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法蓮華經
《妙法蓮華經》,簡稱《法華經》,(梵語:Saddharma Pu??arīka Sūtra),後秦鳩摩羅什譯,七卷二十八品,六萬九千馀字,收錄於《大正藏》第9冊,經號262。梵文Saddharma,中文意為「妙法」。Pundarika 意譯為「白蓮花」,以蓮花(蓮華)為喻...[詳情]
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(11)
爾時大眾中,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、等,千二百人,
這個佛經講一千二百五十常隨眾,這是表法的,楞嚴經講“一千二百是圓滿功德”。五十五代表什么,代表位次。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這是五十,四加行加上等覺。這是表法的,五十五個位次,所以佛經的數字都是表法的。
及發(fā)聲聞辟支佛心、比丘、比丘尼、優(yōu)婆塞、優(yōu)婆夷,各作是念:‘今者、世尊何故殷勤稱嘆方便、而作是言,佛所得法,甚深難解,有所言說,意趣難知,
這個叫做愿解如來真實義,就是說,佛經難在什么地方,意在言外。其實我們也遇到一些人,我們講高素質的人,他也想把佛經看透,但是他發(fā)出感嘆,佛經確實不容易(看透),就難在什么地方呢,意在言外。所以“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”,靠世間的世智聰辯是解釋不了的。這里講,意趣難知啊。
一切聲聞、辟支佛、所不能及。
你看不要說我們凡夫了,連聲聞、辟支佛都不能解。
因為在法華經說,阿羅漢、聲聞、緣覺得到的涅槃不是真實的,往上還有。
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,自亦未了,而白佛言:‘世尊,何因何緣,殷勤稱嘆諸佛第一方便、甚深微妙、難解之法。
因為在法華會上,佛要說真相。
我自昔來,未曾從佛、聞如是說,
這個之前從來沒有聽佛這么說過,就是說,佛以前講的法,佛最后通通要把它放下,現在這個是最真實的。
今者、四眾咸皆有疑。惟愿世尊敷演斯事,世尊何故殷勤稱嘆甚深微妙難解之法。’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慧日大圣尊,久乃說是法,
慧日是智慧大智慧,這個真實說,到一定的時間佛才會說。
力是十力,無畏是四無畏。
禪定解脫等,不可思議法。道場所得法,無能發(fā)問者。
因為這個是佛的境界,當然不能發(fā)問。
我意難可測,亦無能問者。無問而自說,稱嘆所行道,智慧甚微妙
這是佛的智慧。這個佛說,最后說的是究竟圓滿,其實講句話大家方便好懂,佛說的第一部經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但是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說出來以后,九法界眾生都聽不懂,除了法身大士都聽不懂。那么聽不懂怎么辦呢,把《華嚴經》收回來,講了十二年阿含、八年方等,二十二年般若,最后講法華,真實說跟華嚴經是一樣的。經過這么多的次第、培訓,我們講的爬樓梯、循序漸進,這個才是說真的,但是這些真相離不開那些基礎。所以這里講的,智慧甚微妙。
諸佛之所得。無漏諸羅漢、及求涅槃者,
以前那些阿羅漢以為自己成就了,其實阿羅漢是成就了,六道成就了,出去了,還沒有出十法界,告訴我們華嚴經和法華經是究竟圓滿,一乘,經王、佛乘。
今皆墮疑網
意思就是說,難道我們以前所學的不對、不究竟嗎,難道有錯誤嗎?
佛何故說是。其求緣覺者、比丘比丘尼、諸天龍鬼神,及乾闥婆等,相視懷猶豫,瞻仰兩足尊,是事為云何,愿佛為解說。
為什么,就是說在法華經佛說真相,說他以前講的這些經都是方便說,現在要講真實的,就是這個意思,所以他們有這個疑問。
于諸聲聞眾,佛說我第一。
舍利弗在聲聞眾智慧第一。
我今自于智、疑惑不能了,
因為這個阿羅漢的智慧不能解佛的境界,何況我們呢,所以我們博地凡夫對佛只有老實聽話,佛境界不是我們境界,我們先把他接受過來,然后再慢慢來解,對我們是有好處的。佛是真語、實語,我們很多學佛,不要自作聰明,佛不會騙我們,佛是慈悲的。不要以我們凡夫的境界,不要以我們六根,我們眼睛看耳朵聽,以為我們這個是真實的。如果我們有緣聽楞嚴,我們就知道,我們都在那個別業(yè)妄見里面,我們看錯聽錯,都不曉得,展開經典才知道,我們被障住了,我們所看到的和菩薩所看到的不一樣,和阿羅漢看到的不一樣,跟佛看到的就是不一樣,眾生被循業(yè)發(fā)現,所以我們對佛講的要全盤相信,所以這個信佛不容易的。
為是究竟法,為是所行道。佛口所生子,合掌瞻仰待,愿出微妙音,時為如實說。諸天龍神等,其數如恒沙,求佛諸菩薩,大數有八萬,又諸萬億國、轉輪圣王至,掌以敬心,欲聞具足道。
爾時佛告舍利弗:‘止,止,不須復說。若說是事,一切世間諸天、及人、皆當驚疑!
