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盡凡心,別無圣解
虛云大師開示
現(xiàn)在這里的和平法會。已舉行幾天了。這是很希有難得的。今天葦舫法師。妙真和尚。趙樸初。李思浩。方子藩居士等。均要虛云出來與各位說法。我想趁這個因緣。把念佛與參禪的關(guān)系隨便談?wù)。以便給初發(fā)心學(xué)佛的人作個參考。今天是和平法會念佛壇開始的一天。本是由妙真和尚來講的。他很客氣的不講。故由虛云出來與諸位談?wù)劇?/p>
我們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。猶如在苦海中。因此沒有一個人不想脫離苦海的。但脫離生死苦海。便須佛法。佛法的真諦。嚴格的說起來。是無法可說。那有言語文字形相呢。楞嚴經(jīng)說!兜醒哉f。都無實義》?墒。為接引一般各種根機不同的眾生。致有無量的法門。在中國的佛法。有人分出為禪。教。律。凈。與mi zong五派。這在老參飽學(xué)的人。是無所謂的。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。決無差異的。而在一般初入學(xué)佛的人。便發(fā)生許多意見。每每分宗啦。教啦等等。并且贊彼毀此。有損法化。要知道一個話頭;蛞痪佛號。都是方便的。不是究竟的。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。是用不著他的。為什么。因為動靜一如。好比月印千江。處處明顯。無有障礙。障礙者。如天空里的浮云。水里的污泥。若有障礙。則月雖明而不顯。水雖清而不現(xiàn)。我們修行的人。如果能體解這個道理。了解自心如秋月。不向外馳求。返照回光。一念無生。了無所得。那有什么名相差別呢。祇因無量劫來。妄想執(zhí)著。習(xí)氣深重。以致釋尊說法。有四十九年。談經(jīng)約三百余會。但這些法門最大的目的。無非是治療各種眾生不同的貪。瞋。癡。慢等。習(xí)氣毛病。若能遠離這些。你即是佛(狂性若歇,歇即菩提;殺盜淫三緣若斷即菩提心--《大佛頂首欏嚴經(jīng)》)。那有眾生的差別呢。古人說。“方便有多門。歸元無二路。”也是這個道理。
現(xiàn)在的佛法。比較盛行的。是凈土與禪宗。但一般僧眾。都忽略了戒律。這是不合理的。因為佛法的根本要義。乃是戒。定。慧。三字。如鼎三足。缺一不可。這是我們每個學(xué)佛的人。應(yīng)特別注意的。
禪宗。是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。唯有迦葉尊者微笑。稱為心心相印。教外別傳。為佛法的命脈。而念佛的凈土。和看經(jīng)持咒等的法門。都是了生脫死的佛法。有人說。禪宗是頓超的。念佛持咒是漸次的。是的。這不過是名相上的差別。實際上是無二致的。六祖大師說。“法無頓漸。見有遲疾。”我認為佛法的每個法門。皆可修持。你與那一法門相宜。便修持那一法門。且不可贊此毀彼。妄想執(zhí)著。而最重要的。還是戒律的遵守。近來有出家人。不但自己不嚴守戒律。還說持戒是執(zhí)著。那種高調(diào)。是多么危險。
心地法門的禪宗。自迦葉尊者后。輾轉(zhuǎn)相傳。從印度傳到中國六祖惠能大師。都稱為正法流傳。盛極一時。律宗以優(yōu)波離尊者為首。他承受了世尊的囑付。要我們末世的眾生。以戒為師。在 多尊者后。發(fā)揚為五部律。我國的南山老人道宣律師依曇無德部。制疏奉行。稱為中興律祖。天臺北齊老人。觀龍樹中觀論。發(fā)明了心地。杜順老人以華嚴經(jīng)為主。建立了賢首宗。遠公提倡凈土。九祖相承。在永明后。歷代祖師。大都以禪宗宏揚凈土。水乳相融。雖然諸宗紛起。究竟不離拈花命脈。足見禪凈關(guān)系的密切了。更可見古人宏揚佛法的婆心了。至于mi zong。是由不空尊者金剛智等傳入中國。經(jīng)一行禪師等努力。才發(fā)揚光大的。但這些都是佛法。應(yīng)當互相揚化。不得分別庭戶。自相摧殘。若彼此角立互攻。便不體解佛祖的心意了。古人說法。大都拾葉止啼。趙州老人說。“佛字我不喜聞。”又說。“念一句佛號。漱口三日。”因此。有一般不識先人的苦心者。便說念佛是老太婆做的事。或說參禪是空亡外道。總之。說自己的是。談他人之非。爭論不已。這不僅違背佛祖方便設(shè)教的本懷。且給他人以攻擊的機會。妨礙佛教前途的發(fā)展。至深且巨。因此。虛云特別提出。希望各位老參及初發(fā)心的道友們。再不可這樣下去。如果再這般下去。便是佛教的死路一條。須知條條大路通長安的道理。學(xué)佛的人。應(yīng)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鏡錄。和萬善同歸集等。念佛的人。亦應(yīng)了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。要認識自性凈土。舍妄歸真。勿得向外別求。如果我們能體會到這種真理。隨他說禪也好。談凈也好。說東方也去得。說西方也去得。乃至說有也可。說無也可。到這時。一色一香。無非中道了義。個性彌陀。唯心凈土。當下即是。那有許多葛藤。古人說:《但盡凡心。別無圣解》。如能這般做到。斷除妄想。執(zhí)著。習(xí)氣。即是菩薩。佛祖。否則還是凡夫眾生。
