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課、儀禮

  第八課 儀禮

  一、佛教對于民間節(jié)慶的看法如何?

  中國民間節(jié)慶有新年春節(jié)、元宵、清明掃墓、端午、中元、中秋;美國有萬圣節(jié)、感恩節(jié);泰國有潑水節(jié),乃至全世界各國民族都有各種不同的節(jié)日。節(jié)慶的形成或是由于人民終年累月工作,需要有共同節(jié)日,作為休息、鼓舞士氣以及互相聯誼之用;或是為了效法先賢的忠孝仁義事跡,而訂定節(jié)日以茲紀念。因此,從社會立場而言,節(jié)慶實有其存在的必要。

  佛教尊重各民族習俗,無有好壞優(yōu)劣之別,然佛教徒應提倡慶祝佛教的節(jié)日,讓佛教徒有緬懷教主、相互學習、宣揚教義的機會,同時藉著佛陀偉大的弘化事跡,凈化社會人心,達到潛移默化的功用。例如四月八日佛誕節(jié)、十二月八日佛陀成道紀念日、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等,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佛教紀念日。佛教徒若能全力推動,將上述三個節(jié)日訂為正式的佛寶節(jié)、法寶節(jié)、僧寶節(jié),成為全國共同的節(jié)日,則佛教將更深入人心,與生活更緊密結合,達到佛法生活化、生活佛法化的目標。

  二、三寶節(jié)的意義?

  佛寶節(jié),指四月八日佛誕節(jié),也稱浴佛節(jié),是紀念佛陀在印度藍毗尼園誕生時,九龍吐水、金盆灌沐的景況。當然,佛陀的圣德、自性、法身早就清凈無染,毋須灌沐,眾生不過是藉此洗滌自我罪業(yè),期與佛心相應。今日佛教迅速發(fā)展,許多國家已把佛陀的誕生、成道、涅槃日統(tǒng)一訂為「衛(wèi)塞節(jié)」,所以每當五月月圓時,錫蘭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韓國、日本等國,都以之為國定假日,尤其錫蘭,更以此日為最偉大的慶典,舉國歡騰。希望所有佛教徒也能在全世界大力提倡訂定衛(wèi)塞節(jié),或直接稱之為佛寶節(jié),爭取假日。例如:每逢該日,公教人員向機關請假一日,自營商店則自動公休一天,如此逐漸影響政府重視廣大佛教徒的心愿,使佛誕節(jié)成為國定假日。

  法寶節(jié),是紀念佛陀當初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,證悟正覺的日子。十二月八日,讓人間有了佛法、光明,使眾生得以遠離無明,有超脫輪回的希望,所以稱為法寶節(jié)。過去寺院叢林在此日以臘八粥供佛,與大眾結緣,表示感戴佛恩,并為信眾消災祈福,遂將之名為「臘八節(jié)」。今日佛教徒更應感念這個使人間充滿光明希望的日子,繼續(xù)以臘八粥與世人結緣。

  僧寶節(jié),是目犍連尊者為救母脫離倒懸之苦,經佛陀教示,應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,設齋供僧,以此功德回施其母,使離三途之苦,始有盂蘭盆會的節(jié)日,所以在中國節(jié)慶中,盂蘭盆會為重要的節(jié)日。希望佛教徒能本諸過去流傳,繼續(xù)提倡盂蘭盆會,光大僧寶的圣德。

  三、盂蘭盆會、普渡是什么意義?

  盂蘭盆,意譯作倒懸,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懸,痛苦至極。據《盂蘭盆經》所載,目犍連尊者以天眼通見其母墮在餓鬼道,皮骨相連,日夜苦悶相續(xù),故以神通持缽飯往餉其母,然其母以惡業(yè)受報之故,飯食皆變?yōu)榛鹧。目犍連于是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,佛陀便指示其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,或稱佛歡喜日,以百味飲食置于盂蘭盆中供養(yǎng)三寶,能蒙無量功德,得救七世父母,F今于七月十五日,寺院循例舉行盂蘭盆會,在誦經施食之外,并有供僧大會。

  所謂「普渡」,即普施餓鬼諸種飲食的法會。依唐代不空所譯的《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》載,阿難一夜在靜處思惟,焰口惡鬼來告訴阿難,謂其三日后即將命終,墮餓鬼道。阿難大為驚怖,急至佛陀座前哀求救度,佛陀教示阿難若能施飲食予恒河沙數餓鬼及諸仙等,非但不落此道,且能延年益壽,諸鬼神等常來擁護,遇事吉祥。后至梁武帝啟建水陸法會,擴而普施齋食于水陸有情,演變而為救拔諸鬼神的法會。

  四、生活中的佛教儀禮有何重要性?

