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鏡錄卷第十一
宗鏡錄卷第十一
夫所度之機無量。能度之法無邊。立五行門。廣辟賢愚之路。張八教網(wǎng)。遍摝人天之魚。何乃以心標宗。能治一切。
答。方便有多門。則遐張八教之網(wǎng)。歸源性無二。乃高峙一心之宗。是以病行。憩聲聞于化城。兒行。誘凡夫于天界。兼但對帶。俯為差別之機。開示悟入。唯證一乘之道。如千方共治一病。萬義俱顯一心。令不執(zhí)見徇文。失真法之味。所冀研心究理。得正覺之原。如法華玄義云。一心五行。即是三諦三昧。圣行。即真諦三昧。梵行。嬰兒行。病行。即俗諦三昧。天行。即中道王三昧。又圓三三昧。圓破二十五有。即空故。破二十五惡業(yè)見思等。即假故。破二十五無知。即中故破二十五無明。即一而三。即三而一。一空一切空。一假一切假。一中一切中。故名如來行。又如來室。冥熏法界。慈善根力。不動真際。和光塵垢。以病行慈悲應(yīng)之。示。種種身。如聾如啞。說種種法。如狂如癡。有生善機。以嬰兒行慈悲應(yīng)之。婆婆啝啝木牛楊葉。有入空機。以圣行慈悲應(yīng)之。執(zhí)持糞器。狀有所畏。有入假機。以梵行慈悲。應(yīng)之。慈善根力。見如是事。踞師子床。寶機承足。商估賈人。乃遍他國。出入息利。無處不有。有入中機。以天行慈悲應(yīng)之。如駃馬見鞭影。行大直道。無留難。故無前無后。不并不別。說無分別法。諸法從本來。常自寂滅相。圓應(yīng)眾機。如阿修羅琴。若漸引入圓。如前所說。若頓引入圓。如今所說。入圓等證。更無差別。為顯別圓初入之門。慈善根力。令漸頓人。見如此。說此一心法門。橫通豎徹。攝盡恒沙之義。故號總持。能為萬法之宗。遂稱無上。若但論事行。失佛本宗。如金光明經(jīng)疏云。如王子飼虎。尸毗貸鴿。皆舍父母遺體。非舍己身。己身者。法性實相是也。釋論云。持戒為皮。禪定為血。智慧為骨。微妙善心為髓。為他說戒。能遮罪修福。無相最上。非持非犯尸波羅蜜者。是施己皮也。說諸禪定。神通變化。不起滅定。現(xiàn)諸威儀者。是施己血也。說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者。是施己骨也。檀忍等。應(yīng)是肉也。說甚深法相。諸佛行處。不一不二言語道斷。心行處滅。微妙中道者。是施己髓也。將此充足饑餓眾生。況余飲食。余飲食者。即是人天二乘。戒皮。定血;酃恰U嬷B之髓耳。法華經(jīng)云。于余深法中。示教利喜者。即其義也。是以能說此法門者。是徹佛真心施于己髓矣。又此一心宗。若全揀門。則心非一切。神性獨立。若全收門。一切即心。妙體周遍。若非收非揀則遮照兩亡。境智俱空。名義雙絕。可謂難思妙術(shù)。點瓦礫以成金。無作神通。攪江河而為酪。轉(zhuǎn)變自在。隱顯隨時。或卷或舒。能同能別。實乃能治之妙。何病而不痊。巧度之門。何機而不湊。洗除心垢。拔出疑根。言言盡契本心。一一皆含真性。法法是金剛之句。塵塵具秘密之門。如入法界體性經(jīng)云。文殊言。諸法性不壞。是故名金剛句。華嚴經(jīng)頌云。若于佛及法。其心了平等。二念不現(xiàn)前。當踐難思位。勝天王般若經(jīng)云。菩薩摩訶薩。一切境界。無有一法不通達者。修行如是智波羅蜜。二乘外道不能掩蔽。以智觀察。從初發(fā)心。至入涅槃。皆悉明了。能以一法知一切境界。一切境界即是一法。何以故。如如一故。不見我能修及所修法。無二無別。