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靈巖法要》捌、述個人行誼二、化他風范
《靈巖法要》
捌、述個人行誼
二、化他風范
㈠端守平常
法不孤起道在人弘
法不孤起,道在人弘,勝地名藍,唯人是賴。得其人,則荊棘林便成旃檀林;失其人,則獅子窟轉(zhuǎn)作野狐窟。(增廣下·三圣堂萬年簿序)
他人宏法多重開悟
今之宏法者,多皆以上根利器自詡,又復以上根利器待人,故不注重持名求往生,而以開悟為期望也。此在當人自量可也。如其能開悟、明教理,又能斷盡見思二惑,則何善如之。如其不能,固當依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,為唯一無二之決定良策。否則,于種善根,則誠有之,于了生死,恐難以預斷其劫數(shù)也。(續(xù)編上·復海門蔡錫鼎居士書二)
光之說法與人不同
他人教人,多在玄妙處著力。光之教人,多在盡分上指揮。設(shè)不能盡分,縱將禪教一一窮源徹底,也只成一個三世佛怨而已。況尚無窮源徹底之事乎?(增廣上·與馬契西居士書十一)
應師所說,乃大乘法。光所說者,乃非大非小,即大即小,上至等覺菩薩,下至博地凡夫,同修共證之法。此法固宜注重,倘泛泛然與一切大乘法平看,則了生脫死,或在驢年。(續(xù)編上·復吳滄洲居士書二(民國二十年))
不順人情但順機宜
真學問,不必在玄妙上顯。但令一切人,識得下手處,自可欣欣相從。(續(xù)編上·復慧導居士書)
光宿業(yè)甚深,有目如盲。每事懺除,業(yè)仍如故。諒必多生以來,曾以己見妄說佛法,喪人法眼,誤人正智之所致也。以故此生不敢以人情好惡而立言為論。寧令人見憎見罵,斷不敢探其所好而譽之,以自陷陷人也。(三編上·復丁福保居士書九(民七正月廿五))
不喜張羅不另起爐灶
光之性情,不喜張羅。光之教人,隨己職分而為修持,并不另起爐灶。(三編下·復福州佛學社書)
一無所宗,二無門庭,三無眷屬。并未與人結(jié)一同參,立一社會。凡有來者,則令其各盡己分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。即上等天姿,出格學識,亦以此相奉。喻如童子奉沙,只期攄我之誠,絕不計及彼之可用與否。(增廣上·復王與楫居士書)
真欲利人勿守成規(guī)
今之宏法者,通是崖板章程,不知變通!度释酢饭炭勺o國,講之殊難領(lǐng)會,念之亦無有多少。若以《普門品》為救國而講演,則三歲孩子,也會念觀世音菩薩。若《仁王經(jīng)》,則百千中之一二人矣。如此宏法,只得宏法之大名,難得護國之實益,可嘆孰甚!……以后真欲利人,切勿死守成規(guī)。若前二次之救國舉動,光不禁心痛。舍簡求繁,舍易求難,舍無耗費而大耗費,卒至會念者寥寥,其為益能不寥寥乎?(三編上·復謝慧霖居士書二十一)
無跡而化易于普及
今此國困民窮,凡欲建立法化,先須張羅建筑,則吃力不小。俾彼小人效之以取利,富家畏之以遠避。若遇一切人,但教以各盡倫常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戒殺放生,吃素念佛。則泯而無跡,彼此不妨職業(yè),不耗錢財。似乎人之受化易,而己之擔負輕。而佛法之流行,又易普遍也。汝發(fā)露地學校、露地蓮社之愿,固為省事,然又不如隨地隨緣之為方便易行也。上而清廟明堂,下而水邊林下,得其可語之人,即以此事相勸。文潞公發(fā)十萬人念佛求生西方之愿,以結(jié)蓮社。吾謂一人以至無量人,俱當以令生西方,何定限以十萬也。(三編下·復唐大圓居士書一)
現(xiàn)在兵聯(lián)禍結(jié),何可大啟建筑?建筑即招匪搶劫,招機轟炸之基。建筑愈好,災禍愈大。若真弘法利生,即以家庭露地,為演說利益處。其修持不妨分作幾處,則不費力費財廢事。如趕集然,上集買物,到家中受用。大啟法筵,須待世道和平后方可,F(xiàn)在各省大旱,將有人各相食之慘。一旦潰決,則以何法為御乎?……善導少康,弘揚凈宗,閭巷道路,佛聲廣播。如唱秧歌,人人愿聽。如傳圣詔,各各遵行。誰謂無寺宇不能弘法?須知有真心,自可勸化。以身作則,俾人人各盡己分。引古為范,庶家家即成道場。當此大亂之世,正好弘法于無形跡中。校彼大建筑之吃力棘手、勞心擔憂者,相去大相懸遠也。(三編下·復凈善居士書二)
