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辱、破我相
當年老和尚在大陸深山潛修之后,回到寺里常住,有一天大殿功德箱的香火錢丟了。當家?guī)熀拖銦魩焸鞒鲞@個消息的時候,舉寺嘩然。老和尚沒回寺以前,從來沒掉過香火錢,老和尚回來沒多久,全寺賴以維生的香火錢居然不翼而飛,而且讓大家連想到的就是,老和尚每天夜間都在大殿里坐禪,如果說有人動手腳,第一個知道的應該就是他,既然他沒有反應,那么偷香火錢的,會是誰呢?于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。從此,整個寺里上下,大家雖然都不明說,可是只要一進大殿,或碰到老和尚,沒有不以白眼相向的。古人說:萬夫所指,不病而死。老和尚在眾人默擯之下,一句表白說明的話也沒出口,一點不滿怨懟的心也沒起。就這樣度過了一個多禮拜,大家仍然怒目相待,老和尚依然如沐春風。這時候,當家?guī)熀拖銦魩煵懦鰜碇v話,揭開這段公案的謎底。原來香火錢并沒有掉,這只是當家?guī)熀拖銦魩?想藉此事來考驗老和尚,究竟在山上潛修幾年之后,歷練出什么樣的人格來?沒想到老和尚,居然在眾怒之下如沐春風。經當家、香燈師這一表白,大眾師都自覺慚愧,這一個多禮拜,天天怒目所向的,竟是一個人格完美、超然物外的道人。大家除了生起一份愧疚不安之心外,倍生一份敬佩贊嘆之意,而老和尚卻依然故我,不為毀譽得失而動容。
我們的無明就像云一樣,有時會將日光遮住,凡事要從無明修,不起無明火,不生煩惱,不忌妒人,如果忌妒別人,會墮在三惡道中,來生不知是否能再得人身。所謂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中土難生。
參是要參壞的,不要因為被人打擊,就覺得他是壞人,其實,他是我們的善知識,就是把我的頭砍掉,我也要度他。要修到不生不滅,現(xiàn)出我們的本性、佛性。參人的壞處來修正自己。
如果要省卻煩惱,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,不可固執(zhí)自己的看法,只有自己的事情,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,這是忍辱的方法。
論人的是非曲直,心里不平,起了煩惱,那就是自己的錯、自己的過失。不要去管是非曲直,一切忍下來,心里安然無事,這才對,自己也無犯過失,這是修行第一道,也是最上修道之法,師父不在時,遇事境緣,要記得師父曾說過的,要忍!要忍!心安無事,這是最好的一帖藥。
只有那些不開化、不明理的人,才會把不實在、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,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。
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、是對是錯,嘴里不要亂說,肚子里明白就好。嘴巴叨叨不休,沒事也會變成有事,最后總是會害到自己。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,這樣最會惹事。
別人的行為好,我們心里不起歡喜貪著心;行為不好,也不起憎惡心,要好好按耐這個心,不起煩惱。別人不好是別人的習氣,那是別人的事,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,那就是自己的愚癡。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,能保持這個心不動,便是忍辱。能夠沖破這一關,以后無論什么事,就比較不會起煩惱。這點切要好好學,好好磨煉,如此業(yè)障自然消除,身體自然也好起來。
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,對萬物一視同仁,無物不照,好人它也照,惡人它也照。好壞是別人的事,我們總要平等慈悲,若是與人計較,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。
佛法是圓的,是可以權宜變通的,并不是有棱有角的,總是要寬懷大度,自身的立場沒有過失,別人要怎樣,那是別人的作為,與自己無關。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(tài)度。
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人,比較不能成長,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,在外奔波的人,反而能煉成大人的氣魄。就像溺在母猴懷里的小猴,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,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,反而活得很好。修行要在最困苦、最不好的環(huán)境,越是能忍辱,越有境界折磨,才是修行最佳的環(huán)境。
在家人分別善人惡人而起憎愛,而出家人對善人是如此,對惡人也是如此,一律平等慈悲,于好不起貪著心,于惡不起憎惡心。那些刺激我們的,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導者。入寺沒有刺激,便沒修沒行。
不可起憎惡心,來分別那是惡人是壞人,是我們自己不夠那個道行來接納對方,不夠那個涵養(yǎng)來與人善處。錯是錯在自己的耳根、眼根的分別業(yè)識。這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氣,我們就是被這些習氣障礙住。
