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學凈土法門應有的認識

\

  ——慧凈上人2010年8月27日與桃園蓮友座談開示

  學佛的第一步——皈依

  各位蓮友都是專修凈土的嗎?(蓮友答:是。)皈依了嗎?沒有皈依的請舉手?好,請放下。一般來說,如果感受到佛法的好處,而想更進一步虔誠學佛的話,都會皈依。如果還沒有皈依,表示對學佛、對念佛、對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還不夠懇切與殷重。

  如何專修凈土

 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,傳到中國之后形成「八宗」。從大的劃分來講,則可分為兩門——圣道門(自力)與凈土門(他力)。凈土門以外的其他法門,都是圣道門——圣者根器才能修行成就的法門。我們是凈土宗,屬于凈土門,那要如何專學凈土、專修凈土法門呢?首先,必須先了解:什么是凈土宗?宗旨是什么?特色是什么?

  凈土宗的宗旨是以「往生極樂」為目標,以「專稱南無阿彌陀佛」為方法;現(xiàn)生安穩(wěn)利樂,當來往生凈土。

  純正的凈土法門,有什么特色呢?

  第一個特色是「!。往生的正因,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因此我們念佛人,就是專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靠這句名號的功德,也就是靠阿彌陀佛的「愿力」(佛力)往生極樂世界,不是靠我們的功夫與力量。

  第二個特色是「易」。也就是說,純正的凈土法門修持起來是容易的、安樂的。因為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,大家都可以念啊,豈不是很容易?而且念佛是輕松的,所以本身就是安樂的。

  有「八宗共祖」之譽的龍樹菩薩,在其所著的《十住毗婆沙論》中,有一品就是專門講念佛的道理,叫做《易行品》!兑仔衅贰肪褪且腊浲臃鸬牡谑嗽,依阿彌陀佛的救度,依念佛必定往生的這個道理為中心,而開顯出來的。

  《易行品》開宗明義就說:

  佛法有無量門:如世間道,有難有易;陸道步行則苦,水道乘船則樂。

  菩薩道亦如是:或有勤行精進;或有以信方便,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。

  凈土法門是「易行道」,龍樹菩薩在《易行品》中就用「乘船」為譬喻來說明。兩千年前的印度,以及古代的中國,交通工具主要是坐船或者騎馬。以坐船和騎馬來說,騎馬難免要跋山涉水,比較辛苦,坐船就比較輕松。以現(xiàn)代來說,假如我們要從臺北到南部,坐飛機就很快又很輕松,如果騎馬或走路的話,那就很辛苦。因為兩千年前還沒有飛機這樣的航空工具,所以就以乘船來譬喻。

  當然,在世間,乘船有發(fā)生海難的可能性,坐飛機也有發(fā)生空難的可能性,原因在于人間的船或飛機是人造的、有為的、不圓滿的,而阿彌陀佛這艘救度的大愿船,是不可能有任何危險,也不可能有些微差錯的,這艘大愿船是決定可以順利安然地救度我們到極樂世界的,因為彌陀的大愿船是圓滿一切功德而成就的,是絕對安全可靠的。

  所以龍樹菩薩用乘船來譬喻易行道,說明凈土法門的輕松安樂,以及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。

  第三個特色是「平生業(yè)成」。我們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而是搭乘阿彌陀佛的大愿船,豈不是現(xiàn)在專念南無阿彌陀佛,而愿生極樂世界,人便已經在大愿船上,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!

 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

  不過,如果沒有接觸過善導大師的思想,就很難有這樣的了解,而且也沒有那么專,往往會懷疑「只有念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嗎?」因此會去兼修其他法門、累積其他功德,而以之回向往生極樂世界。亦即,除了念佛之外,還認為必須靠自己累積功德,來作為往生的資糧。這樣的情況,就不是龍樹菩薩所說的「易行道」,而是「難行道」了。而且,這樣的學佛者,即使現(xiàn)在念佛了,也修諸功德回向往生,可是他對「將來能不能往生」這一問題,目前還不能肯定,也沒辦法安心,因為他怕自己的功夫不夠,或者功德不夠。

  為什么說善導大師的教理思想才是純正凈土思想呢?因為善導大師傳承自道綽大師、曇鸞大師、天親菩薩、龍樹菩薩,這幾位祖師所著作的凈土教理都很純粹,是完全依據凈土三部經——《無量壽經》《觀無量壽經》與《阿彌陀經》來開演。龍樹菩薩是八大宗派共同的祖師,相傳是釋迦牟尼佛再來;天親菩薩被尊為千部論主,智慧修持都很高;曇鸞大師、道綽大師,他們的道行、根機、學問在當時都是出類拔萃的,尤其善導大師,自古以來就公認是阿彌陀佛所化身。

