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(jīng)

《金剛經(jīng)》是佛教重要經(jīng)典。根據(jù)不同譯本,全名略有不同,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《金剛般若(bōrě)波羅蜜經(jīng)》,唐玄奘譯本則為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, 梵文 vajracchedika-praj?āpāramitā-sūtra。《金剛經(jīng)》傳入中國后,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,以鳩摩羅什所譯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最為流行..[詳情]

第二十八章 不受不貪分

第二十八章 不受不貪分

  【須菩提。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。持用布施。若復(fù)有人。知一切法無我。得成于忍。此菩薩。勝前菩薩所得功德。何以故。須菩提。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須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菩薩不受福德。須菩提。菩薩所作福德。不應(yīng)貪著。是故說不受福德!

  愛布施的菩薩

  【須菩提。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。持用布施。若復(fù)有人。知一切法無我。得成于忍。此菩薩。勝前菩薩所得功德。】

  金剛經(jīng)另外有一個特點,除了教授法特殊以外,還有個特點,就是佛善于推銷;就像西門町百貨公司的推銷員一樣,自己在那邊吹喇巴就賣起來。當(dāng)年在上海、杭州、山東青島,經(jīng)常看到賣梨膏糖的,手里拉個洋琴,一邊唱:小孩子吃了我的糖啊,讀書考得好呀,老年人吃了我的糖呀,永遠長生不老呀,女人吃了我的糖,又是青春又美麗呀……我們看了金剛經(jīng)啊,就覺得佛在賣梨膏糖,他說不了幾句,就是這個功德怎么樣,那個功德又怎么樣;等到你相信了它的功德,他又把功德推翻了,這是佛的教授法。

  但是我們要留意,這本經(jīng)一講到重要的地方,他就吩咐須菩提說,這個經(jīng)功德怎么大。前面幾次就是講本經(jīng)的功德,受持讀誦,功德都非常大。到了這一段,他又告訴須菩提,大乘菩薩們的布施,不是前面兩次所說的一般人們的七寶布施。我們在座的人,與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菩薩,是因地上的菩薩,等于憲法規(guī)定年滿十八歲的國民,都具備當(dāng)選任何公務(wù)的資格一樣。一切眾生,只要具備靈性的,都是因地上的菩薩,成就了的菩薩,叫果地上的菩薩。

  所以大家可以大膽的承認,自己就是菩薩。以菩薩戒來說,自殺是不準(zhǔn)許的,連自己故意破壞自己的身體,也是犯菩薩戒的,等于出佛身上血。因為這個身體是菩薩身,不能隨便破壞。由此我們了解,曾子在孝經(jīng)上說,「身體發(fā)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!故峭瑯拥牡览?鬃右哺嬲],「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」,明知道是危險的墻邊,偏要拿身體去靠,這就是不孝。拿佛法來講,也是犯菩薩戒,因為你這個肉身不屬于你的,悟道以后,這個肉身就是肉身菩薩;換句話說,就是菩薩的肉身;菩薩就是得道的人,有道德的人。

  現(xiàn)在說到菩薩要來布施,怎么菩薩還要來布施呢?其實連佛都還要布施,這一點我們特別要注意。在佛的戒律上看到許多地方,佛帶領(lǐng)一般弟子修行,學(xué)生中有眼睛看不見的,佛幫忙他做事情,那些弟子說,你老人家怎么還來幫忙呢?他說我也是要培養(yǎng)功德,他說一個人做功德是無窮無盡的。換句話說,做好事是不分尊卑地位的,也沒有夠的時候。不要以為自己至高無上,崇高偉大,好像功德圓滿了,那就算成了佛,也已經(jīng)不值錢了;這種佛我們可以把他拉下來。所以佛的偉大也就在此,他永遠不斷的以身作則,不斷的善行培養(yǎng)功德。一切菩薩修持善果,修持功德,永遠都是無窮盡的。

  譬如當(dāng)年我所參學(xué)的那些前輩大師們,尤其在西康西藏,看到的好幾位活佛,他們有很多弟子,自己卻很辛苦出來化緣供養(yǎng)弟子們。這些弟子們在那里很舒服,在那里閉關(guān)的閉關(guān),修行的修行。有時候一個地方經(jīng)常維持四十個修行的學(xué)生。