有功夫的人,耳朵不聽人的是非,眼睛不看人的善惡,人家毀謗我們,罵我們惡人善人,都當做沒聽到、沒看到,收攝六根不外馳。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,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,斤斤計較。
寺廟是個十方道場,十方人聚集一處,一個人一個樣子,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(huán)境,不可能環(huán)境來配合我們的意思,在家里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,何況十方人?處處要能忍,能隨順,心才會安。
出家就是要在惡劣的環(huán)境中修,那些好的、快樂的順境,已經不必學了。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、惡的,這些逆因緣會啟發(fā)出我們的智能與知識,成就我們的忍辱行,讓我們處處無掛礙。當我們的智慧,發(fā)展到某一程度時,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。所以,越是會修行的人,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。
我們出家的意義就是要了斷恩怨,要怨親平等,對惡人、有冤仇的人,我們要平等發(fā)愿,度他們一起成佛,這樣我們才會起平等慈悲心。
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,修這種種逆境,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。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?就是要在橫逆的環(huán)境去磨、去修,萬般事總是要順別人的意思,事事忍辱,最后終會有好處,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,煩惱就惹上來了。
事事逞能干,樣樣要占上風的,最后都會失敗。不要以為自己是大學生,樣樣比人行,不接受他人的話,那么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進步的。知識分子總是在思想上轉不出來,被自己的思想所縛,而起我慢心。
那些越是能干,越是有才華的人,越是要卑下謙虛,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,才不會失敗。
人家侮辱我,欺負我,占我便宜,如果我們能忍下來,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,也不去掛礙它。這樣,不但宿世業(yè)緣消除,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,又能增長智慧,延長我們的壽命。
什么事都要學習放下,不要執(zhí)著,不要樣樣記掛在心。自己了生死,才是要緊的事,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么戲。否則,自己跟著起煩惱,一起墮到三惡道去。
出家,主要在演忍這場戲,演得過,就是佛菩薩。
師父在時,要好好體會師父的意思,師父不在時,自有人會領導大眾修苦行,智慧自然會開出來,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,能忍辱則智慧生,智慧生則無明盡。別人說我們,不論自己是對是錯,還是被冤枉,都唯唯諾諾,以不辯應之,心中不起煩惱,則智慧生,若是執(zhí)理與人辯白,則無明起矣。
別人對我們越是不好,我們越是要發(fā)慈悲心善待對方,要對他越好,越要度他,不可像俗人一般,起嗔心、結怨仇、出家人心要無嗔。
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的業(yè)識順逆中求解脫,無魔不成道。成佛那有那么便宜之事,不經苦行、不經魔障,如何去勵煉無明煩惱,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,唯有沖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,才能得到解脫,也唯有舍下色聲香味觸法,心無掛礙,才能得到清凈解脫,才能顯出菩提心來。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,不能貪圖安定順境,那樣是不會進步的。
要達五蘊皆空,必須持戒、忍辱、勇猛精進、改脾氣和個性,必須打破無明,一切隨緣都好,如果起無明煩惱,人我斗爭,那就可惜了。
既已離俗,一切得依出家人的法門修六度,若不能忍辱,不能舍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,一切言語、事物中怕吃虧,怕被人占便宜,起人我爭執(zhí),仍是俗氣未脫。
既已出家,當思解脫之道,以了生死,多念佛,種西方蓮池的種子,切不可隨他人的業(yè)障煩惱而轉,否則,業(yè)障越絞越深,將來墮落得也越深。
我們出家受戒,是要除去我們在世俗社會中所熏染的習氣,革除貪念,修忍辱行,不可再以人家錯、我對的觀念來處事待人,那是一種社會習氣,必須改掉。如果人家說的有道理,我們可以聽一聽,拿來作參考,如果說的沒道理,那就把它放一邊,不起煩惱,這就是一種忍辱智慧。否則,若起我是人非,就是勝負我執(zhí)的心,凡事一定要占上風,無明煩惱便生起,這就是一種愚癡。
