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信、正見、正行
正信、正見、正行
(1996年8月10日在遂寧廣德寺長念念佛會上的開示)
1996年8月10日,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。一大早,念佛會的同修們,照例又從四面八方來到廣德寺的念佛堂。參加每周周六在這兒舉行的念佛會。七點半鐘,大家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深受三寶弟子敬重的惟賢法師、清德法師、通孝法師、海山法師,來到了我們念佛堂。堂內(nèi)頓時振奮起來,法師們慈祥的面容、殷切的希望給我們以極大的鼓舞和力量。在大家恭請之下,惟賢法師擠出了寶貴的時間,給我們講了難忘的開示。
——長念念佛會
今天的因緣很難得,因為最近省宗教局在郫縣組織全省宗教界人士,進行了一次學習活動。參加此次學習的宗教界人士,包括天主、基督、佛、伊、道教等各教的代表共七十多人,我們佛教界有十多人。學習期間,四川省佛協(xié)召開了工作會議,會議其中一點就是廣德寺提出的傳戒問題。四川有兩個地方,一是遂寧廣德寺,二是內(nèi)江圣水寺,這兩個地方都已經(jīng)提出傳戒,F(xiàn)在傳戒需要經(jīng)過一定的手續(xù),你是不是具備傳戒的條件,如何準備?這要報請省佛協(xié),省佛協(xié)再報中國佛協(xié)審批。關于各種人事都要做出決定。所以,在這次學習工作會議上就研究傳戒的問題,根據(jù)決定,我們就組織了幾位師父到廣德寺和圣水寺視察一下,昨天會議才結束,下午就離開成都,晚上到遂寧。今天吃了午飯后,馬上還要到內(nèi)江圣水寺,所以我們時間很緊張。
關于廣德寺,我給大家講一講。我在五年前到這里來過,我來之后,給寺里佛學院的學生講了話。我這次來看到與五年前就不同了,面貌改變了,有新的殿堂、住房,各種設備比過去齊全得多,當然,對于傳戒還要做準備。因為遂寧市有個廣德寺,有個靈泉寺,這都是觀音菩薩的道場,這是省內(nèi)外、國內(nèi)外遠近聞名的。你們遂寧市有這兩座大寺廟,的確是這個地區(qū)群眾的福報,你們在座的都是信仰三寶的居士,借念佛機會,聽聽講經(jīng),大家交流一下心得,增進修行,這是很難得的因緣。
大德祖師經(jīng)常講“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”,你們現(xiàn)在既得人身,又聞佛法,這是很大的福報,在這兒集中念佛,也是有很大的因緣、殊勝的因緣。所以,我看到你們很高興,川北地區(qū)有這個道場,有這么多的弟子,佛法事業(yè)很興旺,的確很難得。我就是川北蓬溪人,十歲在蓬溪白塔寺出家,十三歲就離開了,到外面讀書,二十多歲就開始辦佛學院。解放后,最初在佛協(xié)會工作,又在佛學院工作。八十年代宗教政策落實后,回到重慶,也是繼續(xù)搞佛協(xié)工作,而且也在辦佛學院。重慶有個佛學院,有五、六十個學生,辦在華巖寺的,我在那里任教當院長。
我剛才說“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”,你們現(xiàn)在能夠集中在廣德寺念佛,有殊勝因緣,你們要珍惜,的確要珍惜,既然“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”,我們就要在正信、正見、正行方面結合起來。大家注意,要建立正信,要培養(yǎng)正見,要具有正行,這幾項缺一不可。
今天我就大家簡單講講正信、正見、正行。
一、正信
我們這個信,不是一般講的迷信、封建迷信,這個大家要弄清楚。假如真是封建迷信的話,我們國家的憲法也不會保護宗教信仰自由,也不會保護你,也不允許你來修復這些寺廟,不允許你來講經(jīng)說法,不允許你進行佛事活動,也不允許你來辦佛學院。這一點大家要弄清楚。我們學佛,對佛教是正確、有理智的信仰。首先必須正信,不能迷信。迷信就是端公、道士、巫婆、神漢,看水碗、跳神扶乩、預言天書、借神斂財。這個才是迷信嘛,你怎能把佛教當作迷信呢?
