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論講記 卷三 觀有無品 第十五

  觀有無品第十五

  下面卷三,(觀有無品)第十五。

  外人就問了,說:你說一切法性空,不對!法各有自性,怎么能說性空?經(jīng)上明明說過地水火風(fēng),地性堅、水性濕、火性暖、風(fēng)性動。堅、濕、暖、動,各有自性,這個性從因緣和合出的。你說沒有自性,性空,不對!

  大家說,外人這一問,錯在什么地方?有誰知道?地水火風(fēng)堅濕暖動,各有自性,錯在什么地方?他不知道,地水火風(fēng)叫四大,經(jīng)上有一句話「四大皆空」,性空。

  那么堅濕暖動怎么解釋呢?地性堅、水性濕、火性暖、風(fēng)性動怎么解釋?相假。大家看見的堅硬性是假相,水的濕性也是假相,火的暖性也是假相,風(fēng)的動性也是假相。假相,我們稱為妙有。

  外人犯一個過錯,是什么過錯?他把假相當(dāng)作實有,唯識宗說為遍計執(zhí)。

  一切法相皆是假相,譬如說大家坐的那個課桌,課桌是木頭做的,它沒有,性空。如果性不空,沒有木頭還有課桌,所以性空。木頭現(xiàn)的相是假相。假相就是性空,性空就是假相。大家想一想,這和那個色即空,空即色是不是一樣?

  所以外人說:「地水火風(fēng)有堅濕暖動性,你說性空,不對!」

  龍樹菩薩就破他了:

  「眾緣中有性是事則不然

  性從眾緣出即名為作法」

  前半偈,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方面講,性是定性,不動的;眾緣和合,那是有生有滅的。眾緣要是有性,不對!要是有性,就是作法。作是「生」的意思,有生就有滅,作法是生滅法。

  我們可以會到,既然是從眾緣出,它就沒有自性。所以經(jīng)上說「一切法以無性為性」,沒有自性,怎么會有出入?這個說法從性空邊說,大家要了解。性從眾緣出,即名為作法。作法是生滅法,生滅法是假相,從假相邊說。

  所以他說「眾緣中有性,是事則不然」,不可能的!「性從眾緣出」,性假如從眾緣出,不可能的!假如說它從眾緣出,無自性,無自性你怎么說性從眾緣出呢?「即名為作法」,作法就是假相。

  我測驗測驗大家,色即空,空即色,它的性是什么?誰知道?色即空,色法是性空;空即色,空的性也空。色即空,空是假相;空即色,色還是假相。我們說性空,從第一義諦方面說;說相假,從世俗諦方面說。所以「眾緣中有性,是事則不然!共粚Φ!

  性從眾緣出,即名為生滅法。大家深深體會,生滅法對不對?體會圓融,不可偏一邊。生滅法不對,那不生不滅法對了?也不對。不生不滅法就是生滅法,如果生滅法以外另有不生不滅法,那個不生不滅是斷邊;如果不生不滅法以外另有生滅法,生滅法是常邊。生滅法是有為法,不生不滅法是無為法。無為即有為,有為即無為。如果無為在有為以外另有無為,那是斷滅;如果有為在無為以外另有有為,那個有為是常邊。墮于斷、常,不契中道。

  「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義

  性名為無作不待異法成」

  「性若是作者,云何有此義?」性是不改為性,什么東西不改呢?空不改。無自性就性空,空無生無滅。既然性空,所以性不是作法,所以他說「性名為無作,不待異法成」。一切法以無性為性,異法是定性有,所以不待異法成。

  大家深深體會,一個性空,一個相假,所以一切法不外有為、無為嘛!佛在經(jīng)上說過,法有兩種,有為與無為,大家深深體會!吨姓摗啡绻惆盐兆⌒钥、相假,二十七品都通達(dá);如果稍有迷惑,就不知道了。

  打鈴了,我們好休息了。

  大家記住!把握住性空、相假,你就知道真空妙有了,你就知道佛的三身三德,知道一切法。一切法是什么呢?有為,就是異法;一法是什么呢?無為。所以華嚴(yán)講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一即一切,性空就是相假;一切即一,相假就是性空。

  大家看《中論》,︿觀有無品﹀。

  龍樹菩薩講:諸法因緣生,無自性。外人就問了:法沒有自性,應(yīng)該有他性?所以這一偈,龍樹菩薩就答了:

  「法若無自性云何有他性

  自性于他性亦名為他性」

  「法若無自性,云何有他性?自性于他性,亦名為他性!棺孕詫λ詠碚f,也是他性啊!我們改變一個方式比較清楚,他性對自性來說,自性也叫他性。所以無自性,就沒有他性。這一頌比較容易了解。

  外人又問了:你這么說沒有自性,也沒有他性,可是有法吧?你不能說法空啊!

