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終心要

  始終心要
  明哲法師
  我以前給五明佛學研修班的居士講過《始終心要》,F(xiàn)在為了配合佛學院的課程,再講《始終心要》,它對于佛學院大專班第二學期的同學來講,還是比較深了一點,為的是作為一個入門的引導,使得同學們聽后能夠更深入地研究。如果你從文字方面理解了,那么對它的意義是否透入了呢?有沒有起觀行?聞法后有沒有實修?佛法世間法的知識不一樣,它既有次第,又有圓融的,它是心地法門。必須靜下心來,排除雜念妄想,去分析、研究、體會才能嘗到法味。當你嘗到法味的時候,你就會感受到法喜充滿,其樂無窮。如果你理解了《始終心要》,你就把握了天臺宗的體系、宗旨,也可以說,了解了成佛之道,這是核心。我們先講《始終心要》的題目!洞涅槃經(jīng)》講:“諸佛解脫,當于眾生心中求”。我們要解脫,要從凡夫成佛,怎么成?離開眾生,你向哪里求?不要心外求法。佛也是從凡夫成的。誰說現(xiàn)在的具縛凡夫,不能用觀照自見自心成佛呢?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后,在華嚴法會上說:“我觀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無明、妄想、執(zhí)著不能證得。”就是說:“整個宇宙的眾生都具有如來同等的福德智慧。既然同等為何不能呈現(xiàn)呢?只因為我們在迷誤之中、執(zhí)著、被煩惱污染了我們光明的心靈不能證得。如來寶藏就在我們心中,要打開這個寶藏必須聽聞正法、聽聞上一乘法。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講“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”生西方極樂世界,若一日至若七日,念佛一心不亂,阿彌陀佛來接引。重要的還在心,念佛、念心,用心念佛。身口意三業(yè)相應了就是清凈心,身口意三業(yè)不相應就是妄想心,口念心不念與佛不相應就是妄想心。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念佛的當下就是成佛的因素,可是我們不能持久,得不了念佛三昧,若得念佛三昧便可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但西方極樂世界,十方世界都可以去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到十方世界。知道嗎?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,從開始說《華嚴》到最后說《涅槃經(jīng)》!赌鶚劷(jīng)》講“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皆可成佛”佛從始至終沒有離開眾生的心,心佛不二,心佛眾生三無差別。真心就是覺,覺就是佛。凡夫心中有佛,如果沒有佛,你念佛能成佛嗎?有因才有果。有佛性皆可成佛,釋迦牟尼佛這樣講的,我們堅信不移,銘記在心。要自信、自尊、自強,不要自暴自棄。發(fā)起成佛的心來,愿成佛度眾生。先是自覺,然后覺他,這是行菩薩道。咱們講過《發(fā)菩提心論》,它是講佛的心髓,走的是捷徑,不是一般的經(jīng)典。即使不懂也要多聽、多看、多思維,佛法難聞,尤其是無上正法太難聞了。釋迦牟尼佛始終都在談眾生的心,這是啟發(fā)、開導眾生心中有佛性,不要空過人生學佛法,要成佛,目的是脫離六道輪回之苦,了生脫死,轉(zhuǎn)凡成圣,得大自在解脫了,回頭再度眾生.現(xiàn)代科技發(fā)展日新月異,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層出不窮,人民的物質(zhì)生活越來越豐富.同時高科技發(fā)展也帶來了更大的危險,大規(guī)模殺傷性武器與核武器給世界帶來更多不安定因素,這些東西是用來威懾打擊別人的.可是佛法卻不然,佛法是用真理降服自己內(nèi)心的煩惱魔,把自己內(nèi)心的強盜消滅掉了,當下就是凈土。釋迦牟尼成道后,在印度降伏了九十六家學說,沒有一兵一槍,靠的是什么?靠的都是真理。真理的力量是無窮的,我們佛弟子要掌握真理,佛弟子的責任就是續(xù)佛慧命,弘揚正法,發(fā)菩提心,行菩薩道!妒冀K心要》:始,就是開始;終,就是最后。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就是講的心。從哲學分析來看,唯有佛教將這個心講透了,五種感官、第六思維、第七識是末那識,第八識是阿賴耶識。現(xiàn)代心理學也只是把第六識差不多講透了。但第六識轉(zhuǎn)識成智它不明白,只能講第六識的功能。