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佛經(jīng)大全 > 瑜伽師地論 >

瑜伽師地論

《瑜伽師地論》梵文 Yogācāra-bhūmi-?āstra佛教論書。簡稱《瑜伽論》。瑜伽師地,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(jīng)歷的境界(十七地),故亦稱《十七地論》。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,無著記錄。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。...[詳情]

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一(3)

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一(3)

  卯二、第二義(分三科)  辰一、顯色

  又顯色者:謂若色顯了,眼識所行

  現(xiàn)在的文是說眼識所緣慮的境界。這眼識所緣這個地方是「別辨相」,就是一條一條的,一樣一樣的說明它的相貌,這里分三科。第一科是「第一義」。第二科是「第二義」,F(xiàn)在這個第二義里面是說什么呢?就是說這個所緣的色法,得名的所以。昨天說過,在黑板上寫過,得名的原因。為什么叫做「顯」?為什么叫做「形」?為什么叫做「表」?「顯、形、表」這三個名稱的原因,安立這樣名稱的理由,這樣意思。現(xiàn)在先說這個「顯色」的理由。

  這意思是說這色法顯了,就是它很明顯的,很顯著的能令你明了,很顯著的,不是很隱晦。這個他的顏色很明顯的顯現(xiàn)出來,使令你注目,能引起你的注意,這樣多的顏色,很多,但是光明的顏色他很顯著,那么在這一方面立名字為之「顯」是這樣意思。

  「眼識所行」,它是眼識所活動的境界,別的不行,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都不行,都不能在這上面活動,只有眼識可以在這個色上活動,這就是「眼識所行」。這就是「顯色」立名的一個所以,立名的原因。

  辰二、形色

  形色者:謂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。

  這以下解釋「形色」立名的原因!钢^若色積集」,這意思是說若是這個「色」法的「積集」,就是組識成就了,它也是眾緣所生,所以叫做「積集」!搁L短等分別相」,這個色法因緣成就的時候,成就的是「長」的形相、成就的是「短」的形相,而這「長短」形相,長短方圓等形相。這些形相,當(dāng)然形相本身并沒有說話,說它:「我是長、我是短」沒有說這話。是由人的分別,說這是長、這是短,這是不決定的。對短就說長,對長就說短;對這短就說它是長,對另外更長,就說它是短了。所以這是一個「分別相」。這是形相,這底下是說「表色」。

  辰三、表色

  表色者:謂即此積集色,生滅相續(xù),由變異因,于先生處,不復(fù)重生。轉(zhuǎn)于異處,或無間、或有間、或近、或遠(yuǎn)差別生。或即于此處異生,是名表色。

  「表色」,由內(nèi)心的活動表現(xiàn)在外邊的相貌,叫做「表色」。「謂即此積集色」,也就是這因緣「積集」的「色」法!干鷾缦嗬m(xù)」,它是那剎那生滅而不中斷的,是相續(xù)地生滅的!赣勺儺愐,于先生處,不復(fù)重生」:這個「生滅相續(xù)」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?如果不相續(xù),就沒有這件事了,就沒有「由變異因,于先生處,不復(fù)重生,轉(zhuǎn)于異處」這話,沒這件事了,因為是剎那剎那相續(xù)的關(guān)系!赣勺儺愐颉,就這個色法的變化,有種種不同的變化的原因,原因主要的就是我們的心,我們的心是一切色法變化的原因。一切色法的變化,雖然也有其它的原因,但是主要是我們的心,主要是心,心在變化,這色就在變化。

  這個心,譬如說我們這個手要動,手本身是不會動的,因為心有所求,去指揮這個手去動,所以手才會動。所以心動是變異的因,變異的一個原因!赣谙壬,不復(fù)重生」,就是這個「表色」,說這個「表色」的相貌。原來這個心的意思是在這里,在這里這個手要這樣動,或者頭這樣動,或者腳這樣動;可是心又變了,心又改變主意了,又改變主意了,心一改變計畫了,就原來的那個心所指揮的出來的那個形相就停下來了,「不復(fù)重生」,不繼續(xù)重復(fù)的顯現(xiàn)出來了!皋D(zhuǎn)于異處」,就轉(zhuǎn)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。我現(xiàn)在在這里,心里面又有另一個想法,要到別的地方去了。所以外面的這個色法里面,也就隨著心的變異就變異了。

