諦閑大師遺集 第五編 題辭
題辭
弘法刊題辭
實際理地。不受一塵。固在乎明心見性。佛事門中。不舍一法。必資于文字語言。此古今之通例也。然則古之人。道感而形化。又曷嘗貴于語言文字哉。曰。甚不獲已而有言也。言或偶爾遺忘。又甚不獲已而記之簡策。有且懼不能行之于遠。于是乃有周刊月刊旬刊之出現(xiàn)于世。其言之也。欲擊蒙于當時。其傳之也。將澤物于后世。今之青年宏法者。為道之殷。為何如哉。此閑對于當代諸刊之言。不能無感也。或謂靈明中居。一物不可留。況言語文字。紛穢龐雜。足以礙沖虛。而窒真如。達磨氏西來。持楞伽以印心。夫楞伽佛之金口所宣也。君子尚謂其墮于枝蔓。況后世師弟子策勵之言乎。曰。不然也。人之根性不同。而垂接之機亦異。其上焉者。一見之頃。塵情自消殞。奚假區(qū)區(qū)文字為哉。而下焉者。雖朝夕諄諄誨之。味猶嚼蠟。茍欲絕文字。令其豁然自悟。是猶采藻于山巔。求蘿于海底。終不可得也。今之去古。遠矣,F(xiàn)前當代諸刊;颥F(xiàn)大身;颥F(xiàn)小身。或談妙法;蛘劥址。皆非可以凡情測度。若以其窒真如而礙沖虛。一切斥去。閑不識其可乎否乎。然取魚者必資筌。搏兔者當用。兔魚既獲。而無事于筌。吾心源既澄。識浪自息。復(fù)何文字之云乎。閑之區(qū)區(qū)。又不能無感于后之人也。今本寺主講寶靜法師亦有弘法刊之舉。請辭于予。嗚呼。其汲汲而圖此。夫豈得而已之者哉。閑雖不文。因不辭而書諸首簡。以告夫學佛者勸。
晨鐘特刊題詞
曠觀日月之光照四洲兮。誰不沐其恩而蒙其明。維佛法之普及堪與比并兮。垂三千載愈故而愈新。論修持至無方便兮。念六字為一生了辦之真經(jīng)。眾生依根識而攬境風兮。起惑業(yè)而造三途之苦因。孰知五蘊衣中有無價寶珠兮。懷之作丐而不認至親。非恁么人當別資一路兮。乃于中途不免要棲息化城。學四念處慧以息境風兮。用正勤如意先發(fā)其通神。以五根躡足上升虛空兮。則五力直透而駕于七覺之乘。游八正之長安大道兮。即可徑登三脫清涼之亭。彼外道邪流所不能窺此門徑兮。是我佛教中發(fā)足之初程。悲劫運莫急于今日兮。愿眾生皆大歡喜。信受奉行。我乏廣長舌以發(fā)贊嘆兮。聊于華岳上添得一塵。
題發(fā)刊詞
妙道虛玄。絕無二三果級。至真湛寂。卓超一實形容。運無緣慈而應(yīng)物。隨有感機而施權(quán)。理絕言詮。必假文言。始能以明其旨。體非觀照。務(wù)藉修觀。方得以成其宗。且定亂分途。而動靜之源。由來不二。智愚異路。而明暗之本。原是一如。迷者舍靜以求動。智者背暗以從明。述而不作。說而無聲。耳聞難會。眼見知音。此刊現(xiàn)身說法。亦如是而已矣。
西林居士十二齡時學畫經(jīng)教諸圖題辭
三世諸佛。歷代祖師。為大地眾生出苦之增上緣。六道含靈。胎卵濕化。為十方如來成道之增上緣。所謂諸佛是眾生心內(nèi)之佛。眾生是諸佛心內(nèi)之生。佛心生心;?互攝。千燈一室。可以喻知。是見離心之外。無片事可得也。如是則知一切文字?梢耘c三藏十二部同觀。一切圖畫?梢耘c三世如來像同觀。以其皆從不思議中流出。表顯不思議心之影響耳。丙辰夏。予維揚罷講。道經(jīng)古吳。駐錫靈鷲。居士陸西林公。攜來童稚時所繪畫一帙。予一見欣然。嘆未曾有。夫妙齡之心。即所謂不思議心也。諸佛同證此不思議。得成無上正?知覺。含之以為三德秘藏。吐之以為萬行莊嚴。持之以為利生事業(yè)。今觀是圖。出于自然智無師智。天然作用。大有來由。所以公生平留心竺典。耆年力行愈堅。古稀時受菩薩戒。孳孳以凈土為歸。梵網(wǎng)經(jīng)云。眾生受佛戒。即入諸佛位。位同大覺已。真是諸佛子。公所以荷擔如來。密助圣化者懋矣。公宜珍之。以為千古鎮(zhèn)家之券。將來或為三德秘藏;驗槿f行莊嚴。或為利生事業(yè)。無何不可。后之玩斯圖者?献魅廊鐏硐駮。功德不可思議。予固不贅云。
