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二卷
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二卷
尊者眾賢造
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
辯本事品第一之二
于色蘊中已說根境唯余無表此今當說。頌曰
亂心無心等隨流凈不凈
大種所造性由此說無表
論曰。亂心無心等者。等言謂通兩處。即不亂心及有心位。不善無記名亂心。余心名不亂。無想滅定名無心。此能滅心故。雖更有余無心果位。而無表色非所隨流。故無心言不攝于彼。于三性心及無心位相似相續(xù)。故名隨流。凈不凈者。謂善不善。善心等起名凈無表。相似相續(xù)說為律儀;蚍锹蓛x。不善心等起名不凈無表。相似相續(xù)。說為不律儀;蚍遣宦蓛x。若無記心亦為二種。剎那等起。由此即說二等起心。然凈不凈二無表色。其隨轉心或不相似。若凈無表或全無心。因等起心二各相似。已說亂心無心等隨流凈不凈。復說大種所造者。有余隨流凈不凈得。為簡彼故。說造色言。此中造者。即表因義。云何知然。如契經說。色造我見。即是因色起我見義。復言由此說無表者。由善不善心所等起。諸位隨流凈不凈色。雖如表業(yè)。而非表示令他了知。故名無表。為顯如是立名因緣。故言由此說者顯此。是余師意。經主不許如是種類無表色故。以要言之。依止身語表業(yè)差別。及善不善心等差別。所生無礙善不善色。是名無表。今謂經主。于此頌中。不能具說無表色相。以說隨流名無表故。彼自釋言。相似相續(xù)說名隨流。非初剎那可名相續(xù)。勿有太過之失。是故決定初念無表。不入所說相中。又相續(xù)者。是假非實。無表非實。失對法宗。又定所發(fā)亂無心位不隨流故。應非無表。若言不亂有心位中此隨流故無斯過者。凈不凈表業(yè)應有無表相。又謂等言通無心者。此言無用。前已攝故。亂心等言。已攝一切余有心位。第二等言。復何所攝。經主應思。或謂后等攝不亂心。前無用者。此不應然。無容攝故。何容后等攝不亂心。遮言理于相似處起。乘無起等。理不及余。故非全攝;蚩蓙y心言成無用。又應簡言。唯凈無表。于無心位隨流非余。于自釋中亦不簡別。故于此理經主應思。云何離失說無表相
作等余心等及無心有記
無對所造性是名無表色
已說無表。此中所言大種所造。大種云何。頌曰
大種謂四界即地水火風
能成持等業(yè)堅濕暖動性
論曰。此諸大種何緣名界。一切色法出生處故。亦從大種大種出生。諸出生處世間說名界。如金等礦立金等界名。或種種苦出生處故。說名為界。喻如前說有說。能持大種自相及所造色。故名為界。如是諸界亦名大種。何故言種。云何名大。種種造色差別生時。彼彼品類差別能起。是故言種。有說。有情業(yè)增上故。無始生死未嘗非有。是故言種;蚍ǔ霈F(xiàn)即名為有。生長有性。是故言種。即是生長法有性義;蚴巧L有情身義。或能顯了十種造色。是故言種。由此勢力彼顯了故。若爾便有大過之失。一切因緣于果生位。皆有用故。無大過失。有大用故。言大用者。謂諸有情根本事中。如是四種。有勝作用。依此建立識之與空。乃得說為有情根本。為別所余故復名大。又于誑惑愚夫事中。此四最勝。故名為大。如矯賊中事業(yè)勝者。別余故名大矯大賊。如是此四因緣中勝。名大別余。無太過失。有說。此四普為一切余色所依。廣故名大。有說。一切色等聚中具有堅等。故名為大。風增聚中闕于色等。火增聚中闕于味等。色界諸聚皆無香味。青等聚中闕于黃等;染壑嘘I于澀等。聲等不定。是故唯此四種名大。何故虛空不名大種。彼大種相不成立故。能損益故。立大種名。虛空不然。故非大種。豈不虛空有容受故能損益耶。虛空實無容受之用。非可聚色隨所住方虛空開避。云何容受。然無對故。不障彼住。由是虛空無損益用。若爾何意作如是說。能容受故名曰虛空。此說意言。有虛空故。令有對色展轉相容以虛空界與虛空相少分相似。故有此處假號虛空。空界即是咽喉等穴。能令眾生吞咽飲食。及有轉變便利等事。以無容受損益功能。是故虛空定非大種。又諸大種非一非常。自相眾多果別無量。虛空自性是一是常。相無差別。全無有果。非無別因生有別果。是故虛空不名大種。若謂余因有差別故能助虛空生別果者。即此別因能生別果。何用執(zhí)此虛空為因。有說。虛空其性常故。法生滅位相無差別。地等不爾。故法不同。現(xiàn)見大種。種等位中。其相轉變芽等位起。虛空無為則不如是。性相常故。作用都無。既不能生故非大種。又于此中。由大及種二言具故。唯四義成。虛空有大而無種義。種與能生名差別故。有說。虛空亦無大義。體非色故。造色及余有為非色性能生故。是種非大。如前所說。大種二義互不成故。隨闕一種不能。生成所造色故。大種唯四不增不減。毗婆沙者作如是言。減即無能。增便無用。故唯有四。如床座足有說。大種法爾唯四。有說。大種于所造色唯須持攝熟長四業(yè)。若減若增無能無用。云何得知。此四大種恒不相離。如入胎經及大造經。應了知故。又理應然。何等為理。謂石等中現(xiàn)有能攝。生火增墜三業(yè)可得。故知于此有水火風恒不相離。于諸水中現(xiàn)有持攝。暖性流動三業(yè)可得。故知于此有地火風恒不相離。于火焰中現(xiàn)有任持。攝聚擊動三業(yè)可得。故知于此有地水風恒不相離。于風聚中現(xiàn)有能持。起冷暖觸三業(yè)可得。故知于此有地水火恒不相離。復云何知。如是四界。由此因緣恒相隨逐。由此能成持等業(yè)故。謂地等界如次能成持攝熟長四種事業(yè)。由此因緣。于諸色聚。若有持等四業(yè)可得。即知此中有地等界;ゲ幌嚯x恒相隨逐。為能持等四業(yè)即是界自相耶。不爾云何。如是四界隨其次第。堅濕暖動以為自相。應知此中說性顯體。為明體性不相離故。云何應知。地等四種。異堅等相。有持等業(yè)。復云何知。地等四種。相業(yè)無異征審異耶。不見相業(yè)有差別故。我等不見堅等持等相業(yè)有異故。反征審汝。謂我言離堅等相條然別有持等業(yè)耶。然持等業(yè)與堅等相。非離非即。堅等即是地等自相。無所觀故。持等業(yè)用。別有所觀而施設故。非持自相。說此持業(yè)。勿一切法有持業(yè)故。皆名為地。成太過失是故應知。地界堅相無別所觀別觀所持說能持業(yè)。水界濕相無別所觀。別觀所攝說能攝業(yè);鸾缗酂o別所觀。別觀所熟說能熟業(yè)。風界動相無別所觀。別觀所長羯剌藍等;驈脱康日f能長業(yè)。長謂增盛;驈土饕又^能引大種造色。令其相續(xù)生至余方。是故持等業(yè)非即堅等相。有說。三時一時異故。知相與業(yè)其義不同。有說。地等有持等業(yè)。若地界等有堅等相。此說不然。風與風界無差別故。長動應一。風界若以動為性者。何故契經及品類足論。皆言風界謂輕等動性。復說輕性為所造色。說動為風。輕為造色。是顯自相。輕為風者。舉果顯因。是風果故。豈不火界亦是輕因。說火風增生于輕故。雖有是說而火不定。若有輕性;鹪鰹橐。是處必有增盛風界;蛴休p性。風增為因。而其中無增盛火界。如葦等花飄舉輕性。此中火界若增盛者。其中應有熱觸可得。由此風界遍為輕因。故別舉輕偏顯風界。然地等相易可了知。故不須說重等果。顯對堅等三動難了故。為地等界即地等耶。不爾。云何頌曰
- 上一篇: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一卷
- 下一篇: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三卷
-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
-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
- 卷一 序品 第一
-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(yè)感品
-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
-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
