奢華與質樸

  奢華與質樸

  文/ 釋本性

  出長差在即,昨日,上街擬買個價廉質好的箱包,用以裝些參考資料、書稿、已出版的幾本拙作。

  長街,熱鬧,奢華。其之兩側,男女老少,摩踵比肩;商店酒家,鱗次櫛比。酒家內如何,雖乏于經驗,但可以想象。商店內,名牌橫陳,種類齊全。何謂繁榮,此似可見也。

  不過,很奇怪,我找不到我要的箱包。因為,價錢的高讓我無法接受。我的現場啰嗦,我的現場嫌貴,還引得售貨小姐不高興,指教我去收廢站買個二手的塑料編織袋,說那樣就便宜了,就符合佛教精神了。

  感謝這位不知名小姐的指教。想想也是,我本不該出現在那熱鬧的街區(qū),更不該跑到這些奢華商鋪,不符合佛教精神的是我。因為,我是修行僧啊!

  回到法海寺,于臥室外,一邊臨寫德清禪師的書法,一邊在想:物質的極度豐富,對世界,到底是壞是好?對人類,到底是福是禍?

  佛陀當年,從極度的熱鬧與奢華歸隱到極度的孤寂與質樸。他離棄王國,放棄王位,苦行六年,從此,平淡生活一生。當他風燭殘年、一息僅存的時刻,回首一生,他想什么。佛陀,臨終前,留遺教,后人匯集成《遺教三經》。

  歷代禪師,算是悟透了佛陀對生活態(tài)度的奧妙,仿而效之:曾經,扁擔禪師一生只吃橡栗,以此為食,還要是自己拾來的;慧林禪師一雙鞋子穿了二十多年,那鞋為何這么耐穿,因為,只要不是危道,他就赤腳提著鞋走;弁ǘU師終年一衣一褲,夜洗日穿,縫縫補補,終其一生。虛云禪師也曾每日只用數棗,堅持禪修。但他們,都很快樂,都很健康。都很積極向上,都很有成就。

  很多禪師,躲熱鬧、避奢華。大梅禪師深居山林,有權貴請他出山為官,禪師就留偈:一池荷葉衣無盡,數樹松花食有余!皠偙皇廊酥√帯,他就“又移茅舍入深居”了。富上禪師偏找少人行處化緣,人勸他到人多處,他說:我只要一兩文錢就夠維持活命了。

  想想,有機會置身熱鬧,有條件得享奢華,當是好事福事。再想想,佛陀以及那些禪師們的去熱鬧就孤寂,離奢華入質樸,不會沒有道理。因此,一直在熱鬧與奢華中打滾,有可能就是壞事是禍事。壞在哪,禍如何,無須從歷史中找尋,現實中例例都是。

  為此,于熱鬧中于奢華中,當自警當自醒,當小心當注意啊!一過錯就成千古恨,要懺悔也需百年身了。

  讓我們重溫寒山禪師的教誨,以為本短文的結尾吧:急急忙忙苦追求,寒寒冷冷度春秋。朝朝暮暮勞活計,悶悶昏昏白了頭。是是非非何日了,煩煩惱惱幾時休。明明白白一條路,萬萬千千不肯修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