念佛的人。也不應(yīng)太執(zhí)著。否則。還成了毒藥。我們現(xiàn)在念阿彌陀佛的名號。是因我們無始以來的習(xí)氣深厚。妄想難除。故借這一句佛號。來做個拄杖子。念念不忘。久而久之。則妄念自除。凈土自現(xiàn)。何須他求呢。
大乘本生心地觀經(jīng)卷第七中有經(jīng)文:
“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。汝善男子。當修學(xué)者。但有一德。是人應(yīng)住阿蘭若處求無上道。云何為一。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。了達此法。堪能住止阿蘭若處。所以者何。譬如狂犬被人驅(qū)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。未來世中住阿蘭若新發(fā)心者。亦復(fù)如是。若見色聲香味觸法其心染著。是人不知煩惱根本。不知五境從自心生。即此名為未能善住阿蘭若處。以是因緣。樂住寂靜求無上道。一切菩薩摩訶薩等。若五欲境現(xiàn)前之時。觀察自心應(yīng)作是念。我從無始至于今日。輪回六趣無有出期。皆自妄心而生迷倒。于五欲境貪愛染著。如是菩薩名為堪住阿蘭若處。
善男子。三界之中以心為主。能觀心者究竟解脫。不能觀者究竟沉淪。眾生之心猶如大地。五谷五果從大地生。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。有學(xué)無學(xué)獨覺菩薩及于如來。以是因緣。三界唯心。心名為地。一切凡夫。親近善友聞心地法。如理觀察。如說修行。自作教佗贊勵慶慰。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。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爾時大圣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。心法本無,不染塵穢。云何心法染貪嗔癡。于三世法誰說為心。過去心已滅。未來心未至,F(xiàn)在心不住。諸法之內(nèi)性不可得。諸法之外相不可得。諸法中間都不可得。心法本來無有形相。心法本來無有住處。一切如來尚不見心。何況余人得見心法。一切諸法從妄想生。以是因緣。今者世尊。為大眾說三界唯心。愿佛哀愍如實解說。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。如是如是。善男子。如汝所問。心、心所法本性空寂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。善男子。心如幻法由遍計生種種心想。受苦樂故。心如流水念念生滅。于前后世不暫住故。心如大風(fēng)。一剎那間歷方所故。心如燈焰。眾緣和合而得生故。心如電光。須臾之頃不久住故。心如虛空?蛪m煩惱所覆障故。心如猿猴。游五欲樹不暫住故。心如畫師。能畫世間種種色故。心如僮仆。為諸煩惱所策役故。心如獨行。無第二故。心如國王。起種種事得自在故。心如怨家。能令自身受大苦故。心如埃塵。坌污自身生雜穢故。心如影像。于無常法執(zhí)為常故。心如幻夢于無我法執(zhí)為我故。心如夜叉。能啖種種功德法故。心如青蠅好穢惡故。心如殺者能害身故。心如敵對常伺過故。心如盜賊竊功德故。心如大鼓起斗戰(zhàn)故。心如飛蛾愛燈色故。心如野鹿逐假聲故。心如群豬樂雜穢故。心如眾蜂集蜜味故。心如醉象耽牝觸故。善男子。如是所說心、心所法。無內(nèi)無外亦無中間。于諸法中求不可得。去來現(xiàn)在亦不可得。超越三世非有非無。常懷染著從妄緣現(xiàn)。緣無自性心性空故。如是空性。不生不滅。無來無去。不一不異。非斷非常。本無生處。亦無滅處。亦非遠離非不遠離。如是心等不異無為。無為之體不異心等。心法之體本不可說。非心法者亦不可說。何以故。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。若離心法即名常見。永離二相不著二邊。如是悟者名見真諦。悟真諦者名為賢圣。一切賢圣性本空寂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。亦無大小。無有心王及心所法。無苦無樂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。無上中下差別之相。何以故。是無為法性平等故。如眾河水流入海中。盡同一味無別相故。此無垢性。是無等等。遠離于我及離我所。此無垢性非實非虛。此無垢性是第一義。無盡滅相體本不生。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。我樂凈故。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。體無異故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。應(yīng)當一心修習(xí)如是心地觀法。
