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自力與他力(三)
二十七
須知念佛一法,乃佛一代所說一切諸法中之特別法門。其道理超出一切禪教律密之上。一切法門欲了生死,必須斷盡煩惑,方有了生死分。若煩惱惑業(yè)未斷,任憑你見地高,工夫深,智慧大,皆不濟事。此各法門,皆仗自力故難。凈土法門,全仗佛力故易。
若有真信切愿志誠念佛者,臨終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既生西方,則煩惱不期斷而自斷。以西方所有境界,皆令人增長功德智慧,了無令人起貪嗔癡者,故龍樹菩薩稱為易行道,馬鳴菩薩稱為最勝方便。然此不但普度凡夫,實則普度一切凡圣。(復王雨夕、王雪夕居士書)
二十八
聽經(jīng)如為修持凈業(yè),發(fā)明自力他力之所以然,則其利大矣。若止求通達教義,不以凈土為事,則斷惑證真,恐無此力帶業(yè)往生。又不以生信愿,雖有佛力,莫由依仗,則成有因無果之業(yè)識茫茫人耳。須知一代所說,皆屬自力法門,乃通途教理。凈土乃特別法門,全仗佛力,若能現(xiàn)生斷惑證真,不仗佛力,亦不為過。不能現(xiàn)在斷惑證真,而又不仗佛力,則非愚即狂也。今之大通家,類皆如是,哀哉!(復周群錚居士書)
二十九
凈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、最高深之法門。若非宿具慧根,實難深生正信。勿道儒者不易生信,即通宗通教之知識,多以志大言大,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,不肯仗佛慈力,以仗己道力為志事。致于此令博地凡夫,未斷煩惑,即于現(xiàn)生了生脫死,超凡入圣之不思議法,不但不肯自修,而且不肯教人修。以不知此法,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。彼以宗教之義為準,故致有此過咎也。(致銘光居士書)
三十
念佛法門,以信愿行三法為宗;信愿為前導,念佛為正修。有以專求一心,不講信愿,及注重開悟,不求往生者,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。棄佛力以仗自力,忽佛智而矜己智,其自誤誤人也,大矣!
念佛之心,必須懇切至誠,如子憶母,縱有他境當前,終不能令此憶母之心,或有忘失。當念佛時,或聲或默,均須攝耳諦聽,不令一字一句,滑口念過。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者,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。果依此說,決定往生,若或討巧,完成大拙,自誤誤人,害豈有極!(凈土法會課儀跋)
三十一
佛法有大方便法門,令無力即得高深者。修持凈土法門,并須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又以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,果能如是以修,則可以仗佛慈力,帶業(yè)往生。若得往生,則所得利益,較彼能修至高至深之法者,亦絕無所歉,尚有過之百千萬倍者。以一則專仗自力,一則全仗佛力故也。
如此以說,彼決不敢小視凈土法門,而修高深者。若不如是以說,彼必以高深自期,以凈土法門歸之于愚夫愚婦。究其實益,或少知名相,自高自大,畢竟難以得斷惑證真之實益。究其結果,則欲望彼愚夫愚婦仗佛力帶業(yè)往生者之肩背而不可得。此天下古今好說大話,好以通家自詡者之通病。(復謝慧琳居士書)
三十二
七期已滿,三昧未成,一由夙業(yè)深重,二由精神衰頹所致。然佛固不見棄于罪人,當承茲行以往生耳。欲證三昧,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,何得問我所證,方能纘步?
彌陀經(jīng)云:執(zhí)持名號,若一日乃至若七日,一心不亂。觀經(jīng)云:諸佛如來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,是故汝等心想佛時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隨形好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楞嚴大勢至云: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,得三摩地,斯為第一。夢東云:真為生死,發(fā)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號,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。欲修三昧,何不于此等語句中全身靠倒,不以圣言為量,而以我之罪業(yè)凡夫為準,豈不顛倒之甚乎?(復永嘉居士書)
三十三
縱觀二十年間決擇問學,備歷艱險。竟能從儒入佛,即俗修真,簡去自力,專宗凈土?芍^三生有幸,一道同歸者也,幸甚慰甚!