- 第三卷 觀眾生業(yè)緣品
-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
-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
-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
-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
-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
-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
-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
-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
- 《地藏經》贊
-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
- 《地藏經》開經偈
-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
- 《華嚴經》原文卷一至卷五
-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
-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
- 卷一 方便品 第二
- 《地藏經》回向偈
-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
-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
- 卷二 譬喻品 第三
-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
-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
-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
- 卷二 信解品 第四
-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
-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
-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
-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
-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
-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-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
-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
-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
-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?圓覺經概說
- 《大寶積經》共有多少卷,是誰翻譯的?
-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?楞嚴經的由來故事
- 佛經的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是什么意思?
- 玄奘大師版《心經》講記
-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,這是為什么?
- 《華嚴經》是怎么來的,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?
- 念經時,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,感受景象嗎?
- 《六祖壇經》的四種版本
-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?
-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,有哪些漢譯本?
- 真正的佛在哪里?真如自性是真佛,邪迷三毒是魔王
- 《壇經》處凡愚而不減,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
- 《法句經》偈頌:人生在世間,應實行善德的講解
- 百佛名經注音版
-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,多少卷,講什么?
- 《華嚴經》偈語“汝等眾生,不能自救”是什么意思?
-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?
- “空”與“色”相依相存,無有差異
- 《法華經》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?
- 《法句經·智者品》偈頌:智者不為得失心動
- 《維摩詰經》的漢譯本與注疏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?心經譯者玄奘大師
-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
-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?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
- 《無量壽經》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?
- 《法句經》偈頌:此心難覺察,隨欲望流轉的解讀
- 《心經》的大智慧
-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《金剛經》
- 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提倡孝道的偈語
- 《六祖壇經》中的兩處“念”是指什么?有什么不同?
-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
-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
-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?常修慈悲心,煩惱自然無
- 《法句經·心品》偈頌:飄浮不定心,不明了正法的講解
-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?
-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
-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?四十華嚴、六十華嚴、八十華嚴
-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
- 從《壇經》片段,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