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門驪珠集 第五篇 百丈、南泉及溈山門下 趙州從諗
第五篇百丈、南泉及溈山門下 趙州從諗
趙州從諗(西元七七八─八九七年)
曹溪惠能──南岳懷讓──馬祖道一──南泉普愿──趙州從諗
唐趙州東院從諗禪師,青州臨緇人也,童稚之歲,孤介弗羣。越二親之羈絆,超然離俗,乃投本州龍興伽藍(lán),從師剃落,尋往嵩山琉璃壇納戒。師勉之聽習(xí)於經(jīng)律,但染指而已。聞池陽愿禪師,道化翕如。(下略)(以上錄自《宋高僧傳》卷一一,《大正藏》五○.七七五頁下)
(未具戒時)便抵池陽,參南泉,值南泉偃息,而問卅︰「近離什麼處?」師卅︰「近離瑞像院!关ΙU「還見瑞像麼?」師卅︰「不見瑞像,只見臥如來。」卅︰「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?」師卅︰「有主沙彌。」卅︰「主在什麼處?」師卅︰「仲冬嚴(yán)寒,伏惟和尚尊體萬福!
南泉器之,而許入室。
異日問南泉︰「如何是道?」南泉卅︰「平常心是道!箮熦ΙU「還可趣向否?」南泉卅︰「擬向即乖!箮熦ΙU「不擬時如何知是道?」南泉卅︰「道不屬知不知;知是妄覺,不知是無記。若是真達(dá)不疑之道,猶如太虛,廓然虛豁,豈可強(qiáng)是非耶?」
師言下悟理,乃往嵩岳琉璃壇納戒。卻返南泉。
異日,問南泉︰「知有底人,向什麼處休歇?」南泉云︰「山下作牛去。」師云︰「謝指示!鼓先譬U「昨夜三更月到窓!
師作火頭,一日,閉卻門,燒滿屋煙,叫云︰「救火!救火!」時大眾俱到,師云︰「道得即開門!贡娊詿o對。南泉將鎖匙於窓間過於師,師便開門。
又到黃檗,黃檗見來,便閉方丈門,師乃把火於法堂內(nèi),叫云「救火!救火!」黃檗開門,捉住云︰「道道!」師云︰「賊過後張弓!
又到寶壽,寶壽見來,即於禪床上背面坐。師展坐具禮拜,寶壽下禪床,師便出。
又到鹽官,云︰「看箭!果}官云︰「過也!箮熢譬U「中也!
又到夾山,將拄杖入法堂,夾山卅︰「作什麼?」師卅︰「探水!箠A山卅︰「一滴也無,探什麼?」師倚杖而出。(中略)
師自此,道化被於北地,眾請住趙州觀音。(中略)
師之玄言,布於天下,時謂趙州門風(fēng),皆悚然信伏矣。唐乾寧四年(西元八九七年)十一月二日,右脇而寂,壽一百二十,後謚真際大師。
(以上錄自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一○,《大正藏》五一.二七六頁下─二七八頁中)
附錄:語錄摘要
(一)一枝草
上堂示眾云︰「如明珠在掌,胡來胡現(xiàn),漢來漢現(xiàn)。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,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。佛是煩惱,煩惱是佛!箷r有僧問︰「未審佛是誰家煩惱?」師云︰「與一切人煩惱!股譬U「如何免得?」師云︰「用免作麼?」
(二)老僧好殺
又有人,與師游園,見兔子驚走。問云︰「和尚是大善知識,為什麼兔子見驚?」師卅︰「為老僧好殺!
(三)勘破婆子
有僧游五臺,問一婆子︰「臺山路向什麼處去?」婆子云︰「驀直恁麼去!股闳,婆子云︰「又恁麼去也。」其僧舉似師。師云︰「待我去勘破遮婆子!箮熤撩魅,便去問︰「臺山路向什麼處去?」婆子云︰「驀直恁麼去。」師便去。婆子云︰「又恁麼去也!箮煔w院謂僧卅︰「我為汝勘破遮婆子了也!
(四)肖像
有僧寫得師真呈師,師卅︰「且道似我不似我,若似我即打殺老僧,不似我即燒卻真。」僧無對。
(五)佛法盡在南方
新到僧參,師問︰「什麼處來?」僧云︰「南方來!箮熢譬U「佛法盡在南方,汝來遮里作甚麼?」僧云︰「佛法豈有南北耶?」師云︰「饒汝從雪峯云居來,只是個擔(dān)板漢!
(六)吃粥洗鉢
僧問︰「學(xué)人迷昧,乞師指示。」師云︰「吃粥也未?」僧云︰「吃粥也!
師云︰「洗鉢去!蛊渖鋈皇∥颉
(七)布衫重七斤
僧問︰「萬法歸一,一歸何所?」師云︰「老僧在青州,作得一領(lǐng)布衫重七斤!(以上七則錄自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一○,《大正藏》五一.二七七頁上─二七八頁上)
(八)真佛內(nèi)里坐
上堂︰金佛不度爐,木佛不度火,泥佛不度水,真佛內(nèi)里坐。菩提、涅槃,真如、佛性,盡是貼體衣服,亦名煩惱。實際理地,什麼處著?一心不生,萬法無咎。汝但究理,坐看三二十年,若不會,截取老僧頭去。
夢幻空華,徒勞把捉;心若不異,萬法一如。既不從外得,更拘執(zhí)作麼?如羊相似,亂拾物安向口里。
老僧見藥山和尚道,有人問著,但教合取狗口。老僧亦教合取狗口。(中略)
僧問︰「世界壞時,此性不壞,如何是此性?」師卅︰「四大五陰!关ΙU「此猶是壞底,如何是此性?」師卅︰「四大五陰!
