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論講記 前言

  前言

  《中論》,實在說就是中道義,這和般若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。吉藏大師在《二諦義》卷上講過:「《中論》以二諦為宗,若了二諦,《中論》即便可明!

  我們知道,二諦出于般若。般若講一切法因緣有,有既然屬于因緣,眾因緣所成,「有」沒有自性。有既然沒有自性,故空。因緣所生法幻現(xiàn)而有,有是幻現(xiàn),不是實有,就是空;矛F(xiàn)之有,有而非有,是幻現(xiàn)嘛!非有而有。空的,幻現(xiàn)之有,沒有實性就空,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。若人如此知,知空謂之慧,知幻現(xiàn)為假謂之智。

  這種智慧,說有時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;說空時,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。非常甚深微妙。這種智慧,稱為妙智慧,大家都知道,妙智慧就是般若。

  譬如山,山是沙石花草樹木的因緣而幻現(xiàn),我們說山,山實在是空。要是不空,沒有沙石、花草、樹木,應該還有山。有是幻現(xiàn),所以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;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。譬如我們再講小的,原子,原子是電子的因緣所幻現(xiàn),假使原子不空,沒有電子還有原子。所以它是有而非有,非有而幻現(xiàn)有;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。所以吉藏大師說,《中論》以二諦為宗。

  吉藏大師注解《中論》叫《中觀論疏》,因為《中論》重點在觀。所謂觀,就是妙智慧。

  我第一次講《中論》,大家聽不懂,不怪大家聽不懂,我講得不好,F(xiàn)在《中論》和般若的關(guān)系,大家能聽懂嗎?聽不懂舉手我看。

  般若是從法來說,約法稱為諦,約心稱為觀。法因緣生,因緣生就是空!吨姓摗分v過:「眾因緣生法,我說即是無!箍,就是因緣所生法。既是因緣所生法,所以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;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

  我們把《中論》和般若的關(guān)系講過了,回頭再講它的起源。

  佛滅度一百年左右,弟子分成兩派,就是上座部和大眾部。大眾部,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摩訶僧祇。陸陸續(xù)續(xù)的,從一百年到四百年,本末分為二十部。所說都是佛法,可是沒有會到佛法全體義,所以稱為小乘。都是取一點點,懂佛說的法那一點,就發(fā)揮那一點。佛法非常沒落。

  五百年到六百年之間,出了兩位菩薩,弘揚大乘,一位是馬鳴,一位是龍樹。我們初一、十五頂禮西天東土歷代祖師,馬鳴、龍樹都是西天祖師。現(xiàn)在我們大略把他的歷史講一講。

  西天祖師,有一位脅尊者,他想找一位傳法之人。所以入定觀察,觀察出來,在南方有一個外道,這外道非常聰明,可以傳法,于是他來到了南方。

  那時候,大乘沒落,這個外道找出家人辯論,出家人都敗了。外道就講話了:「你們吃飯靜靜地吃,不準你們打板,除非你們把我辯論倒了,可以打板!顾源蠹也桓掖虬。脅尊者到廟里去了,就說:「你們怎么不打板呢?」「我們不敢打板,有一個外道非常厲害,我們論不過他。」脅尊者就說:「沒有關(guān)系,你們打板,外道來了,我應付!勾蠹揖痛虬辶恕M獾缆牭骄蛠砹,說:「你們又打那個木頭干什么?是不是想辯論啊?」大家就說:「不是我們想辯論,北方來了一位尊者,他叫我們打板。」外道說:「那請他來見見面吧!」就把脅尊者請出來。外道就說:「你是不是想辯論呢?」脅尊者說:「不錯,我想辯論!埂负!七天以后,請了國王大臣,我們兩個來辯論!

  快到七天了,脅尊者入定觀察,想什么辦法,能把外道降伏。觀察過以后,脅尊者早到了辯論場,坐在座位上。外道來了,說:「我們兩人,今天誰先講?」脅尊者說:「第一、我年齡老了,第二、我遠從北方來,第三、今天我先到。照理說,應該我先說!雇獾勒f:「好,讓你先說。你怎么說,我就怎么駁。」

  脅尊者就說了:「當今大王長壽,國泰民安,五谷豐收,人民樂利!雇獾酪宦,這是事實啊!大王在座,確實長壽;國泰民安,也是實在的;五谷豐收,不錯啊!人民都很樂利,這怎么駁啊?他沒有話說。按照規(guī)定,要是沒有話說,就算失敗了。他向國王大臣坦白告失敗。

  這外道想自殺,脅尊者說:「不要自殺!不要自殺!給我做徒弟好了。」外道沒有辦法,就禮脅尊者為師,跟著脅尊者走了。他一肚子冤枉:「想不到我,一句話屈于人,做人家的弟子!姑{尊者知道了,說:「你得我的法,可以辯才無礙。」于是脅尊者現(xiàn)大神通,外道心服口服,說:「此真我?guī)熞?」真是我的師父!

