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門驪珠集 第五篇 百丈、南泉及溈山門下 仰山慧寂
第五篇百丈、南泉及溈山門下 仰山慧寂
仰山慧寂(西元八○七─八八三年)
曹溪惠能──南岳懷讓──馬祖道一──百丈懷海──溈山靈佑──仰山慧寂
唐袁州仰山慧寂禪師,俗姓葉,韶州須昌(《景德傳燈錄》云懷化)人也。登年十五,懇請出家,父母都不聽允,止。十七再求,堂親猶豫未決,其夜有白光二道,從曹溪發(fā)來,直貫其舍,時父母乃悟,是子至誠之所感也。寂乃斷左無名指及小指,器藉跪致堂階卅︰「答謝劬勞如此!垢改钢洳豢闪,舍之。
依南華寺通禪師下削染。年及十八,尚為息慈(沙彌),營持道具,行尋知識。先見耽源,數(shù)年良有所得。後參大溈山禪師,提誘哀之,棲泊十四五載而足跋,時號跋足驅(qū)烏。(以上錄自《宋高僧傳》卷一二,《大正藏》五○.七八三頁上─中)
未登具,即游方,初謁耽源(光宅慧忠嗣,耽源山真應(yīng)禪師),已悟玄旨。
耽源謂師云︰「國師當時傳得六代祖師圓相,共九十七個授與老僧。(中略)我今付汝,汝當奉持!怪饘⑵浔具^與師,師接得一覽,便將火燒卻。耽源一日問︰「前來諸相,甚宜秘惜!箮熢譬U「當時看了,便燒卻也!沟⒃丛譬U「吾此法門,無人能會,唯先師及諸師、諸大圣人,方可委悉,子何得焚之?」師云︰「慧寂一覽,已知其意;但用得,不可執(zhí)本也!沟⒃丛譬U「雖然如此,於子即得,後人信之不及。」師云︰「和尚若要,重錄不難。」即重集一本呈上,更無遺失。(以上錄自《仰山慧寂禪師語錄》,《卍續(xù)藏》一一九.八六○頁)
後參溈山,遂陞堂奧。佑問卅︰「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?」師卅︰「有主。」卅︰「在什麼處?」師從西過東立。佑知是異人,便垂開示。師問︰「如何是真佛住處?」佑卅︰「以思無思之妙,返思靈焰之無窮。思盡還源,性相常住,事理不二,真佛如如!箮熿堆韵骂D悟。自此執(zhí)侍。
後參巖頭(全豁禪師,德山宣監(jiān)之嗣),巖頭舉起拂子,師展坐具;巖頭拈拂子置背後,師將坐具搭肩上而出。巖頭云︰「我不肯放,只肯汝收。」(中略)
師在溈山牧牛時,第一座卅︰「百億毛頭,百億師子現(xiàn)!箮煵淮稹w侍立,第一座上問訊,師舉前話問云︰「適來道百億毛頭百億師子現(xiàn),豈不是?」上座卅︰「是。」師卅︰「正當現(xiàn)時,毛前現(xiàn)?毛後現(xiàn)?」上座卅︰「現(xiàn)時不說前後!箮熌顺。佑卅︰「師子腰折也!(中略)
一日雨下,上座卅︰「好雨寂闍梨!箮熦ΙU「好在什麼處?」上座無語,師卅︰「其甲卻道得!股献ΙU「好在什麼處?」師指雨。(中略)
師盤桓溈山,前後十五載,凡有語句,學眾無不弭伏。暨受溈山密印,領(lǐng)眾住王莽山,化緣未契,遷止仰山,學徒臻萃。(以上錄自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一一,《大正藏》五一.二八二頁中─下)
時,韋胄,就寂請伽陀(偈),乃將紙畫規(guī)圓相,圓圍下注云︰「思而知之,落第二頭,云不思而知,落第三首!鼓朔獬蔬_。自爾,有若干勢,以示學人,謂之仰山門風也。海眾摳衣得道者,不可勝計。往往有神異之者,倏來忽去,人皆不測。(下略)
(以上錄自《宋高僧傳》卷一二,《大正藏》五○.七八三頁中)
附錄:語錄摘要
(一)語錄
我這里是雜貨舖,有人來覓鼠糞,我亦拈與,他來覓真金,我亦拈與。
索喚則有交易,不索喚則無。我若說禪宗,身邊要一人相伴亦無,豈況有五百七百眾耶?我若東說西說,則爭頭向前采拾,如將空拳誑小兒,都無實處。我今分明向汝說,圣邊事,且莫將心湊泊,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。
師閉目坐次,有僧潛來身邊立,師開目,於地上作此水相,顧視其僧,僧無語。
問︰「天堂地獄,相去幾何?」師將拄杖,畫地一畫。
師臥次,僧問云︰「法身還解說法也無?」師云︰「我說不得,別有一人說得!乖譬U「說得底人在甚麼處?」師推出枕子。溈山聞云︰「寂子用劍刃上事。」
(二)勘驗之法
師住王莽山,因歸省覲溈山,問︰「子既稱善知識,爭辨得諸方來者,知有不知有,有師承無師承,是義學是玄學,子試說看!