事情來時,我們依當時的情況,斟酌情勢,當面應對,但事境已過,便須放下,若再提起論是論非,批評好壞,便是造口業(yè),就是我們的過失。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,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里來煩惱。
忍辱是修行之本,戒律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,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,能行忍之人福報最大,不但增加定力,而且能消業(yè)障,開啟智慧。
在家人的習性是,是凡事分別是非、曲直、對錯,爭常爭短的,惡心相向,出口如劍,而出家法就不同了。出家人要忍辱為本,慈悲為懷,事無分是非曲直,甚至無理的事情,也要以婉轉慈悲的心,學忍辱吃虧。一切能容,才是出家人的德量。
我們修行便是要修,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,分別善惡、好音壞音種種等,這種分別,就是六根不清凈。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別煩惱,直到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別,才是六根清凈,才能五蘊皆空。譬如說:別人罵你,那是消災,給你不好的臉色看,那是最上供養(yǎng),要沒有分別,反而覺得如獲至寶。
你看彌勒佛、布袋和尚,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,如果一個人沒有度量,吃不了一點虧,受不住別人的一兩句壞話,就是沒有修行。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。
煩惱恰如一陣風,來無影,去無蹤,無可捉摸。心里有事,就會出毛病,心中無事,一切不會出問題。
出家人要忍辱,要修無我,如果無我則無諍,也不會去分別誰好誰壞,對眾人就像對一個人一樣,沒有分別,一視同仁,沒有在計較我是他非,如果有一個我,那有問題的事情還多得很。
當我們論說他人是非時,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實,而是我們的耳根、眼根在納受、分別外物,是自家賊在劫功德財。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,別讓他在聲色上追逐,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。時時緊閉六根,耳裝聾,聽若無聞,眼裝瞎,視若無睹,鼻不揀香臭、口不挑精粗、耳不貪美言、眼不貪境界,自鎖家門,鎖自家六根門頭,專意念佛、拜佛、看經、靜坐,打扎自身的功夫,那里還有閑情對外攀緣?
不要看別人對不對,要自己多反省,看自己有沒有做好,修是要修自己,依法不依人,要恭敬三寶。只要是眾生都會有錯,但他那一天懺悔了,就能改過做好,四生都有佛性,有的胎生很靈通,比人類更靈,只是它不會講話而已。
不可二三人交頭接耳、結黨私語、背后論人是非等,否則容易讓大家不安,造成鬧眾。
出家后什么事皆以忍辱為重要。會說我們的,都是我們的指路者,沒有他們,我們不會進步,不能成就。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這么辛苦了,還這也嫌、那也嫌,沒一樣對的,干脆回去好了、走好了,但又不知該走到那里去,又不能嫁人,這樣反而更痛苦,好像活在活地獄。
都是有個你、我在爭,看能不能修到沒有你、我這種境界。要修忍辱,忍是我們修行的根本,如果不能忍,則徒具出家人的外表,不要常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,這樣就不能修心。
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,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、來解。不是師父說一大堆,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、拿來轉。
煩惱、生氣時,不要執(zhí)著追究煩惱是哪里來。若執(zhí)著則心不開,不能安心辦道、往前進,什么事都要看得破、放得下,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,才是最要緊的。
好也笑笑,壞也笑笑,好壞是分別出來的。如遇高興歡喜,就問自己,是什么人在歡喜?如遇煩惱,就問自己:是什么人在煩惱?遇有煩惱或有什么不好的念頭,就對自己說:又來了,又碰到了,要念阿彌陀佛,又說:煩惱快走,沒這回事!這樣自己以心治心。
在修行過程中,生了煩惱就不好,要沒有煩惱才好。
要怎樣才能心安?就是要無心。心本無所住,找不到心,心原是盡虛空遍法界。
西方在哪里?在自己的心中。心中無事、無煩惱就是西方。
不要隨著外境而去,六根要守住。任何橫逆,就如同錢要讓你賺,而你不要,境來了,你不修忍辱,反而起煩惱。什么事都忍得下來,才會進步。即使是自己對,也要向他懺悔,那就是你的功德了。我們都帶業(yè)而來,還有很多要修的。譬如一個世界當做一粒沙,有恒河沙數的世界,每一個眾生都可到西方。要憐憫一切眾生,想到他們也跟我們自己一樣,也是來修行、來種善根的。對他們要發(fā)菩提心,即是慈悲心。
不要有驕慢性。
要講別人之前,先和這個心商量一下。
出家至少要沒有煩惱,處處能自在。
講話要簡單,不必要的話勿多言。
