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九、諭在家善信
九、諭在家善信
甲、示倫常大教
◎學佛一事,原須克盡人道,方可趣向。佛法,雖為出世間法,實在世間法中做出。見三編復(fù)周伯遒書。良以佛教,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。故于父言慈,于子言孝,各令盡其人道之分,然后修出世之法。譬如欲修萬丈高樓,必先堅筑地基,開通水道。則萬丈高樓,方可增修,且可永久不壞,若或地基不堅,必至未成而壞。昔白居易問鳥窠禪師曰:如何是佛法大意。師曰: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欲學佛法,先須克己慎獨,事事皆從心地中真實做出。若此人者,乃可謂真佛弟子。若其心奸惡,欲借佛法以免罪業(yè)者,何異先服毒藥,后服良藥。欲其身輕體健,年延壽永者,其可得乎。(正)與丁福保書
◎汝已娶妻,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。夫妻互相恭敬,不可因小嫌隙,或致夫妻不睦,以傷父母之心。中庸云: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兄弟既翕,和樂且耽。宜爾室家,樂爾妻孥。子曰:父母其順矣乎。蓋言夫妻,兄弟和睦,則父母心中順悅也,F(xiàn)為人子,不久則又為人父。若不自行悅親之道,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。譬如瓦屋檐前水,點點滴滴照樣來。光老矣,不能常訓(xùn)示汝。汝肯努力盡子道,則便可以入圣賢之域。將來往生西方,乃汝所得之法利也。(續(xù))復(fù)周法利書二
◎人生世間,善惡各須輔助,方克有成。雖天縱之圣,尚須賢母賢妻,以輔助其道德,況其下焉者乎。以故太任有胎教,致文王生有圣德。故詩贊其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然此但約文王邊說。若論太姒之德,固亦可以輔助文王之道。如兩燈互照,愈見光明。兩手互洗,方得清凈。由是言之,世少賢人,由于世少賢母、與賢妻也。良以妻能陰相其夫,母能胎教子女。況初生數(shù)年,日在母側(cè)。親炙懿范,常承訓(xùn)誨,其性情不知不覺為之轉(zhuǎn)變,有不期然而然者。余常謂: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,又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(quán),女人家操得一大半,蓋謂此也。(正)馮宜人往生事實發(fā)隱
◎教子女,當于根本上著手。所謂根本者,即孝親濟眾,忍辱篤行。以身為教,以德為范。如熔金銅,傾入模中。模直則直,模曲則曲。大小厚薄,未入模之先,已可預(yù)知,況出模乎。近世人情,多不知此。故一班有天姿子弟,多分狂悖。無天姿者,復(fù)歸頑劣。以于幼時失其范圍,如熔金傾入壞模,則成壞器。金固一也,而器則天淵懸殊矣。(正)復(fù)永嘉某居士書五
◎善教兒女,俾彼悉皆為賢人,為淑媛,實為敦倫之大者。以兒女既皆賢善,則兄弟姊妹妯娌兒孫,皆相觀而善。從茲賢賢相繼,則賢人多而壞人少,壞人亦可化為賢人善人。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之基,皆于教兒女中含之。(三)復(fù)神曉園書
◎女人臨產(chǎn),每有苦痛不堪,數(shù)日不生,或致殞命者。又有生后血崩,種種危險,及兒子有慢急驚風,種種危險者。若于將產(chǎn)時,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。不可心中默念。以默念心力小,故感應(yīng)亦小。又此時用力送子出,若默念,或致閉氣受病。若至誠懇切念,決定不會有苦痛難產(chǎn),及產(chǎn)后血崩,并兒子驚風等患?v難產(chǎn)之極,人已將死,教本產(chǎn)婦,及在旁照應(yīng)者,同皆出聲念觀世音,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,決定不須一刻功夫,即得安然而生。菩薩救眾生之心,深切于世之父母愛兒女之心,奚啻有千萬億恒河沙倍。是以臨產(chǎn)之婦,能朗念菩薩名號者,為極靈極效之最上妙法。見續(xù)編復(fù)周伯遒書。外道不明理,死執(zhí)恭敬一法,不知按事論理,致一班念佛老太婆,視生產(chǎn)為畏途,雖親女親媳,亦不敢去看,況敢教彼念觀音乎。須知菩薩以救苦為心,臨產(chǎn)雖裸露不凈,乃出于無奈,非特意放肆者比。不但無有罪過,且令母子種大善根。此義系佛于藥師經(jīng)中所說,非我自出臆見,我不過為之提倡而已。藥師經(jīng),說藥師佛誓愿功德,故令念藥師佛。而觀音名號,人人皆知,固不必念藥師佛,而可念觀音也。(續(xù))一函遍覆
