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嚴經(jīng)

《華嚴經(jīng)》全名《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》(梵文:☉〉,mahā-vaipulya-buddhavata猞愀欀愀-sūtra) 。大方廣為所證之法,佛為能證之人,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,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。因位之萬行如華,以此華莊嚴果地,故曰華嚴。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,以此華莊嚴法身,故曰華嚴。華嚴經(jīng)是大乘佛教修學最..[詳情]

整衣束帶,當愿眾生,檢束善根,不令散失

經(jīng)句出處

  整衣束帶,當愿眾生,檢束善根,不令散失。若著上衣,當愿眾生,獲勝善根,至法彼岸。

  ——唐·實叉難陀譯

  《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·凈行品第十一》

經(jīng)句語譯

  整理衣裳束起腰帶時,當愿所有眾生,能檢點記取諸善法的根本,不會分散而失去。

詞語解釋

  善根:產(chǎn)生善法的根本。無貪、無嗔、無癡三者為善根之體,合稱三善根。

經(jīng)句的智慧

  對于“檢束善根”,凈空法師曾解說:“世間一切善法,都從三善根生,此世法通六道。要檢查自己有沒有三善道?要把這三善道束好,不要散失。這一愿是檢束,前一愿是服諸善根,都不離三善根。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起貪、嗔、癡三毒,念頭一起就要知道。”貪、嗔、癡三毒,尤以嗔心為劇。所謂“嗔火能燒功德林”,一旦無明火生起,失去理智,往往會做出連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蠢事,之前的種種努力,也將付之一炬。善惡分明,歷歷銘記在心;同樣是一刀,是善、是惡,只在一念之間。所以念念檢束三善根,自然就念念遠離三毒了。

隨喜思惟讀經(jīng)

  有一群商人前往鄰國經(jīng)商,中途休息時,一只餓狗伺機咬走了商人的臘肉。眾人一看,火冒三丈,掄起棍棒猛打狗兒,連腳都打斷了,就棄置于荒郊野外。舍利弗以天眼見狗饑困垂死中,便著衣持缽入城乞食,將乞得的米飯喂食;狗兒專心聆聽舍利弗開示的微妙之法,命終之后投生于舍衛(wèi)國一戶婆羅門家。

  兩年后,舍利弗獨行乞食。一位婆羅門看見,便問說:“尊者獨自修行,可有沙彌隨侍?”舍利弗說:“是啊!我無沙彌;聽說您有一子,可否隨我出家?”婆羅門回答:“我一子才剛滿周歲,名叫均提,等他長大再隨尊者出家修行。”均提七歲時,婆羅門帶他前往精舍隨舍利弗出家,從此成為沙彌。舍利弗為均提說種種妙法,使其心意開解。均提沙彌不斷精進修行,終于證得阿羅漢果。

  均提沙彌證果之后想知有何前世得以親近名師?一觀之下,才知自己前身原是餓狗,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,方有今日。于是內(nèi)心誓言:“今生將全心孝養(yǎng)恩師,永為沙彌,不受大戒!”

  聽了均提沙彌的前世因緣,阿難尊者請示佛陀:“不知此人曾有何種惡行,受此狗身?又曾作何等善根,蒙尊者救助而得解脫?”

  佛陀說起更早的因緣:過去迦葉佛時,多位比丘共住于寂靜處。有一年少比丘聲音清雅,善巧梵唄,大家都喜歡聽他唱誦。另一老比丘聲音濁鈍,每次出聲,少年比丘便嘲笑老比丘聲音猶如狗吠。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已種下惡果,便說:“你知道我是誰嗎?我已得證阿羅漢果,沙門應有的梵行都已修持具足。”年少比丘一聽,自己竟罵阿羅漢像狗,趕緊向老比丘懺悔。雖然,當時老比丘接受他的懺悔,但因此惡言,年少比丘五百世常受狗身;后因出家持戒清凈的功德,才得以見佛而悟道證果。

  佛陀說道:“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彌。”《賢愚經(jīng)》這則均提沙彌的故事,說明“檢束善根,不令散失”的重要性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