)。有人據(jù)戒律,評為非法。事實上,除非堅持比丘托缽的原始生活,三衣一缽,身無長物;處此環(huán)境,出家寺院,油鹽柴米等,樣樣要出家人自己張羅;弘法事業(yè),文化、教育、慈善等,非錢莫辦,不受金錢供養(yǎng)之戒,在此工商時代,要嚴格遵守,恐怕寸步難行了。
出家的制度,無可否認的,確有其適應(yīng)性,不是人人適合出家;學佛修行,并非出家不可。但在這穢惡的世界,由于男女的私欲,經(jīng)濟的占有,引起社會的紛爭,導致罪惡層出不窮。釋尊出現(xiàn)穢土,出家成佛,為這黑暗的社會,建立清凈僧團,給與眾生無限的光明與希望;從個人的身心清凈,達到世間的凈化、國土的莊嚴。倘若進化至此,則五濁惡已成極樂凈土,凈土里無男女相,也就無在家與出家之分了。
印順導師在「歸敬三寶章」,贊嘆僧寶后,開示一法偈:「敬僧莫呵僧,亦莫衡量僧,隨佛修行者,住持正法城!怪袊鸾桃幌蛞源蟪似兴_自居,斥出家聲聞為小乘,于是自命為有學有德的大居士,輕慢出家人的態(tài)度,被視為理所當然。導師很感慨地說:「近代中國,信佛敬法的還有,而信敬僧伽的實在太少;蚴堑礆w依師,或是敬一二人,三寶的歸敬不具足,難怪佛法的希有功德,不易生起來!
供養(yǎng)戒行莊嚴,具備「證、教、達實性,悲愍、巧為說」的比丘僧,老實修行的出家人,當然功德無量;假使供養(yǎng)不學無術(shù),惡行比丘,豈非罪過無邊?不然,依地藏十輪經(jīng)說:「出家者雖破戒行,而諸有情睹其形相,應(yīng)生十種殊勝思惟,當獲無量功德寶聚: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忍、念出家、念遠離、念智慧、念宿植出離善根!怪荡宋镉h(huán)境,人人沉迷于聲色之樂,發(fā)心出家者愈來愈難得;如來慧命寄托在少數(shù)出家身上,住持三寶中的僧寶,其地位也就顯得愈是重要了。
西元二○○二年九月十一日
補寫于觀音丈室
- 上一篇:活著就有希望──講于佛教衛(wèi)星電視臺
- 下一篇:人間佛教與禪凈法門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崇慈法師:無論是功德還是罪業(yè),都是“一磚一瓦”積累起來的
- 靜波法師:以布德為棄履
- 凈界法師: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
- 凈界法師:怎么把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?念佛的功德
- 凈界法師: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
- 仁德上人:功德智慧是自己明心見性不著相
- 夢參法師:護持佛法功德無量,人人都能弘揚佛法
- 正如法師:修忍辱消滅嗔恨 以免火燒功德林
- 如瑞法師:中秋時節(jié),感念月光菩薩的功德
- 凈界法師:修習觀音菩薩法門會產(chǎn)生什么效果功德?
- 智藏法師:什么是功德?功德在法身中并不在修福
- 凈界法師:所有功德中智慧很重要
- 夢參法師:佛的“德相”是什么?就是無量功德之相
- 星云大師:有注重法會、經(jīng)懺之類的叢林嗎?
- 靜波法師:理性皈依得種種功德
- 大安法師:念“阿彌陀佛”或“南無阿彌陀佛”的功德一樣嗎?
- 大安法師:功德回向眾生,眾生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嗎?
- 正如法師:工作是修功積德
- 正如法師:做善事是福德還是功德?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(jīng)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(jīng)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(jīng)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(jīng)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(guān)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(yīng)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(jīng)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(jīng)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(jīng)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(jīng)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淺釋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如瑞法師: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正慈法師: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本源法師: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靜波法師:跳出三界得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覺真法師:人與眾生的關(guān)系,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
- 本源法師: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
- 濟群法師:佛教是宿命論嗎,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?
- 本源法師: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佛源法師: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是外道
- 明海法師: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界文法師: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?
- 星云大師: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,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
- 西行法師: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
- 懺云法師:一念凈心的寶貴性!
- 道堅法師:佛教所說的業(yè)報是什么意思?業(yè)報的意思
- 西行法師: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
- 夢參法師:造什么業(yè)就感什么果!
- 夢參法師:地獄到底有多苦?都是自招的業(yè)報
- 天因法師: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[放生起源]寺院設(shè)立放生池在經(jīng)典或傳統(tǒng)上有什么根據(jù)?
- [感應(yīng)故事]心經(jīng)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(yīng)該怎么做?
- [佛學常識]八關(guān)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(jīng)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(jīng)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