◎求子之道,人多背馳。汝欲得身體龐厚,性情賢善,;壽三,通皆具足之子,須依我說,方可遂心。求子三要。第一,保身節(jié)欲,以培先天。第二,敦倫積德,以立福基。第三,胎幼善教,以免隨流。見續(xù)編禮念觀音求子疏。世人無子,多娶妾媵,常服壯陽之藥,常行房事,此乃速死之道,非求子之方也。幸而得子,亦如以秕稻種之;虿怀。或出,亦難成熟。第一要斷房事,或半年,至少或百日,愈久愈好。當與婦說明,彼此均存此念,另屋居住。若無多屋,決須另床。平時絕不以妻作妻想,當作姊妹想,不敢起一念之邪念。待身養(yǎng)足后,待婦月經(jīng)凈后,須天氣清明,日期吉祥,夜一行之,必得受孕。從此永斷房事,直到生子過百日后,或可再行。婦受孕后,行一次房,胞厚一次,胎毒重一次。且或因子宮常開,致易墮胎。此種忌諱,人多不知。縱有知者,亦不肯依。切勿謂光乃出家人,論人行房事,不知此事是世間第一生死關(guān)節(jié)。正宜救濟。見三編復(fù)蔡錫鼎書故致或不生,或不成,或孱弱短命,不知自己不善用心,反說命不好,反將行房當常事,日日行之,不死就算大幸。又要心存慈善,利人利物。利人利物,不一定要錢。存好心,說好話,行好事,凡無利益之心之話之事,均不存不說不行。滿腔都是太和元氣,生機勃勃。又須志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,(就依此念)愈多愈好。早晚禮拜念若干,此外行、住、坐、臥都好念,睡到雖好念,也要心存恭敬,宜穿衫褲,不可赤體。宜默念,不宜出聲。默念若字多難念,可去南無二字,但念觀世音菩薩五字。白衣咒,念也好,不念也無礙。汝如是存心、行事、念,亦令汝婦,也如是存心、行事、念,及至臨產(chǎn)還念。臨產(chǎn)不可默念,要出聲念。旁邊照應(yīng)的人,須大聲幫他念。管保了無苦痛難產(chǎn)之事。臨產(chǎn)默念不得,以用力送子出,默念或受氣病。女人一受孕,不可生氣,生大氣則墮胎。兼以乖戾之氣,過之于子。子之性情,當成兇惡。又喂兒奶時,必須心氣和平。若生大氣,奶則成毒,重則即死,輕則半日一日死,決無不死者。小氣毒小,雖不死,也須生病。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,死的多,病的多。自己喂,雇奶母喂,都是一樣。生了大氣,萬不可喂兒奶,須當下就要放下,令心平氣和,過半天再喂。喂時先把奶擠半茶碗,倒了,奶頭揩過,再喂,就無禍殃。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,就是一天,也喂不得。喂則不死,也須大病,此事古今醫(yī)書,均未發(fā)明。近以閱歷,方知其禍。女子從小,就要學柔和謙遜,后來生子,必易,必善,必不死,必不病。凡兒女小時死病,多一半是其母生氣之故,少一半是自己命該早死。天下古今,由毒乳所殺兒女,不知有幾恒河沙數(shù),可不哀哉。汝為悅親,故為汝詳說。須勸汝母吃素念佛,求生西方。汝與汝妻,亦各如是。(三)復(fù)張德田書
乙 勖居塵學道
◎居塵學道,即俗修真,乃達人名士,及愚夫愚婦,皆所能為。勉力修持,以在家種種系累,當作當頭棒喝。長時生此厭離之心,庶長時長其欣樂之志。即病為樂,即塞成通。上不失高堂之歡,下不失私室之依。而且令一切人同因見聞,增長凈信,何樂如之。(正)復(fù)周群錚書五
◎人生世間,不可無所作為。但自盡誼盡分,決不于誼分之外,有所覬覦。士農(nóng)工商,各務(wù)其業(yè),以為養(yǎng)身養(yǎng)家之本。隨分隨力,執(zhí)持佛號,決志求生西方。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,或出資,或出言,為之贊助。否則發(fā)隨喜心,亦屬功德。以此培植福田,作往生之助行。如順水揚帆,更加櫓棹,其到岸也,不更快乎。(正)復(fù)寧波某居士書