  「或無間、或有間」:「或無間」,就是沒有間斷,譬如說我做這件事,就相續(xù)的把它做完了。雖然表現(xiàn)于外的這個色有變化,忽然間手動、忽然間頭動、忽然間腳動,忽然間這樣、忽然間那樣,但是沒有間斷的把這件事做完了,那么這就叫做「無間」。「或有間」呢?,就是中間停下來了,不做這件事了。但是這件事,還是由心的命令,過了一段時間才繼續(xù)的把這件事做完,那么叫做「有間」!富蚪、或遠(yuǎn)差別生」,這件事或者在距離近地方,或者遠(yuǎn)的地方,有種種不同的這個「表色」現(xiàn)出來!富蚣从诖颂幾儺惿,前面說是「轉(zhuǎn)于異處」,或者是沒有轉(zhuǎn)于異處,就在原來的地方有變化,「是名表色」,這叫做「表色」。

  卯三、第三義(分三科)  辰一、顯色

  又顯色者:謂光明等差別。

  這是「第三義」,「第三義」,顯示色法的差別,每一個、每一種的、每一類的色法都是差別的!赣诛@色者:謂光明等差別」,有光影、明暗,各式各樣的差別,這是「顯色」的差別。

  辰二、形色

  形色者:謂長短等積集差別。

  長、短、方、圓這也是有差別。

  辰三、表色

  表色者:謂業(yè)用為依,轉(zhuǎn)動差別。

  這個「表色」的差別指什么說的呢?就是「業(yè)用」,就是你內(nèi)心是業(yè),內(nèi)心動了就是叫做「業(yè)」。「業(yè)」者,動也。就是心動了,心發(fā)生作用了。以此為依,以心動為依,你的身相有轉(zhuǎn)動的差別;或者是行、住、坐、臥,各式各樣的差別;或者是取、舍、屈、伸等等差別。

  寅二、釋異名

  如是一切顯、形、表色,是眼所行、眼境界、眼識所行、眼識境界、眼識所緣;意識所行、意識境界、意識所緣,名之差別。

  「如是一切顯、形、表色,是眼所行、眼境界」,這底下是解釋異名,解釋它的不同名稱,不同的名字!溉缡恰梗袂懊娴倪@一大段文是說到「顯色」,一切的「顯色」、一切的「形色」、一切的「表色」,這么多的色法是「眼所行、眼境界」,這兩句話指眼根說的。就是眼根能在這里旅行,在這里游歷,這個眼根在這里游歷;耳根不可以在這里游歷,不可以。它是眼的境界,眼能夠領(lǐng)取這個境界,它能,這是眼根說。

  「眼識所行、眼識境界」,這是說這個識,依根了境。這個識,要依根為所依,以境為所緣。現(xiàn)在這么多的色法,「顯色、形色、表色」,是「眼識所行」的「境界」,所旅行的境界,是眼所旅行的范圍,是眼識所領(lǐng)取的境界。「眼識所緣」,是眼識在這里才能有緣慮的作用!敢庾R所行、意識境界、意識所緣,名之差別」,這以前面說「眼根」和「眼識」,這又提到這個「意識」。就是這個「顯色、形色、表色」,不但是眼根、眼識,同時也是「意識」所行的地方,意識相應(yīng)的境界。這個「所行」和「境界」,也有一點不同。這個「行」,不去分別誰行、誰不行,不去分別這件事,就是直接地就說這意識在這里活動,就這樣。說到「境界」呢?就是不行,它在這個境界可以,在那個境界就不可以,就是有這個分別了。這在前面的眼根、眼識,很明顯的有這件事,它在色上可以相應(yīng),但在聲上就不可以。