尤養(yǎng)和居士書華嚴經(jīng)題辭
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者。統(tǒng)一真法界之靈文也。圓該萬有。唯是一心。覿體全真。融通交攝。是為諸佛極證之果海。亦即眾生本有之心源也。然法界勢含四重。重重無盡。因果緣起六位。位位圓融。圓融不礙行布。行布于圓融。差別非離平等。平等其差別。初則舉法界而全成因果。萬德萬行昭然。后乃融因果而混同法界。一毫一塵廓爾。雖四重六位有殊。隱顯開合無定。而原始要終。究不離乎一真法界。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。無不還歸此法界也。是以一心萬法。卷舒自由。三際十方。縱橫無礙。十世古今互現(xiàn)。無邊剎海交羅。猶帝網(wǎng)之千珠。光含眾影。類天池之一滴。味具百川。故界標華藏。具見染凈之融通。而佛號毗盧。直示應(yīng)真之不二。五周四分之金文。瀾翻于口海。六相十玄之妙旨。星燦于義天?芍^教啟無上圓宗。法窮甚深理趣者矣。茲有古吳孝子尤養(yǎng)和居士。遵母遺命。凈三業(yè)。歷三年。敬書全經(jīng)。特將毗廬果海。性德圓融無礙廣大自在。微妙莊嚴。以示眾生日用,F(xiàn)證平等心地法門。以報其親。如引細流而歸于海。可謂善于返本而報本者也。世之大孝能有過于此者乎。敬題之。以為書經(jīng)者勸。
蔣魯材先生壽詩唱和集題辭
讀詩四首。具見行藏。根深則果茂。源遠必流長。證自覺之圣智。入本住之山場。步步而到坭澈底。剪剪而破的穿楊。誦金剛而頓忘世相。證般若而免見閻王。浴滄溟而已具諸河之水。一粒而備聞眾氣之香。猶?利天之雜林。靡作差殊之見。類須彌山之南面。純舒金色之光。
功德林常齋會題詞
我佛教人。斷惑證真。梵網(wǎng)首戒。先斷殺生。好生惡死。物類同情。殺之可怕。放之則忻。以人食畜。畜死為人。冤冤報應(yīng)。因果非輕。不作殺孽。可免災(zāi)臨。近世殺劫。聞之神驚。諸有智者。事理通明。上崇佛旨。下體生心。集會提倡。普勸親鄰。交際酬酢。概絕葷腥。持齋吃素。保體養(yǎng)身。既斷肉食。免害生靈。少殺一命。多放一生。植福行善。物我同仁。況是未來諸佛。過去二親。我當合掌贊嘆。勸君勉力遵行。
海潮音十周紀念題辭
閑以宏法滬上。自夏歷八月初八日動身。至十一月二十九旋歸。閱百余日之久。江蘇泰縣居士林海潮音編輯社不之知。為該刊十周紀念。函來觀宗索余文。返寺。日即晚。庫房執(zhí)事人送來函件一大堆。若循序答復(fù)。非經(jīng)旬不克了事。越三日。展讀至該社函。適有客至。余隨手與之閱。讀畢?驮。吾聞達摩西來。以不立文字為宗。蓋欲掃空諸相。直究本心。而趨真實覺地者也。而名山宿德。何莫非達摩之子孫。為之徒者。因其說法。往往編以成書。名曰語錄。及至近代以來。曰周刊。曰月刊。曰旬刊。曰特刊。種種諸說。奚啻百端。無乃與不立文字之旨。相違戾乎。余應(yīng)之曰。子之問。乃非是之謂也。夫起衰救弊。各隨其時。吾佛世尊。為三界大師。住世四十九年。說法三百余會。至雙林潛輝已后。諸弟子結(jié)集大小乘經(jīng)。為修多羅藏。至繁且多也。復(fù)慮后之人溺于見解。而反為心累。故以正法眼藏。付囑摩訶迦葉。拈華微笑之間。將甚深微妙之法。含攝無余。此亦化導(dǎo)之一法門耳。非真謂鹿野苑至跋提河。所言皆當擯棄之也。不然。如來自兜率下生。何不即以單傳直指示人。顧乃諄囑勸誘而弗置之耶。去圣既遙。后學纏繞名義。而不之脫。誠為如來之所慮者。達摩出而救之。乃取迦葉微笑之旨。輒以示人。蓋亦有所甚而不得已焉。近代新出諸刊。其所唱酬之士。以文字三昧。游智慧海。此乘時利見。亦扶衰救弊之至意也。海潮音出刊將十周。獲其益者甚多。至去年。幾乎不可相續(xù)。承今該社編輯居士。出而起之。繩繩不斷。誠堪稱法王之忠臣。慈父之孝子矣。是以老朽欣然奉作。不敢以不文辭。
