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師地論
《瑜伽師地論》梵文 Yogācāra-bhūmi-?āstra佛教論書。簡稱《瑜伽論》。瑜伽師地,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(jīng)歷的境界(十七地),故亦稱《十七地論》。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,無著記錄。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。...[詳情]
瑜伽師地論 初持瑜伽處真實義品第四
【譯文】
有二種人對佛所說的法義、戒律都加以敗壞。第一種人,將色聲等等現(xiàn)象的事相,以假借言語表述的諸法本性以為是實有的,對在真實意義上并不存在的事相,生起增益為實有的執(zhí)迷:第二種人,將假借言說表述事相意想、假借言說表述事相所依托的離絕言說的諸法實性、勝妙理義的法性,說成是一切種類都無所有,對真實存在的事相生起損減為實無的執(zhí)迷。對在真實意義上不存在的事相,生起增益為實有的執(zhí)迷,從而建立錯謬教法的人,他們所有的過失在前面都已全面地揭示了,他們由於對色聲等等現(xiàn)象在真實意義上并不存在的事相,生起增益為實有的執(zhí)迷,從而構成過失,所以對佛所說的法義、戒律敗壞很大。對色聲等等現(xiàn)象在真實意義上唯有圣人智慧能證獲空性事,生起損減為實無的執(zhí)迷,從而違悖了正確把握諸法構成過失的人,由於執(zhí)有、執(zhí)無這過失,對佛所說的法義、戒律敗壞很大。
我現(xiàn)在應當說,如果對色聲等等諸現(xiàn)象為真實存在的唯有圣人證獲的空性事,生起損減為實無的執(zhí)迷,就會認定既無真實空性存在,也下存在假借言說表述諸法本性的虛假,如此二種結(jié)果都不合道理。譬如要有色等五蘊和合,才有借以形成的人,并非沒有五蘊等事相事而有借以形成的人,如此必須存在於色聲等等諸現(xiàn)象中的真實,唯有圣人證獲的空性,才可能透徹色聲等等諸現(xiàn)象的假借言說:而不是否定真實,唯有圣人證獲的空性事,能明了對色聲等等諸現(xiàn)象的假借言說。如果只有虛假,沒有實事,那么既然所依托的處所不存在,依托實事的虛假也不復存在,這就稱作對諸法假言表述的破壞。例如有一類人,聽了難以理解大乘種性智慧相應的空性經(jīng)典、以密意旨趣表述的極深經(jīng)典,卻不能如實理解所說的理義,生起虛妄的分別,由不慧巧方便的方式引出尋思,從而產(chǎn)生這樣的見解、立起如此理論:一切都只是虛假,這是真實。如作這樣的觀法,才稱作正觀。他們將虛假所依托處的作為真實存在,把圣人的空性事,反撥成不存在,這就成了一切虛假都沒有了,怎能說有二切都只是虛假,這是真實?因此,他們是對真實和虛假二種都謗壞成不存在。
由於他們謗壞真實和虛假,應當知曉這就稱作最極端的無論者。對這種無論者,一切有智慧的、同修清凈梵行的人都不應與他們同語,不應與他們同住。這樣的無論者,既能敗壞自己,也能敗壞世間中追隨他們和其持同見解的人。
世聳依據(jù)密意說:「寧可跟隨起諸法存在永恒真實主宰見解的一類人,也不跟隨惡劣錯誤地見取空義的一類人。」什么原因?起諸法存在永恒真實主宰見解的人,只是對所要認知的境界迷惑,并下謗壞一切所要認知的境界,也并不因此墮入諸惡趣;對來求取正法、求解脫苦痛的人,不用非正法去欺誑,及時引導修學正法不滯阻,對佛法、對圣諦也能建立,對種種修學事不生慢怠心。惡劣錯誤見取空義的人,既對所要認知的境界迷惑不明,又謗壞一切所要認知的境界,并因此墮入諸惡趣:對來求取正法、求解脫苦痛的人,既用偏邪法去欺誑,又不及時引導修學解脫,對佛法、對圣諦不能建立,對種種修學事生極慢怠的心——如此將真實存在的空性事?lián)p減成實無的人,對佛所說的法義、戒律敗壞很大。