  現(xiàn)在這里說到「意識」,「意識」它的「所行」、它的「境界」,要比前五識寬,比前五識廣。前五識各別、各別的境界;但是「意識」就是完全都可以,完全都是可以。「意識所行、意識境界」,當(dāng)然這是指人的,按照人的境界來說。如果天上的人的境界,那人就不如他們了。色界天的人,我們?nèi)碎g的人更是不可以,那就更不同了。這們?nèi)庋鄣木辰,對天眼的境界,就不是肉眼的境界了,這就是種種的不同了。現(xiàn)在是約人的境界說,說「意識境界,意識所緣,名之差別」。所緣的有「顯色」的名的差別,有「形色」的名,有「表色」的名的不同,是這樣意思。

  子二、好惡等三

  又即此色,復(fù)有三種:謂若好顯色、若惡顯色、若俱異顯色;似色顯現(xiàn)。

  前面是解釋「形色、顯色、表色」這三個、三類,F(xiàn)在說「好、惡等三類」!赣旨创恕癸@、形、表這種色法,「復(fù)有三種」不同!钢^若」要「好」的「顯色、若惡」的「顯色」,不好的,令人不高興的,惡的顯色,丑陋的顯色!溉艟惝愶@色」,也不同意好,也不是好、也不是惡。這一切的色法,「似色顯現(xiàn)」。這些色法都是約第六意識來說的,分別它是好、不好,這第六意識才會分別,眼、眼識是不會分別這件事的,眼識不能這樣分別,所以這是指第六識說的。

  「似色顯現(xiàn)」,這「似色顯現(xiàn)」呢?這一切的色法都是阿賴耶識的變現(xiàn)。我們的眼識和意識去緣慮的這個色法,和阿賴耶識所顯現(xiàn)的色法是相似的。相似而不說就是,只是相似而已。意思是說阿賴耶識所變現(xiàn)的一切法,都是如化如幻的,就是依他起,都是如幻如化不真實的。但是我們的意識要去緣慮,就變成遍計執(zhí)了,都認(rèn)為都是真實的了,這個真實是個錯誤,但是和阿賴耶識所變現(xiàn)的有點相似,那么「似色顯現(xiàn)」這樣的意思。這個也可以說,阿賴耶識所變的如幻如化的一切的色法是不真實的,也可以說是畢竟空的,因為這一切色法,一切色法本身是沒有的。說我這現(xiàn)在我就看見這屋子里有一條龍在這里飛,這條龍是沒有的,是我眼睛有問題。所以從這條龍的本身上看,是沒有這件事情,是畢竟空的。但我們就看見有一條龍,就是像真是有一條龍似的,所以叫做「似色顯現(xiàn)」這樣解釋,也可以這樣解釋,「似色顯現(xiàn)」。

  說這樣解釋,這就有唯識觀的意味了,就是由凡夫的境界向圣人的境界去了,向圣人的境界去了,不同于凡夫了。凡夫就是這樣,這是好的、這是美的、這是丑陋的,這也不美、也不丑陋,認(rèn)為都是真實的。若是圣人呢?都是假的,都是空的,沒有這回事情,所以是「似色顯現(xiàn)」。

  辛四、助伴 (分三科)  王一、出體

  彼助伴者:謂彼俱有相應(yīng)諸心所有法。謂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,及余眼識俱有相應(yīng)諸心所有法

  這是第四科「助伴」。第一科是眼識的「自性」。第二科是眼識的「所依」:有「俱有依、等無間依、種子依」,眼識的自性,眼識的所依。第三科,是眼識的「所緣」。前面說的「顯、形、表、好、惡、俱異」,這都是要「所緣」說的。我們的心,我們的識「所緣」的色法,F(xiàn)在第四段,說是眼識的「助伴」。「彼助伴者」,彼眼識的活動的時候,也不是孤獨地活動的,還有幫助它活動的事情。「伴」,也就是它的伴侶,也就是幫助它活動的。誰是它的助伴呢?「謂彼俱有相應(yīng)諸心所有法」,就是說彼眼識,與彼眼識同時地,同時存在的叫「俱有」。不是前后的、不是前后的,是同時地。和它「相應(yīng)」,就是和它合作的,不是向它搗亂的,隨順?biāo)献鳎鲭S順?biāo),幫助它做事情,所以這叫做「相應(yīng)」。