  這幾位祖師著作的凈土教理是最純粹的,但是他們的著作,很可惜于唐朝末年之后,在中國就失傳了。雖然在中國失傳,所幸卻沒有消失,這些著作、教理在日本被完整保留下來,而且發(fā)揚光大,得以普遍的研究和發(fā)展。直到約一百年前,清末楊仁山居士才將這些經典重新回歸中國,在此之前是很少人看到,也沒有人在研究的。

  因為這樣,所以從唐朝到現(xiàn)代,古今大德在解釋凈土法門時,大部分都是依各自所學的各宗各派的思想來解釋凈土法門,也就是還摻雜其他各宗各派的思想在里面。

  善導大師的凈土教理,所說的往生正因,就是專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我們現(xiàn)在若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,一心不變,這樣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,不管我們臨終的時候有昏迷、沒昏迷,不管我們臨終的時候身體有病痛、沒病痛,不管那個時候能念佛、不能念佛,這些都不管。也就是說,不看我們臨終如何,而是看我們現(xiàn)在如何。我們現(xiàn)在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,這樣從現(xiàn)在開始,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持續(xù)保護著我們,永遠不會舍離我們,不會忘記我們,到臨終的時候,彌陀光明就會顯現(xiàn),來救度我們,就算是我們昏迷,祂也能毫無障礙地來救度我們。我們臨終的時候,若因身體病痛,不能念佛,在那個時候,阿彌陀佛也會自然顯現(xiàn),來迎接我們。這就是《觀經》的經文,也就是我們佛堂兩邊的對聯(lián):「光明遍照十方世界,念佛眾生攝取不舍!

  諸邪業(yè)系,無能礙者

  阿彌陀佛的光明非常廣大深遠,遍照十方世界任何地方,這個光明有什么功能,有什么樣的目的呢?就是攝取念佛的眾生。這個攝取的「攝」,就是「攝護、保護」的意思;「取」就是「救度」,將來來迎接你;「不舍」的意思就是自始至終都沒有舍離、沒有改變。所以,一個念佛的眾生,永遠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之中,而且念佛本身就在消除我們的業(yè)障,增長我們的福報和智慧,因此善導大師依照經文而解釋說:

  眾生稱念,即除多劫罪;

  命欲終時,佛與圣眾,自來迎接;

  諸邪業(yè)系,無能礙者。

  這段法語意思是說,不管是圣人或是凡夫,善人或是惡人,出家或是在家,心清凈或是心不清凈,有雜念或是沒雜念,都不管,只要稱念這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就會消除我們生生世世的罪業(yè);臨命終快要斷氣的時候,阿彌陀佛就會帶著觀音、勢至以及極樂世界的菩薩眾來迎接我們。這「自來迎接」的「自來」二字,意思就是不是我們祈求拜托、恭請來的,也不是我們勉強祂來的,而是阿彌陀佛本來就有那個愿力,所以我們臨終的時候,祂自自然然地就不請自來,歡歡喜喜地來迎接我們。

  成就極樂世界的四十八大愿,是阿彌陀佛主動為我們所發(fā)的,阿彌陀佛也是主動要救我們,阿彌陀佛隨時都在觀照十方世界,看哪里有念佛的眾生,祂就以光明來攝取不舍;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在聽聞十方世界哪里有念佛的聲音,隨時應聲而現(xiàn),來救度他,將來接引他。阿彌陀佛的本愿就是如此,是不可能有差錯、有失誤的,也不可能會忘記的。所以我們念佛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自然會帶著觀音、勢至及清凈大海眾菩薩來迎接我們。

  「諸邪業(yè)系,無能礙者」,我們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業(yè)障,什么樣的業(yè)障呢?我們生生世世都在造罪造業(yè),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都跟隨著我們,身體健康、有福報的時候,冤親債主不能干擾我們,但是到臨命終時,冤親債主就會顯現(xiàn)來討債,甚至來誘引我們去不好的地方,這就是邪業(yè)。或者生生世世以來的貪瞋癡業(yè)障,臨終的時候,會牽引我們到三惡道,這也屬于邪業(yè)。甚至天魔外道會來干擾我們脫離三界六道,這也屬于邪業(yè)。但是善導大師說「諸邪業(yè)系,無能礙者」,這些種種的業(yè),完全沒辦法阻礙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,因為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、大光明力,自然攝取任何念佛的眾生,不管這個念佛的眾生是什么樣的身份,什么樣的根機,什么樣的業(yè)緣,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。

  所以,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,不是臨終才決定的,是現(xiàn)在就已經往生有份了,是現(xiàn)在就已經在阿彌陀佛的救度攝取之中了。

  這一種道理,來自于經典,善導大師的著作中有廣泛的顯明。只要我們依照這種道理去了解,不摻雜其他各宗各派的教理,自然就很純粹,念佛就會專,就會安心。曉得要往生極樂世界,正因正行就是念佛,不會想靠其他功德。