那么正信,我們要信什么呢?我給大家簡單講一講。第一就要信仰三寶功德;第二就要信仰因果報應;第三要信仰修行必有結果,也就是修持必有結果,功不唐捐。
(一)信仰三寶功德
你們都是受了三皈的。我相信你們在三皈過程中,你們的依止師是給你們講了這些道理的,我在這里再給大家簡單講一講,說明我們信仰三寶的道理。
三寶有賢圣三寶、住持三寶、自性三寶。賢圣三寶是指佛在世時,有佛就是佛寶;佛講的經(jīng)就是法寶;當時的一千二百五十個羅漢和菩薩就是僧寶,菩薩眾或比丘僧眾就叫賢圣僧寶,這些僧寶是居于賢位和圣位的,果位極高的,那是正法時期。
經(jīng)過正法時期,像法時期,到現(xiàn)在是末法時期的開端,現(xiàn)在主要是靠住持三寶。有佛像可禮拜,有佛的舍利可禮拜,代表佛寶嘛!佛像不管是泥巴塑的、雕的,各式各樣的佛像,都代表佛寶。你拜佛不要以為是假的,拜佛要如見真的,真見佛啊,要有恭敬心才行。拜塔也要恭敬。塔是供養(yǎng)佛的舍利的地方,拜塔還要繞塔,這是代表佛寶嘛。
法寶就是經(jīng)典,現(xiàn)在經(jīng)典很多。盡管文革時期“四人幫”破壞了我們的經(jīng)藏,經(jīng)藏被燒了很多,但是真理是燒不了的,破壞不了的,真理是歷盡劫數(shù)不變的。所以,宗教政策落實后,我們的佛經(jīng)佛書印行得很多,出版了很多藏經(jīng)。藏經(jīng)就是佛說的法,藏經(jīng)就是我們的指路明燈。我們?yōu)槭裁磳W習經(jīng)典呢?就是要明白因果的道理,明白以后如何信受奉行,“勤修戒定慧,熄滅貪嗔癡”。這些都在法寶里,講得很多。
法寶如汪洋大海,是豐富的哲學寶庫。現(xiàn)在有很多的大學,如復旦大學、北京大學……很多名牌大學,都在研究我們的法寶。我到日本去時,日本有很多的大學,有專門的佛教大學,以研究法寶為主。那些大學的規(guī)模很大,日本的京都大學有萬人以上的學生,規(guī)模大得很,是面向社會的,但以研究佛學為主。日本是現(xiàn)代科學最發(fā)達的國家,而日本人信仰佛教的占百分之八、九十以上,也就是一億人占八、九千萬人,日本信仰凈宗的也就是念佛宗占六千多萬人,占他總人口的一半。京都大學是凈土宗辦的。那個學校的校長是修凈土宗的。
有些人不能了解老太婆念佛,不了解念佛的意義。念佛的意義是很深的,博大精深,最方便、最可依賴的就是念佛。所以我們研究法寶,就是要曉得法寶的珍貴。佛講的真理,是我們的指路明燈。一個人晚上走路,沒有明燈照射就要跌到懸崖里去,就要翻筋斗,甚至粉身碎骨。我們在這個茫茫人海中,如何走自己解脫的道路,如果曉得死向何處去,生從何處來,要了解這個道理,你必須研究法寶,珍重法寶,并依法奉行。
僧寶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的出家?guī)煾?出家?guī)煾甘呛軐氋F的,有些人瞧不起,殊不知他要想出家都沒有這個福報哇!什么原因呢?因為僧寶是佛的嫡系兒孫,他是繼承佛的家業(yè)、紹隆佛種、代佛宣法的,他有這么大的責任。僧以戒為主,以德行為主,依止僧寶才能學法,才能夠守戒,我們的覺悟才能提高,人生才有價值。我們?nèi)松膬r值在哪里?大家想一想,人生的價值在于有德行。
如果沒德行,我們活著做人有什么意思?穿衣吃飯?餓了想吃,渴了想喝,冷了想穿衣裳?光從這一點來說,是一般動物都有的習性,很多動物都是這樣子的,飛禽走獸,都是如此,好生而惡死。人的高貴在于哪里?人的高貴就在于有理性、有德性,人的高貴就在于發(fā)揮我們的心靈,提高我們的修養(yǎng),放射出心靈的光輝。能放射出心靈的光輝,就有德行,就增長智慧,人生價值就有了。
因此不要茍活一世,勞勞以生,碌碌以死,去做庸俗的人。大家想一想那樣有什么意思嘛!不曉得修行的人,不曉得提高德行的人,不曉得解決生死問題的人,只曉得吃飯穿衣、穿衣吃飯,那沒有體現(xiàn)人的價值,不能發(fā)揮人的德行,那有啥子意思嘛?那些爭權奪利、殺人放火、觸犯刑律的人更沒得意思,他不僅現(xiàn)在要受法律制裁,死后還要墮三途,感受惡果,那是不值得學的。所以我們皈依僧寶,就是要以提高德行為準。
講到這里,我想給大家說一下自性三寶。什么是自性三寶呢?你們須明白皈依佛寶的目的、皈依法寶的目的、皈依僧寶的目的。