  「諸心所有法」,這些助伴,它的名字叫做「心所」,說全了就是心所有法。這個心才有這種事情,這個色法沒有這種事,色法是沒有的,只有心才有這種事情,叫做「心所有法」。它是這種助伴的心所有法,恒依心起,與心相應(yīng),系屬于心,所以叫「心所有法」!汉阋佬钠稹唬磺袝r,一切處,這個心所有法,它一定依心而起,以心為依才能生起來,如果這個心,這個眼識如果是沒有的話,它不能獨自起來,它起不來的,要有眼識,然后眼識的心所有法才能生起的。第二個意思,『與心相應(yīng)』,它生起來以后,它隨順眼識的活動,隨順?biāo),與它是和合的,所以叫做「相應(yīng)」。第三個意思,是『系屬于心』的,歸它統(tǒng)領(lǐng)的,它不是獨自活動的,所以叫做「心所有法」。

  「謂彼俱有相應(yīng)諸心所有法」究竟指什么說的呢?「所謂作意」,這個「作意」的心所有法。這個「作意」,昨天我們講過。這個「作意」,就是警覺的意思,它在那兒睡覺,現(xiàn)在有事情要做,去警覺它,你不要睡了,現(xiàn)在有事要做,叫它去做事情,那么警覺的意思。但是心很多很多的,很多很多的事情,現(xiàn)在警覺應(yīng)起的心法。指現(xiàn)在有聲音出現(xiàn),那么警覺耳識;若有色法的出現(xiàn),它就警覺眼識了,就各式各樣的差別,所以警覺應(yīng)起的心法,到境界那里去注意,這樣的作用叫做「作意」。這樣說這個「作意」是在眼識活動的前一剎那,它應(yīng)該先是發(fā)生作用,這個是「作意」心所。

  這個「觸」,作意警覺它了,它不能繼續(xù)睡覺了,它就起來了,去注意,就和那個境界接觸了,那么叫做「觸」!甘堋梗褪怯懈杏X,有各式各樣的感覺。「想」,就是去取得所緣境的相貌。這境界是怎么回事情,先查一查,先調(diào)查一下,不能夠憑主觀上的妄想,我認(rèn)為你是這樣子,不是的。要看一看,那境界是什么樣子,這叫想認(rèn)識,要認(rèn)識外面的境界!杆肌,就是有了動作了,認(rèn)識了以后,本身有了行動,有意志的行動叫做「思」。

  這個「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」,這五叫做遍行心所。遍,就是普遍的,所有的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,乃至第八阿賴耶識都有這種心所法,心所有法,都有這個「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」都是有的,所以叫做遍行。不局限于某一部分,是遍行的。

  「及余眼識俱有相應(yīng)諸心所有法」,這不止這五個,眼識還有其他的「俱有」,也是同時有,而是「相應(yīng)」的「諸心所有法」,他也有貪、瞋、癡,這個眼識也有貪、瞋、癡,各式各樣的事情也是很多的。這在《成唯識論》里面說的很詳細(xì)的。那么這么多的心所有法,為眼識的助伴,在所緣境上活動,這是這個意思。

  壬二、辨相

  又彼諸法,同一所緣、非一行相,俱有相應(yīng),一一而轉(zhuǎn)。

  前面是說這個彼「助伴」,是說這個心所有法的體相,心所有法的體,就是「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」等,說出來這個心所有法的名體。這底下「又彼諸法,同一所緣」,就說出來這么多的助伴心所有法,和眼識在一起活動的相貌,是這樣意思。「又彼諸法,同一所緣」,彼助伴的這么多的心所有法,和這個眼識在一起「同一所緣」,他們所緣的境界是無差別的,大家都是緣慮阿賴耶識所變的顯、形、表,都是緣這個為色法,「同一所緣」。