◎所言培植功德,當以開人知識者為第一。現(xiàn)今增廣文鈔已經(jīng)排完,尚未結(jié)收。令弟若肯任若干,自己施送。俾一切閱者知往生凈土之所以然,以此功德,為其父作往生之券,加以至誠,必可如愿。是為最有利益真實功德。(三)復(fù)徐蔚如書
◎若大通家,則禪凈雙修,而必以凈土為主。若普通人,則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經(jīng)奧論,但令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即已。此人不廢居家業(yè),而兼修出世法。雖似平常無奇,而其利益不可思議。良以愚夫愚婦,顓蒙念佛,即能潛通佛智,暗合道妙。校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,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,為益多多也。(正)復(fù)謝誠明書
◎以閣下之才論,當依光所說,其為利益大矣。否則擇一寂靜隱晦之處,力修凈業(yè),將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,拋向東洋大海外,作自己原是一無知識之人,于不生分別心中,晝夜六時,專持一句洪名圣號,果能死盡偷心,當必親見本來面目。從茲高豎法幢,俾一切人同歸凈土法海,生為圣賢之徒,沒預(yù)蓮池之會。方可不負所學,為大丈夫,真佛子矣。(三)復(fù)葉玉甫書
◎如來說法,恒順眾生。遇父言慈,遇子言孝。外盡人倫,內(nèi)消情慮。使復(fù)本有真心,是名為佛弟子,豈在兩根頭發(fā)上論也。仗此好心,竭力學道,孝弟修而閭里感化,齋戒立而殺盜潛消。研究凈土經(jīng)論,則知出苦之要道。受持安士全書,則知淑世之良謨。以凈土法門諭親,以凈土法門教子,及諸親識。正以生死事大,深宜痛恤我后。不必另擇一所,即家庭便是道場。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親戚,盡作法眷。自行化他,口勸身率。使其同歸凈域,盡出苦輪?芍^戴發(fā)高僧,居家佛子矣。(正)復(fù)林介生書一
◎且勿謂吾家素寒,不能廣積陰德,大行方便。須知身口意三業(yè)皆惡,即莫大之惡。倘三業(yè)皆善,即莫大之善。至如愚人不信因果,不信罪福報應(yīng),侃侃鑿鑿。依安士全書等所說,為其演說。令其始則漸信因果,繼則深信佛法,終則往生西方,了生脫死。一人如是,功德尚無量無邊,何況多人。然須躬行無玷,方可感化同人。自己妻女,能信受奉行,別人自能相觀而善矣。豈在資財多乎哉。(正)復(fù)高邵麟書一
◎佛為大醫(yī)王,普治眾生身心等病。世間醫(yī)士,只能醫(yī)身?v令著手成春,究于其人神識結(jié)果,了無所益也。汝既皈依三寶,發(fā)菩提心,為人治病。則當于醫(yī)身病時,兼寓醫(yī)心病法。何以言之,凡屬危險大病,多由宿世現(xiàn)生殺業(yè)而得。而有病之人,必須斷絕房事,方可速愈。欲滅宿現(xiàn)殺業(yè),必須戒殺吃素,又復(fù)至誠念佛,及念觀音,則必可速愈,且能培德而種善根。儻怨業(yè)病,除此治法,斷難痊愈。其人,與其家父母妻子,望愈心急,未必不肯依從。儻肯依從,則便種出世善根,從茲生正信心,后或由此了生脫死,超凡入圣。則于彼于汝均有大益。至于斷欲一事,當以為治病第一要法。無論內(nèi)證外證,病未十分復(fù)原,萬不可沾染房事。(正編文鈔壽康寶鑒序文,專治此病,宜詳閱之。編者敬注)一染房事,小病成大,大病或致立死;虿患此,已種必死之因。欲其不死,亦甚難甚難?v令不死,或成孱弱廢人,決難保其康健。不知自己不善攝養(yǎng),反說醫(yī)生無真本事。無論男女,處女寡婦不宜說。余俱無礙。均當侃侃鑿鑿,說其利害,俾彼病易愈,而汝名亦因茲而彰。每每醫(yī)生只知治病,不說病忌,況肯令人改過遷善,以培德積福乎。此是市井唯利是圖之負販心行,非壽世濟人之心行。況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賢之域,沒歸極樂之邦之無上利益乎。古人云:不為良相,必為良醫(yī),是以稱醫(yī)士曰大國手。世間醫(yī)士之名已高極,若兼以佛法,則藉此以度眾生,行菩薩道,實為一切各業(yè)中最要之業(yè)。以人于病時,得聞不專求利,志期利人,發(fā)菩提心之醫(yī)士所說,必能令病即愈,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。欲人取信,切不可計謝禮多寡而生分別。儻富者認真為醫(yī),貧者只應(yīng)酬了事。久之,人皆以謀利而輕之。則所說利人之話,人亦不信從矣。又須遇父言慈,遇子言孝,兄友弟恭,夫和婦順,主仁仆忠,與因果報應(yīng)之通三世,過去,F(xiàn)在。未來生死輪回之經(jīng)六道。有可語者,不妨以有意作無意之閑談,使聞?wù)邼u漸開通心地。知生死輪回之可畏,幸了生脫死之有法。能如是者,誠可謂即世間法,以行佛法,由醫(yī)身病而愈心病。(續(xù))與馬星樵書
