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的宗教問題
臺灣的宗教問題
根據(jù)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,臺灣是一個宗教信仰非常蓬勃普遍而宗教活動頻繁的地方。但從統(tǒng)計數(shù)字來看,正信的佛教徒不過一百萬人,天主教加上各派基督教的信徒,總數(shù)只有七十萬人。其他的多神信仰,所謂民間宗教的信徒,大概占全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到六十五之間,而這些民間宗教也有不同的層次。若干外來的新興宗教,如日本的日蓮正宗,他們自稱是佛教,但實際上是日本神道教的佛教化。去年從地下走出地面,化暗為明的一貫道,雖然高唱儒、釋、道、耶、回五教合一,其實是介乎多神與一神之間的民間信仰。其他許多名義上稱為道教的宮、觀、堂,信的多半不是老莊的哲學理念,而是民間的多神信仰。還有許多獨立的王爺、祖師、關公、媽祖、城隍、土地、仙姑、濟公等神廟,當然是民間信仰。
在這些五花八門的民間信仰中,以新興的民間信仰層次較高,傳統(tǒng)的民間信仰層次較低。所謂較低,是因為他們信的不是權威的神或道德的神,而是可以讓人差遣指揮的神,亦即「有錢能使鬼推磨」。他們許愿,而以迎神賽會、牲供等方式,指使那些民間神明來幫助求愿者達到目的。例如近年來有些「大家樂」、「六合彩」的賭徒,就以神明為他們的幫手,如果不能使他們遂愿,就以損毀神像來泄憤。某家外國電視曾經報導一位計程車司機,家里供有一尊佛像,每天出門前向之禱告,保佑平安賺錢,如果當天順利,晚上買些鮮花水果供神,否則就咒罵或鞭打神像,天天如此。
是不是真有這樣受人驅使差遣的神?應該是有的!這叫作養(yǎng)鬼和役鬼。有一種方法可以找到一些幽靈來替施術者工作,雖然不一定可靠,但也并不完成無稽,否則落后地區(qū)及原始部落的宗教現(xiàn)象和宗教行為就無法解釋。然而今日臺灣不是落后的野蠻社會,應該把神的格位提升到人格之上,不該跟幽靈鬼魅打交道。所謂「正直者為神」,既然正直才能稱為神,神不會因為怕你責罵鞭打而保佑你,也不會由于你媚神賄神而使你得到不勞而獲的利益。
民間信仰有一個共同性,就是功利的、功用的。下焉者為私利而求不合理的利益,上焉者也為私利而求合理的利益,以超自然的神力來輔佐人間無能為力的事,或者以少量的努力和短時間的修行,祈求達到無限的、永恒的、不朽的功德或成就。
從佛法的立場上說,養(yǎng)鬼役鬼固然應該加以糾正化導,合理的求神幫助也是需要超越的。不論是功利或功用,都叫作有為,都是自私,都是制造煩惱、增長生死的因緣。我們應該求取智慧來指導生活中身、口、意三種行為,以達到凈化自我及凈化社會的目的,這就是佛法所謂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的菩薩行。因此,我們希望臺灣的民間信仰能夠提高層次,而這需要佛教的輔導和教育界與文化界的協(xié)助。
今天,臺灣的國民教育已經延長為九年,應該沒有文盲。如果小學、中學的課本能夠納入宗教思想的指導說明,各報紙、雜志及文化界的有心人士,多對佛教做正面的采訪報導,并對民間信仰的行為和現(xiàn)象多做研究分析和疏導,相信人們的層次會逐漸提高。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,不可能也無必要希望宗教一元化,佛教也從來不反對任何宗教的存在,相反地,它包容接納一切宗教的價值而予以層次化。宗教之所以成為宗教,至少應合乎人間倫理和現(xiàn)代人講求合理的標準。凡是合理的信仰,即使信者不懂,并不算迷信。不合理的信仰,會為人心帶來反常的影響,也為復雜的社會帶來更多的困擾。
(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《人生》六四期)
-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
- 生兒不為防老,積榖不為防饑
-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(zhí)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
- 因為不和諧,所以需要彼此關懷
-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合為一的
-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
- 佛經難懂嗎?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?
- 何為“赤子之心”?如何保持心的清凈?
- 出生食是什么?
-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?盡全力完成
-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
-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
-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?佛教有世界末日嗎?
- 積極而不緊張,工作要趕不要急
-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,該怎么醒悟呢?
- 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- 應以怎樣的態(tài)度與人相處?
-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?
- 如何離苦?遠離苦的感受
- 什么是“怨憎會”與“愛別離”?人際關系的痛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
- 大般若經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
-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