題為寬禪人血書妙經(jīng)
玉毫未舉。金刃未開。盡大地是一部妙法蓮華經(jīng)。圓陀陀。光爍爍。儼若血淋淋地。人能于斯見得澈底。謂世尊出世之本懷已暢可也。謂世尊本不曾開口亦可也。是殺人刀。是活人劍。略露鋒铓。龍騰豹變。如是刺血。如是書經(jīng)。是真精進。是名真法供養(yǎng)如來?芍^言言得髓。滴滴歸源。奚止書無所書。刺無能刺而已哉。如或未然。必見我為能刺。經(jīng)為所書。聞贊而喜。聞謗而瞋。以生滅心。起我慢幢。不特心迷妙法。直是血污蓮華。且又深負這一軀百劫千生難得之人身。為可惜矣。寬禪人。爾其勉之。
題江易園居士所著陽復(fù)齋詩偈集辭
圓人授法。無法不圓。詩人作偈頌。無偈頌不詩。乃夙慧天然。非作意使之爾也。鄞縣前知事暉午江公。將易園居士所著之陽復(fù)齋詩偈集稿。托海上黃涵之居士。轉(zhuǎn)寄示余。余閱之。喜曰。是所證悟者之言也。以有分別心。說無分別法。以有言之事。顯離言之道。以可思議之念佛法門。證不可思議之唯心凈土。導(dǎo)引文人。同趨極樂。其意盡善。用心甚苦也。且集稿之文辭高爽。句義絕塵。語語皆從大慈悲心中流出。如葫蘆之落水。轉(zhuǎn)轉(zhuǎn)有面。類水銀之墮地。顆顆皆圓。體廣用深。事明理澈。啟迪人心。有裨世道者。夫豈小哉。以之而刊印流行。公諸同好者。未始非利生之法施歟。凡讀是集者。幸無以之作世諦文字觀。庶不負易園居士之苦心吐膽語也。有志生凈土者。毋忽。欲重宣密意。而說偈言。佛法雖至珍。執(zhí)之反為障。我有大法王。不居文字藏。六處放光明。七佛大榜樣。聽之沒音聲。視之無形狀。時時談妙法。法法悉皆忘。一句彌陀佛。作普度慈航。
金剛經(jīng)略解題辭
佛言。一切諸佛及諸佛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皆從此經(jīng)出。須知諸佛。佛寶也。菩提。法寶也。同出此經(jīng)。以見經(jīng)中不二之理。不二。即僧寶也。一體三寶。顯此經(jīng)之理具也。華嚴經(jīng)云。心造諸如來。及種種五陰。一切諸法中。無法而不造。如來。佛之通號也。五陰。法之總稱也。佛法皆從心造?梢娦牧坎欢。不二。即和合僧也。三寶同一心造。顯華嚴之事造也。應(yīng)知華嚴之事造。造于此經(jīng)之理具。此經(jīng)之理具。具于華嚴之事造。繇理具。方有事造。繇事造。始見理具。圓覺經(jīng)文殊師利言。一切如來。本起因地。皆依圓照清凈覺相。永斷無明。方成佛道。據(jù)此。方知理具者性德也。事造者。修德也。修德有功。性德方顯。故須于本起因地之中。悟得無明性空。深達實相。依實相理。起圓觀修。照見五蘊皆空。徹顯清凈覺相。永斷無明。至無可斷。方成佛道矣。此經(jīng)教人。不取心相。不取法相。并不取非法相。取心相。未離我執(zhí)。取法相。未離法執(zhí)。取非法相。猶未離乎空執(zhí)也。故皆云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能不取心相者。證我空也。不取法相者。證法空也。不取非法相者。證空空也。觀自在菩薩于因地時。修耳根圓照三昧。解六結(jié)。越三空。故得獲二殊勝。發(fā)二妙用。佛說般若波羅密。即非般若波羅密。是名般若波羅密。即依此三義而說也。初證我空。真諦顯也。次證法空。俗諦顯也。后證空空。第一義諦顯也。真諦泯一切法。故云即非。俗諦立一切法。故云佛說。第一義諦統(tǒng)一切法。故云是名。佛說者。文字般若也。即非者。觀照般若也。是名者。實相般若也。實相無相。亦無不相。故不壞假名。所以稱為是名般若波羅密也。三諦一心。是天然之性德。舉一即三。三原是一。非前后也。非并別也。本來之理。具諸法故。今于椒江宏揚懺法。獲遘樗?居士手著金剛經(jīng)略解。以期永永壽世。謹述此以為讀是解者勸。