一代時教始終沒有離開心。沒離開什么心?真心!分析是妄心,妄心本空,真心本有。真心雖然本有,卻被妄心封閉了顯現(xiàn)不出來!楞嚴經(jīng)》七處征心,十番顯見,就是顯現(xiàn)真心。阿難尊者開悟說“妙湛總持不動尊,首楞嚴王世稀有。銷我億劫顛倒想,不歷僧祗獲法身。”最后發(fā)大愿“將此深心奉塵剎,是則名為報佛恩”。我們每天念,要理解這個道理。“舜若多性可銷亡,爍迦羅心無動轉(zhuǎn)。”虛空壞了,我的心不壞。阿難尊者就體會這個真心了,他才能發(fā)大愿。佛法要聞思修證。只聞不修是不行的。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,正因為只聞不修,他才墮入淫室,被摩登伽女的引誘要墮落。釋迦牟尼佛宣說楞嚴神咒,讓文殊師利菩薩帶著這個神咒去救他。我們天天念楞嚴咒也是修行。此是咒中之王,F(xiàn)在有的人到這里學密法,到那里學密法,明明有現(xiàn)成的你都不學,楞嚴咒你學會了就是個加行,知道嗎?“心即吾人現(xiàn)前一念之心。”大家看看,我們當下的一念心。不要想前也不要想后,過去的已經(jīng)過去了,未來的還沒來,現(xiàn)在呢?就看看現(xiàn)在的一念心。過去心不可得,現(xiàn)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你當下看看一念心是什么?心就是指的這個心。“本非肉團,亦非緣影”。不是我們這個肉團心,也不是做夢的心。善念惡念無記念都不要,不思善、不思惡、還要不落無記,你看看什么是我們的本來面目?你若明白這個道理,那就是金剛般若、金剛智現(xiàn)前。你能將心空下去,能空就是智慧,妄想自生自滅。金剛智一提起來,不管你什么妄想都消滅了。這不是肉團心,不是緣影,不是胡思亂想的心。那是什么心!“心乃指圓明寂照,常住真心”一念心是覺性。什么是覺性?“緣起無性,不為境轉(zhuǎn)”,這才是覺性。看到好的顏色你被吸引住了,聽到好的音樂你跟著跑了,這都不是覺性,這是妄覺、幻覺。“體用周遍,自在無礙曰圓。”用《華嚴經(jīng)》的思想來講這個圓,圓到什么程度?體遍法界,體充滿宇宙,無邊無際!独銍澜(jīng)》講得好:“心包太虛”。虛空跟真心相比,猶如片云點太清,虛空就象一片云彩在太空當中。你看心大不大?這個心是覺心,覺即佛,佛就是覺。“心佛不二”,心有知覺、感覺,可是這個心指的是正覺,不是幻覺。“佛者覺也 ”,這個正體遍法界。這樣就把我們的心、我們的靈性擴大了,怎么可以局限在肉體當中?當然,我們的五種感官、大腦起點作用,但畢竟是物質(zhì)的,是工具,要利用它,超越它,就如電燈中的鎢絲,電力通過鎢絲發(fā)光照到十方,要這樣去體會。“自在無礙”?它的作用遍照。這不是孫悟空的心猿意馬第六感,孫悟空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,是象征人的妄念,如果變成正念何止十萬八千里,一念凈心體遍法界。覺性的光明遍照嘛。“應物隨情,凈虛不滯曰明。”應物隨情,可以說心起的作用,體遍到每一個事物上去,體遍法界,內(nèi)里還有森羅萬象,宇宙萬有。宇宙萬有,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光明,圓明嘛。佛光普照,只有佛光才可以稱為普照。陽光只能是照耀。如果把一只碗扣過來,它里面就是黑的,陽光照不進去。可是我們的覺光卻什么都可以透過,自在無礙,不滯就是沒有阻礙。“唯其緣起無性,凈虛不滯故曰寂。”緣起自無性就是空寂。凈虛不滯是清靜的虛空,不論什么東西在其中都沒有阻礙。用虛空比喻我們的心量。禪定中有修空無邊處定。“唯其體用周遍,應物隨情故曰照”。這是作用。有體、有相、有用!镀鹦耪摗飞现v體相用三大。用《華嚴經(jīng)》來講,寂就是真空無相,沒有任何東西。為什么寂呢?一切法都是緣起無性的,都在生滅。華嚴宗的修法“真空絕相觀”就是寂。但不是真空相,空寂就算完了,你停在這里就是入無想天了,成空魔外道了。還有什么?“照”!“圓明寂照”,照就是光明,是體用的問題,也是體相的問題。圓是體,明就是相;寂是體,照就是用。如果沒有作用,釋迦牟尼佛能現(xiàn)千百億化身說法度眾生嗎?那現(xiàn)身是隨便來的嗎?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作用。這個作用是他證取了法身,法身是體,從法身能現(xiàn)出報化二身,報身是修因。釋迦牟尼佛萬德莊嚴的報身是因地上修十波羅密、六度萬行成就的。報身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。自受用是個人受法樂,別人感受不到。就象修禪定,由于每個人的功夫不同,你入了禪定,那個禪樂。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,這是自受用。