  以上是就凈土宗的「真諦」來講。

  學佛之人理當眾善奉行

  就凈土宗的「俗諦」來說,一個學佛人,一個念佛人,對于佛所教示的五戒或其他善行功德,以及人倫道德的五倫、五常,盡管知道自己的根機未能全做到,但都應該隨份隨力去做,否則就稱不上是一個學佛的人。譬如孝順父母、友愛兄弟、救濟貧困,愛護動物……這些我們都要去做。甚至不管有受戒、沒受戒,都要隨緣隨份隨力去持五戒、行十善,隨緣隨份隨力去行善積德,這是一個人,尤其是一個學佛的人,基本上要盡的本份。只是說,我們雖然盡這個本份,但不是以這種功德作為往生的條件,也不是以這個功德來輔助往生。

  隨順彌陀的救度

  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,都在這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萬德洪名里面。也就是說,救度眾生的力量,阿彌陀佛已為我們徹底完成,早已完全成就、含攝在這句萬德洪名之中,沒有半點欠缺。簡言之,凈土法門,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救度,也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愿力。只要我們不跟阿彌陀佛對抗,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就很容易。

  怎樣的情形是跟阿彌陀佛對抗呢?就是不想往生極樂世界,這樣就是跟阿彌陀佛對抗;或者認為雖然念佛,可是還不足以往生極樂世界,還必須靠一些自力功夫,或其他的功德,如果是抱著這一種觀念,就是跟阿彌陀佛對抗,跟阿彌陀佛的愿力不相應,不相應就是有沖突。

 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愿,根本愿是第十八愿。第十八愿沒有說其他法門,也沒有設其他條件,只要我們「專念南無阿彌陀佛」就可以了,所以第十八愿稱為「念佛往生愿」。

  我們如果能夠專念南無阿彌陀佛,就自自然然隨順阿彌陀佛的根本大愿,就跟阿彌陀佛的根本大愿相應,感應道交,就永遠在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之中了。

  所以,學習凈土法門的人,完全依善導大師的思想,或沒完全依善導大師的思想,一般人或許以為差別不大,可是就經證、事證來看,其實差別是非常大的,我們不可輕忽這一點。

  我們若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,愿生極樂世界,就應知道,我們的往生已經決定,現(xiàn)在就已經跟阿彌陀佛一體不離了。為什么?我們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心中,阿彌陀佛攝取我們,我們就在阿彌陀佛的佛心之中。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:

  弘誓多門四十八,偏標念佛最為親;

  人能念佛佛還念,專心想佛佛知人。

  念佛的人跟阿彌陀佛一體不離,永遠都不會跟阿彌陀佛分離,不是說現(xiàn)在我們念佛,但是阿彌陀佛遠在西方極樂世界,必須要等到我們臨終,而且正念現(xiàn)前的時候,阿彌陀佛才會來迎接我們,那個時候阿彌陀佛才會跟我們親、跟我們近、跟我們結合,并不是這樣。阿彌陀佛現(xiàn)在就已經跟我們親、跟我們近、跟我們結合、跟我們不相離。阿彌陀佛念我們,我們念阿彌陀佛;我們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念我們。不過這些道理,都是要專一深入善導大師這一法脈的教理,才能夠正確了解,而無所懷疑,否則心中多少都會有些疑問。

  我簡單說到這里,大家有沒有什么問題?

  凈土門的本尊——阿彌陀佛

  問:剛接觸凈土,要怎樣來學習善導大師的思想?佛堂應該怎么布置?

  答:我們所出版的叢書,不管經釋或祖論,都是從各個角度將善導大師這個法脈的教理開顯出來。如果識字的蓮友,可以請書回去看。看書較吃力的人,可以請光碟回去聽,慢慢就會對純正的凈土思想有明確的觀念,進而正確了解,信仰而安心。初閱讀的人,也可以先看小本的「隨身書」。

  一個人修持什么法門,只要看他的佛堂布置就知道了。在「隨身書」中,有一本《純粹的凈土法門》,最后就說到專修念佛的人,佛堂應如何擺設。一個專修凈土的家庭,他佛堂的本尊就只有阿彌陀佛。

  一個念佛人、修行人,在根本上徹徹底底應該尊重,而且必須完全依靠的對象,就是他的本尊。本尊的意思是,對我們是最尊貴、最重要的對象。為什么?因為祂是來救我們的,有祂的救度,我們才有生命,若沒有祂的救度,我們就沒有生命了。本尊是獨一無二、至高無上、無可替代的。因為有這么重大的意義,所以才是一個修行人根本上應該尊重的。

  我們凈土門的本尊,就是阿彌陀佛,不可能有第二個。為什么?十方諸佛雖然很多,可是唯有阿彌陀佛為了我們,經過五劫的時間思考,規(guī)劃了四十八大愿;又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,積植菩薩無量德行,完成了四十八愿的內容;四十八愿成就了,也就是成就阿彌陀佛本身,成就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力量,成就能夠使我們往生成佛的極樂世界。

  阿彌陀佛是為了我們才發(fā)這四十八愿的,現(xiàn)在愿愿皆已成就,可是我們眾生怎么獲得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功德?要怎樣才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呢?

