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課、諸家的判教(二)

  第二十八課 諸家的判教(二)

  凈土宗所判教相

  曇鷥大師判為難行與易行二道,以全憑自力,求不退讓,為難行道,譬陸路步行則勞苦,此指其他法門而言。以乘佛愿力,求生凈土,即得往生,入于大乘正定之聚,為易行道,譬如水路乘船則安樂,此指凈土法門而言,道綽大師判為圣道與凈土二門,行人于此娑婆世界,末法之時,去圣遙遠,理解精微,先斷惑而后證果,名圣道門。依彌陀愿力,往生極樂世界,得不退轉(zhuǎn),直至成佛,名凈土門。圣道艱難而凈土容易,此與難行易行二道,所見略同,二者都是說明全仗自力,與兼借他力的差號處。

  律宗所判教相

  此宗判如來一代時教,為化教與制教二類:化是化導(dǎo)眾生,凡諸經(jīng)論中所示禪定智慧的法門,使人斷惑證真者,都是屬于化教類。這中間分有三教:一、說諸法性空無我者,名性空教,攝一切小乘教。二、說諸法本相是空,惟眾生妄見為有者,名相空教,攝一切大乘淺教。三、說諸法外塵本無,實唯有識者,名唯識圓教,攝一切大乘深教。 制是制定戒律,如四分律、五分律、十誦律等,為佛所制的律儀,所以統(tǒng)眾防非者,都是屬于制教類。這中間分有三宗:一、說一切諸法實有的薩婆多部,其律本十誦律,屬于實法宗。二、說諸法惟有假名的曇無德部,其律本四分律,屬于假名宗。三、終南山道宣律師 (1),就四分律,以種子為戒體 (2)。躋戒律于一乘圓頓大法,屬于圓教宗。

  密宗所判教相

  密宗所判定的判相,只分顯密二種:如來應(yīng)化身 (3),為地前 (4) 菩薩,及二乘凡夫等,說三乘教法;以及他受用身 (5) 為地上菩薩,說一乘法 (6),皆是顯教。自受用身 (7),自受法樂,與自眷屬,說如來內(nèi)證智境,謂之密教。又應(yīng)化身所說大小乘三藏,十二部經(jīng)中, 所說的四諦、十二因緣、六度、萬行法門,皆是顯教;大日經(jīng)、金剛頂經(jīng)等,說金胎 (8) 兩部法門,以及陀羅尼印 (9),灌頂儀軌等,皆是密教。

  三論宗所判教相

  此宗各大德所判教相,各有不同:菩提流支謂如來一音 (10),具說大小一切無盡法門。鳩摩羅什謂佛以圓音 (11),但說一法,隨眾生心量,生起種種差別。凡此皆名一音教。吉藏大師 (12) 以華嚴(yán)經(jīng)為根本*輪,以大小乘諸經(jīng),為枝末*輪,以法華經(jīng)歸一佛乘,為攝末歸本*輪,此名三輪教。

  中土大乘八宗中,惟禪宗不立文字,并不判教,其余七宗,所判教相,略如上述,至其他諸師,各據(jù)己見,所判尚多,未及備錄。故唐清涼國師 (13) 不主分教,謂「如來一味法雨,雖隨機施教,最后終歸一實,有何可分?」行者當(dāng)知同中之異,異中之同,則真善學(xué)矣。

  【注釋】

  (1) 凡出家人,善解律藏,或?qū)>渎烧,稱為律師。

  (2) 授受戒法之后,受者身中,得到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,名為戒體。此處所指,是立第八識中,非色非心的戒種子為戒體。

  (3) 如來現(xiàn)佛身教化眾生,名應(yīng)身,現(xiàn)九界身,皆名化身,合稱應(yīng)化身。

  (4) 初地之前稱地前,為凡夫菩薩,初地以上稱地上,為法身菩薩。

  (5) 佛的報身,有自受用他受用之別;自受內(nèi)證法樂之身,名自受用報身,對于初地以上菩薩應(yīng)現(xiàn)之身,名他受用報身。

  (6) 即一佛乘。

  (7) 詳注五。

  (8) 金剛界和胎藏界,簡稱金胎。 金剛界者:表金剛不壞之義,以明智慧堅固不壞,能摧破煩惱,猶如金剛也。胎藏界者:表如胎藏子之義,以明理體廣大,能攝萬德,猶如胎藏也。

  (9) 陀羅尼譯作總持,能持、能遮、謂持善法不使散,惡法不使起也。陀羅尼印,即四種陀羅尼中,忍陀羅尼法之印,謂忍住于實相之理,然后以此實相印,印證大乘深經(jīng)也。

  (10) 謂惟以一種的音聲也。

  (11) 佛聲圓妙,故稱圓音。

  (12) 隋會稽嘉祥寺吉藏大師,以寺名稱為嘉祥,為三論宗之祖。

  (13) 華嚴(yán)宗第四祖澄觀,住五臺山,唐德宗賜號清涼國師。

  【習(xí)題】

  (一) 何謂難行道與易行道?

  (二) 何謂圣道門與凈土門?

  (三) 律宗所分的:性空教、相空教、唯識圓教、如何判別?

  (四) 顯教與密教,怎樣分別?

  (五) 三輪教是誰判的?內(nèi)容怎樣?

  (六) 清涼國師不張分教的理由安在?

精彩推薦
推薦內(nèi)容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