而你現(xiàn)出喜悅的形象,讓別人也感覺到心里清涼、安靜,那叫他受用。沒有功夫就表現(xiàn)不出來。比方說,殺人犯總是一臉兇相,小偷的神態(tài)總是東張西望,而那些老修行卻都是慈眉善目,誠于中而形于外,內(nèi)在的力量展示于外,好人壞人不用言語,不用人家宣揚,都是自己現(xiàn)出來的。那也是體用的問題。就僅僅講這一點,也能講出很多法,甚至連密宗的最高一乘法都能顯現(xiàn)出來,知道嗎?也可將我們的菩提心勝義、行愿、三摩地都能檢查、顯現(xiàn)出來。一法通了萬法通,道理圓融無礙。這個心指的是“圓明寂照” 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。宇宙有成住壞空,物質(zhì)性的東西壞空變化,可是真心不動,它不隨物質(zhì)變化,它不生不滅,空劫現(xiàn)前也無損壞。所以,人生若達到佛的地位,才能徹底解決痛苦。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。我們看一看社會現(xiàn)象,五濁惡世,的確苦多樂少。有人以苦為樂,找到安身處,尋求的是感官刺激,他不懂佛法,不知道怎么安身立命。我們找到真心了,我們就常住了,常住就不生不滅,肉體壞了沒有關(guān)系,靈性存在。不學佛法得不到轉(zhuǎn)化。人生有兩條路:一條是生死路,習貪、嗔、癡,享受五欲之樂;一條是菩提路,修戒、定、慧,轉(zhuǎn)凡成圣。生死路幾十年就過去了,菩提路是常樂我凈。“肉團具形色,故有內(nèi)外方隅之判;影緣屬六塵,故有過現(xiàn)未來三際生滅之相”。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,有物質(zhì)就有生滅,而時間是靠物質(zhì)來體現(xiàn)的。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結(jié)合,它是緣起的。“且質(zhì)礙即不能圓通周遍,有生滅即不能常住不動。心本無念,對無知而假名為念。不念取舍、憎愛、苦樂,即是一切處無心。不生意著是為無念。”見同沒見不起分別,這就是無念。有人會問:這樣不是跟睡覺了一樣嗎?不對,睡覺還做夢,有獨頭意識,怎么能說無念呢?那是無想,是空。有人專修斷滅空,是空魔外道,是錯誤的。“無念者,無邪念,非無正念也。”沒念是沒什么念?無邪念!可不能沒有正念。什么是正念?正念就是沒有任何雜念妄想,正念是智慧般若,般若是真空。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講的善惡都沒有才是原來的真心。善惡是相對的,有善念也是念,絕對的是無念。禪宗的修法是佛來佛斬、魔來魔斬、現(xiàn)出佛來不要,現(xiàn)出魔來不要,這都是幻相。但是你修行時觀佛相好,那是啟發(fā),凈化你的心靈,不要想五欲之樂,這是方便。當真心顯現(xiàn)的時候什么都沒有,正因為什么都沒有,才能顯現(xiàn)一切,不拘于一個事物,千萬不要入了空魔外道,那些參禪的老皮禪就容易出問題,大德罵他們“魔窟活計”入了魔窟去了,就停在那個地方,很危險。還不如念阿彌陀佛呢!念阿彌陀佛,你怎么念?如果嘴里念,心里不念,三業(yè)不相應也不行。法是好法你不會用也不行。要出之于口,聽之于耳,記之于心,明明朗朗。實相念佛是“都攝六根、凈念相續(xù)”,把六根都收回來了,你還用嘴巴干什么?舌頭根都不要動了,那叫實相念佛。這個法能讓你證取上品上生?墒悄阋写蟊,若沒有大悲心,不廣度眾生,僅你個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了,修不了上品上生。“無正念則有寂無照,何以為覺,不幾類肉團之冥頑不靈乎?”有寂無照是錯誤的。成佛后法身常住常寂光凈土。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。修禪定就從這里下手,這就是修法。你明白這個道理,我也不要講經(jīng)了,你也不要聽了,好好去修就夠了,掌握這一點,你修上十年、八年得了三昧。佛法就叫你這樣子,不論是密宗還是顯宗,哪一個法門都是如此。這句話很重要,是無上的法,正知正覺離不開這個。有什么根據(jù)嗎?《心經(jīng)》明明講了 “無智亦無得”,能觀的智慧、所觀的境界兩個都不要,這是相對統(tǒng)一。“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掛礙。無掛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”把經(jīng)典溶在心里,這是多么充足的理由,你還不相信嗎?!無念講的就是空觀般若。只強調(diào)空,沒有了,就壞了。般若是真空妙有,般若空中還顯妙有作用,顯大悲心。文殊菩薩代表般若智慧,觀音菩薩代表大悲心。光有文殊菩薩不夠,要悲智雙運,空有不二。