  「非一行相」,可是緣慮的時候,這個心所各式各樣的心所的相貌還是不一樣的。作意是一個相貌,觸又是個相貌,受、想、思又是個相貌,說這貪、瞋、癡又一個相貌,所緣的境界是一樣的;但這個心所在活動的時候,每一個心所的能緣的行相是不同的,能緣的相貌是不一樣了。這個「行」,就指能緣慮的心行。在所緣境上,那個能緣慮的那個作用叫做「行」。因為能慮的心各式各樣的,那就變成所緣慮的相也不同了,這個行相也可以說是「行」就是「相」,也可以說「行」不是「相」!赶唷,是所緣慮的;「行」,是能緣慮的;那么本來是阿賴耶識所變的,是同一所緣,可是經(jīng)過緣了以后就不同了,是「同一所緣,非一行相」。

  「俱有相應(yīng),一一而轉(zhuǎn)」,雖然不是同一行相,可是大家是和合的,互相隨順的,「一一而轉(zhuǎn)」,一個一個的在這活動,是這樣子的,這個合作的相貌是這樣子。

  壬三、釋因

  又彼一切各各從自種子而生。

  這是第三個,第三科。第一科是「出體」。第二科是「辨相」。現(xiàn)在第三個是「釋因」!赣直艘磺懈鞲鲝淖苑N子而生」,彼這個心所有法,眼識是心王,這些助伴是心所,這王和所,這么多的心法,每一個每一個,各各的從他自己的過去熏習(xí)的種子生起的。你一活動,就熏習(xí)成種子了,那個貪心一動,在阿賴耶識里面就熏成種子了;你瞋心一動在阿賴耶里面就熏成種子了。這個種子就是給你再生起的一個力量,為什么還能生起?因為你以前你積蓄了力量,那力量使令你再生起,所以叫做「從自種子而生」。不是從別的種子生的,從你自己的種子出來的。所以人各有各的優(yōu)點,不能說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特別優(yōu)秀,不是的。某一部分,某一部分事情你很擅長,就是你那一分的種子熏習(xí)得多,你的知識比別人強(qiáng),就是因為你就是有那個種子;其他的事情你沒有熏習(xí)過,或者熏習(xí)得淺,那就不是你擅長的,所以「各從自種子而生」是這樣子。

  辛五、作業(yè) (分二科)  壬一、略標(biāo)

  彼作業(yè)者:當(dāng)知有六種。

  「彼作業(yè)者」,現(xiàn)在是第五段。前面這個「助伴」是第四段,F(xiàn)在是第五段,是「作業(yè)」。這個眼識一共分五科,「自性、所依、所緣、助伴、作業(yè)」這也是一共分五科,現(xiàn)在最后一科是「作業(yè)」,就是它做什么事情,它做什么工作,是這樣的意思。「當(dāng)知有六種」,這底下回答說是有六種事情。

  壬二、別列(分二科)  癸一、初四了別業(yè)攝 (分二科)   子一、初業(yè)

  謂唯了別自境所緣,是名初業(yè)。

  這個眼識它第一件事,他就是唯獨是其他的事情它不能做,它就是「了別自境所緣」,就是明了一樣一樣的,都是屬于它自己這一部分的境界,是他所緣慮的,這就是第一件事。它能有這種能力,有這個本事做這件事。這個意思,譬如說這個第六意識,第六意識就不是「了別自境所緣」。就是眼識所緣的它也能緣,耳識的境界意識也能緣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所緣的境界,它都能緣。所以這個意識就特別寬廣,所緣的境界寬廣。但是眼識不能這么寬廣「唯了別自境所緣」,它自己的境界它可以,那么耳識所緣的境界,他不可以了,所以「了別自境所緣,是名初業(yè)」。

  子二、余業(yè)

  唯了別自相、唯了別現(xiàn)在、唯一剎那了別。

  這個眼識它所了別自己所緣的境界,它也不是都能緣的,它只能緣「自相」!缸韵唷故菍蚕嗾f的,譬如說是緣這個燈的光,光是白的,白色的光,他就這么一了別就完了,那么這就叫「自相」。這個事情是很微細(xì)的,這是現(xiàn)量境界。那么共相是什么呢?說這個光是剎那剎那滅,是無常的,這無常就是和其他的,和這個墻壁、聲音一切都是共有的,都有無常相,那么這就叫共相。這一切法都是無我的,這無我也是共相。那么那個「自相」,這個是白的,它是那個眼識,它只是一個明了而已,明了一個白,它明了那個白的「自相」了,這是不同于共相,這就是「唯了別自相」這又是一個業(yè),第二個業(yè)。