(九)摘楊花
僧辭,師卅︰「甚處去?」卅︰「諸方學(xué)佛法去!箮煾w起拂子卅︰「有佛處,不得住;無佛處,急走過,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!关ΙU「與麼,則不去也!箮熦ΙU「摘楊花,摘楊花!
(一○)鎮(zhèn)州大蘿卜頭
問︰「承聞和尚親見南泉,是否?」師卅︰「鎮(zhèn)州出大蘿卜頭!
(一一)如此接人
問︰「恁麼來底人師還接否?」師卅︰「接!关ΙU「不恁麼來底人師還接否?」師卅︰「接!关ΙU「恁麼來者從師接,不恁麼來者如何接?」師卅︰「止止不須說,我法妙難思!
(一二)轉(zhuǎn)經(jīng)半藏
有一婆子令人送錢,請轉(zhuǎn)藏經(jīng),師受施利了,卻下禪床轉(zhuǎn)一匝,乃卅︰「傳語婆,轉(zhuǎn)藏經(jīng)已竟!蛊淙嘶嘏e似婆,婆卅︰「比來請轉(zhuǎn)全藏,如何只為轉(zhuǎn)半藏?」
(一三)庭前栢樹子
問︰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師卅︰「庭前栢樹子!关ΙU「和尚莫將境示人!箮熦ΙU「我不將境示人!关ΙU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」師卅︰「庭前栢樹子。」
(一四)佛是殿里底
問︰「如何是佛?」師卅︰「殿里底!关ΙU「殿里者,豈不是泥龕塑像?」師卅︰「是。」卅︰「如何是佛?」師卅︰「殿里底!
(一五)狗子無佛性
問︰「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」師卅︰「無。」卅︰「上至諸佛,下至螻蟻,皆有佛性,狗子為什麼卻無?」師卅︰「為伊有業(yè)識在。」
(一六)婆偷趙州筍
師問一婆子︰「什麼處去?」卅︰「偷趙州筍去!箮熦ΙU「忽遇趙州又作麼生?」婆便與一掌。師休去。
(一七)吃茶去
師問新到︰「曾到此間麼?」卅︰「曾到!箮熦ΙU「吃茶去。」又問僧,僧卅︰「不曾到!箮熦ΙU「吃茶去!贯嵩褐鲉栘ΙU「為甚麼曾到也云吃茶去,不曾到也云吃茶去?」師召院主,主應(yīng)「喏!」師卅︰「吃茶去!
(一八)三等接人法
真定帥王公,攜諸子入院,師坐而問卅︰「大王會麼?」王卅︰「不會!箮熦ΙU「自小持齋身已老,見人無力下禪牀!雇跤燃佣Y重。
翌日,令客將傳語,師下牀禮受之。侍者卅︰「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禪牀,今日將軍來為什麼卻下禪牀?」師卅︰「非汝所知。第一等人來,禪牀上接;中等人來,下禪牀接;末等人來,三門外接。」
(一九)看一字經(jīng)
問僧︰「一日看多少經(jīng)?」卅︰「或七八或十卷。」師卅︰「闍黎不會看經(jīng)。」卅︰「和尚一日看多少?」師卅︰「老僧一日只看一字!
(二○)不雜用心
問︰「十二時中如何用心?」師卅︰「汝被十二時辰使,老僧使得十二時!鼓素ΙU「兄弟莫久立,有事商量,無事向衣鉢下坐,窮理好。老僧行腳時,除二時粥飯,是雜用心處,除外更無別用心處。若不如是,大遠(yuǎn)在。」
(二一)柏樹子成佛
問︰「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?」師卅︰「有!关ΙU「幾時成佛?」師卅︰「待虛空落地時!关ΙU「虛空幾時落地?」師卅︰「待柏樹子成佛時!
(以上十五則錄自《五燈會元》卷四,《卍續(xù)藏》一三八.一二八頁下─一三三頁下)
- 禪定是達(dá)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
- 生兒不為防老,積榖不為防饑
-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(zhí)著心達(dá)到無分別的解脫心
- 因為不和諧,所以需要彼此關(guān)懷
-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(jié)合為一的
- 不論是否已經(jīng)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
- 佛經(jīng)難懂嗎?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(jīng)?
- 何為“赤子之心”?如何保持心的清凈?
- 出生食是什么?
-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?盡全力完成
-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(jǐn)慎處理
-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
-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?佛教有世界末日嗎?
- 積極而不緊張,工作要趕不要急
-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,該怎么醒悟呢?
- 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- 應(yīng)以怎樣的態(tài)度與人相處?
-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?
- 如何離苦?遠(yuǎn)離苦的感受
- 什么是“怨憎會”與“愛別離”?人際關(guān)系的痛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(xué)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(yán)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(fēng)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(xí)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(xué)佛人要遠(yuǎn)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(xué)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(jìn),專注于目標(biāo)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(xué)習(xí)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(yuǎn)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(dāng)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(rèn)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(hù)念他人善用心,學(xué)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(xué)習(xí)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(hù)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(yán)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(yán)經(jīng)輕松學(xué)
- 佛法修學(xué)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(xí)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(yán)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