觀音菩薩的大悲心是什么?我解脫了、無礙了、自在了、證取法身了,可是還有許多眾生在那里作夢,在夢中受罪。夢本來是假的,可是作夢的人在夢中又苦又痛,感受跟醒著時受苦一樣。觀音菩薩大悲心就是要喚醒夢中人。咱們這些人都是睜著眼作夢。如果你把真心了解了,當下就安靜。我遇到事情時時都提煉這個心。我們作夢時也要覺察,這是妄念。如果不覺就不一定跑到什么地方去了。至人無夢,佛不作夢,動靜一如,覺寐一如。常寂光凈土還會象我們一樣睡大覺嗎?不會的!懂嗎?寂照是寂而常照、照而常寂,人人本有。虛空是頑空,而我們的靈性卻是空寂并且智慧光明。《起信論》上講:“如實空,如實不空”?盏氖峭,不空的是常樂我凈涅槃四德。涅槃就是不生不滅。如果成佛了也跟空魔外道一樣,什么都沒有了,像睡大覺似的那還有什么意思?過去我在中國佛學院的時候,有個學生問我:“法師!如果學佛什么都沒有了,那還不如現(xiàn)在呢。”現(xiàn)在吃東西有滋味,穿衣服感覺到舒服,什么都沒有了跟木頭一樣,還有什么意思?”我說:錯了,如果你修無想定,那就跟木頭似的,八萬大劫什么都不知道,就跟睡了一樣。但是當你空想定力消失了,你的第七識有作用,它有我執(zhí),業(yè)境發(fā)現(xiàn),照常墮落。所以不能修空魔外道。當年,釋迦牟尼佛修行,拜了兩個老師都是外道,能夠修到非非想處定,可是不究竟,所以他都放棄了。“須知無念而念,斯為真念。真心本無住處,對生滅而假名為住。不住善惡有無內(nèi)外,只此不住一切處,即是真住處也。”《楞嚴經(jīng)》中阿難尊者七處征心,最后說:“既不在內(nèi),亦不在外,不在中間,俱無所在,一切無著,名之為心。” 阿難尊者想:我說了那么多處都不對,那么心一切處無著應該對了吧?也不對!佛告訴阿難“縱滅一切見聞覺知,內(nèi)守幽閑,尤為法塵分別影事。”一切無著了,連見聞覺知都沒有了,僅有個幽閑的境界,這還是法塵,非打倒不可。如果搞不好,就走無想定上去了。在這個時候才打破阿難尊者的妄心,然后十番顯見,破妄顯真,處處顯真心!金剛經(jīng)》講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不是再另外有一個心,無所住本身就是真心,不生而生,生而不生的真心。如果住了就生不起真心,無所住就是圓明遍照。“須知無住而住,斯為常住。圓明照寂常住。皆所以表現(xiàn)前一念之體用也。此現(xiàn)前一念心性,果非妄心,然亦不離妄心而別有真心。”真心跟妄心有什么區(qū)別?黑暗與光明怎么分開?就象電燈開關(guān),一打開空間就亮了,一關(guān)上就黑了。就在一個空間當中。真與妄就是覺與不覺的問題。覺則是佛,迷則是眾生《起信論》講得好“一念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”。覺則不動,動必有苦,不覺了,受無明支配就妄動。我們學佛就要修寂照。永嘉大師講“寂寂惺惺是,寂寂無記非;惺惺寂寂是,惺惺妄想非。”密宗叫口訣,這才是無上的密決呢!這兩句話真管用。祖師開悟不得了,這是心地用功得出的經(jīng)驗。“恰恰用心時,恰恰無心用。無心恰恰用,常用恰恰無。”他把心看得多么細,每個人都要好好體會。《始終心要》我們這樣講,不但講了理論。而且還談了修法。如果你把這些體會到了,明白了,其他的就不要講了。“迷者為妄,如水成冰。”你有妄念就像水結(jié)成冰,結(jié)成冰,水就不動了。菩提與煩惱的水性是一樣的,但煩惱如冰一樣不流動。識冰池而全水,借陽氣以消融。眾生的煩惱借智慧的觀照而成菩提。“悟者為真,如冰還成水。”不是離開冰而另外有水,我們的靈光一照冰就化了,變成水了。當下妄心沒有了,就變成真心了。夢里冥冥有六趣,覺后空空無大千了。“濕性是同,堅流似異。故曰:真妄同源,生佛不二”妄心和真心都沒離開佛性的本體。一個是凍結(jié)了,一個是融化了。凍結(jié)了就不通,覺悟了就自在了。我們眾生跟佛不二指的是什么?是體!本體上佛性是同一,法身相同,性德一樣。但也有不同處,就是修德不同,比如鏡子光明都能照人,可你的鏡子是污濁的,能照出人嗎?如果你擦干凈了,光明是一樣的。“然理悟者暫,事迷者常。”有的人明白一個道理了,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,開大悟了,其實差得遠。昨天有個青年跟我說他明心見性了。我告訴他:你明心見性了還得修,不修還是眾生。要知道“頓悟雖同佛,多生習氣深。風停浪尚涌,理現(xiàn)念就侵。”你看到一座高山,沒有一步步走過去,就不知道山里的景色怎么樣你只有如實地修行才得真正的證悟。你說悟了,在理上可以。禪宗要破三關(guān):破本參、透重關(guān)、打破牢關(guān)。破本參是見道了,見道后還要修。見道、修道、無學道。不學教不知道次第,未證言證,未得言得,是要犯大錯誤的。“不經(jīng)大徹大悟,實在解脫以后,不能做如是和會,而廢功修。”不能一悟百了。