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。過去已滅。未來未至,F(xiàn)在不住。三世所有一切心法。本性皆空。彼菩提心。說何名發(fā)。善哉世尊。愿為解說斷諸疑網(wǎng)。令趣菩提。”
入楞伽經(jīng)卷第六、法身品第七中有經(jīng)文:“如來說法依自聲說,不見諸字是有無故,不著名字。大慧,若人執(zhí)著名字說者,彼人不名善說法者。何以故?法無名字故。大慧,是故我經(jīng)中說:‘諸佛如來乃至不說一字,不示一名。’何以故?諸法無字,依義無說,依分別說故。大慧,若不說法者,諸佛如來fa lun斷滅;fa lun滅者,亦無聲聞、緣覺、菩薩;無聲聞、緣覺、菩薩者,為何等人、何等法、何事說?大慧,是故,菩薩摩訶薩,不應(yīng)著于言說名字。大慧,名字章句非定法故,依眾生心說。諸佛如來隨眾生信而說諸法,為令遠離心意意識故(不動心)。
不得執(zhí)著文字音聲,以一切法無文字故。大慧,譬如有人為示人物,以指指示,而彼愚人即執(zhí)著指,不取因指所示之物。”
圓覺經(jīng)中有經(jīng)文:“云何無明?善男子,一切眾生從無始來,種種顛倒,猶如迷人四方易處;妄認四大為自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,譬彼病目,見空中華(“華”同“花”)、及第二月。善男子,空實無華,病者妄執(zhí),由妄執(zhí)故,非唯惑此虛空自性,亦復(fù)迷彼實華生處,由此妄有,輪轉(zhuǎn)生死,故名無明。善男子,此無明者,非實有體。如夢中人,夢時非無,及至于醒,了無所得。如眾空華,滅于虛空,不可說言有定滅處。何以故?無生處故。一切眾生于無生中,妄見生滅,是故說名輪轉(zhuǎn)生死。
“善男子,如來因地修圓覺者,知是空華,即無輪轉(zhuǎn),亦無身心受彼生死。非作故無,本性無故。彼知覺者猶如虛空,知虛空者即空華相,亦不可說無知覺性,有、無俱遣,是則名為凈覺隨順。何以故?虛空性故,常不動故,如來藏中無起滅故、無知見故,如法界性,究竟圓滿遍十方故,是則名為因地法行。菩薩因此于大乘中發(fā)清凈心。末世眾生依此修行,不墮邪見。”
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
“文殊汝當知: 一切諸如來,
從于本因地, 皆以智慧覺。
了達于無明, 知彼如空華,
即能免流轉(zhuǎn); 又如夢中人,
醒時不可得。 覺者如虛空,
平等不動轉(zhuǎn), 覺遍十方界,
即得成佛道。 眾幻滅無處,
成道亦無得, 本性圓滿故。
菩薩于此中, 能發(fā)菩提心;
末世諸眾生, 修此免邪見。”
于是,普賢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,而白佛言:“大悲世尊,愿為此會諸菩薩眾,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,聞此圓覺清凈境界,云何修行?世尊,若彼眾生知如幻者,身心亦幻,云何以幻還修于幻?若諸幻性一切盡滅,則無有心,誰為修行?云何復(fù)說修行如幻?若諸眾生本不修行,于生死中常居幻化,曾不了知如幻境界,令妄想心云何解脫?愿為末世一切眾生,作何方便,漸次修習(xí),令諸眾生永離諸幻?”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(fù)始。
爾時,世尊告普賢菩薩言:“善哉!善哉!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,修習(xí)菩薩如幻三昧,方便漸次,令諸眾生得離諸幻。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”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默然而聽。
“善男子,一切眾生種種幻化,皆生如來圓覺妙心。猶如空華從空而有,幻華雖滅,空性不壞;眾生幻心還依幻滅,諸幻盡滅,覺心不動。依幻說覺,亦名為幻;若說有覺,猶未離幻;說無覺者,亦復(fù)如是。是故幻滅,名為不動。
“善男子,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,應(yīng)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。由堅執(zhí)持遠離心故,心如幻者,亦復(fù)遠離;遠離為幻,亦復(fù)遠離;離遠離幻,亦復(fù)遠離。得無所離,即除諸幻。譬如鉆火,兩木相因,火出木盡,灰飛煙滅;以幻修幻,亦復(fù)如是。諸幻雖盡,不入斷滅。
“善男子,知幻即離,不作方便;離幻即覺,亦無漸次。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,依此修行,如是乃能永離諸幻。”
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
