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八、今后僧伽應走之途徑
三八、今后僧伽應走之途徑
佛教的教理雖然不可說它是宗教,而佛教的儀式卻沒有完全脫離宗教,因此,佛教可說是最高的宗教。而宗教的第一個條件厥在“信仰”。然能信仰者即人民,所信仰者即教主。然則教主何故而致人民信仰?當在德學。其德學又何故能令人盡知?當在典籍。斯即一般人常稱之“佛法”,亦即是“佛”與“法”。然“佛”久已滅度,所有者只土、木、金、石之形象矣;“法”雖載道,然必賴人弘。弘法之人,雖可云佛門四眾,然在家二眾各有私事,不能全其責任;尼眾質弱,更非力勝。故佛法之興衰,關于僧伽,至重且大!吾人不欲弘揚佛法則已,如欲弘法,僧伽應如何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臨深履薄,發(fā)奮圖強,努力以赴。何以言之?蓋宗教既曰在于信仰,故信仰者多,宏揚自易。信仰者少,建樹無從。然欲令人信仰,必須有可信之人,及所信之事,此則僧伽之“德學”是也。故今后之佛教興衰,全憑僧伽有無“德學”為判斷?吾人思及于此,凡為僧伽者,不寒而栗!故“今后僧伽應走之途徑”,其法有三:
一曰“戒” 佛法能否久住于世,須看僧伽戒德之有無?戒之分類,大分為三,即戒體、戒德、戒相是也。然戒體無形,既屬無表,焉能可見?戒德在身,屬于自覺,他人不知其有無!故吾人所見者,厥在戒相。故今后之佛教,必須重整僧伽之戒相,教授之,研究之,討論之,實踐之,方能救現(xiàn)時中國佛教積重難返之沉屙!中國佛教向以大乘為標榜以自豪,其名則曰我是比丘,其實二百五十戒則不知為何物?可謂“佛法衰微,達于極點”!
若再不扶律談戒,則宗風必至掃地!此事關系至大,決非一二人所能影響!必須全中國僧伽共同策進,方能成辦,回觀過去印光,弘一諸老,苦心孤詣,可為一證。吾故曰:“今后僧伽應走之途徑,應以弘揚戒學為第”。
二曰“定” 佛法所以稱之為佛法,與其他之宗教及學說不同者,其特長之處在于實驗,決非信口開河,虛張聲勢,玩弄玄虛所可比。其重要之點在于禪定,故佛陀在世,各授弟子一法門,以為修持之本,試讀《楞嚴》二十五圓通,方知不虛。雖云八萬四千法門,實則四科七大無不攝盡,觀佛換舍利弗二弟子“數(shù)息觀與不凈觀”之故事可知。決非今日中國唱念之佛教,“打車而不打!敝脂F(xiàn)象!故日本人嘗問中國僧伽是何宗,殊不知中國佛教無宗,何以知之?如答曰:“凈土宗!眲t可進問之:“凈土宗之宗依、宗史、宗義?”如答曰:“禪宗!眲t必問:“禪宗之宗依、宗史、宗義!眲t必瞠目咋舌,愕然無以對。其實答云凈土宗者,是否一心行持宗事?恐系指早晚兩堂課誦,隨眾起倒而言。若曰禪宗,則是否真修實踐,恐系指曾進禪堂住過一兩期兩已。余嘗笑今之號稱“臨濟宗第幾代”、“曹洞宗第幾代”者,若問其何謂臨濟,何謂曹洞,則必墮在五里霧中,莫明其妙!故今之中國佛教,徒有軀殼,早已無靈魂矣!況又遭獅蟲內腐,專作無恥之事,給外人觀望,正所謂“穿佛衣,食佛飯,而破壞佛法者”,即此輩波旬之流也。書至此,不覺心痛!吾故曰:“今后僧伽應走之途徑,須打破唱念之佛教,而各人專修一法,為畢生修持,今生克期證果,以證佛法之不謬,信有可征,故禪那居其二!
三曰“慧”。古德云“五夏以前,專修戒律,五夏以后,聽教參禪”,其言之有物故也。今之僧伽舍“戒定”而專尚“口頭”,其為無根之草,信之必滅;又如空中樓閣,決無其理。故在戒定之后,方談慧學。因戒而生定,因定而發(fā)慧,雖則老生常談,然實行者,萬無一二。今后有心振興佛教者,當于此大聲高呼!為今后中國佛教之救命針!其修學次第,小學以“十宗常識”為標準,以“國學”為修習基礎。中學以《因明》、《俱舍》、《唯識》、《中觀》、《道次》五部為標準,以學及一種外國文輔之。大學則分三位:“學士位”以《婆沙》、《瑜伽》、《智度》、《華嚴》、《宗鏡》五部為標準,以新學及兩種外國文輔之!按T士位”以十宗經論全通為標準。以國學和新學及三種外國文輔之!安┦课弧币浴三藏十二部”全通為標準。所謂“三藏法師”。能如是,每個僧伽內以“戒定嚴身”,外以“般若化世”,把僧伽德學造至最高峰,領導社會“文化、教育、慈善”三大主流,可以說,國家有一日無僧伽不可之勢。故“今后僧伽應走之途徑”,應以般若為歸趣。說自利,可以現(xiàn)生證果。說利他,可令國家平治。僧伽德學提高,人民自然信仰,佛法亦自然興隆!世界亦自然安定,一舉數(shù)得,在僧伽努力為之!雖然,若不將現(xiàn)時中國佛教教度整個推翻,則吾此說將成為囈語,今因佛教公論出版十周年,書此數(shù)言,聊為紀念,以作后起之俊秀,弘法利生之參考也可!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
- 大般若經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
-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三、源遠流長——由弘一律師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四、佛學與科學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五、佛制不食肉的原因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六、一個食肉的問題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七、佛教是迷信嗎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八、今后僧伽應走之途徑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九、中興佛教講話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四○、我對于改良佛教的一點意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四一、我對于中國佛教今后改良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四二、我對整個佛法的看法
- 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四三、評《整理佛教意見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