有的學者理解很深,學透了,理論寫得很好,可是照常生煩惱,死的時候唉聲嘆氣,沒有功夫不行。不能廢掉功修,性德有了,修德要跟上。“具縛凡夫,日處迷惑之中,而欲覓此一念心性。”具縛凡夫,指被煩惱繩索捆綁的眾生。整天在迷惑當中苦想尋覓當下的一念心性。“倘不依法修治”如果不依照佛教正法修治,天臺宗講不依空假中圓妙三觀來修的話,“即使有得,亦非真心,以其不能離念也。”禪修不依正法也得不到真心,次第三觀都不行,必須圓妙三觀,即空即假即中。華嚴宗的三觀是真空絕相觀、理事無礙觀、周遍含容觀,這三觀圓融起來是“事事無障礙法界。”有次第才有圓融。密宗也有生起次第,圓生次第。“從作意而知,是前塵分別虛妄想相。即上文所謂緣影心。于六塵境上屬法塵。”作意是分析、考慮的意思。我們過去所學的東西,記在腦子里那個陰影叫法塵。眼睛看不到,耳朵聽不到,鼻子嗅不到,舌頭嘗不到、身體感不到,只有意識能感到的那個叫法塵。“于六根門頭屬意根,雖無生滅之相,而有生滅之影也。”看不到形象,可是剎那剎那陰影在變,就象腦子里面的電影。“始終”講過了,“心”也講過了,“要”怎么講?“要即三諦也。”真諦、俗諦、中道諦。依《大乘起信論》表立三義:“一如來藏如實空義?占醋孕募朋w,能泯一切法,此真諦理也。二如來藏如實不空義。不空即自心照體,能立一切法,即俗諦理也。三如來藏如實空不空義?詹豢占醋孕募耪詹欢,常住圓明,能統(tǒng)一切法,即中諦理也。”“迷之為三惑,見思、塵沙、無明也。”迷了三諦就變成三惑,就是見思惑,塵沙惑,無明惑。按《大乘起信論》中,“說染法本末五重。初唯一心為本源。二依此一心開出二門:一心真如門,所謂心性不生不滅;二心生滅門,謂如來藏與生滅和合,名阿賴耶識。”真諦者泯一切法,泯一切法就是消除一切法,不存在一切法。俗諦者立一切法。中道諦者統(tǒng)一切法。這就是辯證法的相對統(tǒng)一?、有是相對的,空、假是相對的。而中道諦非空非有,非空非假即是中!度A嚴經(jīng)》的大方廣是什么?就是體,相,用!镀鹦耪摗敷w相用會講了。大方廣你也會講了。我再補充一下上節(jié)課的序言。解題:《始終心要》。第一解心,第二解要,第三解始終。在原文中沒有具體的說明,我們要記住這幾點:一、“心”是什么?心即圓明寂照常住真心。這點很重要。二、解“要”:要,即是三諦也(真、俗、中道)。如果迷三諦,三諦就變?yōu)槿?見思、塵沙、無明也)。若覺悟了,三諦變?yōu)槿?正因、了因、緣因),也就是“悟之為三因”。既然迷成三惑,悟成三因,悟后呢?就要修。修什么呢?修三止三觀(三止:體真止、方便隨緣止、息二邊分別止。三觀:空觀、假觀、中道觀)。修到一定程度那就要證啦。證之為三智(一切智、道種智、一切種智也),最后成之為三德(般若德、解脫德、法身德也)。所以迷三諦為三惑,悟三諦為三因,修之為三止三觀,證之為三智,成之為三德。這個道理一定要牢記。從這看來,解題的內(nèi)容十分豐富,沒學過《唯識》和《起信論》的,不容易懂。三、始終二字如何理解呢?“始終”二字,賅六即,通迷悟,含修證,收因果也。以迷悟言,理即始;以修證言,名字即為始;以因果言,觀行即為始。皆以究竟即為終也。六即:理即、名字即、觀行即、相似即、分證即、究竟即。這個次第,前后順序,絕不能搞錯。從名字上講,先解心,后解要。從迷悟上來說,什么是始?六即佛,第一理即佛為始。蕓蕓眾生就在這個位置上,徘徊不定,不知道六即佛是什么?不知道個人的佛性,什么是佛性?更不清楚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么?不知道佛性的不生不滅,也不知道理即佛不生不滅,只是從第六識向外追求。追求吃得好,穿得好。春來秋去,風花雪月,無盡的享受、享樂。自己造了多少業(yè)不知道,連生命也保不住,最后下地獄去啦!多么恐怖、可怕呀!從迷悟上講,理即開始,從修證上說,名字即開始,知道佛的名字,以及佛名的重要性,還知人皆有佛性。從因果上講,修行證果,三止三觀是因,在果上證得三智三德,觀行開始,究竟為終。從始至終都離不開佛性,這就是即。即就是離不開。六即前五即是屬于始的過程,終點是究竟即,是成佛。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,六即不離佛。全身心修行,始終一貫。從事上講有六,從即上講是一,一到佛性上去。關(guān)于解題目就補充到這。今天講正文:“夫三諦者,天然之性德也。中諦者,統(tǒng)一切法。真諦者,泯一切法。俗諦者,立一切法。舉一即三非前后也,含生本具,非造作之所得也”。三諦:真諦,俗諦,中道諦。三諦是沒有次第的,舉一即三非前后也。正因為沒次第,是同時的,所以一心三諦,一心三觀,一境三智。是一而三,三而一的問題。這三諦是我們每個人天然本具的,是與生俱來的,不是外在的,而是稱性功德。這個性指本有的性,是我們的本覺性,就是佛性也,具足三諦的功德。說是三諦,實際上恒河沙無量的功德,三諦都概括了。而俗諦真諦是相對的,中諦是統(tǒng)一的,這就是辯證法。