自性離故。是名菩薩摩訶薩。行般若波羅蜜。通達智般若波羅蜜。思益經(jīng)云。網(wǎng)明謂梵天言。是五百比丘從座起者。汝當為作方便。引導其心。入此法門。令得信解。離諸邪見。梵天言。善男子?v使令去至恒河沙劫。不能得出如此法門。譬如癡人。畏于虛空。舍空而走。在所至處。不離虛空。此諸比丘。亦復如是。雖復遠去。不出空相。不出無相相。不出無作相。又如一人求索虛空。東西馳走。言我欲得空。我欲得空。是人但說虛空名字。而不得空。于空中行。而不見空。此諸比丘。亦復如是。欲求涅槃。行涅槃中。而不得涅槃。所以者何。涅槃?wù)。但有名字。猶如虛空。但名字。不可得取。涅槃亦復如是。但有名字而不可得。是知一切不信眾生。邪見外道。徒生厭離。枉自妄求究竟。一心位中。未曾暫出。故密嚴經(jīng)偈云。如飯一粒熟。余粒即可知。諸法亦如是。知一即知彼。譬如鉆酪者。嘗之以指端。如是諸法性。可以一觀察。楞伽經(jīng)偈云。譬如鏡中像。雖見而非有。于妄想鏡中。愚夫見有二。法集經(jīng)云。爾時;燮兴_。白佛言。世尊。菩薩欲愿見涅槃。應(yīng)觀虛妄分別寂滅之心。如是之處得于涅槃。是名勝妙法集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(jīng)。觀心品云。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。告妙德等五百長者。我為汝等。敷演心地微妙法門。我今為是啟問如來。云何為心。云何為地。乃至薄伽梵。告諸佛母無垢大圣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言。大善男子。此法名為十方如來。最勝秘密。心地法門。此法名為一切凡夫。入如來地。頓悟法門。此法名為一切菩薩。趣大菩提。真實正路。此法名為三世諸佛。自受法樂。微妙寶宮。此法名為一切饒益有情。無盡寶藏。此法能引諸菩薩眾。到色究竟自在智處。此法能引詣菩提樹。后身菩薩。真實導師。此法能雨世出世財。如摩尼寶。滿眾生愿。此法能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功德本原。此法能消一切眾生。諸惡業(yè)果。此法能與一切眾生。所求愿印。此法能度一切眾生。生死險難。此法能息一切眾生。苦海波浪。此法能救苦惱眾生。而作急難。此法能竭一切眾生。老病死海。此法善能出生諸佛因緣種子。此法能與生死長夜。為大智炬。此法能破四魔兵眾。而作甲胄。此法即是正勇猛軍。戰(zhàn)勝旍旗。此法即是一切諸佛。無上*輪。此法即是最勝法幢。此法即是擊大法鼓。此法即是吹大法螺。此法即是大師子王。此法即是大師子吼。此法猶如國大圣王。善能正法。若順王化。獲大安樂。若違王化。尋被誅滅。善男子。三界之中。以心為主。能觀心者。究竟解脫。不能觀者。究竟沉淪。眾生之心。猶如大地。五谷五果。從大地生。如是心法。生世出世。善惡五趣。有學無學。獨覺菩薩。及于如來。以是因緣。三界唯心。心名為地。一切凡夫。親近善友。聞心地法。如理觀察。如說修行。自利教他。贊勵慶慰。如是之人。能斷二障。速圓眾行。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爾時大圣文殊師利菩薩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。唯將心法。為三界主。心法本元。不染塵穢。云何心法。染貪嗔癡。