  這一偈龍樹菩薩就答:

  「離自性他性何得更有法

  若有自他性諸法則得成」

  有自性,才有法啊!沒有自性,怎么有法?那么他性也是自性。既然沒有自性,是無其法,所以說三論宗講法性空。

  諸法,一切法以無性為性。什么是空?有誰知道?空就是隨緣假。假使有人問你什么是假?假就是無性空?站褪请S緣假,那個假稱為妙有;假就是無性空,那個空稱為真空。所以沒有自性、他性,法性是空的。這是龍樹菩薩的意思。

  「諸法則得成」。既然法性空,諸法怎么成呢?隨緣假就成了嘛!所以唯識宗講隨緣假,他說是依他起;法性空,他說圓成實?赵趺词菆A成實呢?空法才能隨緣,因為隨緣之故,才能成就一切法性相,所以稱為圓成實。若人見真空,名之為見性;若人見一切法實有,名之為遍計執(zhí)。

  外人接著又問,這個法按照你的意思不是有,那是無吧?這個意思就是問,有可以空,無可是不空吧?所以你說一切法空,不對!法不是有,就是無。

  到這兒我們知道,外人執(zhí)著有自性、他性,又執(zhí)著有和無。

  龍樹菩薩回答:

  「有若不成者無云何可成

  因有有法故有壞名為無」

  什么是無?「有」壞了,叫做無。有不成立,那么無也不成立,離有無二邊。離有無二邊,方契中道。

  下面龍樹菩薩就舉經(jīng)為例了:

  「若人見有無見自性他性

  如是則不見佛法真實義」

  什么是佛法真實義呢?一切法隨緣而起,法既然隨緣起,所現(xiàn)之相都是假的。相既然是假的,所以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實相無相,無不相。相既然都是假的,所以法性皆是空的。什么是空的?空就是隨緣有。什么是有呢?有就是法性空。如果人家問你,空以何為意義?你回答,隨緣有。他再問你:有以何為意義?你回答,法性空。他如果落入那一邊,都是遍計執(zhí)。

  人家問你:「你說法性空,那為什么有一切佛法呢?」因為法性空,就是隨緣有嘛!你如果落入有邊,是常邊。所以有的意義,就是法性空。

  所以它說:「若人見有無,見自性他性。如是則不見,佛法真實義。」真實義是什么?實相。實相無相,就是法性空;實相無不相,就是隨緣有。

  以下龍樹菩薩引經(jīng)為證,他引的是《阿含經(jīng)》。所以說我們看《阿含經(jīng)》,有很多大乘法在里頭,不能說《阿含》是小乘。

  「佛能滅有無如化迦旃延

  經(jīng)中之所說離有亦離無」

  《雜阿含》卷十,有這部經(jīng)。不過《中論》的注疏,他講的那個迦旃延和《阿含經(jīng)》講的不同,他講刪陀迦旃延,《雜阿含》卷十講摩訶迦旃延。這可能是一個人,我們不敢決定說!峨s阿含》卷十二又有說,陀迦旃延,尊者陀迦旃延。那個「」,讀「ㄕㄢ」,是一個「足」字邊,一個解散的「散」字?赡苓@三個人,是一個人的名字,翻譯的不同,我們不敢決定說。

  車匿在《化迦旃延經(jīng)》講「闡陀」,闡陀就是車匿,車匿就是闡陀。車匿叫惡口比丘,好罵人,是六群比丘之一。當(dāng)初佛在世的時候,告訴阿難說,「車匿」我滅度以后,以梵天法治之。梵天法就是都不理他,精神封鎖。假使他的心軟伏了,想求法了,你和他講《化迦旃延經(jīng)》,他就可得果位了。

  車匿想得法,請問別的上座比丘,都告訴他無常、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。車匿說:「我不喜聽!要是說一切法無我,一切行無常,那怎么有我呢?明明有我嘛!我不相信。」

  以后他想,請問阿難吧!阿難是佛的侍者,他可能知道。所以他去問阿難,阿難和他說:我今天很高興,你能向我問法。一切法無常、無我、涅槃寂靜,凡夫不懂。如果我們正觀世間集,就不著一切法無見。如果正觀世間滅,就不著世間有見。不著有無,所以此法,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無明生,則行生、識生、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生,憂悲苦惱就聚集了。如果如實觀世間滅,不生世間有見。因為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,無明滅則行滅,行滅則識滅,乃至生老死憂悲苦惱皆滅。

  什么是正觀呢?《阿含經(jīng)》里也說過:正觀者,觀一切法因緣,觀一切法緣起。緣起就無自性嘛!無自性就滅了,無明滅。無自性能隨緣,隨緣就無明生。這才叫世間。

  如果正觀,觀它的緣起性。世間生,生而無生,無生而生;世間滅,滅而無滅,無滅而滅。所以苦─世間,苦生,自生;滅,自滅,與我沒有關(guān)系。因為什么與我沒有關(guān)系呢?無自性就無我嘛!

