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“牧牛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在修心

大安法師:佛教“牧!笔鞘裁匆馑?就是在修心

制伏六根是修行的重要科目

  今年是牛年了,牧牛是佛教非常具有象征意義的一個修道方面的名相。這個名相的理念可以追溯到《佛遺教經(jīng)》。《遺教經(jīng)》講,佛在臨終的時候,那種婆心切切——佛滅度之后的眾生如何修行呢?修行要制伏六根了。

  因?yàn)槲覀兊牧,前五根都是奔逸在外?mdash;—五塵,又稱為五欲,色聲香味觸。當(dāng)五根奔逸在外面的五欲的時候,他就會起惑造業(yè),就會破壞戒律,心就收不回來。

  制伏六根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的科目。五根追求五欲,最重要的是意根。要制伏前五根,更重要的,要制伏第六意識,就是我們這個妄心。妄心,有時候就用牛來表達(dá)。

  對這頭牛,你得要對治,心性上要對治,要涵養(yǎng)。當(dāng)一頭野牛,這就是代表我們的心性,沒有修行的話,就像那頭野牛,到處亂跑,踐踏莊稼,晝夜不息。這就用未牧之牛代表我們這個狂妄的心性。

  每天的舉心動念、行為造作,都是在造作三界六道輪回的惡業(yè),就像煩惱賊劫舍自己的家珍,戕害我們自己的法身慧命,這就類似于野牛把很好的禾苗都給踐踏了一樣。所以,我們沒有信佛之前都是這個樣子。

  信佛了,知道有輪回了,知道有因果了,而且知道生命當(dāng)中成佛是最高的目標(biāo),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的,所以我們就要對狂妄的妄心,要對治,不讓它再千山萬水地亂跑了。

為什么要持戒?戒律就是繩索

  但這個牛已經(jīng)跑慣了,那怎么辦呢?首先,要有一根穿鼻之繩。牛的鼻子有一個孔穴,一根繩穿過去,繩索穿過去,那個地方是很脆弱的,只要一拽,它就會覺得疼痛,它就不會亂跑。修治我們這個心,亦復(fù)如是。為什么要持戒?戒律就是這根繩索。

  但是這種慣性還是很強(qiáng),所以還得要牧牛山童來對治這個野牛。不僅有根芒繩拽著它,而且還有木棍子,還有鞭子,抽打它,讓它感覺疼痛,讓它不至于到處亂跑。

  由于拽過來,它感到疼痛了,它也跑不掉了,所以慢慢地調(diào)制。這就等于這頭黑牛,開始全身都是黑的,慢慢地修行,有一部分變白了,比如從頭部就有點(diǎn)白了,慢慢地頸部白了,背上白了……直到最后。

  我們凡夫原來舉心動念都是造黑業(yè),類似于牛全身都是黑的,我們內(nèi)心都是黑漆桶一個,造黑業(yè)就會下三惡道。好,由于我們信因果了,知道六道輪回的可怕了,知道造惡業(yè)就下阿鼻地獄了,就不敢去造了,就開始去持戒了。

  持戒就是止惡修善,當(dāng)你去修善,就修白業(yè)的時候,牛慢慢褪掉它的黑。其實(shí),白就是它的本色,只要把黑的褪掉了,白就出來了,那以后越來越白了。我們舉心動念、行為造作,就不是從無明妄心里面出來,而是從我們的清凈心里面出來。

  這本性當(dāng)中流露出來的行為,與天理、天道相應(yīng)的。這就是佛的十八不共法,身口意三業(yè)隨智慧行,就是孔子到了七十歲“從心所欲不逾矩”的境界了。

人牛雙泯,徹顯本地風(fēng)光

  好,佛教把這個牛調(diào)制到了純白的狀態(tài),還不是最高目標(biāo),一直要把這個牧牛的人和所牧的牛消泯。只要有相狀的都是緣起法,緣起法自性本空,回到那個空就是回到了一真法界。

  所以古人牧牛圖有十個過程,從未制未調(diào)——沒有調(diào)過之前全身都是黑的野牛,狂性亂跑——到粗調(diào)、到回首、懺悔、柔順,直到最后人牛雙泯,一個大圓圈,類似于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的一真法界。

  這就是我這寫的:直待人牛雙泯,徹顯本地風(fēng)光,己躬大事,方慶成辦。這就是我們回歸到大涅槃的狀態(tài)——常樂我凈,回歸到常寂光土,我們本有的佛性。

  所以,我們佛教這些修行大德,或者自己來牧這頭牛,或者教他人來牧這頭牛。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了。所以那行小字——一回入草去,驀鼻拽將來,這就表明怎么牧,牧的方法。