、嫔破鯐r機
流通佛法大非易事
流通佛法,大非易事。須求契理契機,斷斷不可師心自立,矜奇炫異,以取悅一時新學知見而已。(三編上·復丁福保居士書四(民六六月廿三))
會集之本何敢流通
流通佛法,大非易事。翻譯經(jīng)論,皆非聊爾從事。故譯場之中,有主譯者、譯語者、證義者、潤文者,豈敢隨自心裁,傳布佛經(jīng)?王龍舒《大彌陀經(jīng)》,自宋至明末,人多受持。由云棲以猶有不恰當處,故此后漸就湮沒。魏承貫之學識,不及龍舒,其自任過于龍舒。因人之跡以施功,故易為力,豈承貫超越龍舒之上耶?蓮池尚不流通王本,吾儕何敢流通魏本,以啟人妄改佛經(jīng)之端,及辟佛之流,謂佛經(jīng)皆后人編造,初非真實從佛國譯來者。然此經(jīng)此論,若真修上士觀之,亦有大益。以但取其益,而不染其弊。若下士觀之,則未得其益,先受其損。以徒效其改經(jīng)斥古之愆,不法其直捷專精之行耳。觀機設(shè)教,對癥發(fā)藥。教不契機,與藥不對癥等耳。敢以一二可取,而遂普令流通,以貽下士之罪愆乎?(增廣上·復永嘉某居士書二)
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中,有三輩。《觀無量壽佛經(jīng)》,有九品。下三品,皆造惡業(yè)之人,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,而得往生者。王龍舒死執(zhí)三輩即是九品,此是錯誤根本。故以下輩作下三品,其錯大矣。故上輩不說發(fā)菩提心,中輩則有發(fā)菩提心,下輩則云不發(fā)菩提心。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三輩,通有發(fā)菩提心。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(yè)深重,何能發(fā)菩提心。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(yè)事,乃系善人。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。硬要將下輩作下品,違經(jīng)失理,竟成任意改經(jīng),其過大矣。在彼意謂,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。而不知只攝善類,不及惡類。彼既以善人為惡人,故云不發(fā)菩提心。死執(zhí)下輩即是下品,故將善人認做惡人。不知九品之下三品,臨終苦極,一聞佛名,其歸命投誠,冀佛垂慈救援之心,其勇奮感激,比臨刑望赦之心,深千萬倍。雖未言及發(fā)菩提心,而其心念之切與誠,實具足菩提心矣。惜王氏不按本經(jīng)文義,而據(jù)《觀經(jīng)》,硬誣蔑善人為惡人,竟以惡人為判斷。王氏尚有此失,后人可妄充通家乎?既有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,何無事生事?王氏之誤,蓮池大師指出,尚未說其何以如此。今為說其所以,由于死執(zhí)三輩即九品也。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,一以杜后人之妄。魏默深,更不必言矣。膽大心粗,不足為訓。(三編上·復王子立居士書三(廿九年 八月廿日))
【注】《佛說無量壽經(jīng)》為凈土宗根本圣典,可謂三經(jīng)之本,學修之源。四十八愿、依正莊嚴、往生因果、五惡勸誡等,盡在其中。因譯本最多,文各不同,自宋以來,即相繼有王、魏、夏等居士自以為無一善本,故各行會集之事。觀大師對會集之論,即知會集之本雖多,無有一能替代原譯者,而諸多原譯中,康本最佳,古多依行!竿渫,無事生事」之深誡,可為弘法者慎思矣。
綜觀大師對會集之言,及譯經(jīng)法則,可結(jié)歸如下:
一、翻譯經(jīng)論,皆非聊爾從事。豈敢隨自心栽,傳布佛經(jīng)?
