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門驪珠集 第七篇 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天童宏智正覺
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天童宏智正覺
天童宏智正覺(西元一○九一─一一五七年)
洞山良價──云居道膺──同安丕──同安志──梁山緣觀──大陽警玄──投子義青──芙蓉道楷──丹霞子淳──天童宏智正覺
明州天童宏智正覺禪師,隰州李氏子,母夢五臺一僧解環(huán)與,環(huán)其右臂,乃孕,遂齋戒。及生,右臂特起若環(huán)狀。
七歲,日誦數(shù)千言。祖寂,父宗道,久參佛陀遜禪師,嘗指師,謂其父卅︰「此子道韻勝甚,非塵埃中人,茍出家,必為法器!
十一,得度於凈明本宗,十四具戒,十八游方。訣其祖卅︰「若不發(fā)明大事,誓不歸矣。」
及至汝州香山,法成枯木(也是芙蓉道楷法嗣)一見,深所器重。一日聞僧誦《蓮經(jīng)》,至「父母所生眼,悉見三千界」,瞥然有省,即詣丈室,陳所悟,山指臺上香合卅︰「里面是甚麼物?」師卅︰「是甚麼心行?」山卅︰「汝悟處又作麼生?」師以手畫一圓相呈之,復拋向後。山卅︰「弄泥團漢,有什麼限?」師卅︰「錯!股截ΙU「別見人始得!箮煈U「喏喏!
即造丹霞,霞問︰「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?」師卅︰「井底蝦蟆吞卻月,三更不借夜明簾!瓜钾ΙU「未在,更道!箮煍M議,霞打一拂子卅︰「又道不借!箮熝韵箩屓,遂作禮。霞卅︰「何不道取一句?」師卅︰「某甲今日失錢遭罪!瓜钾ΙU「未暇打得你,且去!
霞領(lǐng)大洪,師掌牋記,後命首眾,得法者已數(shù)人。四年,過圓通,時真歇初住長蘆,遣僧邀至。(中略)懇求說法,居第一座。六年,出住泗州普照,補太平、圓通、能仁,及長蘆、天童。(中略)師住持以來,受無貪而施無厭,歲艱食竭,已有及贍眾之余,賴全活者數(shù)萬。日常過午不食。(下略)
(以上錄自《五燈嚴統(tǒng)》卷一四,《卍續(xù)藏》一三九.六一三頁─六一四頁)
附錄:語錄摘要
(一)釋迦應現(xiàn)三種相
上堂︰「今日是釋迦老子降誕之辰,長蘆(時師住處)不解說禪,與諸人畫個樣子︰只如在摩耶胎時,作麼生?」以拂子畫此
相。卅︰「只如以清凈水,浴金色身時,又作麼生?」復畫此
相。卅︰「只如周行七步、目顧四方,指天指地,成道說法,神通變化,智慧辯才,四十九年,三百余會,說青道黃,指東畫西,入般涅槃時,又作麼生?」乃畫此
相。復卅︰「若是具眼衲僧,必也相許,其或未然,一一歷過始得!
(二)來與去
僧問︰「如何是向去底人?」師卅︰「白云投壑盡,青嶂倚空高。」
問︰「如何是卻來底人?」師卅︰「滿頭白發(fā)離巖谷,半夜穿云入市[廠@(邱-丘+墨)]!
問︰「如何是不來不去底人?」師卅︰「石女喚回三界夢,木人坐斷六門機!
乃卅︰「句里明宗則易,宗中辨的則難。」良久卅︰「還會麼?凍雞未報家林曉,隱隱行人過雪山!(以上二則錄自《五燈嚴統(tǒng)》卷一四,《卍續(xù)藏》一三九.六一四頁)
(三)大慧宗杲評介默照禪
大慧宗杲禪師評介云︰「以無言無說、良久默然,為空劫已前事。教人休去歇去,歇教如土木瓦石相似去。又怕人道,坐在黑山下鬼窟里,隨後便引祖師諸證據(jù)云︰了了常知故,言之不可及;歇得如土木瓦石相似時,不是冥然無知,直是惺惺歷歷,行住坐臥,時時管帶,但只如此修行,久久自契本心矣!(以上錄自《大慧普覺禪師語錄》卷一四,《大正藏》四七.八六七頁中)
(四)自述默照禪
大休大歇底,口邊醭生,舌上草出,直下放教盡去。洗得凈潔,磨得精瑩,如秋在水,如月印空。恁麼湛湛明明,更須知有轉(zhuǎn)身路子。轉(zhuǎn)得身時,別無面孔教爾辨白。無辨白處,卻昧不得。個是徹頂透底、窮根極源時節(jié),千圣萬圣,無異蹊轍。妙在回途,借路著腳,明中有暗,用處無跡。百草頭,鬧市里,飄飄揚身,堂堂運步,自然騎聲跨色,超聽越眺,恁麼混成,方是衲僧門下事。
心本絕緣,法本無說,佛佛祖祖不獲已,向第二義門,有問答機警。就其間,剔撥一等鈍漢。所以德山道︰「我宗無言句,亦無一法與人!乖侨巳俗缘阶钥,始有說話分。但直下排洗妄念塵垢,塵垢若凈,廓然瑩明,無涯畛,無中邊;圜混混,光皎皎,照徹十方,坐斷三際。一切因緣語言,到此著塵點不得。唯默默自知,靈靈獨耀,與圣無異,於凡不減。元只是舊家一段事,何曾有分外得底,喚作真實田地?恁麼證底漢,便能應萬機,入諸境,妙用靈通,自然無礙矣。(以上錄自《宏智正覺禪師廣錄》卷六,《大正藏》四八.七八頁中)
(五)憑溫舒介紹正覺禪師
天童老人,蚤以英妙發(fā)聞漢東,道法寢盛於江淮,大被於吳越。經(jīng)行所暨,都邑為傾。一時名勝之流,爭趨之,如不及也。建炎(西元一一二七─一一三○年)末,應緣補處太白之麓,海隅斗絕,結(jié)屋安禪,會學去來,常以千數(shù)。師方導眾以寂,兀如枯株,而屨滿戶外。不容終默,故當正座舉揚,或隨叩而酬以法要,或因理而畢其緒言。門人躡音,輒為紀錄,歲月未幾,溢于簡編。(下略)
(以上錄自《宏智正覺禪師廣錄》卷五〈天童覺和尚小參語錄序〉,《大正藏》四八.五七頁中)
-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
- 生兒不為防老,積榖不為防饑
-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(zhí)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
- 因為不和諧,所以需要彼此關(guān)懷
-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(jié)合為一的
- 不論是否已經(jīng)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
- 佛經(jīng)難懂嗎?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(jīng)?
- 何為“赤子之心”?如何保持心的清凈?
- 出生食是什么?
-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?盡全力完成
-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
-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
-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?佛教有世界末日嗎?
- 積極而不緊張,工作要趕不要急
-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,該怎么醒悟呢?
- 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- 應以怎樣的態(tài)度與人相處?
-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?
- 如何離苦?遠離苦的感受
- 什么是“怨憎會”與“愛別離”?人際關(guān)系的痛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