于三世法。誰說為心。過去心已滅。未來心未至,F(xiàn)在心不住。諸法之內(nèi)性不可得。諸法之外相不可得。諸法中間都不可得。心法本來無有形相。心法本來無有住處。一切如來尚不見心。何況余人得見心法。一切諸法。從妄想生。以是因緣。今者世尊。為大眾說。三界唯心。愿佛哀愍。如實解說。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。如是如是。善男子。如汝所問。心心所法。本性空寂。我說眾喻。以明其義。善男子。心如幻法。由遍計生。種種心想。受苦樂故。心如水流。念念生滅。于前后世。不暫住故。心如大風。一剎那間遍歷方所故。心如燈焰。眾和合而得生故。心如電光。須臾之頃。不久住故。心如虛空。客塵煩惱。所覆障故。心如猿猴。游五欲樹。不暫住故。心如畫師。能畫世間種種色故。心如僮仆。為諸煩惱所策役故。心如獨行。無第二故。心如國王。起種種事得自在故。乃至善男子。如是所說。心心所法。無內(nèi)無外。亦無中間。于諸法中求不可得。去來現(xiàn)在。亦不可得。超越三世。非有非無。心懷染著。從妄緣現(xiàn)。緣無自性。心性本空。如是空性。不生不滅。無來無去。不一不異。非斷非常。本無生處。亦無滅處。亦非遠離。非不遠離。如是心等。不異無為。無為之體。不異心等。心法之體。本不可說。非心法者。亦不可說。何以故。若無為是心。即名斷見。若離心法。即名常見。永離二相。不著二邊。如是悟者。名見真諦。悟真諦者。名為賢圣。一切圣賢。性本空寂。無為法中。戒無持犯。亦無小大。無有心王。及心所法。無苦無樂。如是法界。自性無垢。無上中下差別之相。何以故。是無為法。性平等故。如眾河水。流入海中。盡同一味。無別相故。此無垢性。是無等等。遠離于我。及離我所。此無垢性。非實非虛。此無垢性。是第一義。無盡滅相。體本不生。此無垢性。常住不變。最勝涅槃。我樂凈故。此無垢性。遠離一切。平等體無異故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。應(yīng)當一心。修習如是心地觀法。
大智度論。問云。般若波羅蜜。是菩薩第一道。一相。所謂無相。何以故。說是種種道。
答曰。是道皆入一道中。所謂諸法實相。初學有種種別。后皆同一無有差別。譬如劫盡燒時。一切所有。皆同虛空。故知越此弘修。絕進步之地。離斯方便。無成佛之期。乃至從初得道。畢至涅槃。于中能化所化。師弟始終。本末同時。機應(yīng)一際。俱不出自心矣。如臺教云。心王即如來。心數(shù)即弟子。但眾生剎那相續(xù)。日夜常生無量百千眾生。心王十數(shù)邪。一切法邪。魔眷屬也。心王十數(shù)正。則一切法正。今時學道行人。須善得此意。若修智慧。但當內(nèi)起慧數(shù)思惟分別。因此發(fā)半滿智慧。自行化他。即同舍利弗。莊嚴雙樹也。如是一一約心數(shù)行成;茏印R灰恢。顯由心也。若能諦觀心性。即是見佛性。住大涅槃。即同如來。具足莊嚴娑羅雙樹也。若觀行心明者。見心王。即是法王。心數(shù)即大弟子。莊嚴雙樹之義。猶如眼見。問。臺宗觀心語密。疏豈盡心。還原集云。法華經(jīng)云。受持行誰經(jīng)。稱揚何佛道。華嚴經(jīng)云。色經(jīng)論。受想行識經(jīng)論。若隨自意語。亦得云。眼經(jīng)論。耳鼻舌身意。貪嗔癡經(jīng)論。所以然者。經(jīng)云。知眼無生無自性。說空寂滅無所有。六根同此經(jīng)。經(jīng)只是法。知眼空法。