師云︰「慧寂有驗處,但見僧來,便竪起拂子問伊︰諸方還說這個不說?」又云︰「這個且置,諸方老宿意作麼生?」溈山嘆云︰「此是從上宗門中牙爪。」
溈山又問︰「大地眾生,業(yè)識茫茫,無本可據(jù),子作麼生知他有之與無?」師云︰「慧寂有驗處!箷r有一僧從面前過,師召云︰「闍黎!」僧回首。師云︰「這個便是業(yè)識茫茫,無本可據(jù)。」溈山云︰「此是師子一滴乳,迸散六斛驢乳!
(三)不似驢不似佛
南塔光涌禪師,北游謁臨濟,復歸侍師,師云︰「汝來作甚麼?」南塔云︰「禮覲和尚!箮熢譬U「還見和尚麼?」南塔云︰「見!箮熢譬U「和尚何似驢?」南塔云︰「某甲見和尚,亦不似佛!箮熢譬U「若不似佛,似個什麼?」南塔云︰「若有所似,與驢何別?」師大驚云︰「凡圣兩忘,情盡體露。吾以此驗人二十年,決無了者,子保任之。」師每謂人云︰「此子肉身佛也!
(四)有解在心,只得信位
僧思[恤-血+益]問︰「禪宗頓悟,畢竟入門的意如何?」師云︰「此意極難。若是祖宗門下,上根上智,一聞千悟,得大總持。其有根微智劣,若不安禪靜慮,到這里總須茫然。」云︰「除此一路,別更有入處否?」師云︰「有!乖譬U「如何即是?」師云︰「汝是甚處人?」云︰「幽州人!箮熢譬U「汝還思彼處否?」云︰「常思!箮熢譬U「能思者是心,所思者是境。彼處樓臺、林苑、人馬、駢闐,汝反思底,還有許多般也無?」云︰「某甲到這里,總不見有。」師云︰「汝解猶在心,信位即得,人位未在。」云︰「除卻這個,別更有意也無?」師云︰「別有別無,即不堪也。」云︰「到這里,作麼生即是?」師云︰「據(jù)汝所解,只得一玄,得坐披衣,向後自看!筟恤-血+益]禮謝之。
(以上四則錄自《仰山慧寂禪師語錄》,《卍續(xù)藏》一一九.八六四頁─八七一頁)
-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
- 生兒不為防老,積榖不為防饑
-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(zhí)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
- 因為不和諧,所以需要彼此關(guān)懷
-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(jié)合為一的
- 不論是否已經(jīng)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
- 佛經(jīng)難懂嗎?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(jīng)?
- 何為“赤子之心”?如何保持心的清凈?
- 出生食是什么?
-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?盡全力完成
-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
-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
-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?佛教有世界末日嗎?
- 積極而不緊張,工作要趕不要急
-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,該怎么醒悟呢?
- 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- 應(yīng)以怎樣的態(tài)度與人相處?
-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?
- 如何離苦?遠離苦的感受
- 什么是“怨憎會”與“愛別離”?人際關(guān)系的痛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