  「唯了別現(xiàn)在」,「了別自相」還是有點分別的,就是「了別現(xiàn)在」的一剎那,過去的現(xiàn)在的它不行,它不能了別!肝ㄒ粍x那」,現(xiàn)在它只是一剎那它就停下來,這眼識就停下來了,「唯一剎那」,「唯一剎那了別」。第二剎那不可以,為什么不可以呢?因為第六識活動了,第六識一活動了,眼識就停下來。當(dāng)然第六識又指揮它,它可能又發(fā)生作用了,所以「唯一剎那了別」。這個第六識也可能「一剎那了別」就停下來了,但是也可能相續(xù),相續(xù)一剎那、一剎那相續(xù)下去,這也是不決定?墒茄圩R、耳識、前五識都是一剎那,這那么這是幾業(yè)?「唯了別自境所緣、為了別自相、唯了別現(xiàn)在、唯一剎那了別」,這是四個業(yè),這個眼識有四個,四件事,它能有這四種功能。

  癸二、后二隨轉(zhuǎn)等業(yè)攝 (分二科)  子一、標(biāo)

  復(fù)有二業(yè)。

  還有二種功能。

  子二、列 (分二科)  丑一、隨轉(zhuǎn)業(yè)

  謂隨意識轉(zhuǎn)、隨善染轉(zhuǎn)、隨發(fā)業(yè)轉(zhuǎn)。

  二種功能,「謂隨意識轉(zhuǎn)」,這是「隨轉(zhuǎn)業(yè)」。第二個業(yè)呢?就是「復(fù)能取愛非愛果」,這又是一業(yè),加起來兩個業(yè),加前面那四業(yè),就是第六業(yè),一共是六種業(yè)。這個「隨識轉(zhuǎn)」這個業(yè)呢?這句話是總說的,底下是別說!鸽S善染轉(zhuǎn)、隨發(fā)業(yè)轉(zhuǎn)」這「隨轉(zhuǎn)業(yè)」里面有開出來兩種,開出兩種業(yè)。這個「隨善染轉(zhuǎn)」這個意思是說,說這個眼識的活動,它不能夠自主的活動,它不能。它是隨意識的命令去活動的,所以叫做「隨意識轉(zhuǎn)」,隨這個第六意識的活動,才能活動的。

  那么怎么叫做「隨意識轉(zhuǎn)」呢?「隨善染轉(zhuǎn)」,就是這個意識,是有善、有染污的。,第六意識有的時候,它也是有好心腸的,無條件的幫助別人做事情,那么就是善。染污那就不是了,那它另外有事情了,有貪、瞋、癡的事情,那么就是染污轉(zhuǎn)。這個第六意識,它有時候善,有時候染的活動,而眼識就隨順意識去活動,去隨順意識去活動,所以它也有善、有染了,是這樣意思。但是在初一剎那的時候,還不能說善、染的。昨天我們說那個率爾,這個率爾那就不能說它有善、也不能說染,這還不能,這下面有解釋。

  「隨發(fā)業(yè)轉(zhuǎn)」,這個「隨意識轉(zhuǎn)」分兩種。第一個,是「隨善染轉(zhuǎn)」。第二個,是「隨發(fā)業(yè)轉(zhuǎn)」。因為第六意識能發(fā)動出來行動,有目地的行動叫做業(yè)。它有的時候發(fā)出來善業(yè),有時候發(fā)出來惡業(yè)。那么這個眼識,它也隨著意識的意思去活動,所以叫做「隨發(fā)業(yè)轉(zhuǎn)」。

  丑二、取果業(yè)