對立統(tǒng)一的辯證法,天臺宗講得最徹底,這就是哲學。真諦講真空,泯一切法。俗諦講有,立一切法,空與有是相對的。在我們的心中也會產(chǎn)生這樣的想法,到底這邊是真,還是那邊是真,怎么分辨呢?所以必須有個中道諦來統(tǒng)一,是相對的統(tǒng)一。這就是我們的本性。悟到這一點來修行,我們的心當下一念,也能成為法身,也能成為報身,也能成化身。也能成為一切智,也能成為道種智、一切種智。這一切全都在于我們這一心。這個心不是妄心,是圓明寂照常住真心。所以中國的天臺宗第一代祖師慧文大師讀《大智度論》悟了三智從一心中得而創(chuàng)立三觀,這就是最根本的問題。是最簡單、最直接的,一點也不復雜。為什么?因為是真理。真理是最簡單的。真正的天臺宗沒有離開始終心要。所以要求我們每個人要好好學習,認真讀,逐字逐句地學習研究,多下點工夫,才會有大收獲。這里面的含義太深妙啦!真是百講不厭、百聽不厭、百看不厭呀!你不多下苦功,是理解探索不到其深理的。“首句標,夫發(fā)語之端也。三諦真、俗、中也。次句嘆,謂稱性功德,具足河沙之多。雖迷不減,悟亦不增。不假修有,何待證成。故如天之自然受用。吾人日用自不知耳。”三諦就在我們心中,我們整天生活卻不知道!法寶、寶珠就在我們身上,而我們呢?還向外去乞討,這不是舍近求遠嗎?!雖然是修行成佛了,但也沒增加;眾生迷而不覺也沒有減少。即不增又不減。這根本只有一個道理,“三藏十二部”都是在講這個道理。只不過方式不同,有的講深般若,有的講廣般若,有講次第,有講方便等。歸根結(jié)底,都是講的一個問題。要明白這個道理,修行是發(fā)現(xiàn)而不是新造。書上講含生本具,含生就是有生命力的。“本諸天然,應物無方,具足眾德。圣凡判乎迷悟。”迷即凡夫,悟即圣人。迷什么呢?迷三德。悟什么呢?悟三德。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。三乘教各種法門都有,最直接地都歸到這一點上。“不假修有,因修而顯;不待證成,須證方知”。修呢?就要把本有開發(fā)出來。像地下有礦藏、石油等,這是本有的。把它挖出來開發(fā)出來。所以我們要先聞法,聽道,開發(fā)自身的如來寶藏。若開發(fā)出來就與佛一樣了。開發(fā)就是聞、思、修(三慧),這就是方法。先聽、聞,聽后思維、觀想、修行、實踐再修。在這個過程中,要打破妄念,不要胡思亂想,由此產(chǎn)生智慧,開悟智慧。你不聞怎么會產(chǎn)生智慧呢?因此說不學習,是不知道其理的,不學習是產(chǎn)不出智慧的。世上一切都是學而知之的,沒有生而知之的。即便是生而知之的也要靠外緣,靠引導的。我們觀看世界上一切的無常現(xiàn)象:春看明月,秋觀菊黃。春華秋實,斗轉(zhuǎn)星移,甚至生老病死等,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無常。大自然是緣起法。緣起無自性,因緣結(jié)合才能悟出這個道理,要悟出真空。“中諦者統(tǒng)一切法。”先講中諦:“中”不偏不倚也。“諦”真實不虛也。諦:真理。真實不虛。實實在在的真理,永遠不壞的,永遠不生不滅的。也就是說真理不滅,乃無為法。有為法九十四種,都是緣起法。無為法呢?六種。離因緣造作之法也。無為,無造作。“略則根塵識界,廣則百界千如,處中而言,即五位百法也。此等諸法,原無別體,故以中諦而總統(tǒng)之,即自性之體大也。”“《大智度論》曰:一切法,略說有三種,一者有為法,二者無為法,三者不可說法。天親菩薩因世尊謂一切法無我,一言而造論,建立百法。其中色法十一,心法八,心所法五十一,不相應法二十四。此九十四法皆從眾生心中造作而出,概屬有為。后立無為法六,寂寞空虛,湛然長住,隨順法性,無所造作,故屬無為,合之成百法。”這個法只可神會,不可言說,開口便錯。有為無為,起心動念就錯。這就是根本法,你不開悟,學不了這法。你要打破我執(zhí),就有說不出的滋味。例如:吃過蘋果,蘋果是什么滋味?可能有的人會說甜的,也可能有的人會說酸的,還可能有的人會說甜不甜、酸不酸的等等。說的感覺再多,還是白說。感覺有說不出來之意,有為無為不可說,只可神會,這才是根本法門。無為無所造作,真心無法形容,不可思議。因為有“我”無明不覺,所以常常白日做夢。夢里冥冥有六趣,覺后空空無大千。這都是水中月、鏡中花。我們必須破我執(zhí),到人空了就不一樣。正由于我們不明白,沒有修觀,沒有回光返照,沒有般若觀不自在,所以住在無明里。故一一法都非真常。必無我方顯靈性,即回歸性靈上。故一一法皆妙諦。”性靈就是本性,靈知靈覺。本性開悟一切都是妙諦。翠竹黃花皆是真如,青山綠水無非般若。處處皆是華藏界,崇教何處不毗盧。開悟思想的質(zhì)變啦,好象原先帶有色眼鏡看世界,現(xiàn)在把色鏡去掉了,看得清楚了。“由是會八識成一識。復化一識為八識。分之合之。皆是二空妙境。全顯一真法界。”一真法界是華嚴宗的語言。會八識歸一識,這一識是白凈識——第九庵摩羅識。