二、無有梵本,不順譯法。
三、會集之難,何可妄充通家。
四、雖有一二可取,罪衍難免。
五、既有原本,何可無事生事。
六、啟人妄改佛經(jīng)之端。
七、啟后人之妄。辟佛之流,謂佛經(jīng)皆后人編造,非從佛國中譯來也。
八、膽大心粗,不足為訓。
九、古德尚不流通,吾儕何敢流通。
立言之道千難萬難
立言之道,千難萬難?v學問淵博,欲有著作,或節(jié)錄成言。必須詳審斟酌,察其文勢,按其語脈,方可不致因詞害意,及以訛傳訛之弊。前見《佛學指南》,引《指月錄》,有略之文意不貫者,及老病死僧,作生老病死。意謂閣下未及詳察,偶爾筆誤耳。今試檢本錄,亦作此說,不禁嘆息。大凡后世聰明人之著作,多有不審諦處。以才力有余,遂不肯再三斟酌,率爾命筆。雖能利人,人以己為通人,隨之以訛傳訛,則其過亦非淺鮮!
閣下利人之心甚切。以急于成書,故立言多有不審!
大聰明人,大名人,立言必須詳審,不可率爾,以人以己為模范故也。若平常人有錯謬處,人尚易知而易改。若名人則人必以訛為正,而互相訛傳也。(三編上·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七(民八 五月十五))
宏法利生貴識時機
宏法利生,貴識時機。今人應受之法,與所受之病,高明者不肯詳言。其所言者,縱極玄妙,多非應病之藥;蛴杀嗣钏,反增其病。印光譬如無知無識之庸醫(yī),不但不知病原,亦且不知藥性。唯以先祖秘制之阿伽陀萬應丸,舉虛實寒熱種種諸病,皆以此藥投之。倘不懷疑,取而服之,立見全愈。(增廣上·復永嘉某居士書五)
因時制宜方為通人
夫流通佛法,非一朝一夕之故。須深謀遠慮,隨機設(shè)法。佛制固不可不遵,而因時制宜之道,亦不可不亟亟研求,以預防乎世變時遷,庶不至顛覆而不能致力,有如今日之佛法也。(增廣上·與佛學報館書)
座下發(fā)菩提心,備十八種物,欲行頭陀行,實為行所難行。然光竊不以為然,以時局危險,各處災荒,冒難游行,《梵網(wǎng)》不許。是宜覓一真實辦道之處,死心踏地,修持凈業(yè)。校比日日游行,奔跋勞碌為有益也。吾國風俗,不比佛在世時。因時制宜,方為通人。(三編上·復應脫大師書二)
非大通家不可說圓融話
今人非大通家,斷不可說圓融話,只圖好聽,致無實益也。(續(xù)編上·復海門理聽濤書六(民國二十一年))
末世學佛,所宜注重者,在「知因果」與「修凈土」。以知因果,則不敢自欺欺人,作傷天害理、損人利己之事。修凈土,則雖是具縛凡夫,便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(三編上·復郭漢儒居士書二)
世有行人,藐視因果及與凈土者,皆由不知因果凈土,為成佛之根本,而只以愚夫愚婦當之,以致自失善利也。(續(xù)編下·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楷書序(民二十四年))
、缥ㄕf念佛
不以大話撐空架子
光平生率真守愚,絕不肯以大話撐空架子,以自誤誤人。《文鈔》中所說者,均屬人各能行,又能現(xiàn)生親得實益者。即人謂光無知無識,但以愚夫愚婦所行之事教人,亦無所惜。然亦有謂其合己機宜,由茲生信修持者,亦不乏人。(續(xù)編上·復姚維一居士書(民國二十年))
專售一貨往往起家
市間專售一貨者,往往起家;俱售眾貨者,或亦折本。弘法利生,何獨不然?千機并育,乃如來出世事。如來降跡為善知識,亦不以此為準。吾法法不通,但肯念佛,亦可仗之以了生死。吾之不通,亦何愧哉。所愧者,言行不相應,有名而無實耳。(增廣上·復永嘉某居士書五)
對一切人皆勸念佛
對一切人,皆以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為勸。無論出家在家,均以各盡各人職分為事。遇父言慈,遇子言孝,兄友弟恭,夫和婦順,主仁仆忠。人無貴賤,均以此告。令一切人先做世間賢人善人,庶可仗佛慈力,超凡入圣,往生西方也。并不與人說做不到之大話,任人謂己為百無一能之粥飯僧,此其大略也。(三編上·大師自述(民廿八年冬))
只以凈土法門為彼說,一任人謂我無知無識耳。(三編上·復化凡居士書)
同生正信聊盡我心
不慧業(yè)重福輕,障深慧淺。雖有救國救民、自利利他之心,而無弘法濟眾、己立立人之道。只可量己之力,稍為刊布宣說因果凈土切要契機之經(jīng)書。以期見者聞者,同生正信,同修凈業(yè),同皆敦倫盡分、閑邪存誠、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,以聊盡我心而已。(三編下·蘇州弘化社第六屆出納報告清冊弁言(民國二十五年丙子仲春))
光之用心人多不知