不用多看經,看多了迷迷糊糊,凡遇到什么事,都一句阿彌陀佛,高興也好,煩惱也好,要遠離是非,也是一句阿彌陀佛。要靜下來念佛,念到睡著也很好,一念能超出三界,又一念,到西方。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,耳裝沒聽到,老實念佛,現(xiàn)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,仔細看著。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,愈好修。
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,才會你出家、我也出家,一起修行。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處,你好他也好,大家都好。不是和在家人一樣,誰好誰不好,這就有愛情愛別,修就是要修這些,冤親平等。
我們累世所造的惡業(yè)比山還要高,今生出家修行就會現(xiàn)前,所以有時候覺得出家后,業(yè)比在家多,我們要有力量跳得過去,如果不伏煩惱,反而又起心動念,那就又造新業(yè)了。
出家了,如又分別計較,就是斗爭。
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,以前在大陸是要看那個愈有修、愈有根基的人,特地去試他,故意用那種無理的態(tài)度去刺激他,有時看他事情快做好了,偏再去破壞或打他一下。要看根基到哪里,才能試到哪里,否則對沒有根基的人,只有徒增他的煩惱,在臺灣是行不通的。一般女眾從父母身邊來,扭扭捏捏的習氣還在,用的方法都是世間法。
要認識壞的就是好的,否則每一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,怎么去修?就是從這里去修,才能去除煩惱。如果每天就只是這樣,做做吃吃,而不去悟道,則到老來還是一樣,而他也說他在修行,可是腦子里還有很多煩惱。
打擊我們的,你以為他是壞人,但是在修道來講,是有幫助的,內心要感謝他。那是西方錢,你不會賺,反而跑去哭。
沒根基的人,煩惱一大堆,即使你跟他解釋,也是聽不進去,轉不過來,煩惱不除,正念不出來。
聽話要會聽,要聽聞佛法,不要聽俗氣話。前者是解脫的,后者是是非的。不要還有相,有個我相,計較你我相,是壞種子。
聽話要會聽,要聽聞佛法,不要聽俗氣話。前者是解脫的,后者是是非的。不要還有相,有個我相,計較你我相,是壞種子。
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,不要只有三五個人。人多才有壞的可參,那些壞的人,才是我們的指路者,這樣才會進步,祖師大都出自廚房、種菜??等,在最沒人注意的地方、最沒中用的地方修行。
有的人在說別人是非,他自己也不知道,不是他故意這樣說,而是無始以來所帶來的業(yè)習,使他這樣說。
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,出家和在家不一樣,出了家是愈苦愈好,修行道路上,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樣,不是爭對不對。以前有兩個徒弟打坐,一個坐得很莊嚴,一個坐得東倒西歪,可是師父拿起鞭子,打那個坐得莊嚴的徒弟。要是現(xiàn)在的人馬上起憎恨心,生煩惱了,但那個徒弟很慚愧地請師父開示指導。修行不是爭對不對,而是要有這種功夫,做對了人家說你不對,你也能接受。
有相看得到,無相是要我們有堅固心,是非裝不會,不要被度走。
受了別人的攻擊或批評,我們當忍受,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,還要感到慶幸并感謝人家。
忍辱即是智慧。
樂意接受別人的指導、勸導,不可違抗不服,或分派系、勾心斗角。
起煩惱時,不要和這個說那個說,說來說去惹是非,最好多禮佛解煩惱。
修行要掃除四相,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看到別人的缺點,不要起分別心,應先觀察自己,人皆有佛性。
打妄想或煩惱時,要趕快停止,繼續(xù)念佛。如妄想繼續(xù)打,就不要去管它,還是要念佛,才不會退失道心。
修行一定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,這樣才會磨練出好的人才,如果是一二個人、三四個人在一起,就沒有磨練的機會了。
不可兩人單獨講悄悄話,講來講去就結黨、分派系。
出家就是要舍身,人家怎么罵,怎么侮辱,都無所謂,去掉我相,才好修行。
夸我們的,贊美我們的,那都不是明師;罵我們的,不管對與否,這才是真正明師。刺激我們的時候,就是在成就我們,當我們受到刺激時,總會想:這么瞧不起我,我就做給你看。拿出這個志氣來,成就已在望。
不要光看別人的過錯,要常?醋杂袩o過失,有則改之,才不會與道相違。
我們從無始以來,所造業(yè)障如山那么高,而今出家修行,就是要消我們的業(yè)障,若不好好修行,反而造業(yè),說這個怎樣,那個怎樣??,這座山就越堆越高,永遠無法跳出生死圈。
出家和在家不一樣,出家沒有說對不對,對也接受,不對也接受,若能如此忍辱,道心才能堅固,,慢慢就會去我相。
大家評論誰比較好時,自己不要參加意見,心里明白就好。
要發(fā)宏愿,別人都先成佛,我才成佛。簡單地說,凡事幫忙別人,助別人安住其心,安心辦道,把所知道的,說給別人聽,令他增加智慧,他人先成佛,而我才成佛,不能有嫉妒心。
隨人之性,合人之性。
不能生絲毫的嗔心,否則不能入道。
若真心想修行,是各自的福氣,故應;雙修。要把舊業(yè)消掉,方法是拜佛、念佛、做常住的工作、不計較。若計較則生煩惱,即造新業(yè)。