什么人是惡劣錯誤見取空義的人?指沙門或婆羅門,對那假言本性因假借言說表述并非實有,所以是空,他們也不相信接受;對離言本性離絕言說的真如實有的空,也下相信接受,如此稱為惡劣錯誤見取空義的人。為什么?由於假言本性假借言說表述并非實有,所以是空,那假言本性在真實意義上并不存在,這離言本性離絕言說的真如實有空性,其真實是存在的。由於這些道理,才可說成空。如果說一切都無所有,那么依據(jù)什么稱名空?依據(jù)的是不存在,又怎能將哪些現(xiàn)象稱名空?空的依據(jù)和失去依據(jù)的空的現(xiàn)象都不存在,又有什么理由來論說空?也不應該說由於一切都無所有,就對此一切都無所有說成是空。所以稱此見取空義的人是惡劣錯誤見取空義的人。
什么人又稱為善取空義的人?指由於對此意想一切關於色聲等等事,和那假借言說表述的諸法本性都無所實有,由於那假借言說表述的諸法本性是非真實存在,因此正觀它為空:又由於對意想一切關於色聲等等事,和其余假言本性所依托的離絕言說的諸法實性都是實際存在的,由於其余假言本性所依托的離絕言說的諸法實性是實際存在的,因此如實觀知真實是存在的,如此稱為覺悟到空性契合真實不顛倒。指如前所說的意想一切關於色聲等等事、所說的假借言說表述的色聲等等諸法本性都無所實有,所以對意想一切關於色聲等等事,因它們是假借言說表述色聲等等的本性,所以說它是空;相對此意想一切關於色聲等等事,什么是其余的離絕言說的諸法實性?指假借言說表述色聲等等諸法本性所依托的事,對如此二種理事都能如實知曉。指在意想一切關於色聲等等事中,存在真實性的唯圣人把握的空性事,在唯圣人把握的空性事中也有唯圣人才能明識的虛假,下對在真實意義不存在的事,生起增益為實有的執(zhí)迷,不對實有的空性事,生起損減為實無的執(zhí)迷,不增不減,對實無事不見取為實有,和對實有事不舍棄見取為實有,如實知曉作為離絕言說的本性的實體真理。
如此見取空義的人稱名為善取空義的人,他們能用真正智慧來通達諸法的空性:如此隨順證獲契合真實理義,應當知曉諸法離絕言說的本性。
【原典】
有二種人於佛所說法晃奈耶①俱為失壞。一者於色等法②、於色等事謂有假說自性自相,於實無事起增益執(zhí)③;二者於假說相處、於假說相依離言自性勝義法性,謂一切種皆無所有,於實有事起損減執(zhí)④。於實無事起增益執(zhí)妄立法者所有過失,已具如前顯了開示,於色等法實無事中起增益執(zhí)有過失故,於佛所說法兒奈耶甚為失壞。於色等法實有唯事⑤起損減執(zhí)壞諾法者所有過失,由是過失於佛所說法且奈耶甚為失壞。
我今當說,謂若於彼色等諾法實有唯事起損減執(zhí),即無真實,亦無虛假⑥,如是二種皆不應理。譬如要有色等諾蘊,方有假立補特伽羅,非無實事,而有假立補特伽羅,如是要有色等諾法寶有唯事,方可得有色等諾法假說所表;非無唯事,而有色等假說所表。若唯有假,無有實事,既非依處,假亦無有,是則名為壞諾法者⑦。如有一類,聞說難解⑧大乘相應空性、相應未極顯了密意趣義甚深經(jīng)典,不能如實解所說義,起不如理虛妄分別,由不巧便所引尋思,起如是見,立如是論:一切唯假,是為真實。若作是觀,名為正覲。彼於虛假所依處所實有唯事?lián)転榉怯校莿t一切虛假皆無,何當?shù)糜卸形,是為真實?」由此道理,彼於真實及以虛假二種俱謗都無所有。由謗真實及虛假故,當知是名最極無者⑨。如是無者,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應共語,不應共住。如是無者,能自敗壞,亦壞世間隨彼見者。
