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(yán)經(jīng)

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,大乘佛教經(jīng)典,全名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,又名《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(jīng),于灌頂部錄出別行》,簡稱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、《首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、《大佛頂經(jīng)》、《大佛頂首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。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,懷迪證義,房融筆受。..[詳情]

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(三)法教篇 三一、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的題旨

  三一、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的題旨

  《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,其題旨今可分作五義言之即:

  (1)境智為名——大佛頂,悉怛多,般怛啰,無上寶印;十方如來,清凈海眼。

  (2)機(jī)益為名——救護(hù)親因,度脫阿難,及此會(huì)中,性比丘尼;得菩提心,入遍知海。

  (3)性修為名——如來密因,修證了義。

  (4)要妙為名——大方廣妙蓮華王,十方佛母,陀羅尼咒。

  (5)因果為名——灌頂章句,諸菩薩萬行。首楞嚴(yán)。

  第一“境智為名”——大佛頂,悉怛多,般怛啰,無上寶印。十方如來,清凈海眼。

  “悉怛多”的意義是“白”,“般怛啰”的意義“是傘蓋”,加上“大”就是“大白傘蓋”。“白”為眾色之本,染蒼則蒼,染黃則黃。如同“心”一樣,心本清凈,四圣六凡,無漏有漏,染善得善,染惡得惡,所謂“一切唯心造”是也。

  “傘蓋”是名詞,如地藏王菩薩頭頂有傘蓋,從前大官出行也有傘蓋。傘的意義為遮,遮的作用有二,一是遮日,怕熱;一是遮雨,怕濕。怕熱是火,心火燒盡功德而生瞋恨。怕濕是水,由愛生貪。而瞋貪是因癡而生,名之曰三毒,又叫做三惡根。如無三惡根,則一切惡法都不能生起來。所以要“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”。“蓋”是在“函”的上,例如茶壺、皮箱之類,有函有蓋。蓋的作用是怕失,有蓋即不失。遮是遮惡,蓋是蓋善,是蓋一切的功德。所以傘蓋二字,就是說“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”。果能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就是“真心”,唯真心才能如此。故傘蓋的意義就是講真心。

  “印”是印證,如簽名蓋章,表示是真的。平常的印或系木質(zhì)、石質(zhì)、銅質(zhì)、金質(zhì),乃至玉質(zhì),這些都是有上印。例如玉質(zhì)在金質(zhì)以上,金質(zhì)又在銅質(zhì)之上,F(xiàn)在講的無上寶印,是無有比這個(gè)印質(zhì)更上的。這個(gè)印也是指真心。佛經(jīng)上說的“印心”或“心印”,就是這個(gè)意思。初祖?zhèn)鞫媸莻餍挠?五祖?zhèn)髁嬉嗍莻餍挠。?dān)保蓋印,是有真心的。佛擔(dān)保眾生成佛,是因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所以能擔(dān)保成佛。真心不但一佛二佛俱有,就是東南西北,四維上下,十方諸佛都是一樣的,諸佛學(xué)了經(jīng),所以才能成佛。故此經(jīng)是清凈海眼,也可說是佛眼。

  “佛頂”是佛的頭頂,佛有三十二相,頂上有無見頂相,是表明最尊無上,最妙無見。“大”是表明其無所不包,無所不容,例如云“大慈大悲,大智大行”,更可作為稱贊的詞句。

  以上都是講的 “真心”,有境有智,境是理(體),例如寶石。智是照(用),例如寶石的光。如表:

  (圖缺)

  境——理(體)——例如寶石。

  智——照(用)——例如寶石的光。

  真心是包含太虛,量周沙界的。眾生的心為無明遮蔽,以致反為色身所包。其實(shí)山河大地雖然都在虛空里面,而真心卻是在虛空外的。如圖:

  以上所講:“大佛頂,悉怛多,般怛啰,無上寶印”,是講真心的“境”;“十方如來,清凈海眼”,是講真心的“智”,所以叫做“境智為名”。

  第二“機(jī)益為名”——救護(hù)親因,度脫阿難,及此會(huì)中,性比丘尼。得菩提心,入遍知海。

  “救”是救濟(jì),“護(hù)”是保護(hù),“因”是對果言,“果”是佛果。未成佛以前,經(jīng)過三大阿僧只,叫做因地,前生是狗是牛或是其他動(dòng)物,必有父母,這是因地的親人。佛要度一切眾生,因?yàn)橐磺斜娚际乔吧母改?所以成佛后,要度因地的親人。