佛法廣大,無量無邊。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資,欲于現(xiàn)生了百千萬劫難了之事,當籌度己力之大小以修。且莫妄充通家,此法尚未真得,又去鉆研他宗。致于此最易得益之事,反弁髦視之,以致仍舊百千萬劫不能了耳!禪宗、相宗、密宗,無一宗不好。然以年已半百之人,得仗佛力,能以具縛凡夫即了生死之法,而復致力于其仗自力之法門,雖能助凈業(yè)而圓通見解,誠恐心力不及,則以彼為正,以此為稍帶,必至難以得力。光并非拒人研究他宗,有不諒者,加以嚴厲之譏,謂禁拒人研究他宗,則光于冥冥中得福,而大眾以光為佛怨矣,祈自裁度而定之。(三編下·復李覲丹居士書七)
凈土法門,若果信得及,守得定,隨己所樂,諸大乘經(jīng)論,皆當讀誦。倘此道尚未究明,一涉博覽,或恐舍此取彼,則欲了生死,難之難矣。有謂光禁人讀大乘經(jīng)者,此乃不知利害,妄充通家之所說耳。(三編下·復馬宗道居士書二)
- 上一篇:《靈巖法要》捌、述個人行誼三、四、
- 下一篇:《靈巖法要》捌、述個人行誼一、自行盛德
-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
- 念佛發(fā)光屬于魔境
- 居士是什么意思?居家修道之士
-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
-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?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
-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?
- 世出世間一切法,都不超出因果之外
- 如何祭祖?祭祖用素
-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
-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,不起一念
-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
-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,超十地圣德
-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
-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(jīng)信愿念佛求生西方
-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
-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,更應該有往生計劃
- 富貴使人迷惑,有權(quán)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?
-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(guān)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2
- 大般若經(jīng)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(jīng)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6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(jīng)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5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(jīng)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
- 什么是誹謗正法?
- 皈依三寶減輕業(yè)障
-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?
-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!
- 怎樣理解“涅槃寂靜”?
-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(yè)蒸蒸日上?善緣不斷?
-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,給與是一種生命力
-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?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