世尊依彼密意說言:[寧如一類起我見者,不如一類惡取空⑩者!购我怨?起我見者,唯於所知境界迷惑,不謗一切所知境界,不由此因墮諾惡趣;於他求法、求苦解脫,不為虛誑⑾,不作稽留⑿,於法⒀、於諦⒁亦能建立,於諾學處不生慢緩。惡取空者,亦於所知境界迷惑,亦謗一切所知境界,由此因故墮諸惡趣;於他求法、求苦解脫,能為虛誑,亦作稽留,於法、於諦不能建立,於諸學處極生慢緩——如是損減實有事者,於佛昕說法尾奈耶甚為失壞。
云何名為惡取空者?謂有沙門或婆羅門,由彼故空亦不信受,於此而空亦不信受,如是名為惡取空者。何以故?由彼故空,彼實是無;於此而空,此實是有。由此道理,可說為空。若說一切都無所有,何處、何者、何故名空⒂?亦不應言由此,於此即說為空⒃。是故名為惡取空者。
云何復名善取空者?謂由於此⒄、彼⒅無所有,即由彼故正覲為空;復由於此余實足有⒆,即由余故如實知有,如是名為悟人空性如實無倒。謂於如前所說一切色等想事、所說色等假說性法都無所有,是故於此色等想事由彼色等假說性法說之為空;於此一切色等想事何者為余?謂即色等假說所依,如是二種皆如實知。謂於此中實有唯事,於唯事中亦有唯假,不於實無起增益執(zhí),不於實有起損減執(zhí),不增不減,不取不舍,如實了知如實真如離言自性。如是名為善取惡者,於空法性能以正慧妙善通達;如是隨順證成道理,應知諸法離言自性。
【注釋】
①法毗奈耶:法義和戒律。毗奈耶(Vinaya)即戒律。
、谏确ǎ杭辞拔奶峒暗奈逄N:六處、四大種等等法。
、垤秾崯o事起增益執(zhí):即肯定徧計所執(zhí)相。
④於實有事起損減執(zhí):即否定依他起相和圓成實相。
⑤唯事:唯有圣人智慧能證獲的空性事。
、逕o真實,亦無虛假:即然作為真實存在的空性不存在,那么假借言說表述事相的虛假也不存在。因為虛假是相對真實而存在的,依托真實而存在的。
、邏闹T法者:否定虛假的存在,就是破壞諸法假言說相的人。因為這樣會對假言說相起非非之想。
、嚯y解:指不被大乘之外的聲聞乘、獨覺乘理解。
⑨最極無者:按瑜伽行派說法,此論者即否定了偏計所執(zhí)相的存在,也否定了依他起相、圓成實相的存在,即否定了一切種法相的存在。
、鈵喝】眨杭葱翱眨瑦毫渝e誤地見取空義。惡取空論者主要指小乘說一切有部、大乘方廣部的空性論。說一切有部持「分析空」論空,即將一切事物現(xiàn)象分析成諸要素,從而論定一切事物現(xiàn)象都非實有。方廣部持「幻化空」論空,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,如同兌角龜毛如幻如化全是虛無。
、喜粸樘撜N:對來求正法的人,不用非正法去欺誑。
⑿不作稽留:對來求解脫苦痛的人,及時引導修學不滯阻;簦瑴柙谏劳纯鄡(nèi)。
、逊ǎ撼鲭x清凈品法、正法、佛法。
、抑B:即苦集滅道四圣諦。
、雍翁帯⒑握、何故名空:即何處名空?何者名空?何故名空?意思是二切都無所有)依據(jù)什么稱名空?依據(jù)不存在又怎能將哪些現(xiàn)象稱名是空?空的依據(jù)不存在,空的現(xiàn)象也不存在,又有什么理由來論說空?
、砸嗖粦杂纱,於此即說為空:此即指「二切都無所有」的惡取空論的命題。這二句是本論揭示惡取空論在邏輯上的錯誤:一說一切都無所有是空,就像說種性是種性一樣,陷入無意義的同義反復;二陷入了悖論;既然「二切都無所有」是空,那么「二切都無所有」這一命題本身有不有,是不是空?
