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的修行與證悟(禪修菁華二)
禪宗如何開悟
一、無心可安即可開悟
有一個相當(dāng)著名的公案:
禪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達(dá)摩請法云:“諸佛法印,可得聞乎?”達(dá)摩云:“諸佛法印,匪從人得。”
慧可說:“我心未寧,乞師與安。”
達(dá)摩說:“將心來與汝安。”慧可遍尋不見心,便說:“覓心了不可得。”
達(dá)摩說:“我與汝安心竟。”
諸位也可以參一參這樣子的安心之法,把身體坐直,輕輕靠著椅背,將全身肌肉放松,臉部放松,眼球放松,頭腦也跟著放松。
然后注意你的心在想什么?能否不想?不想的時候,你的心在哪里?正在做什么?是不是還有一個“心”呢?沒有了心,就成了死人;若還有心,便是妄念。
無心不是死亡,有心不妄念,不生亦不滅,才是安心。如果大家全都同慧可一樣,覓取不寧的妄想的心不可得,就全部開悟了。盡管不是那么容易,但是經(jīng)由不斷的練習(xí),人人都可能從分別執(zhí)著的不寧心,逐漸到達(dá)沒有分別執(zhí)著的無心。
二、心無所住便開悟
中國禪宗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祖師,是第六祖惠能大師,他是聽到《金剛經(jīng)》里的一句話,豁然開悟的。這句話是:“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”。雖然“心”已經(jīng)沒有了分別和執(zhí)著,但仍有其隨緣度化的作用,惠能大師就是了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的道理。
萬法不離清凈的自性,未悟時以萬法為煩惱的淵藪,悟后則以萬法為行道的工具。
三、心無所求便開悟
有一則公案是:
大珠慧海禪師求見馬祖道一時,馬祖問他:“從何處來?”答說:“越州大云寺來。”
“來做什么?”“來求佛法。”
馬祖說:“自家寶藏不顧,拋家散走作什么?我這里一物也無,求什么佛法?”慧海作禮又問:“哪個是慧海自家寶藏?”
馬祖說:“即今問我者,是汝寶藏,一切具足,更無欠少,使用自在,何假向外求覓?”師于言下自識本心。
四、不污染即開悟
南岳懷讓參六祖經(jīng)八載,忽然有悟,乃白祖曰:“某甲有個會處。”祖曰:“作么生?”曰:“說似一物即不中!”
祖問:“還假修證否?”
曰:“修證則不無,污染則不得。”祖曰:祇此不污染,諸佛之所護(hù)念。”
在禪門中,類似的公案很多,有的須經(jīng)過長期的苦修,老是不得力,卻往往在不經(jīng)意的剎那,因為聽到一句毫不相干的話,或是見到一個完全沒有意義的動作突然開悟了。所以,擊竹、渡水、看花,都可以開悟,聞雷鳴、受喝斥,乃至聞青蛙入水聲,都可以悟道。
古代有一個靈云禪師,是見到桃花怒放而開悟的,另有一位禪師是在掃地之際,聽到飛石擊竿音悟道。至于我的師祖虛云老和尚則是在接熱開水之際,因茶杯摔落地而覺虛空粉碎,大地平沉。也有一位禪師經(jīng)過多年的修行還沒有見性,一天清晨,在起床的時候,不小心讓鼻頭撞到了門框,因為突如其來的劇痛,使他不覺失聲大叫說:“哇!原來鼻子是向下長的!”當(dāng)下,他開悟了。
禪宗的棒喝功能
一、德山棒打新羅僧
有一個新羅僧渡海到中國,依止德山禪師座下。德山一見到他就說:“今天不許發(fā)問!”這個韓國和尚就趨前下拜。結(jié)果德山說:“賞他三十棒。”
新羅僧急急抗辯:“我并未出聲!”
德山又說:“再加三十棒。”
新羅僧問:“何故打我?”
德山喝說:“你未離開新羅之前,就該先吃三十棒了!”前后算起來共計九十棒,至于這位新羅僧究竟開悟了沒有,書上沒有記載。如果他因此開悟,盡管挨了九十棒,其實還是很劃算的。打的功能是在于逼得參禪者的攀緣妄想心沒有躲避處,能幫助你的悟境現(xiàn)前。
二、云門文偃參睦州道明禪師
睦州道明禪師一見云門便把門關(guān)起來,云門扣門,睦州問說:“是誰?來作什么?”云門說:“有事理不明白,請師開示。”睦州開了門,見是云門,便又“呼!”的一聲,將門關(guān)上。云門于是不斷扣門,一直到第三日,睦州又開了門,云門趕緊奪門而入,一只腳跨進(jìn)房里,這個時候,據(jù)書上記說:“睦州遂掩門,損師一足,師忍痛作聲,忽然大悟。”
雖然打斷了一只腳,但是因而得以大徹大悟,一點也不冤枉。不過諸位不必害怕,上述情形只是特例中的特例,不是功夫到了家,也還用不上這個方法。禪師更不會隨便動手揍人,否則,禪堂豈不成了瘋?cè)嗽海睦镞是修行的地方?
