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篇 空間(須彌納芥子 微塵容虛空)
第二篇 空間(須彌納芥子 微塵容虛空)
壹 前言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,包括心外的空間與心內(nèi)的空間。心外的空間是指我們生存的外在環(huán)境,譬如我們居住的房舍、活動的場所,甚至于宇宙自然界等,都是我們心外的空間。其中尤以「家」是我們最直接、最密切的生活空間,當一個人經(jīng)過了白天的辛苦工作,到了晚上,總希望回到溫暖的家,以養(yǎng)息疲憊的身心;即使一只小鳥,飛過千山萬水,也要回到窩巢里棲止。不論「家」也好,「窩」也好,這就是生活的「空間」。一個人如果不能把生活的空間安排妥當,就無法過著舒適的生活。根據(jù)歷史記載,有不少的戰(zhàn)爭,起因都是為了爭奪土地,這就是「空間的爭奪」,空間對于人類的重要,由此可見一斑。
然而,一個人平;顒拥男耐馐澜,不論是過去的君王諸侯或將相百官,他們的權勢威力不論有多大,他們所能到達的空間仍然是有限的。盡管科學文明已經(jīng)發(fā)展至太空時代,美國人也已率先把人類送至月球,但是在這個宇宙虛空之中,除了月球之外,還有其它多如恒河沙數(shù)的星球,人類還不曾見聞過,更遑論登陸了。所以,一個人除了有心外的空間,更要有心內(nèi)的空間,心內(nèi)的空間就是心胸的開闊。
在佛法中說,我們的「法身自性」是「橫遍十方,豎窮三際」,因為法身慧命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(nèi),無處不遍,無所不在;我們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死,是永恒如一。所以,佛教的時空觀認為,時間是豎窮三際,貫通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三世,是無始無終的;空間則是橫遍十方,橫?此方世界、他方世界、十方世界,是無量無邊、無窮無盡的,這就是我們心內(nèi)的空間。一個人能體會心內(nèi)的空間,便能了解「微塵不算小,虛空不算大」的道理,便能領略「須彌納芥子,微塵容虛空」的奧妙了。
貳 須彌納芥子
「須彌」,由須彌山轉借而來,喻指極大的空量。佛教的宇宙觀主張:宇宙是由無數(shù)個世界所構成,須彌山是聳立于一小世界中央的高山。據(jù)《立世阿毗曇論?數(shù)量品》卷二記載:「須彌山周遭為須彌海所圍繞,高為八萬由旬,深入水面下八萬由旬,基底呈四方形,周圍有三十二萬由旬,繼之為八山,山與山之間,隔著七海……」由此轉喻為極大的意思。
「芥子」,原是芥菜的種子,顏色有白、黃、赤、青、黑之分。因為它的體積微小,因此借以比喻為極小之物。
《北本涅槃經(jīng)》卷二說:「佛出世之難得,猶如芥子投針鋒。」因為芥子與針鋒均為極微小之物,因此以「芥子投針鋒」來比喻極為難得的事!督鸸饷髯顒偻踅(jīng)》卷七,將芥子與菖蒲、沉香等,共列為三十二味香藥之一。又,《大日經(jīng)義釋》卷七說,芥子性辛辣異常,多用于降伏障難的修法。因此,密教中,將白芥子置于火中燃燒,作為退除惡魔、煩惱,及加持祈禱之用。
「須彌納芥子」一語,禪宗用來表示超越大小、高低、迷悟、生佛等差別見解,而達于大徹大悟、融通無礙的境界!毒S摩詰所說經(jīng)?不思議品》說:「唯應度者,乃見須彌入芥子中,是名住不思議解脫法門!