別人和他結惡緣,我們不要受人家影響,也和他結惡緣。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,心要有主。我們要廣結善緣,未成佛先結人緣。
若自己對,而別人硬說你不對,你也要忍受,也要向人懺悔。凡事承認自己不對,就不會起煩惱。修行就是修這個。否則,錢要給你你不賺,就是說境界來了,你不知道修忍辱,反而起煩惱。
修行不講是非,不講沒影的事。說是非就失敗。
出家做事與社會差很多,社會是追求名利,我們是修身、口、意。話像一把刀,一句不對,可害多少人。言多必失,少說話,多念佛。
如果別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們身上推,也要忍。以前人家說師父,怎沒把飯煮熟,叫人怎么吃?師父默然不辯,這才是功夫。
如果有分別計較,就不會安定。不是他壞,是我們不會修,因自己怨恨、煩惱而不安定,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。怕與不怕,就是安定、不安定。不怕就安定,怕就不安定,怕是自己在怕,別人也沒在怕,是自己修不夠,自己的心沒有主就害怕。怕多了就生煩惱,心不安定,也就會沒道心。什么事都要用比喻的,過了就沒事,才會有正念。
如果有人想害我,我們要想:大概過去我害過他,所以才這樣,我不能再和他結冤仇,我要度他。凡事都有因果,一針、一線、一句話,皆有因果。
人家在講我們的是非,修就是修這些。
寺里也會有是非,形形色色,看得會害怕。會修的人就會想:等我修好一點來度他,不會修的人則會和他結冤仇。
凡事都說自己不對,說:懺悔,請教我,而不起煩惱,就是無我相,就不有壞念頭。
出家修行不是競爭、斗爭的,競爭斗爭則還有名利心。
一個人不是壞,而是習氣。每個人都有習氣,只是深淺不同,只要有向道之心,就能原諒他,不要把他看做壞人。
修忍辱波羅蜜,不是說我要忍辱,也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,或壓抑自己,這還有我相,而是對境不覺得,這才叫做忍辱。如人家罵你時,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。
凡事都要忍辱。
人家管我們,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,拿他的壞處來回光返照,不被他轉走,忍下來,自己六根中會分析出事情的真相,慢慢智慧就會開。
不要說好人、壞人,要把壞人拿來修,好的就好了,那還要修?就是要參那些壞的,拿來當借鏡,阿彌陀佛多念一點。
若人家不好,你不會拿來修,則讓他度走了,為他起煩惱。人都有優(yōu)缺點,人家好的你沒得到,壞的你卻得去了。我們看到人家不好,把他當作一面鏡子,他不如法,我們可要如法。
以后,你們如果在外面,有聽到別人在批評我什么,你們不可以跟他們辯駁,因為他們批評的是我,不是你。
《寒山問拾得》
稽首文殊,寒山之士;南無普賢,拾得定是。
相傳寒山為文殊菩薩化身,拾得為普賢菩薩化身。
昔日寒山問拾得曰:世間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、如何處治乎?拾得云: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、再待幾年你且看他。
寒山云:還有甚訣可以躲得?拾得云: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,你且聽我念偈曰:
老拙穿衲襖,淡飯腹中飽,補破好遮寒,萬事隨緣了。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;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;涕唾在面上,隨他自干了,我也省力氣,他也無煩惱,這樣波羅蜜,便是妙中寶。若知這消息,何愁道不了。人弱心不弱,人貧道不貧,一心要修行,常在道中辦,世人愛榮華,我卻不待見,名利總成空,我心無足厭,堆金積如山,難買無常限。子貢他能言,周公有神算,孔明大智謀,樊噲救主難,韓信功勞大,臨死只一劍,古今多少人,哪個活幾千?這個逞英雄,那個做好漢,看看兩鬢白,年年容顏變,日月穿梭織,光陰如射箭,不久病來侵,低頭暗嗟嘆,自想年少時,不把修行辦,得病想回頭,閻王無轉限,三寸氣斷了,那時哪個辨?也不論是非,也不把家辨,也不爭人我,也不做好漢,罵著也不言,問著如啞漢,打著也不理,推著渾身轉,也不怕人笑,也不做臉面,兒女哭啼啼,再也不得見,好個爭名利,須把荒郊伴。我看世上人,都是精扯淡,勸君即回頭,單把修行干,做個大丈夫,一刀截兩斷,跳出紅火坑,做個清涼漢,悟得長生理,日月為鄰伴。
莫生氣
人生就像一場戲,因為有緣才相聚。相扶到老不容易,是否更該去珍惜。為了小事發(fā)脾氣,回頭想想又何必。別人生氣我不氣,氣出病來無人替。我若氣死誰如意?況且傷神又費力。鄰居親朋不要比,兒孫瑣事由他去。吃苦享樂在一起,神仙羨慕好伴侶。
- 上一篇:恒常如此,才能有成就
- 下一篇:廣欽老和尚開示錄—行持語錄(一)
- 廣欽和尚: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正如法師:修忍辱消滅嗔恨 以免火燒功德林
- 廣欽和尚:我們要廣結善緣,未成佛先結人緣
- 覺真法師:忍辱功夫的真正成就
- 夢參法師: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
- 靜波法師:忍辱不應該是異化或者沒有良知的借口
- 明海法師:佛教的忍辱是指什么?有智慧的忍耐
- 圣旭法師:修忍辱是有力量的人
- 廣欽和尚:西方境界是不生不滅的
- 大安法師:怎么對待逆境呢?要忍辱
