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法蓮華經(jīng)
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,簡稱《法華經(jīng)》,(梵語:Saddharma Pu??arīka Sūtra),後秦鳩摩羅什譯,七卷二十八品,六萬九千馀字,收錄於《大正藏》第9冊,經(jīng)號262。梵文Saddharma,中文意為「妙法」。Pundarika 意譯為「白蓮花」,以蓮花(蓮華)為喻...[詳情]
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八、隨喜功德品──聞經(jīng)隨喜,為他人說
「隨喜」的梵文anu-modanā,意謂隨順如來的教說,不違背如來教說,聞已心生喜悅。前面〈法師品〉是說,現(xiàn)在及未來的弟子們,聞經(jīng)隨喜,而得佛授記,此品則廣說隨喜之功德。此品所明為領(lǐng)受之喜,顯示此心與所聞之佛境,相順而不相違。
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:「如來滅后」,若有人,「聞是經(jīng),隨喜已,從法會出,至于余處!埂溉缙渌,為父母、宗親、善友、知識、隨力演說;是諸人等,聞已隨喜,復行轉(zhuǎn)教,余人聞已,亦隨喜轉(zhuǎn)教,如是展轉(zhuǎn),至第五十」。其第五十人,隨喜功德,「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,六趣四生眾生,……有人求福,隨其所欲,娛樂之具,皆給與之。」復以佛法而訓導之,一時皆得阿羅漢果,盡諸有漏。是人所得功德,不如是第五十人,聞《法華經(jīng)》一偈,隨喜功德,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,乃至算數(shù)譬喻所不能知!负螞r最初于會中,聞而隨喜者,其福復勝,無量無邊阿僧祇,不可得比。」
佛告彌勒菩薩: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后,如果有人聽到《法華經(jīng)》,而心生隨喜,之后,離開法會到了其他地方,就把他所聽到的《法華經(jīng)》,隨自己的能力所及,告訴他的父母、宗親、好友、善知識,功德當然大得無法比喻。這些聽到他說《法華經(jīng)》的人也生起隨喜心,照著第一個人所說的《法華經(jīng)》,隨喜轉(zhuǎn)教他人,他人聞已,又亦隨喜轉(zhuǎn)教他人。就像這個樣子,輾轉(zhuǎn)地到了第五十個人。
這第五十個人的隨喜功德,也是極多極大;若是比較來說,有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的天道眾生,向一人乞求,而此一人對那些眾生凡有所欲,娛樂之具,全數(shù)給與!甘谴笫┲,行如是布施」經(jīng)「八十年」,然后用佛法訓導,「集此眾生,宣布法化,示教利喜,一時皆得」小乘的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「阿羅漢道,盡諸有漏,具八解脫」。此人功德尚「不如是第五十人,聞法華經(jīng)一偈,隨喜功德,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,乃至算數(shù)譬喻,所不能知!购螞r有人能于法華盛會一開頭,聞即隨喜者,這種功德所致的福報,又比第五十人的隨喜者,大得太多,是有無量無邊阿僧祇數(shù),根本無從可比。
「若人為是經(jīng)故,往詣僧坊,若坐若立,須臾聽受。緣是功德,轉(zhuǎn)身所生,得好上妙,象馬車乘,珍寶輦輿及乘天宮。若復有人于講法處坐,更有人來,勸令坐聽,若分座令坐,是人功德,轉(zhuǎn)身得帝釋坐處,若梵王坐處,若轉(zhuǎn)輪圣王所坐之處。若復有人,語余人言:有經(jīng)名法華,可共往聽,即受其教,乃至須臾間聞,是人功德,轉(zhuǎn)身得與陀羅尼菩薩,共生一處,利根智慧,百千萬世,終不喑痖……人相具足,世世所生,見佛聞法,信受教誨。阿逸多!汝且觀是,勸于一人,令往聽法,功德如此,何況一心聽說、讀、誦,而于大眾,為人分別,如說修行!