三、臨濟三問三遭打
臨濟義玄往參黃檗希運,問:“如何是佛法的大意?”話聲未了,棒子便落在身上,他問了三次,挨打三次。于是告別黃檗禪師,臨走前,黃檗指示他去參訪馬祖的嫡法孫大愚禪師。
義玄向大愚禪師細(xì)述三問三遭打的經(jīng)過。
大愚聽了說:“黃檗怎么老婆,為汝得徹困,猶覓意在!”
義玄聽了大悟,便向大愚肋打一拳。大愚說:“汝師黃檗,非干我事。”
義玄回到黃檗處,被問:“何回太速?”
義玄說:“只為老婆心切!”
黃檗云:“這大愚老漢,待見與打一頓。”
義玄說:“說什么待見,即今便打。”道鼓黃檗一掌,黃檗哈哈大笑。
四、臨濟遇著便打
臨濟義玄的宗風(fēng),是能活用禪機,棒喝并行。在《天圣廣燈錄》卷十里有如下的記載:
一僧來見,師舉佛子,僧禮拜,師便打。
一僧來見,師舉拂,僧不顧,師亦打。
一僧來參,師舉拂,僧曰:“謝和尚見示!”師亦打。
此皆以這些人的心中有物有礙,所以遇著義玄禪師,便是遭打。
結(jié)語
今天我在這里放了一把星星之火,待它燎原后,再讓高明者來救火。謝謝貴校的邀請,謝謝Zysk教授的安排,謝謝諸位老師及同學(xué)們的出席指教。并為大家祝福。
。ㄟx自《人生》一六六期)
- 上一篇:禪修練習(xí)五要則
- 下一篇:宏智禪師廣錄(卷七)
- 南禪七日(1)
- 心能轉(zhuǎn)物,即同如來--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
-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
- 五燈會元 第一卷
- 授菩薩戒儀軌(一)
- 南禪七日(2)
- 碧巖錄 第一卷
- 南禪七日(4)
- 南禪七日(3)
- 《坐禪三昧經(jīng)》上的修禪方法介紹(上)
- 指月錄目錄
- 南禪七日(5)
- 指月錄卷之一
- 南禪七日(6)
- 南禪七日(21)
- 南禪七日(7)
- 南禪七日(9)
- 宗鏡錄(1-4)
- 南禪七日(8)
- 南禪七日(10)
- 禪關(guān)策進(jìn)(上)
- 南禪七日(11)
- 南禪七日(12)
- 南禪七日(13)
- 南禪七日(14)
- 南禪七日(19)
- 南禪七日(20)
- 南禪七日(16)
- 南禪七日(18)
- 南禪七日(17)
- 南禪七日(15)
- 《星云大師講演集》-佛教的政治觀
- 五燈會元 第二卷
- 五燈會元 二十卷
-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
-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
- 指月錄卷之二
- 《星云大師講演集》-從心的動態(tài)到心的靜態(tài)
- 《坐禪三昧經(jīng)》上的修禪方法介紹(下)
- 宏智禪師廣錄(卷九)
-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
-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
-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
- 修行者每天發(fā)四弘誓愿的用意
- 修佛法者,首先立堅志
-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
-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,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
-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
-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
-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(dāng)中是覺悟還是顛倒
- 游報恩寺,讓白居易暫離紅塵,享受了無盡禪味
- 希運禪師古詩《塵勞迥脫》解釋
- 從五言律詩《余住無方所》看拾得無牽無掛,逍遙自在
-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《嗔是心中火》講了什么?
- 王維的《過香積寺》表達(dá)了什么?
- 心本無生因境有
- 當(dāng)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
-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
- 聽其言,觀其行,辨其心
- 用心去看世界
-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?
- 不能自我反省,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
-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
-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(qū)別,禪宗的特色
- 現(xiàn)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
- 《修心要論》是弘忍作的嗎,是本什么樣的書?
-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
- 三界內(nèi)外是空無物的
-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(jù)身份背景做佛事
- 深悟深參心行處
- 從禪詩《飯覆釜山僧》看詩人王維供養(yǎng)僧人飯食
-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
- 白話詩僧王梵志《我有一方便》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
-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
- 時而轉(zhuǎn)彎,時而放平
- 學(xué)會自利利他
- 詩僧王梵志詩作《城外土饅頭》解說
-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(xué)到無學(xué)
-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
-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