、沾耍褐浮付猩认胧隆梗馑际且庀胍磺虚_於色聲等等的事。
、直耍褐浮干燃僬f性法」,意思是假借言說表述的色聲等等諸法本性。
、子伸洞擞鄬嵤怯校河伸秾σ庀胍磺虚_於色聲等等的事,和其余假借言說表述諸法的本性所依托的離絕言說的諸法實性,都是實際存在的。
- 上一篇:瑜伽師地論 初持瑜伽處種性品第一
- 下一篇: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有余依地第十六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三(9)
- 《勝鬘經(jīng)》解說
- 勝鬘經(jīng) 源流
- 瑜伽師地論講記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9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8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7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6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5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4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3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2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(1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(7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(6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(5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(4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(3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(2)
-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(1)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一
-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
- 卷一 序品 第一
-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(yè)感品
-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
-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
- 第三卷 觀眾生業(yè)緣品
-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
-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
-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序品第一
-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
-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
-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
-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贊
-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開經(jīng)偈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二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原文卷一至卷五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弘傳序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一卷
- 卷一 方便品 第二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回向偈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譬喻品第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方便品第二
- 卷二 譬喻品 第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四
-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
- 卷二 信解品 第四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七卷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
-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
-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
-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十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五
-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
- 圓覺經(jīng)講的是什么內(nèi)容?圓覺經(jīng)概說
- 《大寶積經(jīng)》共有多少卷,是誰翻譯的?
- 楞嚴經(jīng)是怎么來的?楞嚴經(jīng)的由來故事
- 佛經(jīng)的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是什么意思?
- 玄奘大師版《心經(jīng)》講記
- 念地藏經(jīng)期間總做噩夢,這是為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怎么來的,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?
- 念經(jīng)時,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(nèi)容,感受景象嗎?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的四種版本
- 維摩詰經(jīng)主要講了什么?
- 華嚴經(jīng)是大乘經(jīng)典嗎,有哪些漢譯本?
- 真正的佛在哪里?真如自性是真佛,邪迷三毒是魔王
- 《壇經(jīng)》處凡愚而不減,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人生在世間,應實行善德的講解
- 百佛名經(jīng)注音版
- 增一阿含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,多少卷,講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偈語“汝等眾生,不能自救”是什么意思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是誰說的?
- “空”與“色”相依相存,無有差異
- 《法華經(jīng)》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?
- 《法句經(jīng)·智者品》偈頌:智者不為得失心動
- 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的漢譯本與注疏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心經(jīng)譯者玄奘大師
- 佛語法門經(jīng)注音版
- 法華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者鳩摩羅什介紹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?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此心難覺察,隨欲望流轉(zhuǎn)的解讀
- 《心經(jīng)》的大智慧
-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《金剛經(jīng)》
- 《父母恩重難報經(jīng)》提倡孝道的偈語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中的兩處“念”是指什么?有什么不同?
-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(jīng)注音版
- 大方等如來藏經(jīng)注音版
-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?常修慈悲心,煩惱自然無
- 《法句經(jīng)·心品》偈頌:飄浮不定心,不明了正法的講解
-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(jīng)典?
-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
- 華嚴經(jīng)有幾個版本?四十華嚴、六十華嚴、八十華嚴
- 菩薩生地經(jīng)注音版
- 從《壇經(jīng)》片段,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全文
- 地藏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
- 無量壽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
- 金剛經(jīng)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原文
- 金剛經(jīng)譯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譯文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心經(jīng)講解
- 心經(jīng)譯文
- 南懷瑾:《金剛經(jīng)說什么》
- 六祖壇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譯文
- 六祖壇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講解
- 楞嚴經(jīng)譯文
- 金剛經(jīng)講解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俱舍論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講解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楞伽經(jīng)譯文
- 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無量壽經(jīng)譯文
-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
- 瑜伽師地論講記
- 解深密經(jīng)原文
- 阿彌陀經(jīng)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白話文(王智隆居士)
- 成唯識論原文
- 維摩詰經(jīng)譯文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白話文
- 華嚴經(jīng)講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