  佛陀的教法具有人間性,與生活息息相關,表示生活中處處有佛法。要使佛法能普遍為社會所接受,提倡佛教生活儀禮乃刻不容緩之事。

  佛教儀禮的范圍涵蓋了生老病死、婚喪喜慶,目的是讓佛教徒在生活中都能有所依循,都能心存感恩,都能歡喜安詳。例如:佛教家庭在嬰兒彌月時,要到寺院中為其子女取名;成年時,行成年禮,代表已能擔當家計,負擔社會責任;結婚有佛化婚禮,接受法師的祈福祝禱。此外,舉凡佛像安座、新居落成、工廠開工、房屋遷移、破土奠基等等,都可遵循佛教儀禮,請法師證明、灑凈說法,使佛法能落實生活之中,達到佛教人間化的目的。

  五、婚喪喜慶儀禮有標準的規(guī)定嗎?

  人從出生、彌月、成年、結婚,一直到往生,不分國家、種族、區(qū)域,都有既定的儀式,這些儀式又都與宗教息息相關。例如:西方社會信奉天主或耶穌者,上從國王,下至百姓,不論生老病死,全在教堂完成一生的祝福。佛教徒亦然,舉凡毓麟之禮、皈依之禮、成年之禮、佛化婚禮、壽誕之禮,乃至臨終關懷、喪葬禮儀,佛教徒都可以在寺院中完成。

  舉行這些儀禮最主要的原則是簡單隆重,能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下,接受法師的祈愿、諸佛菩薩的加被祝福,使人生更加圓滿殊勝。

  六、臨終助念要多久?八小時之內不可移動亡者嗎?

  亡者臨命終時,幫助他放下萬緣,提起正念,隨大眾念佛,以正信安住正念是最重要的,因此家屬要輪流助念,或請法師或助念團前來幫忙,最好是八小時之內不間斷的念佛。

  亡者雖已斷氣,但神識尚未離開,如果此時移動他的身體,恐其劇痛生瞋而墮惡趣,故有八小時之內不可移動亡者之說。然而八小時之說并非絕對,須依時空人事權宜處理,例如:遇到意外死亡,身體受傷嚴重;或在醫(yī)院中往生,諸多不便;或生前即發(fā)慈悲心,捐贈器官,遺愛人間者,則不必拘泥于八小時不可移動的禁忌,而流于執(zhí)著。

  七、各種儀禮必須要歌贊唱頌嗎?

  世界上凡有重要的集會,無不在會前有一歌唱、贊頌的儀式,有的是唱國歌,有的是唱會歌、團歌,借以昭顯集會的正式隆重。佛教在舉行法會或召開會議之前,也必須要有此一儀式。一般而言,傳統(tǒng)習慣以唱「香贊」為主;現代佛教活動日益多元,除了香贊以外,「三寶頌」最為普遍流行,三寶頌歌詞如下:

  南無佛陀耶,南無達摩耶,

  南無僧伽耶,南無佛法僧。

  您是我們的救主,您是我們的真理,

  您是我們的導師,您是我們的光明。

  我皈依您,我信仰您,我尊敬您,

  南無佛陀耶,南無達摩耶,南無僧伽耶。

  除此,會中念誦「祈愿文」,為參加集會者祝禱祈愿,尤其具有特殊的意義。

  八、佛教教旗的顏色代表什么意義?

  佛教教旗是一面五色旗,縱橫均為藍、黃、紅、白、橙。五種顏色象征五乘佛法、五族共和,進而達到各民族平等;橫向表示全世界都能和睦相處,縱向代表世界和平,綿亙永遠,亦即橫遍十方、豎窮三際的真義。

精彩推薦
推薦內容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