  我們看禪宗的語錄,牛頭融禪師沒有悟道以前,在牛頭山入定;入定的時候,天人送食,吃飯也不須要自己做,到時間自然有天女來送食。又有百鳥銜花供養(yǎng),當(dāng)時還沒有悟道,只是入定而已。后來悟道以后,自己就不入定了,其實他都在定中。所以不在山上打坐,下來辦教育,帶領(lǐng)了很多人修持,通常有五百人跟他學(xué)。而他每天要走幾十里路來回,背米,挑米,古代交通不便,米挑來給學(xué)生們吃,給徒弟們吃。

  所以看了這樣的精神,我們曉得真正的學(xué)佛,要在行為上注意。一般學(xué)佛的人觀念錯誤,認為學(xué)佛可以偷懶,可以躲避,以為在學(xué)佛,萬事不管。這完全是錯誤的態(tài)度,不但不夠小乘,就是基本做人的行為都算錯誤的。這是因為我們看到金剛經(jīng)上提出來,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七寶持用布施,而談到大乘菩薩們的發(fā)心。

  一切法無我

  菩薩們用充滿恒河沙那么多珍寶財富布施,這個功德當(dāng)然很大,而他自己本來已經(jīng)是菩薩了,還要去做功德。假使有一個人所做的比這個菩薩所做的功德還要大,那是什么呢?「若復(fù)有人,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于忍,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!挂粋真正果位的菩薩,知道做到,一切法本身無我,這是由般若經(jīng)講唯識「一切法無自性」而來的,這一點需特別注意。尤其一般青年同學(xué)們研究法相,聽過唯識的,特別注意。

  后代講唯識學(xué)常有一個很大的錯誤,就是把唯識學(xué)的一切法無自性的「性」字,同禪宗明心見性的「性」,當(dāng)作是一回事,把觀念拉在一起。這可以說是毀謗,也可以說是愚蠢無知。這些人由于對見「性」一字的誤解,因而大罵華嚴(yán)宗天臺宗,禪宗等性宗的理論,認為明心見性可以成佛屬于外道,算是真常唯心論,認為是有個東西;佛法本來講空,怎么有個東西呢?

  我們先要知道,佛經(jīng)常有心與性兩個字,是要特別小心注意的。譬如金剛經(jīng)說過去心不可得,現(xiàn)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這個「心」字是借用的,是講我們意識思想活動的第六意識的這個心,也是心理作用這個心。

  有時候講的心純屬一個代號,代表了本體,實相般若那個境界。形而上那個體,有時用心來做代號,有時用性做代號。這是因為過去我們翻譯的工具上,遭遇用字困難的問題,必須要了解。而唯識所講的一切法無自性,是指一切世間出世間事物及一切的理,它單獨的本身,沒有永遠存在的性能,也沒有單獨存在永遠不變的一個性質(zhì)。

  譬如我們剛才講天氣很悶熱,過一會下雨了。但是每一滴雨無自性,雨下來,碰到土地就流失了。千千萬萬點雨下到大海,下到大地,凝結(jié)起來又返本還原,所以它無單獨存在的自性。那么你說,雨沒有單獨存在的自性,最后歸到一個水性對不對?也錯了。因為地、水、火、風(fēng)也是一切法無自性,非空非有,不斷不常;所以佛法的最高處就在這個地方。我們一般研究佛學(xué)的教義教理,都容易走上或錯解取義,或斷章取義的岐路。這一點要特別小心注意。

  我們現(xiàn)在提出來,唯識宗所講一切法無自性,也就是般若宗金剛經(jīng)這里所講,「一切法無我」的道理,這兩個是同一道理,只是不同表達的方法而已。所謂一切法,包括了世間的一切,及出世間的一切。甚至證得羅漢境界、菩薩境界,乃至于成了佛,證得無為涅盤之果,也都屬于一切之內(nèi)。一切包含了一切。知道了一切法本身無我,并沒有告訴你無我以后是空,只有告訴你無我。至于無我以外有沒有真我?那是你的事了。

  我們研究金剛經(jīng)從開始到這里,它只有遮法,是教育的方法,就是把你的方法擋起來,否定了你,但是他沒有告訴你一個肯定的,沒有說什么才是對。他沒有承認你,或肯定你那一個才是對,要怎么樣來肯定。一切法無我,到了這個境界,懸崖撒手自肯承當(dāng),要你自悟、自證、自肯。

  關(guān)于自肯自證的問題,我們要談到玄奘法師到印度留學(xué)的事。印度當(dāng)時還是聯(lián)邦政府,幾十個國家,外加多種的外道,為了爭辯一個佛法哲學(xué)的問題,吵得不可開交,大家立了契約,失敗的一方就不能存在了。法師們已經(jīng)沒法辯論時,剛好碰到玄奘法師去了,聽說這個中國和尚學(xué)生智慧很高,就請他做評判。玄奘那時還很年輕,就上高臺主持,最后的問題是,既然證到了佛法,最后到達無我相,有一個相也不對,有一個知也不對,那么如何叫做證得呢?怎么可以證明已經(jīng)得道了呢?玄奘法師就講了一句名言: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」這個事情就此做了結(jié)論,也保持住了印度當(dāng)時的佛教