  “性”有本性和石性兩種。“本性”是“佛性”,例如摩登伽雖是私娼之賤,但本性不失。“石性”是“愛性”,摩登伽深愛阿難,就是石性,不是她的本性。

  阿難與摩登伽是多劫的夫妻,所以愛如石堅(jiān)。假如不是佛囑文殊師利以咒語救出,阿難是會(huì)墮落的。此經(jīng)為什么以阿難與摩登伽做主角呢?因?yàn)榘㈦y是佛的親弟,隨佛在空王佛前同時(shí)發(fā)心,阿難喜多聞,不專心修行,所以未成佛。蓋修行人必須自修自證,他人絕不能代替。以佛的神通,兄弟之親,尚不能替阿難代修代證,何況凡夫?摩登伽是一個(gè)最下賤的女人,見佛修行,即證三果,她是無心學(xué)佛,猶證三果,吾人若稍用心修行,自然可超過她的成就。所以此經(jīng)用他倆做主角,就是這個(gè)原故。

  凡人都有“心”,但不是“菩提心”。菩提者,覺悟也。只要學(xué)佛覺悟,就是菩提,就是救護(hù)親因,就可度脫阿難,佛無所不知,是正遍知。“入”有二義,一曰“悟”入,二曰“證”入。“海”,深廣無涯,所謂“自皈依法,當(dāng)愿眾生,深入經(jīng)藏,智慧如海。”

  以上所講“救護(hù)親因,度脫阿難,及此會(huì)中,性比丘尼”是講的“機(jī)”;“得菩提心,入偏知海”,是講的“益”,所以叫做“機(jī)益為名”。

  第三“性修為名”——如來密因,修證了義。

  因?yàn)槿硕加姓嫘?但不知道,故曰“密”,有真性而不去修行,就不能證。好像鏡子有塵垢一樣。

  “了”的意義有三:其一為“明了”,其二為“顯了”,其三為“完了”。

  修則明,明則顯,不明不顯就未完。假如無真心,就不能成佛。如同磨磚不能作鏡,煮沙不能成飯。但有真心而不去修行,也不能成佛。修德有功,則性德方現(xiàn)。眾生同佛一樣者是“性”;而所不同者是“修”。眾生同具“佛性”,“性”是真平等的。眾生不照“佛修”,“修”就有差別了。

  以上所講“如來密因”是“性”,“修證了義”是“修”,所以叫做“性修為名”。

  第四“要妙為名”——大方廣妙蓮華王,十方佛母,陀羅尼咒。

  “大方廣”、“妙蓮華”,都是經(jīng)名。經(jīng)中之“王”有二:一為《大方廣佛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,一為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。此經(jīng)包括了這兩部經(jīng),講明真心。

  華有七種:一華多果,多華一果,先華后果,先果后華,有華無果,無華有果。以上六種華,如同凡夫,外道,小乘。蓮華則不同,是華果同時(shí)的。所謂:因賅果海,果徹因源,這是菩薩因果,是大乘的。

  十方諸佛由心所生,“心”就是“佛母”。十方諸佛由“陀羅尼”成佛。陀羅尼者,即總持之義,“總一切法,持無量義”。有一字陀羅尼,少字陀羅尼,多字陀羅尼,及無字陀羅尼。舉例如下:

  一字者,如唵、啞、哞等字。

  少字者,如往生咒等。

  多字者,如大悲咒等。

  無字者,即真心。

  咒即經(jīng),經(jīng)即咒。有能解釋者曰經(jīng),不能解釋者曰咒。所以經(jīng)是顯咒,咒是密經(jīng)。

  以上所講,大方廣妙蓮華王是叫 “妙”,十方佛母陀羅尼咒是“要”,所以叫做“要妙為名”。

  第五“因果為名”——灌頂章句,諸菩薩萬行;首楞嚴(yán)。

  “灌頂章句”,是說從密部五部中之灌頂部而出,菩薩以智慧灌頂,奸像印度國王以四大海水灌太子的頂,行禮接位成王。“諸菩薩”者,即由十信,十住,十行,十回向,四加行,十地至等覺,五十五位。“萬行”者,廣修六度而行佛事也。“首楞嚴(yán)”,即一切事究竟堅(jiān)固。楞嚴(yán)大定,無出無入,無去無來,無動(dòng)無靜,無一時(shí)不在定中,即是真心。

  以上所講,灌頂章句,諸菩薩萬行是“因”,首楞嚴(yán)是“果”,以萬行之因華,莊嚴(yán)一乘之佛果,所以叫做“因果為名”。

  本經(jīng)于七卷半中,文殊請問佛,當(dāng)何名此經(jīng)?佛告以上五種名字,今概言其“題旨”如是。(慈引記)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