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(jīng)

《金剛經(jīng)》是佛教重要經(jīng)典。根據(jù)不同譯本,全名略有不同,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《金剛般若(bōrě)波羅蜜經(jīng)》,唐玄奘譯本則為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, 梵文 vajracchedika-praj?āpāramitā-sūtra。《金剛經(jīng)》傳入中國后,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,以鳩摩羅什所譯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最為流行..[詳情]

金剛經(jīng)全文及譯文

\

金剛經(jīng)全文及譯文

 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舍衛(wèi)國。祗樹給孤獨園。與大比丘眾。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爾時世尊。食時。著衣持缽。入舍衛(wèi)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。次第乞已。還至本處。飯食訖。收衣缽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

  【譯文】我聽佛是這樣說的。當時,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(wèi)國的祇樹給孤獨園,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。那時,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,捧著食缽,進入舍衛(wèi)國都城化緣。在城內(nèi)乞食,化緣完后,回到住處。吃完飯,收好法衣和食缽,洗完腳,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。

  第二品 善現(xiàn)啟請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時長老須菩提。在大眾中。即從座起。偏袒右肩。右膝著地。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希有世尊。如來善護念諸菩薩。善付囑諸菩薩。世尊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發(fā)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應住。云何降伏其心。佛言。善哉善哉。須菩提。如汝所說。如來善護念諸菩薩。善付囑諸菩薩。汝今諦聽。當為汝說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發(fā)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應如是住。如是降伏其心。唯然。世尊。愿樂欲聞。

  【譯文】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,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,右肩袒露,右膝著地,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:“舉世稀有的世尊啊,(佛)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 的心念,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。世尊啊,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,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,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?” 佛回答道:“好啊好啊,問得好!須菩提,就像你所說的,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,常常警示自己,F(xiàn)在你認真聽著,我來告訴你。善男善女想修成至 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,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,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。”須菩提說:“我正在認真聽著,世尊,我很愿意聽您再講下去。  

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佛告須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降伏其心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。若卵生。若胎生。若濕生。若化生。若有色。若無色。若有想。若無想。若非有想。非無想。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。如是滅度無量無數(shù)無邊眾生。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何以故。須菩提。若菩薩有我相。人相。眾生相。壽者相。即非菩薩。

  【譯文】佛告訴須菩提:“諸位菩薩,大菩薩,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。一切有生命的東西,如卵生的,胎生的,潮濕之處腐爛而生的,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,有形的, 無形的,有思想的,無思想的,沒排除雜念的,排除了雜念的,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余涅槃的境界。雖然我滅度了無量、無數(shù)、無邊的眾生,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 我滅度。”“這是什么緣故呢?”“菩提,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,他人相狀,眾生相狀,長生不老者相狀,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。  

 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復次。須菩提。菩薩于法。應無所住。行于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。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!菩薩應如是布施。不住于相。何以故。若菩薩不住相布施。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東方虛空可思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須菩提。南西北方。四維上下。虛空可思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須菩提。菩薩無住相布施。福德亦復如是。不可思量。須菩提。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

  【譯文】“再說,須菩提,菩薩修行佛法,應該是無所執(zhí)著,無所布施。也就是說布施而離開布施相,不要執(zhí)著于聲音、香氣、味道、觸摸、意識的布施。須菩提,菩薩應該 這樣布施,不要執(zhí)著于表相的布施。”“這是什么緣故?”“如果菩薩不執(zhí)著于表相作布施,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你意下覺得如何?單是東方 的虛空有多大?你能思量得出來嗎?”“不可思量,世尊。”“須菩提,南方、西方、北方,上方,下方虛空廣闊,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嗎?”“不可思量,世尊。 ”“須菩提,菩薩不執(zhí)著于表相作布施,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初發(fā)菩提心的菩薩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來修行。  

 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須菩提。于意云何?梢陨硐嘁娙鐏聿弧2灰。世尊。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。何以故。如來所說身相。即非身相。佛告須菩提。凡所有相。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。則見如來。

  【譯文】“須菩提,你認為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?”“不可,世尊。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。”“為什么呢?”“因為佛所說的身相,也就是非身相。”佛告訴須菩提:“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,都是虛妄不真的。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,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。  

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須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頗有眾生。得聞如是言說章句。生實信不。佛告須菩提。莫作是說。如來滅后。后五百歲。有持戒修福者。于此章句。能生信心。以此為實。當知是人。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。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。聞是章句。乃至一念生凈信者。須菩提。如來悉知悉見。是諸眾生。得如是無量福德。何以故。是諸眾生無復我相。人相。眾生相。壽者相。無法相。亦無非法相。何以故。是諸眾生。若心取相。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若取法相。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何以故。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是故不應取法。不應取非法。以是義故。如來常說。汝等比丘。知我說法。如筏喻者。法尚應舍。何況非法。

  【譯文】須菩提對佛說:“世尊,如眾生聽到佛剛才所講的道理,那他們還能信佛嗎?”佛告訴須菩提說:“不要這樣說。我寂滅后,過五百年將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,對我 剛才說的道理能理解,他們會認為此理真實可信。應當知道,這些人不是從一個佛、兩個佛、三四五個佛那兒來培植自己的善性的,而是從無數(shù)個佛那兒來修行種善 根,他們聞說我剛才所講的道理,將在一念之間產(chǎn)生空靈潔凈的信念來。須菩提,我全都能知能見,這些眾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。”“為什么呢?”“這些人不 再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這四種錯誤想法,他們心中沒有佛法的表相,也沒有非佛法的表相,沒有任何惦念了。”“那又是什么原因呢?”“這些人如心中 存有相狀,那就會執(zhí)著于自我的相狀,他人的相狀,眾生的相狀,長壽者的相狀;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狀,也就會執(zhí)著于自我、他人、眾生、壽者的相狀。”“這又是 為什么呢?”“如果心中有沒有佛法的表相,就會執(zhí)著于自我、他人、眾生、壽者。因此,我們既不應該執(zhí)迷于佛法的表相,也不執(zhí)迷于沒有佛法的表相,不要有任 何惦念。因為這個原因,我常說你們這些比丘,應知道我所說的法,就如同渡河的木筏,過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記它了。對佛法尚且都該這樣不要執(zhí)著,何況對于非佛 法呢!  