就是說佛把這個真相大法說出來,有些人是不能接受的,所以你才知道佛的慈悲到極處,為了讓我們相信真實說,之前用了許許多多方便,由方便要引入真實,然后我們還有人不接受。
舍利弗重白佛言:‘世尊,惟愿說之,惟愿說之。所以者何。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,曾見諸佛,諸根猛利,智慧明了
這是舍利弗表演,就是說他跟佛說,這個法可以說,現場都是善根深厚的,不會不接受。
聞佛所說,則能敬信。
敬就是恭敬的敬,要相信哪。你看我們還有很多學佛的人,學佛的人他信不信釋迦牟尼佛,信;但是不相信西方極樂世界,(不信的)很多,不少學佛人不能接受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就是沒有完全信。這個道理很深,很多學佛人他并不接受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佛法要想全部接受不容易,這里講的敬信,所以這個后面講了,法華經為什么不開始說,說了大家不相信,如果謗法的話更嚴重,所以為什么再過九千年沒有佛法,那個時候不但不信佛還謗佛,一旦謗佛的話、謗法的話,我們眾生會墮落的更重,干脆不講,等眾生有福報的時候再來講,他沒有這個福報他受不了。所以講真話,念佛去西方極樂世界,如果他真的信了的話,他那個福報是多大的福報,佛的福報,馬上做佛,你看看,有沒有這個福報,不容易,能夠老實念佛那個福報是佛的福報。就像我們講的,比方說,你看這個樣子像不像佛的樣子,想不想去做佛,所以不容易,所以很多人念佛是口里有阿彌陀佛,他心里很多時候是沒有阿彌陀佛,也是沒有極樂世界的,這個不奇怪,如果懂得經典知道,這個還是信的不夠,所以經典能幫助我們,要敬信,敬信就要恭敬,不是迷信。
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法王無上尊惟說愿勿慮。
把真相說出來。
是會無量眾,有能敬信者。
所以講佛度有緣人。什么叫有緣?相信哪,而且要深信,所以《阿彌陀經》講“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”。要多善根、多福德,這個善根是可以培養(yǎng)的、福德是可以培養(yǎng)的,如果我們懂得的話,到極樂世界,那個福報這個世間不能比的,簡直不能比的。我們看人間帝王,和極樂世界比差的很遠很遠。我們要相信,因為極樂世界、華藏世界是性德顯現,我們現在是自性被污染。
佛復止舍利弗:‘若說是事,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皆當驚疑,
所以我們講業(yè)障“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”,疑排在第五,疑就是對經典的懷疑,不信哪。所以華嚴經講“信為道源功德母,能長一切諸善根”。
增上慢比丘、將墜于大坑!
如果誹謗的話,將墜于大坑。
爾時世尊重說偈言:止止不須說,我法妙難思,諸增上慢者,聞必不敬信。
有些不會相信。
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:‘世尊,惟愿說之,惟愿說之。今此會中,如我等比、百千萬億,世世已曾從佛受化。
受化是接受教化,這些都是善根深厚的。
如此人等,必能敬信
這個是舍利弗表演,一定能信,敬信。因為信才能講,舍利弗在請轉*輪,在請法。
長夜安隱,多所饒益。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無上兩足尊,愿說第一法
華嚴經、法華經為第一法。
我為佛長子,惟垂分別說。是會無量眾,能敬信此法
如果不信的話講了沒有用,講了他還會誹謗、會造業(yè)。
佛已曾世世,教化如是等,皆一心合掌,欲聽受佛語。我等千二百、及余求佛者,愿為此眾故,惟垂分別說。是等聞此法,則生大歡喜。
所以說有的人聞到了佛法能生歡喜心,那是他善根在起作用,他愿意做佛。所以,有的人聞了佛法,好像那種有和沒有,他沒感覺,這是善根不夠,無量壽經講,聞到這個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感應,這個也是跟過去生都有關系。有人聞到佛法他不能接受,這也和過去生有關系的。有的聞到佛法能生歡喜心,這都是善根的體現,他愿意做佛。所以經典上講“是心是佛,是心做佛”,所以這點我們要明白,要生大歡喜。
爾時世尊告舍利弗:‘汝已殷勤三請,
舍利弗表法三請。
豈得不說。汝今諦聽,善思念之,吾當為汝分別解說!f此語時,會中有比丘、比丘尼、優(yōu)婆塞、優(yōu)婆夷、五千人等,即從座起,禮佛而退。
你看現場就出現,佛親自來講法華經,現場都有五千人退席,為什么退席,不能接受法華。所以現在呢,不能接受西方極樂世界,道理也是一樣的,他不信,信的不夠。你看佛親自講,在阿彌陀經講,佛在娑婆世界勸眾生到極樂世界,難信之法。那么講法華經,有五千比丘等退席。這五千人也是表演,就是說,說白了一句話,這五千比丘等,他的善根福德不夠,不能接受大法。
所以者何。此輩罪根深重,及增上慢,未得謂得,未證謂證,有如此失,是以不住。
你看世尊有智慧,有圓滿智慧。
- 上一篇: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(10)
- 下一篇:《妙法蓮華經》講解內容(12)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
- 大般若經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
-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人與眾生的關系,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
-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
- 佛教是宿命論嗎,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?
-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是外道
-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?
-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,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
-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
-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!
- 佛教所說的業(yè)報是什么意思?業(yè)報的意思
-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
- 造什么業(yè)就感什么果!
- 地獄到底有多苦?都是自招的業(yè)報
-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