  又復(fù)能取愛非愛果、是第六業(yè)。

  「又復(fù)能取愛非愛果,是第六業(yè)」,這個意識有善、染,如果明白一點說就是煩惱,就是煩惱。發(fā)業(yè),是煩惱的活動,這惑、業(yè)、苦,「隨發(fā)業(yè)轉(zhuǎn)」,是業(yè)。底下「取愛非愛果」,就是苦,惑業(yè)苦!赣謴(fù)能取愛非愛果」,因為第六識發(fā)業(yè)的時候,這個眼識也隨著發(fā)業(yè),也隨順著去行動。所以它也等到受果報的時候,它也有它一份!赣謴(fù)能取愛非愛果」說這眼識它也拿到、能取得、能得到「愛果」,得到可愛的果報,得到不可愛的果報。如果是染污的造了種種的惡,罪惡的事情,跑到三惡道去了,那就取得一個不可愛的眼睛,取得一個不可愛的異熟生眼,果報的眼睛。如果是隨順第六意識去做善業(yè),那么到取果的時候,就取得一個在人天的世界,取得一個可愛的眼睛,就得那可愛的眼睛。這是第六業(yè),是眼識的第六個業(yè)。

  所以這個事情,第六意識是主,第六識是主,作善、作惡是它是主,而這個眼識是隨從的,但它不是主。造業(yè)的那個時候你隨順,到果的時候你也是一樣,也有你一份,也是這樣子「是第六業(yè)」。這是把這個眼識,一共是分五科,到此結(jié)束了。

  庚二、耳識攝(分四科)  辛一、自性

  云何耳識自性?謂依耳了別聲。

  一共是分五科。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!肝遄R相應(yīng)地」分這五科。眼識這一科是完了。現(xiàn)在是第二科說到這個「耳識」,「耳識攝」。這一大段文都是屬于「耳識」這一部分的。它這一段分成四科。眼識是分成五科,但是這個耳識這里分成四科。第一科也是說它的「自性」!冈坪味R」的「自性」呢?「謂依耳了別聲」,也不說耳,也不說聲,直接的去說明耳識很難,很不容易。所以就是說「依耳去了別聲」,這就是耳識的「自性」這么樣解釋。反正耳識要依耳根為依止處,所以去了別聲音,這個「了別」的,就是耳識。因為它依止根的關(guān)系,根要特別強(qiáng),這個耳識就特別強(qiáng)。你的眼根特別強(qiáng),眼識也就特別強(qiáng)。根明利故,識也就明利;如果根不明利,識也就不明利,是這樣的解釋,F(xiàn)在說「依耳了別聲」,這是耳識的「自性」,這是一段。那么第二段呢?就是又說「所依」,耳識的「所依」。

  辛二、所依 (分二科)  壬一、舉依(分三科)  癸一、俱有依

  彼所依者:俱有依,謂耳。

  耳根是耳識的「俱有依」,一定同時有的。耳根若壞了,耳識就不行了,也就壞了。不能沒有耳識了,第二個是「等無間依」。

  癸二、等無間依

  等無間依:謂意。

  這和前面解釋是一樣的。第三個是「種子依」。

  癸三、種子依

  種子依: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。

  這個「種子依」和前面眼識也是一樣的。「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」,這是「種子依」。

  壬二、出體(分二科)  癸一、耳

  耳謂四大種所造,耳識所依凈色,無見有對。

  這個前面是舉出來這三種依:「俱有依、等無間依、種子依」,F(xiàn)在第二段「出體」,就說來這三種依的體相。這分二段。第一段是說「耳」。這個耳根俱有依的,耳識的俱有依就是耳根,耳根是什么東西呢?為「四大種所造」的,是「耳識所依」止的「凈色」,是「無見」的,是「有對」的。因為這個耳根,它沒有見的作用。耳根有聞的作用,而沒有見的作用,所以是「無見」。它也是「有對」的,它是障礙有對的、境界有對,耳根就是這兩個「有對」,沒有這個所緣。而耳識呢?就加上一個所緣有對。這是說這個耳根。什么是耳根?它是「四大種所造」,它是「耳識所依」的「凈色」。這個「凈色」,是「四大種所造」的,是耳識所依止的,是「無見有對」這是第一節(jié)。第二節(jié)呢?