  佛的正報和依報是一體的,也就是說,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是一體的;再者,佛的本體跟佛的名號也是一體的,佛的本體功德在哪里?就在這句名號里。這樣說來,阿彌陀佛有多少功德,這句名號就有多少功德。經典中說,阿彌陀佛的功德是「無量無邊,不可思議」,所以這句名號也是具足「無量無邊、不可思議、甚深微妙、至高無上」的功德。

  所以,佛堂只供奉阿彌陀佛一尊。有的蓮友家是供奉西方三圣,就是除了阿彌陀佛之外,另有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,這樣也可以。不過這兩位菩薩是阿彌陀佛的侍者,對我們來說并不是本尊。因為這兩位大菩薩也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而往生極樂世界的。

  專念彌陀就包含千佛、萬佛

  問:拜八十八佛、拜千佛,是不是也一樣有拜到阿彌陀佛?

  答:拜八十八佛、拜千佛、念萬佛,都很好。但是這樣念,念不完,因為十方世界十方諸佛如恒河沙數(shù),是念不完的。這樣做,是因為不知道要領,其實我們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,十方恒沙無量諸佛就通通念到了,同時,祂們不請自來,都來護念、護持我們,否則,十方諸佛我們再怎么念也念不完。

  就修持上來講,如果認為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恐怕功德不夠,所以再念八十八佛,甚至拜千佛,再念《大悲咒》、《楞嚴咒》,或者誦這部經、那部經,其實功德反而較少。其實,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什么功德都具足在里面了。

  所有的經典都在說兩件事:一件是「方法」,一件是「目的」,依照這個「方法」就能達到這個「目的」。凈土三部經就是說以「念佛」為方法,就能達到「往生極樂世界」的目的。若是要專修凈土法門,誦經就誦凈土三部經,凈土三部經都在說念佛的方法跟往生的目的。既然這樣,我們就「專稱彌陀佛名、愿生彌陀凈土」就好了。

  誦經是用嘴巴在誦經,念佛則等于是用全身心性命來誦經。

  《金剛經》、《普門品》、《地藏經》、《法華經》……內容都非常好,可是這些經跟極樂世界、跟阿彌陀佛沒有關系。除非是要了解《金剛經》在講什么道理,《地藏經》在講什么道理,《法華經》在講什么道理,這樣可以去看、去誦。可是一個念佛人,心中必須非常清楚,往生極樂世界并不是靠這些。當然,一般人誦經的目的,多是希望消業(yè)障,往生時希望可以有幫助,可是這樣就已經是不專了,就已表示他的心對阿彌陀佛是有懷疑的,因為他對名號的功德不了解,也不了解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。

  總之,修學凈土法門就是要完全信受阿彌陀佛,完全依靠阿彌陀佛,也就是專念阿彌陀佛。這樣的意思不是說其他的佛菩薩或善行沒有功德,而是說,要往生極樂世界,就要完全依靠阿彌陀佛。

  一般來說,初學佛的人,要一下子就接受這個純正的凈土法門不容易,因為他認為佛法廣大高深,總會忍不住想要廣泛涉獵,涉獵之后,才會慢慢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能力有限,以及自己所真正要的,之后才會專修專行凈土法門。也有的人學佛很久,看得多、聽得多、學得多,道場也走得多,最后才接觸到這個法門,這時若要他將以前所學的統(tǒng)統(tǒng)放下,就會舍不得,感覺「我好不容易把《金剛經》、《楞嚴咒》、《大悲咒》背下來了,而且固定每天都念多少遍,現(xiàn)在要我全部都放下,只專念一句佛號,豈不是太可惜了?」其實還是要舍,所謂舍得、舍得,不舍就不能得。

  各宗各派的祖師,到最后往往都是歸向凈土的。天臺宗智者大師是最典型的例子,禪宗很多開悟的祖師,最后也都歸向凈土。就好像要上高速公路的話,每一個人開始都從他住的地方,先上鄉(xiāng)村的道路、縣市的道路、省道,然后才通過交流道上高速公路。一旦上了高速公路,就專了,就不會雜了。一般修行人,最終歸向凈土大多這樣。

  但是他若能直接專稱彌陀佛名,等同跨越其他道路而直接上高速公路一樣,不用費時費力,繞很多圈子。

 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,謝謝大家。

  南無阿彌陀佛!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