  所以這個自證的部分,等于人喝水一樣,是涼是熱,只有你自己知道;告訴你,你也不知道。這個問題回答得很妙,不過如果現(xiàn)在再做科學(xué)論辯的話,這個問題還有問題,這里暫時不多作討論。所以一個人知道一切法無我后,遮住了以后,既沒有說無我就是空,也沒有說無我以后有個真我,我們不要隨便給它加上。像這種地方,般若智慧的成就是要自己參的。

  定與忍

  知道了一切法無我,「得成于忍」,這句話更嚴(yán)重,怎么樣叫忍?這個忍在佛法修持里是一個大境界。我們曉得所謂講得定,是以小乘的范圍來講;修大小乘之果,都是以定來作基礎(chǔ),學(xué)佛沒有進入定的境界,是沒有基礎(chǔ)的。不管在家出家,道理是一樣的,沒有基礎(chǔ)就只是一個普通學(xué)的人而已,但是定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佛法。至于大乘的佛法,則必須「得成于忍」。得忍與得定不同,所以說菩薩要得無生法忍,才進入大乘的境界。無生法忍不能當(dāng)作定來解釋,如果把無生法忍當(dāng)成是定,那乾脆說無生法定該多好呢!所以這個忍字,要再加研究才是。

  再看金剛經(jīng)的本身,六度成就中講過布施成就,但持戒成就不提,實際上布施的成就之中就有持戒的精神。全部經(jīng)典都講般若成就,但是卻不提禪定成就,你真正得了般若的成就,自然就是禪定。六度中間,布施、忍辱、般若,這三個成就到了,所謂持戒、精進、禪定自然都到了。關(guān)于這一點,我們研究金剛經(jīng)要反覆去讀去深思,去參究,慢慢的你就可以真懂了。

  講到得成于忍,前面佛自己說,過去修忍辱波羅密的時候,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沒有動過怨恨的心,只有慈悲的念,因此他沒有覺得痛苦。這是什么境界?大家要研究。∵@是定,這是無生法忍,這也是般若,也就是悟的境界。大家現(xiàn)在學(xué)禪,或者讀了些書,看了一首詩,不然聽到青蛙叫,狗兒跳,嗯,我悟了,我們也拿一把刀,也學(xué)歌利王割你一刀試試看,看你得成于忍還是得成于恨?你悟了嘛!悟了應(yīng)該有這個境界!所以說,此事不要隨便談,禪學(xué)可以隨便講,真正的佛法是要求證的,金剛經(jīng)的榜樣都擺在這里。

 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無我的時候,達到了無我的境界,自然達到了無生法忍的境界。當(dāng)然,到達了無生法忍,還只是大乘菩薩初步!只是這個菩薩超過前面所譬喻的菩薩。也就是說,拿無量無數(shù)的七寶來布施,有相物質(zhì)的布施,功德不如無相布施功德的萬分之一。

  金剛經(jīng)講到二十八品,差不多點題了,非常重要。勉強把無生法忍的境界研究研究看,先不談求證,先在理論上找找看。佛沒有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什么境界,其實佛說過了,只是大家看過去忘記了。佛開頭就說善護念,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,一切無著無相。由于善護,無著,無相,就可以知道一切法無我,得成于忍。金剛經(jīng)開頭佛就已經(jīng)跟我們講了,他在傳法呀!他不是在講經(jīng)啊!后世所謂講經(jīng)與說法是不同的。

  像這里佛說的,教你怎么樣修,你有問題問他,他答覆你,那是說法。像我們現(xiàn)在講經(jīng),是根據(jù)佛菩薩們所說的加以討論,這個是講經(jīng),所以講經(jīng)是講經(jīng),說法是說法。過去在大陸大叢林、廟子里,有說法堂,有講經(jīng)堂,各處不同的。說法堂里大和尚上堂,不帶書本,一個字都不用,就憑自己所證悟的、功夫的、智慧的經(jīng)驗,隨便討論,這個叫說法。

  金剛經(jīng)開始就告訴我們修持的方法,是善護念,無住,由此而得成于忍,無生法忍。說到這里我們再舉一個禪宗公案來說明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