  癸二、意等

  意及種子,如前分別。

  這個耳根說完了。這個「等無間依」和「種子依」這兩種,像前面的眼識的分別,和那一樣,和那是一樣的。這個我若在這里說,這個「意」是什么呢?就是耳識的無間過去識,耳識無間滅的那個過去識,就是耳識的等無間依。那個種子依和前面也是一樣,『一切種子識為無始時來,樂著戲論熏習(xí)為因,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』像前面一樣,但是屬于耳識這一部份的。

  辛三、所緣 (分二科)  壬一、出體性

  彼所緣者:謂聲;無見有對。

  這是第三段!缸孕浴购汀杆馈菇忉屚炅恕,F(xiàn)在解釋耳識「所緣」!杆墶沟氖鞘裁茨兀俊钢^聲」,「聲」是它的所緣,這是出這個所緣的體性,是「聲」!笩o見有對」,這個聲音,你這個眼不能在這里活動,所以叫「無見」。「有對」,聲音也是有障礙的。因為你小的聲音,就被大的聲音障礙住了,這也是有障礙的。譬如太遠(yuǎn)了,太遠(yuǎn)了這個聲音就不行,也有問題。

  壬二、辨種類(分二科)  癸一、出多種

  此復(fù)多種:如螺貝聲、大小鼓聲、舞聲、歌聲、諸音樂聲、俳戲叫聲、女聲、男聲、風(fēng)林等聲,明了聲、不明了聲,有義聲、無義聲,下中上聲,江河等聲,斗諍喧雜聲,受持演說聲,論議抉擇聲,如是等類,有眾多聞。

  這底下就繼續(xù)說到這個所緣的聲音的種類!阜N類」第一個「出多種」!付喾N」是多少種呢?「謂螺貝聲」,那個螺的貝,它也能夠發(fā)出聲音來,你一吹,聲音還是很大的。「大小鼓」的聲音。和「舞」的聲音,人會「舞」,「舞」的聲音。和「歌」的聲音,還有「諸音樂」的聲音。「俳戲叫聲」,「俳」,就是戲,做種種的戲,或是種種的聲音。還有「女聲」,女人的聲音!改新暋。還有「風(fēng)林」的聲音,等等的聲音。

  是「明了聲、不明了聲」:這個「明了聲」,就是它所詮的意,它能夠明了的表示出來這個聲音上,這個聲音上能表達(dá)一種道理,叫「明了聲」。「不明了聲」,沒有意義表示出來的。那個風(fēng)在那吹的這個聲音,那不表示什么;像人說話的聲音,能夠明了表示一種義。這是不按照深一層意思去解說,就是一般的這樣解釋,就「明了聲、不明了聲」,就是能了達(dá)意義的聲音,不能明了意義的聲音。這「有義聲、無義聲」,這是約凡、圣說,圣人會說出來甚深的道理,那是「有義聲」。凡夫不懂的甚深的道理,所說的都是戲論,「無義聲」。

  這個在佛法的經(jīng)論上看,佛法的態(tài)度是這樣子。所以我們出家人不學(xué)習(xí)佛法,到社會上學(xué)校去讀書,應(yīng)應(yīng)再想一想哦!當(dāng)然這是思想的問題,你求什么呢?你何所求?要這樣做呢?這有點關(guān)系!赶轮猩下暋梗骸赶侣暋,就是三惡道的眾生發(fā)出來的聲音!钢小,就是人,人發(fā)出來聲音。天上的人發(fā)出來的聲音,叫做「上聲」。因為這個果報有關(guān)系,天上人的果報太妙了,他發(fā)出聲音是太美了,這三惡道就是差一點。

  「江河等聲」,這個世界上地面上,有「江」、有「河」、有鳥獸所發(fā)出的聲音。「斗諍喧雜聲」,鳥獸也有斗諍的,人也有斗諍的。就是「斗諍」的「喧雜」的聲音!甘艹盅菡f聲」,佛教徒受持經(jīng)、律、論,為人講說的聲音!刚撟h抉擇聲」,大家討論佛法的時候,深一層的認(rèn)識法相,那又「抉擇」的這種聲音!溉缡堑阮悾斜姸嗦暋,這個聲音是很多的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