- 崇慈法師:忍辱,比持戒苦行更大的功德
- 靜波法師:能有忍讓的智慧,要解決問題就容易了
- 濟群法師:如何做到忍辱的同時又不把氣憋在心里?
- 靜波法師:紅塵白浪兩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
- 靜波法師:心不可放 身不可逸
- 本源法師:忍辱過后境界有明顯提升嗎?
- 靜波法師:百忍成金——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
- 本源法師:忍辱是消極嗎?為什么被欺負還不能反抗?
- 宗舜法師:生氣的時候怎樣控制情緒呢?
- 星云大師:要有容許異己存在的雅量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》淺釋
- 白云禪師: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宗性法師: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廣欽和尚: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弘一法師/慶裕:做真實的自己
- 慈莊法師: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覺真法師: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覺真法師: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覺真法師: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覺真法師: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慧廣法師:錯了怎么辦?
- 崇慈法師: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慧廣法師: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本源法師: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如瑞法師: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: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靜波法師: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,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
- 濟群法師: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
- 清凈法師: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
- 仁禪法師: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「持名念佛」方法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[生活故事]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
- [佛與人生]妨礙善行,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,在家佛教徒要防范
- [漢傳人物問答]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?
- [佛化家庭]世間的孝有幾種,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?
- [白云禪師]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[宗性法師]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[佛與人生]放下過去,期待明天,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
- [佛學常識]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?佛說四圣諦的目的
- [人物故事]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?濟顛和尚的神奇?zhèn)髡f
- [禪宗文化]靈隱寺在哪?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
- [黑茶]認識黑茶,黑茶的分類與營養(yǎng)功效
- [禪宗思想]禪宗的“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”
- [廣欽和尚]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[宗門故事]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,而是真
- [普洱茶]小寒喝什么茶?普洱熟茶、黑茶、紅茶
- [佛理禪機]知足不是得少為足
- [生活故事]因為有禪,所以有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