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佛書推廣到社會
把佛書推廣到社會
所謂佛書是指弘揚佛法的書籍,也就是介紹佛教的書籍。就我們所知,今日的佛教界雖有好書,但在社會的書店、書攤卻不容易發(fā)現(xiàn)。一般社會人士所接觸到的所謂佛書,好多是由一些未通佛法的人士,從外文翻譯或從古書抄摘、編輯而成的。內(nèi)行人看來,那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書,故也很容易誤導讀者,使人無法認識到真正的佛教。
為什么佛教雖有好書卻不能送到社會一般讀者之手呢?這可能有兩個原因:1.一般的書店、書攤一向認為佛教徒不會寫書,即使寫了,也多被認為是主觀思想太濃或陳意過高,銷路一定不好,所以不愿主動地發(fā)掘佛教書籍。2.佛教界的出版社沒有良好的行銷網(wǎng),也不知道做相當?shù)耐其N宣傳,無法讓一般的書店、書攤改變觀念,也無法把好書的內(nèi)容介紹給一般的讀者。
所謂佛教的好書,應(yīng)該具備正確的佛學知見、精簡優(yōu)美而通俗易懂的文字修養(yǎng)。要讓小學五、六年級以上,直到博士程度的各層次人士都愿意讀而能理解和接受的書。一般的佛書確只是寫給已經(jīng)入門很久的佛教徒看的,那也沒什么不好,如果內(nèi)容豐富、見解精到,實也值得贊嘆。而如果一本書的文字技巧拙劣、思想觀念含糊,那就是不值得一讀的壞書了。今天我們佛教界能夠?qū)懗錾钊霚\出、老少咸宜,所謂上、中、下三根普被的著作者,尚不多見。如果有的話,那是散文作家林清玄,因為他是一般的報刊雜志寫作,也由一般書店如九歌等出版、宣傳、行銷,加上的確是好書,所以每本都能暢銷。另據(jù)佛教出版界的市場調(diào)查,銷路保持一定水平的出版社只有兩三家,作者也只有數(shù)位,他們的著作不僅有內(nèi)容、有思想,文字也比較容易讓人接受,只可惜他們的著作似乎尚未為一般社會的讀者所熟悉。
僅僅數(shù)位佛教書籍的著作者能夠比較受到一般讀者的歡迎,可見佛教寫作界的現(xiàn)況還是十分的蕭條。也就是說,能寫的人已經(jīng)很少,而能夠讀到他們著作的人也不多,無怪乎佛教的書籍未能打入一般社會的行銷市場中。為了挽救這種局面,除了佛教界的有心之士有計畫地鼓勵、培養(yǎng)更多寫作佛書的優(yōu)良人才,也可用高額的獎金、薪津征求成名的作家、學者研讀佛學、寫作佛書;蛘呤莾τ柛挥袑懽骰A(chǔ)的青年,從事于佛學的研究或?qū)懽鳌?/p>
在表達形式方面,可用文學性的,如詩歌、小說、散文、戲劇,乃至于童話、寓言等題材,也可以用哲學理論,或歷史的角度及傳記題材來寫,當然也可以用藝術(shù)的形式表達。平心而論,可供寫作的佛教題材實在很多,佛教的寶藏更是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,只是因為寫作的人太少,能夠?qū)懗龊脮娜瞬欢?所以只有讓它們靜悄悄地躺在《大藏經(jīng)》中了。
過去的作家們多半是用文字為工具,寫出他們內(nèi)心的觀念、感想、感受,以紓解胸中的塊壘,不是為了他人的需求而寫,乃是為了呈現(xiàn)他們自己而寫。因此,大家把欣賞和喜好這些作品的人稱為作者的知音。但這類的情形卻不是現(xiàn)代職業(yè)作家所應(yīng)有的態(tài)度,自然也不是撰寫佛教書籍當有的態(tài)度。書應(yīng)該是為了讀者而寫,若要讓讀者們愿意看,且愿意接受書中的觀點,寫作者即必須先要了解讀者們的需要,并考慮讀者們的立場。如何能夠使得讀者普遍接受和愛讀,必須先要了解用什么樣的角度和技巧來訴說作者自己要說的內(nèi)涵和理念。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要求,作者也需要因應(yīng)當前社會和時代的需求,來調(diào)整自己傳達的方法,以達到向讀者訴求的目的。
現(xiàn)代社會大眾的耳目,多半已被各式各樣的大眾傳播工具所占據(jù),例如電臺、電視、報章、雜志、錄音帶、錄影帶等。我們的佛書,品質(zhì)再好,如果不通過這些傳播工具的宣傳,僅靠讀者以口傳口的所謂口碑來輾轉(zhuǎn)宣傳,就很難達到讓很多人都知道有這本書的目的。言過其實的吹噓,是一種欺詐的行為,不僅為佛法所不許,也為一般的商業(yè)道德所不容,恰如其分地廣告說明,則是必須做的工作。而如何可使得一般的書店、書攤接受佛教的好書,不僅要去說服書店、書攤的從業(yè)者,更要緊的是讓廣大社會的一般讀者都知道有這本好書,而愿意向就近的書店、書攤購買。如何達成此目的,則須運用大眾傳播工具,以廣告的方式提醒喜愛好書的大眾。問題在于,投下的廣告費能否從書籍的銷售收回成本?這就要看這本書的可讀性之高低和吸引力的大小而定了。不過,已在教內(nèi)擁有相當穩(wěn)定銷售量的佛教好書,進一步向社會以廣告推出,應(yīng)該不是什么冒險的事。
總之,要把佛教的好書推廣到社會,除了書籍本身的條件,例如夠水準的封面設(shè)計,高品質(zhì)的印刷、裝訂、紙張,有高度可讀性的內(nèi)容,同時也要運用現(xiàn)代化的商業(yè)推銷方法才能成功。唯其開始之時一定有不少困難,例如掌握不到讀者的興趣、性向,或找不到人寫出適合于當前社會大眾所需要的著作,甚且縱使以征稿方式邀得的作品,經(jīng)過專家評論認為是優(yōu)良的著作,向市場推出之后,也不一定是暢銷的書籍。而投下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、物力之后,也可能得不到預(yù)期的效果。好在類似的佛教事業(yè),多半不是為了營利,而是為了佛法的傳播。若能于平均推出的十本書中,有一本是受到大眾愛讀而成為連續(xù)暢銷的佛書,目的就已達成了。
(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五日《人生》六七期)
-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
- 生兒不為防老,積榖不為防饑
-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(zhí)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
- 因為不和諧,所以需要彼此關(guān)懷
-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(jié)合為一的
- 不論是否已經(jīng)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
- 佛經(jīng)難懂嗎?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(jīng)?
- 何為“赤子之心”?如何保持心的清凈?
- 出生食是什么?
-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?盡全力完成
-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
-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
-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?佛教有世界末日嗎?
- 積極而不緊張,工作要趕不要急
-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,該怎么醒悟呢?
- 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- 應(yīng)以怎樣的態(tài)度與人相處?
-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?
- 如何離苦?遠離苦的感受
- 什么是“怨憎會”與“愛別離”?人際關(guān)系的痛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