皈依佛寶即是恢復自己的覺性。佛者覺也,佛法講人人都可以成佛,眾生都可以成佛。佛性平等,這一點就是我們佛教的高貴之處。佛性平等,眾生平等。人人都可以成佛,佛是已成佛,眾生是未成佛、未來佛。那你如何來成佛啊,必須要恢復你的覺性。皈依佛寶就是要去迷還覺,息妄歸真。去迷還覺,這個很重要。我們要除迷,要轉成覺悟的境界,這就是自性佛寶。
自性法寶呢?就是你皈依法寶后,能夠學習經(jīng)典,如法修行,你就可以啟發(fā)正見,開啟智慧,達到明心見性,就走正道。你能夠明心見性走正道,根據(jù)佛家的八正道,三十七菩提分正道而行,你就有智慧。你能夠如此,就恢復了自己的自性法寶。你能學經(jīng)典都是在恢復自性法寶過程中。
皈依僧寶就是恢復自性清凈,目的是去惡行善,轉惡為善,達到人身的真善美境界。做一個有德行的人、一個高尚的人、一個有智慧的人,這樣子來轉惡行善。你做到了這點就皈依了自性僧寶,也就是恢復了自性僧寶。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啊。
三種三寶:賢圣三寶、住持三寶、自性三寶,最終就是要恢復你的自性三寶,這樣你們就曉得學佛的究竟意義在哪里,并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拜一拜佛就了事,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!皈依佛就是要使你由迷轉覺,皈依法就是要你由邪轉正,皈依僧就是要使你去惡轉善,恢復你的自性、德性、理性,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。在這個起點上,你就可以走上學佛的光明大道,可以走上解脫的道路。那么你們皈依三寶,不走這個門不行。
現(xiàn)在有些研究佛學的人,大學里也有研究的,文化所也有研究的。我們說他只是研究而已,但不是學佛的,真正學佛的人,是在座的居士。你們能皈依三寶,有勇氣、有決心,嚴守三皈,奉行五戒,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學佛者。這是很重要的。
(二)堅信因果
我們學佛的道德,是建立在因果基礎上的。世俗其他科學、哲學、政治等也講道德,但是卻不穩(wěn)定,為什么呢?你們想一下這個道理嘛!為什么講得不穩(wěn)定呢,嘴巴上人人都講得好聽,實際行動起來就不行了。遇到具體問題,心術就壞了。原因在哪里嘛!就是沒建立在因果的觀念上。
依佛教講,因果是一個鐵打的定律。佛教三藏十二部經(jīng)典都是講的因果,緣起性空嘛!首先就要明緣起,緣起就是因果的道理。一切事物,不管是人生現(xiàn)象、自然現(xiàn)象、社會現(xiàn)象,都離不開因果,有因有緣就有果,就有一切現(xiàn)象。所以佛法不是無因論者,不是唯神論者,不是純粹的宿命論者,而是因果論者。
因果是有原則性、有活動性的。因果很復雜,但條理不亂。你種了善因就得善果,種了惡因就得惡果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為善受福,作惡遭殃。有些人說,我種了好因,為什么沒得好果哇?有些人說,那些做壞事的人,怎么又那么好哇?因果觀點是處于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,橫貫三際的,這就要用佛教的慧眼來觀察。他只看到眼前,沒有看到過去,沒有看到未來。只看到眼前,他就怨天尤人,是他看不清楚,這點大家要注意到。
有首偈子“要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要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!蔽覀儗W佛之人,一切要注意因,從因上做起。過去的隨業(yè)受報,現(xiàn)在學了佛后,經(jīng)過懺悔還可以減去罪業(yè),重罪輕受,功德大的還可以免除。所以說我們不是絕對的宿命論者,就是這個道理。過去的隨緣消舊業(yè),今后怎么辦呢?從現(xiàn)在起,就要好好種善因、種無漏因!捌兴_畏因,眾生畏果”嘛!菩薩就是怕不好,就要種善因,從現(xiàn)在開始就要種善因。種善因將來就得好果,你不要怨天尤人,可以改造你的命運。將來的命運就是你自己創(chuàng)造的,你從現(xiàn)在種善因創(chuàng)造起。所以因果一定要相信,有因果的觀點,內(nèi)心就有警惕,不會亂來。