打破第八識,第八識轉(zhuǎn)過來了。第八識本身是真妄合和的,就是見相二分。見分是“我”的根本,相分是“我” 的妄境,F(xiàn)代講客觀、主觀,講到根本上一個質(zhì)點就是個人的一個動性——妄動,見分就是妄動,它有一個對象就是相分,見相二分沒離開我們第八阿賴耶識本體,不是外來的,都是自心,見分就發(fā)展成我執(zhí),相分從內(nèi)心世界變成外在的世界。這個問題要學《唯識》和《起信論》才能講清楚。怎么成佛?成佛就是轉(zhuǎn)八識成四智。轉(zhuǎn)五種感官為成所做智。轉(zhuǎn)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。轉(zhuǎn)第七識為平等性智。轉(zhuǎn)第八識為大圓境智。這是轉(zhuǎn)妄歸真、轉(zhuǎn)本還原、轉(zhuǎn)染還凈。主要是破我法二執(zhí)。人們吃虧就是吃自己的虧,就是有“我”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學說跟當時印度的九十六家學說不一樣,他們都談有我,釋迦牟尼佛講“無我論”。六根、六塵、六識十八界都是緣起法,合起來是一個妄識、執(zhí)著。不修真空觀不能破我執(zhí)。以上所述,百法分為五位,其中以八種心法為主。五十一個心所法,是以心所起,為心家本有法,離心不能獨生。十一個色法,為心之影像。心生則生,心滅則滅,亦非心外之物。二十四不相應法,皆是心境互相交涉所成之假相。宇宙萬有都沒離開我們的妄心。二十四不相應怎么講?怎么是不相應?不與心法相應,不與色法相應,但又離不開心法、色法。在這之間產(chǎn)生一種概念,有時間,有空間,色法也不住,心法也不住,都是不相應這一個概念,心境互相交涉所成。心識中含有染凈二分。六無為法乃是凈分所顯,亦為心家固有之法。雖開百法,實為八法,而心體圓明,本無可表。所表唯識,由是立為八識。八識以阿賴耶識為主,發(fā)之于外,而因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而顯。但六識依根而生,接塵而起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。故以六根六塵六識為十八界。以此十八種類,各有界限不同作用也。界雖十八,實為六識。而六識實為一識,一識仍不出一心。吾人現(xiàn)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,全妄成真。終日不變,終日隨緣。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,便是念九界。不念三乘,便是念六凡。不念人天,便是念三途。不念鬼畜,便念地獄。凡是有心,不能無念,凡起一念必落十界,更無有念出十界外者。以十法界更無外故,故每起一念即為一受生之緣。若此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,依正功德,以及萬德洪名相應,即念佛法界也。能與菩提心,六度萬行相應,即念菩薩法界也。以無我心,與十二因緣相應,即念緣覺法界也。以無我心觀察四諦,即念聲聞法界也;蚺c四禪八定,以及上品十善相應,即念天法界也。若與五戒相應,即念人法界也。若修戒善等法,兼懷嗔慢勝負之心者,即落阿修羅法界。若以緩軟心,念下品十惡,即墮畜生法界;蛞跃徏毕喟胄,與中品十惡相應,即墮餓鬼法界。若以猛熾心,與上品十惡相應,即墮地獄法界。此十法界,本于一真,由一真法界,而開為十法界。而十法界,仍不出一心之所造。隨起一心,必落一界。而一界顯起,九界冥伏。非是沒有。所謂心無二用,善起必惡伏,即伏亦必理具。故知一念雖落一界,而一念之中,實具足十界。以一一界必各互含。是則十界,即有百界。一界各具十如,則百界即有千如。介爾一心,炳然頓具。惟一念體圓名為理具。雖起一念,即名事造。而理必有事,斷無事外之理。有事必有理,斷無理外之事。而其事皆圓具于一念心中。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,無不還歸此法界也。推原百界,起于十界,而十界本于一真。由真如不守自性,開為根、塵、識十八界。因根塵識相接,而百法齊開。因此一法界,開為十法界。十界即具,百界朗列,由微至著,自簡而繁,轉(zhuǎn)展相因,可得而數(shù)焉。故曰:略則根塵識界,廣則百界千如。處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。但非八種心識,則十八界與百法,均不成立。二者不立,即十法界之義不成。而八種心識,仍不外乎一念心性。一念之所包者廣,故曰體大。此中諦理也。這就是中諦道理。中諦統(tǒng)攝一切法,有緣、無緣,可說不可說,有為法、無為法,中諦都包括了,打破一切相對,統(tǒng)一它們。