夫人宿世果種善根,且無論為學求道,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;即貪嗔癡等煩惱惑業(yè),疾病顛連連種種惡報,皆可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,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。不能自反,且無論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,雖學問操持見地,悉皆奇特卓犖,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,了脫生死。其學問操持見地,雖可與無上妙道作基,由不能自反,竟為入道之障,可知入道之難,真難于登天矣。
末世人根陋劣,知識希少,若不仗佛慈力,專修凈業(yè),但承自力,參叩禪宗,不第明心見性,斷惑證真者,罕有其人。而以幻為真,以迷為悟,著魔發(fā)狂者,實繁有徒矣。(復永嘉居士書)
三十四
如來說法,原為被機,故有為實施權,開權顯實,五時施化之事。又以仗自力了脫則難,仗佛力了脫則易。兼以末世眾生,根機陋劣,故特開凈土法門,俾上中下三根,等蒙利益,同登不退。世有好高務勝者,不觀時機,每以多分不能契悟者,令人修習,其益雖亦甚善,然約教而遺機,則其用力也多,而得益者少矣。
眾生習氣,固有所偏,愚者偏于庸劣,智者偏于高上。若愚者安愚,不用雜心,專修凈業(yè),即生定獲往生,所謂愚不可及也。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,猶然從事于仗佛慈力,求生凈土一門,是之謂大智。
倘恃己見解,藐視凈土,將見從劫至劫,沉淪惡道,欲再追隨此日之愚夫,而了不可得。彼深通性相宗教者,吾誠愛之慕之,而不敢依從!何也?以短綆不能汲深,小楮不能包大,故也。
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,若與我同卑劣,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,直欲妙悟自心,掀翻教海,吾恐大通家不能成,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,豈非弄巧翻成大拙,騰空反墜深淵乎哉!一言以蔽之,曰自審其機而已矣。(復永嘉居士書)
三十五
佛與凈土之所以然,己未親見,縱佛祖誠言,皆不信者,此何故也?
一則以性命相關,雖不知不敢不如是行;一則以高明自詡,必徹見方肯修持其法。古今來幾多出格豪杰,由此知見,畢生不沾佛法實益,彼謂為愚夫愚婦者,初亦不知,而能依前人成規(guī),顓蒙念佛,因茲潛通佛智,暗合道妙,遂得帶業(yè)往生,及斷惑往生者,將見悉證佛果,況徒知之而已乎!
而此種自命出格者,因疑生謗,將從劫至劫,長墮惡道,被彼念佛往生者之所憐憫,欲垂救援亦不可得。何也?以宿世之不信惡業(yè)所障也!(復顧顯微居士書)
三十六
如來一代所說法門,無量無邊。求其最直捷者,莫過于參禪。儻系上根,一聞千悟得大總持,然次此尚是悟,不是證。能真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者,末世實不多見。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,其所云悟,多是錯誤,少有真悟。
即是真悟,去了生死,尚大遠在。以雖得開悟,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,需以種種方便對治,令其凈盡無余,則可了生脫死,超凡入圣。儻煩惱已斷若干,猶有絲毫未盡,則生死依舊莫出。若只當做識得自心,就是道,此外便無所修持,則其誤非小。若識得,而煩惱未斷,何能了脫生死耶?良以參禪一法,乃仗自力法門,故比念佛法門之利益,奚啻天淵懸殊。(橫超蓮社緣起序)
三十七
佛法法門無量,通須做到業(yè)盡情空,方可了生脫死。否則縱有所得,依舊不奈生死何。若在今時恐舉世亦難得一二做到業(yè)盡情空地位。唯有念佛一法,若具真信切愿、至誠念佛,求生西方,縱有通身業(yè)力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;一生西方則了生脫死,超凡入圣矣。以故末世善知識,多多均主持凈土。以凈土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。
每有聰明人,稍明教義,或稍知禪理,便以通家自居,藐視念佛,謂念佛為愚夫愚婦之所為者,此皆不知自反。以知文義為實證之狂徒,定規(guī)說空行有,以身謗法,將來必墮三惡道,為愚夫愚婦念佛往生者所憐憫,而莫能救濟也。
(光)所說者,乃非大非小,即大即小,上至等覺菩薩,下至薄地凡夫,同修共證之法。此法固宜注重,倘泛泛然與一切大乘法平看,則了生脫死,或在驢年。(復吳滄洲居士書)
三十八
念佛一法,注重在信愿行三法。只知念而不生信、發(fā)愿,縱得一心,也未必得往生。果具真信、切愿,雖未到一心不亂,亦可仗佛慈力往生。外行人多多以求悟,求得種種境界,而不已決定求生為事,即所謂舍本逐末也。何以故,以悟到極處,若未斷盡煩惑,仍然是六道輪回中人。倘得往生,比悟到極處,而為斷盡煩惑者,其高下有若天淵懸殊。汝欲早識妙因,亦是好心,亦是不深知凈土法門之外行話。你且死心蹋地念去,自可得真實利益。
凈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。說其難,則大徹大悟,深入經(jīng)藏者,尚不信。說其易,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,即能臨終現(xiàn)諸瑞相,往生西方。彼大徹大悟,深通經(jīng)論者,猶不能望其肩背。良以一則棄佛力,以專主自力;一則專仗佛力,而由佛力以引發(fā)自力。以佛力、法力、自心本具之力,三法契合,故得超凡入圣,了脫生死也。此法最要在信愿,有信愿,則決定肯認真修持。肯修持,則即可得往生之益。非如禪宗、密宗,要常有善知識教導,否則或恐入于魔道,則佛也難救矣。(復習懷辛居士書)
三十九
依佛智慧而修凈土,自利利他,則世出世法兩皆具足無欠矣。
末世之人,不依此修,則雖是修行,亦可憐矣。以不知仗佛力,而偏欲仗自力,則恐無出生死之日矣。(復白靜修居士書)
四十