我們在懺悔的時候、禮拜的時候、誦經(jīng)的時候,時時處處,內(nèi)心都要提起正念,意不亂想,口不亂說,身不亂動,最后必然會達到身、口、意三業(yè)清凈。那么你能隨時曉得因果的人,保持警惕的人,保持正念的人,還能做什么壞事啊?還犯什么國法呀?還破壞什么社會秩序呀?所以一個真正的三寶弟子,就是一個最好的公民。既可以遵守佛家的教規(guī)教義,也可以遵守國家的法律政策,這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。所以要相信因果,因果的道理是很多的,三藏十二部經(jīng)典都是講的因果,這個原則應該清楚。
(三)信仰修行的功德
堅信你積了德、修了行,就會有好果,功不唐捐。佛法在經(jīng)典里處處講到“可思議”,“不可思議”,就與這個道理有關。
“可思議”是什么呢?由因知果,在佛教因明學里有現(xiàn)量最現(xiàn)實,有比量推知未來,這是可思議的。現(xiàn)量就是現(xiàn)證現(xiàn)知,比量就是比度而知,推理呀,這些都是可思議的。
“不可思議”是什么呢?有幾種不可思議,你們學了便知。
第一個是業(yè)力不可思議?茖W理論講的是物質不滅定律,能量守恒。我們講的是業(yè)力不滅定律。其實能力應該包括在我們業(yè)力之中。他們那個很窄,只是講物質方面的、自然界的。我們講的業(yè)力包括精神和物質。精神物質的統(tǒng)一,那是很廣闊的,業(yè)力不滅,造了因就要受報,你作了業(yè),就要熏成業(yè)種子,在唯識學來說,熏成業(yè)種子,功能不失,就要生死輪回。生死輪轉有幾種種子,有業(yè)種子,有我執(zhí)種子,有名言種子,這就是唯識學內(nèi)容。但主要是業(yè)種子,業(yè)力不滅,這是不可思議的。一般的人不相信,我們學佛的人就相信業(yè)力不滅通于三世。
第二個是定力不可思議。定力呀,你修定修好了,定中有境界,那是不可思議的。一般如世間定練氣功的,他如果入靜,都有些奇異境界、特殊境界?墒桥c佛家的禪定比起來是不能同日而語的,佛家的禪定境界是很高的,定力是不可思議的。
第三個是神通力不可思議。我們講的五眼六通,的確是有的呀!你修定好了,經(jīng)過禪定入了真見道,明心見性以后就可以發(fā)功啊!六祖大師開悟了就可以發(fā)功啦。開悟在小乘已是阿羅漢境界,在大乘來講是初地菩薩境界以上,他可以發(fā)五眼六通。練氣功有特異功能。佛家修禪定的話,發(fā)五眼神通是客觀事實,你否定不了的,所以神通力不可思議。
第四個是善法不可思議。古德云:“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”小小的善,能積累成為大善,就有大的功德,大的功德就不可思議。你一切善的行動都是走的佛菩薩的道路,佛菩薩都是由小善積成大善修來的,你是走的他的道路哇!你走他的道路那么諸天善神都擁護,佛菩薩歡喜,就會逢兇化吉,遇難呈祥。這個道理,就是不可思議。有些人就是不了解善法不可思議。
第五個是愿力不可思議。學佛要發(fā)愿,發(fā)四弘誓愿,觀世音菩薩有十二大愿。普賢菩薩有十大愿,阿彌陀佛有四十八愿,文殊菩薩有一百二十多愿。修行過程中就要發(fā)愿,一發(fā)愿就結合行動,有愿必成。發(fā)的愿要有利于自己,最重要是利于眾生,首先是利益眾生,那功德是很大的呀。所以愿力不可思議。
二、略談正見、正行
我再談談“正見”。什么是正見呢?就是因果觀點、緣起性空的觀點。這是我們唯一的正見,根據(jù)因果和緣起性空的觀點才能走正道,八正道,修戒定慧三學,進一步修六度、四攝的菩薩行,見與行才能結合得起來,必須要有這個見解。堅信因果、緣起性空、無我的道理,這是我們的“見”。
“行”是什么呢?就是我剛才講的三皈五戒、十善、八正道、六度、四攝,都包括在“行”中。我們要有這種“行”,才能證得佛果。大家能夠有機會在這里來經(jīng)常念佛,聽正法,這是福報因緣。
今天,我就利用短暫的一點時間,講這點內(nèi)容,也是一種特殊因緣。總之一句話,希望大家皈依三寶以后,要生起正信、正見、正行,要鞏固正信、正見、正行,才能走上光明大道。這也是我們?nèi)松ㄒ坏牡缆。離開這條道路,就是下墮的,不離開這條道路就是上升的。我們要走上升的道路,不要走下墮的道路。我們不要辜負人生,不要辜負聞法的因緣,希望大家要注意這一點。
因為時間關系,吃了飯后我們還要馬上到內(nèi)江,完了明天還要回重慶。時間很緊張,就不多講了。祝大家在三寶的加被下,一切吉祥!