在華嚴宗,則用來表示華嚴境界中不可思議的「法界之顯露」,意思是說法界的體性廣大不可思議,無所不包而大小無礙;因此即使以須彌山放入一芥子中,須彌山不縮小,而芥子也不膨脹。這種「大小無礙」的思想,是佛教所特有的思想。
過去有座寺院,掛了一幅對聯(lián),對聯(lián)上寫著「須彌藏芥子,芥子納須彌」。有位讀書人看了對聯(lián),百思不解,問道:「須彌山那么大,藏一粒芥子是沒有問題,可是小小的芥菜子里如何能容納得了那么大的須彌山呢?未免言過其實了!」
寺院的知客師于是反問道:「你是讀書人,想必聽過『讀破萬卷書,下筆如有神』這兩句話吧!現(xiàn)在就請你把一本書放進肚子里!」
「一本書怎么能放進肚子里呢?」
「萬卷書都能讀進去,為什么一本書就放不進去呢?」
書生聞言大悟,原來空量的大小是可以兼容的。
華嚴哲學一乘十玄門中的因陀羅網(wǎng)境界門,是借著覆蓋于帝釋天的因陀羅宮殿上的網(wǎng)目,每一個網(wǎng)目上結有一顆明珠,無數(shù)的明珠彼此光光相涉,相入相即;每一顆明珠含攝一切珠玉的光芒,一微塵可以容納一切佛剎,來說明大小無礙。譬如我們小小的眼球有數(shù)萬個眼細胞,一張小小的計算機磁盤片,可以儲藏無數(shù)的資料,都是芥子納須彌的證明。這也都是在說明,我們不應該把事和理二分,而是要把事相和義理融會貫通,這便是覺悟之后對空間的客觀性和超越性的認識。
參 微塵容虛空
「微塵」是眼根所取最微細的色量,諸經(jīng)論中每以「微塵」比喻量的極小。在小乘佛教如薩婆多部認為,構成宇宙最基本最細微的元素叫做「極微」,也就是物質分析到極小不可分的單位,稱為「極微」,又稱為「微塵」。
《大毗婆沙論》卷一三二記載:極微雖然沒有長短方圓等形狀,也沒有青黃紅白等色彩,不是肉眼所能看得見的,但是極微確實為一實質存在的色法,一切物質均為極微所組成,因此極微在虛空中占有一定的方位空間。
《俱舍論》卷十二說:以一極微為中心,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的極微而成一團,稱為「微塵」。合七極微為一微塵,合七微塵為一金塵,合七金塵為一水塵,合七水塵為一兔毛塵,合七兔毛塵為一羊毛塵,合七羊毛塵為一牛毛塵,合七牛毛塵為一隙游塵量。這個隙游塵飛散在空中,就是我們?nèi)庋鬯姷降纳珘m。其逐次增加的數(shù)目,表列如次:
微塵──七個極微
金塵──四十九個極微
水塵──三百四十三個極微
兔毛塵──二千四百零一個極微
羊毛塵──一萬六千八百零七個極微
牛毛塵──十一萬七千六百四十九個極微
隙游塵──八十二萬三千五百四十三個極微
以八十二萬三千五百四十三個極微,成為一個隙游塵。如此,則極微的渺小,實在令人驚嘆。又極微集合形成物質之時,至少必須具足地、水、火、風的四大,以及色、香、味、觸的四塵,才能形成。
「虛空」,依《大乘義章》卷二說:「虛無形質,空無有礙,故曰虛空!埂蹲阽R錄》卷六舉出虛空十義:
1.無障礙義:虛空雖然遍一切處,但是絕不障礙任何一個色法。因此《大毗婆沙論》說:「虛空無障無礙,色行于中,周遍增長!
2.周遍之義:虛空遍滿一切,無所不至。
3.平等之義:虛空無有簡擇,于一切平等。
4.廣大之義:虛空廣大,無垠無際。
5.無形相義:虛空無有形狀相貌。
6.清凈之義:虛空恒常清凈,無有垢染塵累。
7.不動之義:虛空恒常寂止,離一切生滅成壞之相。
8.有空之義: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徹底否定、消滅。
9.空空之義:徹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毀一切空執(zhí)。
10.無得之義:虛空不可取得,不可把捉。
在一般人的觀念里,微塵是極其渺小的質量;相對的,虛空是廣大無邊,是不可測知的空量,兩者是不能互相比擬的。但是,若以佛法的觀點來看,微塵不算小,虛空不算大。因為佛說一微塵中有無數(shù)剎(一剎即為億萬太陽系),無數(shù)剎中有無數(shù)佛,一一佛身各毛孔中有無數(shù)剎,剎中佛身,佛身毛孔,毛孔中剎,重重無盡,這樣看來,極小的極微又不知大于太陽系多少倍了。由此可知,一般人所知的空量,都是此世界有情的幻相,因為有情界各有各的不同空量。譬如從中國到日本,相隔數(shù)千里,即使坐噴射客機,也需要若干時間;西方極樂世界,離此十萬億佛土,一念之中,即可往生。因此可知,空量的距離,近不在眼前,遠亦不在天邊。
如果我們能從上述的義理了達事相,從一粒微塵中,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,這粒微塵就是一個虛空,所以說「微塵容虛空」。
肆 結語
「大廈千間,夜眠不過八尺!雇庠诘奶摽帐澜,一個人窮其一生,所能到達的,只不過如微塵般而已。所以對于心外的空間不必去爭執(zhí)、占取,重要的是,必須去體會心內(nèi)的空間。佛經(jīng)上說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就是告訴我們,心內(nèi)的空間比心外的空間更大,俗謂「宰相肚里能撐船」,一個人心內(nèi)的空間之大,可容納三千大千世界。我們?nèi)绻馨炎约盒膬?nèi)的空間擴大,就能夠如大海容納百川,不捐細流;泰山承受土壤,不辭寸土。心內(nèi)有了寬闊的空間,就能包容宇宙虛空,就可以任性逍遙,隨遇而安。
要獲得心內(nèi)的空間,佛教有許多經(jīng)典都能提供我們正確的方法與指示,譬如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中的「不二法門」,就能開展我們心內(nèi)的世界;《華嚴經(jīng)》中重重無盡的「華藏世界」,就能擴大我們心內(nèi)的空間。所以,一個人如果能夠把握自己心內(nèi)的空間,也就可以同樣獲得心外的空間。
- 上一篇: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
- 下一篇:第一篇 時間(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長)
- 第一課、佛
- 第一課、佛的意義
- 第一篇 法身、報身、應身
- 第一冊、自序
- 三十七道品 序文
-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(jié) 何謂佛
- 第一課、佛教的真理
- 第二課、如來十號
- 第二課、釋迦牟尼佛 (一)
- 圣典篇 大念處經(jīng)
- 大架構篇 二、五根、五力
- 第三課、佛身
- 第一課、律宗(一)
-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(jié) 釋迎牟尼佛
- 第九課、中國四大名山 (一)
- 第一課、修觀對治淫欲
- 第一、二、三課、綜合指要
- 十三、懺法
- 1:佛學是怎么一回事?
- 第四課、藥師佛
-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