  這句話是出自一個禪宗的公案,這個公案也就發(fā)生在江西的撫州。馬祖道一度化了一個獵人,打獵的,就是石鞏慧藏禪師。有一次石鞏禪師在廚房里面干活,馬祖就問他:“你在作什么?”石鞏禪師說:“牧牛。”這就有禪機(jī)了。

  他在廚房里面,你不要理解為他在放牛,牧牛就是在修心。如果宗門下他參話頭,這個話頭是不能打失了,他要保持正念。在牧牛,馬祖道一就問:“你怎么牧?”石鞏禪師就回答這句話:“一回入草去,驀鼻拽將來。”

  “一回”,這就指心性的念頭,忽然他忘失了念頭了,他不是正念了,妄念又奔逸到六塵里面去了,這打失正念就叫“入草去”,這頭牛又往草叢里面跑了。那怎么辦?

  “驀鼻拽將來。”它的鼻子有一根繩索,你得要當(dāng)下覺察到念頭跑了,馬上把它拽過來,拽到正念上,而且這個時間是立馬要做,不隔時,就驀直——馬上、當(dāng)下、即刻、不隔時,把這個念頭要拽過來。這是一個修行人的經(jīng)驗(yàn)之談。

念佛要有高度覺照的心

  那就像我們念佛,你念著“南無阿彌陀佛”的時候,可能你開始還在念清楚聽清楚,念念念……你心里就想其他的事情了。當(dāng)你想其他的事情,這時候這就“入草去”了,你怎么馬上覺察到你被其他的念頭牽走了,把這念頭再回到佛號上?這是要有高度的覺照的心。

  原來說有一個做生意的,做花生的生意,進(jìn)了一大筆貨,放在倉庫里面,他也是佛教徒。你看,他做功課的時候,開始也在念阿彌陀佛……,念一念,他就想到他那個生意了:我那個花生放在倉庫里面,怎么銷出去?怎么賣個好價格啊?開始這個念頭就入草去了。

  入草去,他最后不是念阿彌陀佛,他在念“花生、花生……”,也不知道念多久,才發(fā)現(xiàn):哦,我怎么念花生去了?說明已經(jīng)不是一回入草去了,無數(shù)回的妄念,一個妄念接一個妄念,都是這個樣子。

  這個不失正念不容易的。你沒有高度的真為生死的心,念頭就會被五欲六塵牽著跑,而且越跑越遠(yuǎn)。

  就好像一個人十天百萬佛號閉關(guān),回來談體會——我這次閉關(guān)很有收獲,我把我公司運(yùn)作的全過程都想明白了。他在那里念佛,不是念佛求往生了,因?yàn)槟莻公司他認(rèn)為怎么運(yùn)作是很重要的。這就是入草去,已經(jīng)入得很深了,沒有做到“驀鼻拽將來”。

  所以無論是參禪,還是念佛,還是止觀,一定要把兩句話落實(shí)下來。凡夫都有妄念,問題就是妄念起了,你能覺察到,馬上把它拽過來,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,這就是善巧——能夠善巧地牧牛之人。

  古德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榜樣,榜樣是要我們認(rèn)真學(xué)習(xí)的。我們現(xiàn)在在這個時代,五濁惡世,三界無安,各種疾疫災(zāi)難頻繁出現(xiàn)。這都是我等眾生的惡業(yè)所感,要從自身找原因,不要到外面去找種種客觀的原因。所以要自牧,回光返照,深刻內(nèi)省。

  正因?yàn)槲覀冇胸澆_癡三毒的念頭,才會感得有毒的東西,你內(nèi)心沒有毒,就不會有毒現(xiàn)前。即便是有現(xiàn)前,對你也沒有關(guān)系,你也是安全的。所以新的一年就用這個“牧”——牧牛來跟大家作一個分享。牧牛的課題是盡形壽的,可能還不是這一世,可能是盡未來世的,盡未來際。

  在初發(fā)心到圓成佛果的中間過程,都是牧牛的過程,牧到最后就是大白牛了,成就一乘的佛果。希望我們這個業(yè)力凡夫的這頭“黑牛”,經(jīng)過這個世間的持戒念佛,稍微變白一點(diǎn)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慈悲加持,就變得純白了。南無阿彌陀佛!感謝大家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