凡在三界之中,雖有執(zhí)身攝心,伏諸煩惑之人,而情種尚在,福報一盡,降生下界,遇境逢緣,猶復起惑造業(yè),由業(yè)感苦,輪回六道,了無已時。故法華經(jīng)云: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,眾苦充滿,甚可怖畏。若非業(yè)盡情空,斷惑證真,則無出此三界之望。
唯有凈土法門,但具真信切愿,持佛名號,即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;既得往生,則入佛境界,同佛受用,凡情圣見,二皆不生。乃千穩(wěn)萬當,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。時當末法,舍此無術矣。(傅大士傳序)
四十一
念佛求生西方,以真信切愿為前導。以至誠持念為正修。切不可求開悟,明心見性,看念佛的是誰,此是參禪人的工夫。即真明心見性,若見思惑未斷,尚無了生死之分。況未到明心見性地位乎?此系仗自力了生死者。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門。若看念佛的是誰的人,決定無有真信切愿。未斷惑,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。無真切信愿,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。求升反墜,弄巧成拙,許多癡人,均以此為高超玄妙,可哀孰甚。(復孫藝民居士書)
四十二
菩薩之心,猶如太虛,無不包括。欲利益眾生,作種種方便,先以欲鉤牽,后令入佛智,不得以凡夫知見,妄生測度。以彼已證法忍,了無人我之可得。唯欲攝受一切眾生,入于如來大覺法海。若有計校,便屬情見,便與無人我之道,不能冥契矣。
云布施頭目髓腦,則誠然。至于妓女彩女等,不過擴充菩薩布施之心,不可以詞害意。若死執(zhí)其語,則愿令阿僧只世界妓女充滿之文,又將如何安置乎哉?此顯菩薩內(nèi)外俱舍,了無貪惜。內(nèi)而頭目髓腦,外而國城妻子,無一法生貪著,故能于生死中獨得解脫。彼受施者,由菩薩愿力攝持,或于即時,或于后世,無不親蒙利益,了生脫死。如歌利王之割截身體,后為最初得度之憍陳如。此種如太虛量之大菩提心,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見測量?
須知未得法忍之凡夫,心中當慕菩薩之道,其行事當依凡夫常理。否則便于住持法道,或有妨礙。若未證無生法忍,即不住持法道,亦不宜學菩薩之舍頭目髓腦等。以自力不足,不堪忍受,若自若他,俱無所益。凡夫須按凡夫能行者行之,則可矣。(復黃智海居士書)
四十三
閣下于禪凈之所以然,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,未能深知。謂既悟自心,當處便是西方不須求生,則其誤非淺。何以故,以凡夫縱能悟到極處,尚有無始以來之煩惱習氣,未能頓斷。煩惱習氣若有一絲毫,便不能超出生死輪回之外,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難也。
念佛法門,但具真信切愿,無論功夫之淺深,功德之大小,皆可仗佛慈力帶業(yè)往生。末世眾生欲了生死,不依此法,其難不可喻矣。(復張季直居士書)
- 上一篇:閱經(jīng)念經(jīng)須知
- 下一篇:關于自力與他力(二)
-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
- 念佛發(fā)光屬于魔境
- 居士是什么意思?居家修道之士
-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
-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?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
-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?
- 世出世間一切法,都不超出因果之外
- 如何祭祖?祭祖用素
-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
-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,不起一念
-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
-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,超十地圣德
-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
-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(jīng)信愿念佛求生西方
-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
-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,更應該有往生計劃
- 富貴使人迷惑,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?
-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
- 什么是誹謗正法?
- 皈依三寶減輕業(yè)障
-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?
-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!
- 怎樣理解“涅槃寂靜”?
-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(yè)蒸蒸日上?善緣不斷?
-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,給與是一種生命力
-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?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