即眼經(jīng)論。耳。空法。即是耳。經(jīng)論。諸界亦爾。道理必須實照。不可虛談為自欺也。行住坐臥。受持陰界入。為行誰經(jīng)。于色上發(fā)智。即是受行色經(jīng)。乃至隨一切處。悟即是受持一切處經(jīng)。是乘從三界中出。至薩婆若中住。以不動故。即是其義。若堅信深思。則如法住。經(jīng)云。如法住者。如彼六根性空法。而假言住也。稱揚何佛道者。瓔珞經(jīng)云。實智性為法身。若見實性。即是稱揚法身佛。聞身有實性。即于陰界入。得空三昧。六度七覺。三賢十地妙覺等。以報前功。即是稱揚報身佛。得前諸法。應(yīng)眾生身。即是稱揚應(yīng)身佛。此則于身內(nèi)。一念見三佛。眾生不觀察。雖近而不見。大集經(jīng)云。無出之出。是名佛出。無禪之禪。是名正禪。無脫之脫。是名正脫。魔逆經(jīng)云。魔請文殊解縛。文殊云。無人縛汝。汝自想為縛也。魔即語云。我畢竟永不解脫。經(jīng)云。本自無縛。其誰求解。若使法界有系縛者。我即解脫。此真實不生不滅也。當于心行中求。無智人中。莫說此經(jīng)?稚耙姟K幏闯刹。知離名為法。覺法名為佛。知離者。色性離。受想行識亦自離。從一性空法。而假出三寶之名。黃檗和尚云。爾若擬著一法。印早成也。印著有。四生文出來。印著空即空界無想文現(xiàn)。如今但知決定不印一切物。此印與虛空不一不異。虛空不空。本印不有。見十方虛空世界諸佛出世。如電一種。觀一切蠢動。如響一種。千經(jīng)萬論。只說汝之一心。一切法不生不滅。即是大涅槃果。所以道。果滿菩提。圓華開世界起。故知菩提果滿。結(jié)自心華。世界緣興。始于識浪。如昔有東國元曉法師。義相法師。二人同來唐國尋師。遇夜宿荒。止于冢內(nèi)。其元曉法師。因渴思漿。遂于坐側(cè)。見一泓水。掬飲甚美。及至來日觀見。元是死尸之汁。當時心惡。吐之;砣淮笪。乃曰。我聞佛言。三界唯心。萬法唯識。故知美惡在我。實非水乎。遂卻返故園廣弘至教。故知無有不達此者。頓息游心。任負笈攜囊。廣歷三乘之學肆。縱尋師訪友。遍參法界之禪扃。若欲絕學棲神。究竟應(yīng)須歸于宗鏡。如大涅槃經(jīng)云。佛言。云何菩薩信順一實。菩薩了知一切眾生。皆歸一道。一道者。謂大乘也。釋曰。大乘者。所言大者。即眾生心性。能包能遍。至小無內(nèi)。無一塵而能入。至大無外。無一法而不含。所言乘者。以運載為義。能運行人。直至薩婆若海。是知此海不遙。心寶,F(xiàn)。則趙璧非貴。隋珠未珍。善友徒泛滄波。卞和虛傳荊岫。若入宗鏡。不動神情。剎那之間。其寶自現(xiàn)。何須遍參法界。廣歷叢林。當親悟時。實非他得。如寒山子詩云。昔年曾入大海中。為探摩尼誓懇求。直到龍宮深密藏。金關(guān)鎖斷鬼神愁。龍王守護安身里。寶劍星寒勿處搜。賈客卻歸門內(nèi)去。明珠元在我心頭。杜順和尚偈云。游子謾波波。巡山禮土坡。文殊只者是。何處覓彌陀。石鞏和尚弄珠吟云。如意珠。大圓鏡。亦有中人喚作性。分身百億我珠分。無始本凈如今凈。日用真珠是佛陀。何勞逐物浪波波。隱顯即今無二相。對面看珠識得么。
問。一切萬法皆唯識性者。云何有虛有實。立色立空。真俗二諦之門。性相雙通之道。