(吳恭全整理)
- 上一篇:佛教中道論
- 下一篇:佛法的特點及修行步驟(惟賢法師)
- 仁德上人:體用歌
- 凈界法師:發(fā)心跟正見這兩科是基本功
- 仁德上人:誠敬正見歌
- 惟覺法師:佛法的“信”有幾種?四種層次
- 本源法師:如何讓信邪教的人正信?
- 界文法師:正見是什么?正見是踏上八正道的第一步
- 靜波法師:八正道才是學佛的正見正行
- 靜波法師:為什么要欲火遠離?
- 靜波法師:對佛法應當有依據(jù),不能信口開河
- 靜波法師:皈依三寶的人要有正知正見
- 靜波法師:依靠理性的正信佛法
- 靜波法師:如何做一個正信的佛教徒?
- 證嚴法師:佛教徒有三類,到底哪一種人才是正信的佛教徒呢?
- 惟賢法師:日常修行過程中,如何磨掉習氣?
- 大安法師:正信正愿,要有正確的信仰
- 惟賢法師:佛家慈悲與世俗善良有何不同?
- 慈法法師:皈依鬼神又皈依三寶,你終究什么都皈依不了!
- 仁禪法師:修行遠離佛法正道,必將成為魔王的眷屬!
- 惟賢法師:如何才能降魔?
- 惟賢法師:到底該怎樣做個真正的三寶弟子,有哪些戒律?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(jīng)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(jīng)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(jīng)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(jīng)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(jīng)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(jīng)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(jīng)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(jīng)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淺釋
- 白云禪師: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宗性法師: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廣欽和尚: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弘一法師/慶裕:做真實的自己
- 慈莊法師: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覺真法師: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覺真法師: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覺真法師: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覺真法師: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慧廣法師:錯了怎么辦?
- 崇慈法師: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慧廣法師: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本源法師: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如瑞法師: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: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靜波法師: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,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
- 濟群法師: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
- 清凈法師: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
- 仁禪法師:五種適合絕大多數(shù)人修的「持名念佛」方法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惟賢法師:華嚴經(jīng)要義 目錄 引言 講經(jīng)緣起
- 惟賢法師:華嚴經(jīng)要義 第一章《華嚴經(jīng)》宗趣
- 惟賢法師:法華經(jīng)要義 第一章《法華經(jīng)》就是講心靈建設
- 惟賢法師:楞嚴大義 第二章《楞嚴經(jīng)》概述 三、關于阿難贊佛偈
- 惟賢法師:楞嚴大義 第一章《楞嚴經(jīng)》的總體思想
- 惟賢法師:華嚴經(jīng)要義 第五章《華嚴經(jīng)》的內(nèi)容
- 惟賢法師:法華經(jīng)要義 第三章《法華經(jīng)》正文的要義
- 惟賢法師:華嚴經(jīng)要義 第七章《華嚴經(jīng)》精華舉例
- 惟賢法師:般若與人生佛教 三、《大般若經(jīng)》的內(nèi)容
- 惟賢法師:般若與人生佛教 二、佛說般若的緣起
- [生活故事]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
- [佛與人生]妨礙善行,損耗錢財?shù)牧N過失,在家佛教徒要防范
- [漢傳人物問答]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?
- [佛化家庭]世間的孝有幾種,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?
- [白云禪師]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[宗性法師]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[佛與人生]放下過去,期待明天,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
- [佛學常識]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?佛說四圣諦的目的
- [人物故事]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?濟顛和尚的神奇?zhèn)髡f
- [禪宗文化]靈隱寺在哪?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
- [黑茶]認識黑茶,黑茶的分類與營養(yǎng)功效
- [禪宗思想]禪宗的“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”
- [廣欽和尚]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[宗門故事]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,而是真
- [普洱茶]小寒喝什么茶?普洱熟茶、黑茶、紅茶
- [佛理禪機]知足不是得少為足
- [生活故事]因為有禪,所以有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