 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。如來有所說法耶。須菩提言。如我解佛所說義。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、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。何以故?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不可說。非法非非法。所以者何。一切賢圣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

  【譯文】“須菩提,我再問你,我已修得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而成佛了嗎?我說過法嗎?”須菩提說:“如按我對佛所說意思的理解,本來就沒有至高無上、大徹大悟大智慧 之法,您也沒有給我們講過什么固定的法。”“為何這樣說呢?”“您所說的法,都不能固持,不能用語言來表達,既不是法,又不是非法。”“為什么會這樣 呢?”“因為所有的圣賢都認為沒有固定的法,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的法。 

 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。以用布施。是人所得福德。寧為多不。須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是福德即非福德性。是故如來說福德多。若復有人。于此經(jīng)中。受持乃至四句偈等。為他人說。其福勝彼。何以故。須菩提。一切諸佛。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。皆從此經(jīng)出。須菩提。所謂佛法者。即非佛法。

  【譯文】“須菩提,你再想想!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,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?”須菩提回答道:“相當多,世尊。”“原因何在?”“因為這種福德 是有相布施,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。”“因此我說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,但只是一個相,而非福德性。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《金剛經(jīng)》,用心修持,甚至反復念 誦四句偈語等,給他人說法,那么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布施七寶的人。”“這是什么原因呢?”“須菩提,一切的佛,以及所有佛的至高無上、大徹大悟的智慧 佛法,都是從我所講的經(jīng)中產(chǎn)生出來的。須菩提,所謂佛法,也就是沒有佛法。  

 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須陀洹能作是念。我得須陀洹果不。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須陀洹名為入流。而無所入。不入色聲香味觸法。是名須陀洌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斯陀含能作是念。我得斯陀含果不。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斯陀含名一往來。而實無往來。是名斯陀含。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那含能作是念。我得阿那含果不。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阿那含名為不來,而實無來。是名阿那含。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羅漢能作是念。我得阿羅漢道不。須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實無有法名阿羅漢。世尊。若阿羅漢作是念。我得阿羅漢道。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世尊。佛說我得無諍三昧。人中最為第一。是第一離欲阿羅漢。我不作是念。我是離欲阿羅漢。世尊。我若作是念。我得阿羅漢道。世尊則不說須菩提。是樂阿蘭那行者。以須菩提實無所行。而名須菩提。是樂阿蘭那行。

  【譯文】“須菩提,我再問你,初果須陀洹的圣人能認為自己已修得須陀洹果了嗎?”須菩提說:“不能的,世尊。”“為什么?”“因為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,然而卻無 所入,他不被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所惑,這是一個須陀洹的名字,而沒有須陀洹的實體。”“須菩提,你再想想,二果斯陀含可作這樣的念頭:我已得到斯陀含 的果位嗎?”須菩提說:“不可以,世尊。”“為什么?”“斯陀含具名為‘一往來’,然而實無往來,因此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。”“須菩提,你再想想,阿那含 能有這樣的念頭:我已獲得阿那含的正果而達到無來的境界嗎?”須菩提答道:“不能,世尊。”“為什么?”“阿那含雖然名為不來,說是不需輪回,而實際上佛 法無來無不來,因此阿那含只是有個無來的空名。”“須菩提,我再問你,阿羅漢能認為自己已經(jīng)修行到達不再生死輪回這種境界嗎?”須菩提說:“不能這樣認 為,世尊。”“為什么呢?”“實際上根本沒有什么法是永恒不變的,因此阿羅漢也只是個名稱。世尊,阿羅漢認為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道,那他就有了我相、人 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世尊,您曾說我已達到?jīng)]有勝負心、斗爭心的境界,這是人的最高境界,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羅漢。世尊,我倘若有這種心念:“我已修 到了無爭的阿羅漢境界。”您就不會說我已是達到一切無爭境界的人了,因為我實際上什么也沒修,只是得了個須菩提,是無爭之人的名義而已。  

  第十品 莊嚴凈土分

  【經(jīng)文】佛告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來昔在然燈佛所。于法有所得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來在然燈佛所。于法實無所得。須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菩薩莊嚴佛土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莊嚴佛土者。即非莊嚴。是名莊嚴。是故須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生清凈心。不應住色生心。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須菩提。譬如有人。身如須彌山王,于意云何。是身為大不。須菩提言。甚大。世尊。何以故。佛說非身。是名大身。

  【譯文】佛對須菩提說:“你想想,我當初在然燈佛那里,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沒有?”“沒有,您在然燈佛處并未修得什么佛法。”“須菩提,我再問你,菩薩用其功德來莊 嚴佛土嗎?”“沒有,世尊。”“為什么呢?”“說是莊嚴佛土,就是不莊嚴,是叫做莊嚴。”“因此,須菩提,各位菩薩摩訶薩,應該像這樣修得清凈心,不應當 固持聲、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而生成心念。應該無所執(zhí)著而生成空靈潔凈的心念。須菩提,比方說有個人,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,你想想,這身體高大不高大?” 須菩提答道:“很大,世尊。”“為什么這樣說呢?”“佛說的非身就是法身,沒有邊際,那才是大身。  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