答。森羅影現(xiàn)。皆唯心之本宗。差別跡分。盡唯識之妙性。唯識之性。略有二種。一者虛妄。即遍計所執(zhí)。二者真實。即圓成實。于前唯識性。所遣清凈。于后唯識性。所證清凈。又有二種。一者世俗。即依他起。二者勝義。即圓成實。于前所斷清凈。于后所得清凈。又相即依他起。該有為之門。性即圓成實。通無漏之道。又色。即依他起之相。空。即圓成實之性。斯則虛實真俗。性相有空。徹本窮原。皆唯識性矣。慈恩云。識性識相。皆不離心。心所心王。以識為主。歸心泯相。總言唯識。唯遮境有。執(zhí)有者。喪其真。識簡心空。滯空者。乖其實。是以佛心如海。無一流而不入。佛心如鏡。無一像而不生。佛心如珠。無一寶而不雨。佛心如地。無一種而不成。萬像現(xiàn)于法身。諸義生于般若。則一文一字。一念一塵。皆入不二之法門。盡住不思議解脫矣。如金剛?cè)两?jīng)云。若住大海。則括眾流。住于一味。則攝諸味。無行經(jīng)偈云。菩提非菩提。佛陀非佛陀。若知是一相。是為世間導。故知能了此一際無相之宗?蔀槊鳛閷。為師為匠。普救群迷。不憩化城。直至寶所。故經(jīng)云。常樂觀寂滅。一相無有二。其心不增減。現(xiàn)無量神力。又華嚴經(jīng)出現(xiàn)品云。佛子。譬如有大經(jīng)卷。量等三千大千世界。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中事。一切皆盡。乃至此大經(jīng)卷。雖復量等大千世界。而全住在一微塵中。如一微塵。一切微塵皆亦如是。時有一人。智慧明達。具足成就清凈天眼。見此經(jīng)卷。在微塵內(nèi)。于諸眾生。無少利益。即作是念。我當以精進力。破彼微塵。出此經(jīng)卷。令得饒益一切眾生。作是念已。即起方便。破彼微塵。出此大經(jīng)。令諸眾生。普得饒益。如于一塵。一切微塵應(yīng)知悉然。佛子。如來智慧。亦復如是。無量無礙。普能利益一切眾生。具足在于眾生身中。但諸凡愚。妄想執(zhí)著。不知不覺。不得利益。爾時如來。以無障礙清凈智眼。普觀法界一切眾生。而作是言。奇哉奇哉。此諸眾生。云何具有如來智慧。愚癡迷惑。不知不見。我當教以圣道。令其永離妄想執(zhí)著。自于身中。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。即教彼眾生修習圣道。令離妄想。離妄想已。證得如來無量智慧。利益安樂。一切眾生。釋曰。大千經(jīng)卷者。即如來智慧。在一微塵中。即是全在一眾生心中。一切微塵。皆亦如是。即一切法界眾生皆含佛智。以情塵自隔。不能內(nèi)照。空埋金藏抂蔽靈臺。如斗沒額珠。醉迷衣寶。不因指示。何以發(fā)明。故先德云。破塵出卷者。恒沙佛法。一心中曉。是知水未入海則不堿。薪未入火則不燒。境未歸心則不等。但以宗鏡收之。萬法皆同一照。是非俱泯。逆順同歸。無一心而非佛心。無一事而非佛事。未見剎那頃。不是如來得菩提時。無有芥子許。非是菩薩舍身命處。故先德云。心非境外故無得。境非心外故無相。即心是境故甚深。即境是心故難入。如肇法師云。即事無不異。即空無不一。極上窮下。齊以一觀。乃應(yīng)平等也。臺教云。如地無差別。草木若干。若干無若干。無若干若干。又如約心論法。約法論心。心有諸數(shù)。法無諸數(shù)。心不離法。法不離心。無數(shù)而數(shù)。數(shù)而無數(shù)耳。所以起信論云。復次真如。依言說分別。有二種義。云何為二。一者如實空。以能究竟顯實故。二者如實不空。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。所言空者。從本已來。一切染法。不相應(yīng)故。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。