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課、僧與六和敬

  第十六課 僧與六和

  僧即僧伽的簡稱,于義為眾。集受具足戒比丘,三人或四人以上,方得稱僧,然則僧乃團體之號,非指某一人也。后世一人亦稱僧,意謂此人乃僧伽中的一分子,如古代雖萬二千五百人為軍,然而一人亦得稱軍,于理略同。不過,若照定義言之,稱一人為比丘,稱多人為僧,乃為合理。

  又僧的另一義為和合,所謂和合者,復有二義:一者理和義,即「證擇滅」,謂同證此共同選擇的:達于滅度的法則。二者事和義,此有六項:一者,身和同住,是身體的和平共處。二者,口和無諍,是言語的不起爭論。三者,意和同悅,是心意的共同欣悅。四者,戒和同修,是戒律的共同遵守。五者,見和同解,是見解的完全一致。六者,利和同均,是利益的一體均沾。由此可知:比丘人數(shù)在三人以上,又復具足六和敬,方能圓滿僧的意義。茲將和合僧所必具的條件,列表于下:



和合僧
理和   ─證擇滅
事和   ─身和同住
  ─口和無諍
  ─意和同悅
  ─戒和同修
  ─見和同解
  ─利和同均

  大智度論 (1) 卷三十四,分僧為聲聞與菩薩二種。事實上,佛門行者,已成正覺者,皆名為佛,未成正覺者,皆名為僧,所以一切菩薩聲聞,皆在僧伽之數(shù),而菩薩有出家與在家之分,故菩薩僧亦有出家與在家二類也。但是在家僧因混跡塵俗,界限模糊,故是是皈依處。

  【注釋】

  (1) 大智度論凡百卷,龍樹菩薩造,所以釋大般若經(jīng)者。

  【習題】

  (一) 舉出僧的二義。

  (二) 和合的二義是甚么?

  (三) 何謂六和?

  (四) 把和合僧所必具的條件,列成一表。

  (五) 為甚么在家僧不是皈依處?

精彩推薦
推薦內(nèi)容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