  以后就跟脅尊者學,果然辯才無礙。國王請他到王宮里去說法,他說法的時候,七匹馬七天之內(nèi)只聽法,悲鳴不已,不吃水草,所以稱為馬鳴菩薩。

  再講龍樹菩薩。龍樹菩薩很聰明,跟婆羅門學隱身術(shù)。婆羅門不教,說:「我有藥抹在眼上,就可以隱身!过垬淦兴_拿了藥一嘗,說:「你這有多少味藥,每味藥有多少分量!蛊帕_門一聽,真的呀!就說:「我這隱身術(shù)不教給這種人,還傳給誰呢?」于是把隱身術(shù)傳給他。

  龍樹菩薩學了隱身術(shù),和同伴幾個人,淫亂宮廷,年輕嘛!宮廷里人才很多,有人就說:「可以捉到他們!埂赣檬裁崔k法?」「地上撒上灰,他可以隱身,走到那里,那里就有腳步印,就可殺掉他了!沟厣先錾匣,人一看腳步印到什么地方,就望空揮刀,他的幾個同伴便被殺死了。

  龍樹菩薩他聰明,躲在國王的附近。國王有規(guī)定,七步之內(nèi),不可用刀用劍。所以他沒有死,賺了條命,從此以后就出家。

  佛在《楞伽經(jīng)》和大慧菩薩講:「我滅度以后南天大國中,有大德比丘,號龍樹菩薩,住初歡喜地,可以弘揚我的法。」龍樹菩薩到底是什么地位,我們凡夫不可測知?待垬淦兴_作為,恐怕不止于初地。根據(jù)華嚴講,初地菩薩就能示現(xiàn)八相成道作佛。有人看龍樹菩薩是佛。

  他入龍宮取出《華嚴》,上本沒帶出來,因為眾生不能學,「十」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(shù)偈,四天下微塵數(shù)品,太廣了。中本也不是眾生可學。他把下本帶出來了。我們看到的《華嚴》,從下本略出來的,三萬多偈,據(jù)說下本《華嚴》還在印度的山里邊。我們傳的本子是略本,才幾萬偈。然而法是一個,機有深淺,才有分別。所以我們學《華嚴》,可以知道,藉這個略本,就可得法。

  龍樹菩薩作《中論》,其實他先作《無畏論》!稛o畏論》,十萬偈,《中論》從中略出?上覀冎袊鴽]有翻譯《無畏論》,不知道怎么樣子?當然是比《中論》要好,因為完整。

  三論宗,以論立宗。三論宗有三部論,《中論》一部,《十二門論》一部,還有提婆菩薩作的《百論》。以三部論立宗,所以稱為三論宗。三論宗也可稱為四論宗,因為還有一部論─│《大智度論》。大是摩訶,智度是般若波羅蜜,龍樹菩薩解釋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,作《大智度論》。

  不過講起來,《大智度論》是三論宗的釋論,解釋!吨姓摗贰ⅰ妒T論》、《百論》,是它的宗論,它以三論立宗。我們從《大智度論》也可看出來,三論宗和般若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,所以要是說四部論的時候,包含了宗論和釋論。因為它解釋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,所以它是釋論。

  再講到論和經(jīng)的不同。直言為經(jīng),交言為論。直言是直接說,交言是討論而說的。例如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,從是西方過十萬億國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,直接說;論則不同,處處重于討論。再還有一點不同,經(jīng)是先長行后偈頌;而論正相反,先作偈頌,再作長行解釋。

  論,有佛說、菩薩說、弟子說。圣者所說,稱為論。凡夫所說不敢稱論,稱為義章、義林。比如說《大乘義章》,就是凡夫作的論;《法苑義林》,也是凡夫作的論。

  論,有的沒有解釋,比如《唯識三十論頌》,菩薩作過頌以后,沒來得及解釋就取滅了。

  主要我們記住,中是中道義。什么是中道義?《中論》雖沒有明確表示,天臺有發(fā)揮。中道義是什么?離邊不住中,就是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所說,心無所住。

  若干年以后,現(xiàn)在我又講《中論》,希望大家能聽明白了。

  這部論,鳩摩羅什大師所譯。鳩摩羅什翻譯作童壽,傳龍樹菩薩一脈。鳩摩羅什大師教幾個弟子,我們知道的,僧肇大師、僧睿大師,他們都得鳩摩羅什大師的法。

  所以我們主要有個認識,《中論》以二諦為宗。那我們就知道了,龍樹菩薩思想也宗乎二諦。鳩摩羅什大師既然承龍樹菩薩的法脈,也是不離二諦,僧肇大師也是根據(jù)二諦。僧肇大師有一首偈:「旋嵐偃岳而常靜,江河競注而不流。野馬飄鼓而不動,日月歷天而不周。」「江河競注」,世俗諦;「不流」,第一義諦。若明了二諦,僧肇大師著作就可明白了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