以無虛妄心念故。當知真如自性。非有相。非無相。非非有相。非非無相。非有無俱相。非一相。非異相。非非一相。非非異相。非一異俱相。乃至總說。一切眾生。以有妄心念念分別。皆不相應(yīng)。故說為空。若離妄心。實無可空故。所言不空者。以顯法體空無妄故。即是真心。常恒不變。凈法滿足。則名不空。亦無有相可取。以離念境界。唯證相應(yīng)故。真如者。古釋云。遣妄曰真。顯理曰如。觀和尚拂此義云。無法非真。何有妄可遣耶。則真非真矣。無法不如。何稱理可顯耶。故如非如矣。斯則無遣無立。為非安立之真如矣。此釋甚妙。故信心銘云。良由取舍。所以不如。立即是取。遣即是舍。今無遣無立。道自玄會矣。豈有真妄當情乎。如百論序云。儻然靡據(jù)。而事不失真。蕭焉無寄。而理自玄會。反本之道。著于茲矣?芍^無心合道。理事俱通。又真如自相。唯離念境界。則不可以有無思。故云非有相。非無相。非非有相。非非無相。非有無俱相。何者。若有二?傻妹。今有即無故。則有外無無可與有俱。今無即有故。則無無外有可與無俱故。亦有亦無。相違不立。言不俱不立者。若定有有無。遮彼有無。有俱非句。今有即無。何有非無。今無即有。何有非有。故雙非亦寂。故知言亡四句。無句可亡。了此無句。即真亡矣。
問。一心平等。理絕偏圓。云何教中。又說諸法異。
答。隨情說異。雖異而同。對執(zhí)說同。雖同而異。將同破異。將異破同。雖同雖異。非異非同。如云捉子之矛。刺子之楯。亦如騎賊馬逐賊。以聲止聲。所以云。朝四暮三。令眾狙而喜悅?嗤克础pB(yǎng)嬰兒以適時。皆是俯順機宜。善權(quán)方便。如莊子云。勞神明為一。而不知其同也。謂之朝三。何謂朝三。狙公賦曰。朝三而暮四。眾狙皆怒曰。然則朝四而暮三。眾狙皆悅。名實未虧。而喜怒為用。亦曰是也。注云。夫四之與三。眾狙妄生喜怒。非之與是。世人競起愛憎。圣人還以是非。止世人之是非。狙公又將四三以息眾狙之三四。達人于一。豈一勞神明于其間哉。大涅槃經(jīng)云。譬如女人。生育一子。嬰孩得病。是女愁惱求覓良醫(yī)。良醫(yī)既至。合三種藥。酥乳石蜜。與之令服。因告女人。兒服藥已。且莫與乳。須藥消已。方乃與之。是時女人。即以苦味。用涂其乳。語其兒言。我乳毒涂。不可復觸。其兒渴乏。欲得乳母。聞毒氣便舍遠去。其藥消已。母乃洗乳。喚子與之。是時小兒。雖復渴乏。先聞毒氣。是故不來。母復告言。為汝服藥。故以毒涂。汝藥既消。我已洗竟。汝便可來。飲乳無苦。其兒聞已。漸漸還飲。經(jīng)合。譬意。譬無我等。猶如毒涂。說如來藏。如喚子飲;驎r說我。或說無我。皆為適機。如彼涂洗。如義海云。謂塵事相是異?梭w唯法是無異。只由法體不異。即異義方成。以不失體故。只由塵事差別。即。不異義方成。以不壞緣。方言理也。故經(jīng)云。奇哉世尊。于無異法中。能說諸法異。如森羅雖異。不能自異。虛妄雖同。不能自同。以無體故。法法常生。以無用故。塵塵恒寂。皆是世間分別。眾生妄情。于平等法中。自生差別。向無二相處強立多端。猶若畫師邈成高下之相狀。或如金匠。鍛出大小之器形。萬法體常虛。但唯自心變。大莊嚴論偈云。譬如工畫師。畫平起凹凸。如是虛分別。于無見能所。譬如善巧畫師。能畫平壁起凹凸相。實無高下。而見高下。不真分別。亦復如是。于平等法界。無二相處。而常見有能所二相。是故不應(yīng)怖畏。云何不須怖畏。以自心變故。如畫凹凸。由自手畫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