前段經(jīng)文是說明聞經(jīng)隨喜轉(zhuǎn)教他人的功德,這段經(jīng)文則說明三點:1.為了《法華經(jīng)》前往僧坊,不論是坐是立,乃至須臾之間聽受經(jīng)法,以此功德,轉(zhuǎn)生即得上妙交通工具,及天宮的果報。2.若是在講《法華經(jīng)》處坐著聽講,見有人來,你能勸他坐聽,或分你的半座令他坐,以此功德,轉(zhuǎn)生則得帝釋座、梵王座、轉(zhuǎn)輪圣王座。3.若你已知,而告知他人:有一部《法華經(jīng)》,勸他一同前往,斯人受教,乃至僅于須臾之間得聞,以此功德,轉(zhuǎn)生即與得陀羅尼的總持菩薩們共生一處,智慧利根,無有諸病,身不殘缺,人相具足。
僅勸一人前往聽經(jīng),就有如此殊勝功德,何況能夠一心聽說、讀、誦,而于大眾之中,為之廣說分別,并且自己也能如說修行的功德,當然是無量無邊,不可以算數(shù)譬喻所及了。
「乘天宮」,是飛行自在、隨心而往的豪華交通工具,今天大型航空客機的特等艙座,庶可比擬而遠遜于彼。
「帝釋」是欲界第二天,又名三十三天或忉利天的天王,梵名釋提桓因,是梵文?akra-devānām indra的簡譯,位于須彌山頂,有三十三宮殿,故稱三十三天,天主略稱為帝釋!墩堄^音經(jīng)疏闡義鈔》卷四云:「梵云釋迦提婆因達羅,釋迦姓也,此翻為能,提婆天也,因達羅帝也,正云能天帝。」依據(jù)《雜阿含經(jīng)》卷四十第一一○六經(jīng)所介紹的三十三天天主天帝釋,共有八個異名:釋提桓因、富蘭陀羅、摩伽婆、娑婆婆、憍尸迦、舍脂缽低、千眼、因提利。都是由于各種因緣而得不同的異名,例如在經(jīng)律中常以憍尸迦稱呼帝釋天,那是因為他本為人時,屬于憍尸迦族姓。通常多稱帝釋或釋提桓因。
「梵王」即是大梵天王,是色界初禪天天主,又稱大梵王,《法華經(jīng)》〈方便品〉及〈隨喜品〉均稱梵王。大梵王宮的狀況,則如《俱舍論》卷八云:「于梵輔天處,有高臺閣名大梵天,一主所居,非有別地,如尊處座,四眾圍繞。」《法華經(jīng)?序品》則有云:「娑婆世界主、梵天王、尸棄大梵、光明大梵等」,是說,此娑婆世界的造物主梵天王,名為尸棄大梵,另名光明大梵。其實,梵天Brahma-devā是指色界初禪天,由于此天已離欲界淫欲,寂靜清凈,故名為梵。
在此初禪天中又分三天:1.梵眾天,是民。2.梵輔天,是臣。3.大梵天,是君主。通常所稱的梵天,往往僅指大梵天王,名為尸棄?ikhin,因其篤信佛法,每遇有佛出世,必來最初請轉(zhuǎn)*輪;又常侍佛右側(cè),手持白拂。此與印度外道所信的大梵天,乃名同而實異。佛教的梵王居于初禪與二禪間的禪定位,例如《俱舍論疏》卷八有云:「由彼獲得中間定故,最初生故,最初沒故,威德等勝故,名為大。」
「轉(zhuǎn)輪圣王」梵名遮迦越羅cakra-vartin-rājā,印度古傳說中,此王即位時,感得天降輪寶,轉(zhuǎn)其輪寶降伏四方,故名轉(zhuǎn)輪王,又因由輪寶前導飛行空中,其輪寶降伏四方,故名轉(zhuǎn)輪王,又因由輪寶前導飛行空中,故稱飛行皇帝。輪寶有金、銀、銅、鐵四種,鐵輪王伏南瞻部洲的一洲,銅輪王治東及南之二洲,銀輪王轄東西南之三洲,金輪王統(tǒng)領(lǐng)天下南北東西的四大部洲。于增劫人壽二萬歲至八萬歲間,轉(zhuǎn)輪王出世;于減劫人壽自無量歲至八萬歲間,轉(zhuǎn)輪王出世。王具三十二種大人相。
「陀羅尼菩薩」,請參閱本經(jīng)〈分別功德品〉對「聞持陀羅尼」及「旋陀羅尼」的說明。
-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
- 生兒不為防老,積榖不為防饑
-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(zhí)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
- 因為不和諧,所以需要彼此關(guān)懷
-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(jié)合為一的
- 不論是否已經(jīng)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
- 佛經(jīng)難懂嗎?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(jīng)?
- 何為“赤子之心”?如何保持心的清凈?
- 出生食是什么?
-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?盡全力完成
-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
-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
-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?佛教有世界末日嗎?
- 積極而不緊張,工作要趕不要急
-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,該怎么醒悟呢?
- 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- 應(yīng)以怎樣的態(tài)度與人相處?
-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?
- 如何離苦?遠離苦的感受
- 什么是“怨憎會”與“愛別離”?人際關(guān)系的痛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三、勸持品──尼眾受記,佛后弘經(jīng)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四、安樂行品──身口意誓,四安樂行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五、從地涌出品──本門所化,無量無邊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六、如來壽量品──佛壽無量,永不入滅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七、分別功德品──清凈果德,弘經(jīng)威力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八、隨喜功德品──聞經(jīng)隨喜,為他人說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一九、法師功德品──五品法師,六根清凈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二○、常不輕菩薩品──當禮四眾,說法華經(jīng)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二一、如來神力品──十方世界,如一佛土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二二、囑累品──摩頂付囑,宣法報恩
- 絕妙說法 法華經(jīng)講要 二三、藥王菩薩本事品──燒身供養(yǎng),報聽經(jīng)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