并不是在色法外有一個中諦,它是在真諦和俗諦當中,含在這其中,統(tǒng)一的并不是另外,不是三個,是我們在三個當中具足一體的,具足三種智慧,具足三諦。空也好,有也好,都是我們的內(nèi)心現(xiàn)相。所以中諦統(tǒng)一切法,有為法,無為法全包括了。我們知道了起一個念頭就沒離開十法界。無論上品十惡、中品十惡、下品十惡等,都是根據(jù)你起這念頭的嚴重程度,得到的果也不同。比方說看一人不高興,生出嗔恨心?吹揭粋人不順眼便打仗,殺戮。這兩種就不一樣,生嗔恨心罵打不要緊,打仗殺戮罪過大,惡業(yè)重就會墮地獄。這就是根據(jù)個人業(yè)識,造的業(yè)輕重,再到十法界,四圣六凡。我們每天看心,觀我們的思想,愛什么,討厭什么,到什么程度,要有一個正確的態(tài)度。我們看到有人偷東西,還有的人偷東西后把人一刀殺死。同樣犯罪,但犯罪種類不一樣,造業(yè)受苦多大也不一樣。念佛也是如此。有的人馬馬乎乎,三天打魚兩天曬網(wǎng)。想起來念,忘了就不念了。或者高興就念,不高興就不念。這樣能生西方嗎?難說,萬一造業(yè)了,恐怕要下地獄吧。有的人精心念佛,行走不忘,什么時候也念佛,真是八風吹不動。有人罵,有人打,無所謂,隨它去不管它。一心念佛,不為外境所轉(zhuǎn)。不是像有的人也精心念佛,可是兒子要上大學,學費還沒準備好,怎么辦呢?起緣把佛忘了,不念了,這還是沒做到一心不亂。要念到什么程度呢?佛來也不驚。魔來魔斬,佛來佛斬。銀臺來接引,我們還不去呢。要金臺來接引,要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。人死,它是要住中陰的,但念佛人不走中陰,生西方不走中陰。為什么呢?念佛念的好,花開見佛,當下就生西方極樂世界,還走什么中陰呢?!不走中陰的有三種人:一種是當下生西方,得念佛三昧的人;第二是造極大惡業(yè)的,一死馬上墮到地獄;第三修禪定的人成就了,當下入法界。中諦道理很多。簡單講中諦統(tǒng)一切萬有,統(tǒng)一切而不即于一切,也不離于一切。宇宙萬有,沒有離開空間。世界上最大不過天地,佛教包括這天地,涵蓋乾坤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捉不到摸不到。你修行還要體會到有說不出來的存在,這就是真理,是圓融的。這跟捉摸不一樣。我們打坐入定后沒有睡覺,還有一個靈覺存在著,那就是你真心的體現(xiàn)。根據(jù)這真心的程度,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真心,顯出來的真心,顯出來的極樂世界。佛在你心中,極樂世界在你心中,念阿彌陀佛一句,莊嚴一句,在你心中生西方還能沒把握嗎?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你自己心中的極樂世界,又不是另外的、新造的,我們一定搞清楚。為什么能生西方呢?因為我們跟阿彌陀佛的愿法相應。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尊。他發(fā)的愿生西方極樂世界好,我也發(fā)愿生西方極樂世界好。阿彌陀佛無量光,無量壽。我就修無量光無量壽。無量光、無量壽充滿宇宙了,你還再到哪去找極樂世界呢?質(zhì)變了。人生如夢。∽鰤魰r什么都有,醒來呢?我們要把夢里的世界都了了。什么兒女、高官、財產(chǎn)等都丟了。這樣無掛礙,一心修行生西方極樂世界,當下見阿彌陀佛,觀音、大勢至菩薩都來了。有人說辦不到。你不相信,你不試一試,能辦到嗎?現(xiàn)在世界發(fā)展的如此迅速。人類能上天入地,能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但高科技救不了你的命。要想脫離六道輪回,除了佛法沒有第二條路可行。佛法是公開的覺法,就是要我們覺心、凈化心靈。把功名利祿看淡了,個人有力造福于人民,有能力貢獻于社會,發(fā)菩提心,修菩薩道。天臺宗的宗旨,是成佛的心要。體會到了成佛就快了。八萬四千法門,顯宗、密宗都是方便法。什么好?什么不好?你的根基相應了就好,不相應就不好。對口味就行,不要執(zhí)著。人本來具有佛性,只是業(yè)障太深厚,顯現(xiàn)不出來。我們修行的差別就在于業(yè)障的深厚。根基不同,修行的程度、迷度也不同。同是人,前一輩子人家修行,修了好幾輩子。你這一輩才修行,成果就是不一樣嘛!有時念佛,人家一朝就解決了,你呢?念三天也不行。業(yè)障重,人就差那么一點。另外再看你智慧開的早晚,你得到大乘法,有智慧當下扣住真心,明白這個道理,上品上生。什么是核心?真心就是佛法核心。奉勸各位居士們,多學習,多看經(jīng)典,相信真理,充實個人,要有信心,信解行證,多修加行,多做功德,多念佛。念佛時間就是成佛時間。

相關(guān)閱讀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