題弘法刊辭
佛法不自說。宏揚在智人。如來廣長舌。苦海布梁津。要知精研斯刊。先須定志凝神。把手牽君行不得。為人自肯乃方親。
溫州葉顯參居士題辭
魯經(jīng)與竺典。誰不曰殊途同歸。試問臨行跨步。到末后牢關(guān)冥路。裹足資糧。畢竟孰優(yōu)孰劣。瓊院比茆堂。我乃云樂邦苦海。當思立命安身。須生前預(yù)辦。珍池棲神蓮萼原來白色白光。
溥常法師照題辭
其形如獅。其行可師。傍人淺識。唯我深知。性海絕纖。泯中泯邊。一念寂照。萬象森然。真見無見。隨緣不變。南北兩都。幾乎踏?。腳跟到處。因緣會集。宏法毗盧。請他主席。偉人光復(fù)。清主遜國。一舉萬程。遠馳異域。滇南日本。南洋島。兩岸中流。無非妙道。十余年來。佐理報恩。提倡學院。光彩山門。主講華嚴。提綱淺說。廣遠流通。后昆受益。噫。梅若不經(jīng)徹骨寒。何得有此好消息。
單寄照題辭
受七尺身。離五塵欲。示僧伽形。披解脫服。發(fā)覺根苗。胤靈筋骨。閉目喃喃。跏趺兀兀。若谷神之安靜。猶幻云之出沒。雖未學老龐。推寶入淵。差不多好像一個周利盤特。
偶題詞
圣經(jīng)不厭百回讀。細讀心思理自明旨哉言乎。豈欺人哉。余生平自愧。百無一能。唯喜讀誦。自披緇以后。所定課讀之經(jīng)有四。曰圓覺。曰金剛。曰普賢行愿品。曰觀無量壽佛經(jīng)。忽忽四十余年。限定每日一回。直是一萬數(shù)千?矣。惜未細讀心思。雖
覺經(jīng)義昭然。而妙觀全荒。茫無心得。大似循行數(shù)墨。
上海佛教居士林題辭
常寂光土。原無依正之殊。實報莊嚴。遂有佛生之異。己清粗垢。下土非其所居。不破無明。上二如何得入。故設(shè)方便之化城也。由妄識之紛紜。飄流五濁。因貪瞋之業(yè)系。莫返一真。于是大哀曠濟。提拔沈流。勞我釋尊。示生堪忍。乃就同居而引歸寶所也。
- 上一篇:諦閑大師遺集 第五編 聯(lián)語
- 下一篇:諦閑大師遺集 第五編 詩偈
- 怎么才能至誠懇切的念佛?
- 為什么妄念多?因為正念提不起來
- 想要了卻生死大事 必須研究佛經(jīng)
- 怎樣念佛必定往生西方凈土
- 世間一切都逃不出因果二字
- 除生死大事外,其余都可商量
- 諦閑大師開示
- 因果報應(yīng)貫通三世,善惡禍福絲毫不爽
- 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愿品輯要疏
- 拜佛時心不誠拜了也是白搭
- 佛法具備挽救世道人心的三大法寶
- 想要了卻生死大事必須研究佛經(jīng)
- 圓覺經(jīng)講義附親聞記
- 關(guān)于念佛的開示
- 諦閑大師遺集 卷首
- 諦閑大師遺集 總目次
- 諦閑大師遺集 第一編 妙法蓮華經(jīng)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
- 諦閑大師遺集 第一編 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愿品
- 諦閑大師遺集 第一編 普賢十大愿王別釋
- 諦閑大師遺集 第一編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義附親聞記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