-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
- 第三課、釋迦牟尼佛(二)
-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(jié) 何謂法
- 十五、焰口
-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
- 第一章、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(jié)、佛教的實質
- 第十五課、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
- 第二篇 受持五戒、八關齋戒、菩薩戒
- 第三十課、焰口召請文(宋·蘇軾)
- 第八課、四圣諦
- 一一念不生
- 第七課、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
- 第十四課、菩薩十地
- 第十八課、聲聞四果
- 第四課、轉輪圣王
- 第十課、修學佛法的次第
- 第二十六課、悟道詩
- 第九課、十二因緣
- 第一章、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(jié)、佛陀教導的是什么
- 什么是文字禪?
- 善根指的是什么?
-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,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
-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(chǎn)生的?戒律的由來
- 忉利天主是誰?
- 授記有幾種方式?授記的四種類型
- 人不要想太多,餓了就吃飯,困了就睡覺
- 佛經(jīng)中的世尊指的是誰?
-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?
- 覺性是永恒的、沒煩惱、證佛國
-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,對佛法心灰意冷,該怎么辦?
- 佛教的經(jīng)變是什么意思?
-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?農(nóng)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
- 剛念經(jīng)時聲音響亮且快,后來就沒有了,為什么?
-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(nèi)在的妄心
-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?
- 馬鳴菩薩是誰?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
-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?
- 學會順其自然,在晴天時愛晴,在雨天時愛雨
- 念經(jīng)時可以控制妄念嗎?
- 什么是“五蓋”?菩薩沒有厭怠心
-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,哪里人?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
- 什么是莊嚴國土?
-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(xiàn)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?
-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
- 阿逸多菩薩是誰,是彌勒菩薩嗎?
-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?隨緣的含義
- 管好自己,但行好事,莫論他人
-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,是什么意思?
- 神通有哪幾種?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
- 求神不如求己,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
-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,指什么?
- 念經(jīng)時犯困,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,該怎么辦?
- 人幫人,心靠心,人心是相互的
-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
- 殺生、妄語、不敬,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
-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?
-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?
- 面對親人的病,家里的經(jīng)濟條件,心很亂,該怎么辦?
- 什么是信心不逆?
- 佛教基礎知識
- 心經(jīng)入門
- 佛教名詞
- 佛咒入門
- 金剛經(jīng)入門
- 佛教因果定律
- 地藏經(jīng)入門
- 怎樣讀懂佛經(jīng)
- 佛教基本教義
- 佛咒簡介
- 楞嚴經(jīng)入門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入門
-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
- 十小咒入門
- 佛教修行及戒律
- 藥師咒入門
- 六字大明咒入門
- 無量壽經(jīng)入門
- 華嚴經(jīng)入門
- 藥師經(jīng)入門
- 阿彌陀經(jīng)入門
-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
- 普賢行愿品入門
- 佛經(jīng)簡介
- 虛云法師入門
- 六祖壇經(jīng)入門
- 佛教傳播與發(fā)展
- 楞伽經(jīng)入門
- 圣嚴法師入門
- 宗派簡介
- 凈慧法師入門
- 解深密經(jīng)入門
- 佛經(jīng)入門
- 濟群法師入門
-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
- 法增法師入門
- 昌樂法師《人生是道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