◎一切眾生,從淫欲而生。汝發(fā)心守貞修行,當須努力。倘有此等情念起,當思地獄刀山劍樹鑊湯爐炭種種之苦,自然種種念起,立刻消滅。每見多少善女,始則發(fā)心守貞不嫁,繼則情念一起,力不能勝,遂與人作茍且之事。而一經(jīng)破守,如水潰堤,從茲橫流,永不能歸于正道,實可痛惜。當自斟酌,能守得牢則好極。否則出嫁從夫,乃天地圣人與人所立之綱常,固非不可也。(三)復(fù)陳蓮英書
◎欲靠食物滋養(yǎng),食素人宜多吃麥。食麥之力,大于米力,不止數(shù)倍。光吃了面食,則精神健旺,氣力充足,音聲高大。米則只可飽腹,無此效力。麥比參力,尚高數(shù)倍。大磨麻油,亦補人。小磨麻油,以炒焦枯了,力道退半。人但知香,實則是焦味耳。黃豆豆油補料最多。宜常服之。見續(xù)編復(fù)鮑衡士書。蓮子、桂圓、紅棗、芡實、薏米,皆可滋補。豈必須血肉,方能滋補乎。總之皆不如麥之力大。(三)復(fù)蔡契誠書
-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
- 念佛發(fā)光屬于魔境
- 居士是什么意思?居家修道之士
-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
- 家長應(yīng)該如何教導(dǎo)孩子?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
-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?
- 世出世間一切法,都不超出因果之外
- 如何祭祖?祭祖用素
-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
-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,不起一念
-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
-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,超十地圣德
-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
-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(jīng)信愿念佛求生西方
- 每天的功課都應(yīng)當回向法界眾生
-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,更應(yīng)該有往生計劃
- 富貴使人迷惑,有權(quán)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?
- 每日功課都應(yīng)回向法界眾生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
- 什么是誹謗正法?
- 皈依三寶減輕業(yè)障
-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?
-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!
- 怎樣理解“涅槃寂靜”?
-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(yè)蒸蒸日上?善緣不斷?
-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,給與是一種生命力
-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?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