  阿難和車匿講這個法,車匿當(dāng)下得法眼凈,遠(yuǎn)塵離垢得法眼凈,得果位了。車匿得法、見法、知法、契法以后,感謝阿難說:「你是我的大善知識!」

  所以他說,佛能滅有無。佛在《阿含經(jīng)》說,世人偏邊,見若有若無;我離有無邊,冥契中道。所以我們根據(jù)《阿含》這幾卷經(jīng),就知道它說中道義,不能說完全是小乘。怪只怪我們沒有看出來。

  「若法實有性后則不應(yīng)異

  性若有異相是事終不然」

  這一偈,他的意思在雙說性空、相假。

  「若法實有性」,法是因緣有,性空。性空就是它的性。既然性空,空怎么有差異?所以他說:「若法實有性,后則不應(yīng)異。」

  下面那半偈,我們不要問了,他說相假!感匀粲挟愊,是事終不然。」性是空性,空怎么有異相?大家迷惑說:「可是明明有法相!」不知那是假。

  相假就是性空,性空才有相假。所以他說:「若法實有性,后則不應(yīng)異!惯@是說性空!感匀粲挟愊,是事終不然!惯@是說相假。

  我們反復(fù)了解了解。性稱為體性,體性不變啊!既然不變,以后怎么有異呢?什么法不變?地水火風(fēng)皆變,空不變的?辗菍嵱,若空是實有的話,不能容納地水火風(fēng)了。

  所以他半偈實在的意思講性空,你不從性空方面會,糊涂了!「若法實有性」,性是性空,所以它怎么有差異呢?

  「性若有異相」,相假。

  這樣我們就了解,性空就是相假,相假就是性空。性空就是相假,實相無相就是無不相;相假就是性空,實相無不相就是無相。

  大家會這個法,要心清凈。稍一打妄想,就迷惑了!

  「若法實有性云何而可異

  若法實無性云何而可異」

  「實有性」是不變的,后來不應(yīng)該有差異。「無性」也不應(yīng)該有差異,無性是沒有其法嘛!就是空嘛!沒有其法,怎么會有差異?所以他說:「若法實有性,云何而可異?若法實無性,云何而可異?」以后就說出有無的過錯來了。

  「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

  是故有智者不應(yīng)著有無」

  「定有則著常,定無則著斷!谷绻f法定有,不改變了,那是常邊;如果說法決定無,墮入斷邊。這就是《化迦旃延經(jīng)》講的「世人偏邊」,偏于一邊,著有著無。如果不偏邊,不著有不著無,叫冥契中道,和中道義相契合。

  不過天臺有一句話講得好,中道是什么?離邊不住中。什么是離邊不住中呢?無所住而生其心。什么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呢?不取于相,如如不動。

  大家誰有問題?大家掌握住要點。他橫講豎講,不離性空相假,相假性空。性空就是相假,不著無邊;相假就是性空,不著有邊。橫講豎講,不出這個原則。

  「定有則著常,定無則著斷。是故有智者,不應(yīng)著有無!惯@是根據(jù)上面來的,上面說:「佛能滅有無,如化迦旃延。經(jīng)中之所說,離有亦離無。」因為《化迦旃延經(jīng)》講過嘛!《化迦旃延經(jīng)》講:「世人顛倒依于二邊,若有若無……如來離于二邊,說于中道!顾圆艔哪且毁氏聛。到這里為止,要是說定有則著常;定無,則著斷。這是根據(jù)《化迦旃延經(jīng)》說的。

  定有,怎么說著常呢?定無,怎么著斷呢?下面一頌就講出來了。

  我們看下面一頌:

  「若法有定性非無則是常

  先有而今無是則為斷滅」

  「若法有定性,非無則是常!谷舴ㄊ嵌ㄓ械脑,它不會變成無,那就是常邊了!赶扔卸駸o,是則為斷滅!谷绻扔薪駸o的話呢?就是斷滅法。這個法怎么不常不斷呢?常斷是有為法,有為法就是無為法,所以不常不斷。不常不斷也不是定法,因為無為法就是有為法。

  一切法無性為常,隨緣有生滅就為斷。所以無性能隨緣,無為即有為;隨緣必?zé)o性,有為即無為。這是般若經(jīng)所說。般若經(jīng)說,色即空,就是有為即無為;空即色,就是無為即有為。

  我們舉個例子說。海里的水起萬重浪,萬重浪都是水起的,水性濕,不動。雖然水性不動,能起萬重浪;雖起萬重浪,水性還是不動。水性不動,能起萬重浪,就是無為即有為,和空即色是一個道理。萬重浪起伏,水性還是不動,有為即無為,這和般若經(jīng)講的色即空是一個道理的。

  這個道理唯有智慧能夠辨,情見不能知。智慧怎么辨呢?就是那句話了:「見其文,知其義。」看到文字相,知道它的義理,才能辨。你要是看到文知道義理,叫橫說橫有理,豎說豎有理。要是執(zhí)著文字,不入義理,橫說不對,豎說還是錯。

  這一品講到此地就完了。大家誰有問題可以問?沒有問題,我們看下面一品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