“普賢汝當知: 一切諸眾生,
無始幻無明, 皆從諸如來,
圓覺心建立。 猶如虛空華,
依空而有相, 空華若復(fù)滅,
虛空本不動; 幻從諸覺生,
幻滅覺圓滿, 覺心不動故。
若彼諸菩薩, 及末世眾生,
常應(yīng)遠離幻, 諸幻悉皆離。
如木中生火, 木盡火還滅,
覺則無漸次, 方便亦如是。”
于是,普眼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,而白佛言:“大悲世尊,愿為此會諸菩薩眾,及為末世一切眾生,演說菩薩修行漸次,云何思惟?云何住持?眾生未悟,作何方便普令開悟?世尊,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,聞佛如來說此三昧,心生迷悶,則于圓覺不能悟入。愿興慈悲,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。”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(fù)始。
爾時,世尊告普眼菩薩言:“善哉!善哉!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,問于如來修行漸次、思惟、住持,乃至假說種種方便。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”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默然而聽。
“善男子,彼新學(xué)菩薩及末世眾生,欲求如來凈圓覺心,應(yīng)當正念,遠離諸幻。先依如來奢摩他行,堅持禁戒,安處徒眾,宴坐靜室,恒作是念:‘我今此身四大和合,所謂發(fā)毛爪齒、皮肉筋骨、髓腦垢色皆歸于地,唾涕膿血、津液涎沫、痰淚精氣、大小便利皆歸于水,暖氣歸火,動轉(zhuǎn)歸風(fēng)。四大各離,今者妄身當在何處?即知此身畢竟無體,和合為相,實同幻化,四緣假合,妄有六根。六根四大,中外合成,妄有緣氣于中積聚,似有緣相,假名為心。善男子,此虛妄心,若無六塵則不能有。四大分解,無塵可得,于中緣塵各歸散滅,畢竟無有緣心可見。善男子,彼之眾生,幻身滅故,幻心亦滅;幻心滅故,幻塵亦滅;幻塵滅故,幻滅亦滅;幻滅滅故,非幻不滅。譬如磨鏡,垢盡明現(xiàn)。善男子,當知身心皆為幻垢,垢相永滅,十方清凈。善男子,譬如清凈摩尼寶珠映于五色,隨方各現(xiàn),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。善男子,圓覺凈性現(xiàn)于身心隨類各應(yīng),彼愚癡者說凈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(fù)如是,由此不能遠于幻化,是故我說身心幻垢。對離幻垢,說名菩薩。垢盡對除,即無對垢及說名者。
“善男子,此菩薩及末世眾生,證得諸幻滅影像故,爾時便得無方清凈,無邊虛空,覺所顯發(fā);覺圓明故,顯心清凈;心清凈故,見塵清凈;見清凈故,眼根清凈;根清凈故,眼識清凈;識清凈故,聞塵清凈;聞清凈故,耳根清凈;根清凈故,耳識清凈;識清凈故,覺塵清凈;如是乃至鼻、舌、身、意亦復(fù)如是。善男子,根清凈故,色塵清凈;色清凈故,聲塵清凈;香、味、觸、法亦復(fù)如是。善男子,六塵清凈故,地大清凈;地清凈故,水大清凈;火大、風(fēng)大亦復(fù)如是。善男子,四大清凈故,十二處、十八界、二十五有清凈;彼清凈故,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佛十八不共法、三十七助道品清凈;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凈。善男子,一切實相性清凈故,一身清凈;一身清凈故,多身清凈;多身清凈故,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凈。善男子,一世界清凈故,多世界清凈;多世界清凈故,如是乃至盡于虛空,圓裹三世,一切平等,清凈不動。
“善男子,虛空如是平等不動,當知覺性平等不動;四大不動故,當知覺性平等不動;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,當知覺性平等不動。善男子,覺性遍滿,清凈不動,圓無際故,當知六根遍滿法界;根遍滿故,當知六塵遍滿法界;塵遍滿故,當知四大遍滿法界;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。善男子,由彼妙覺性遍滿故,根性、塵性無壞無雜;根、塵無壞故,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;如百千燈光照一室,其光遍滿,無壞無雜。善男子,覺成就故,當知菩薩不與法縛,不求法脫,不厭生死,不愛涅槃,不敬持戒,不憎毀禁,不重久習(xí),不輕初學(xué)。何以故?一切覺故。譬如眼光曉了前境,其光圓滿,得無憎愛。何以故?光體無二,無憎愛故。
“善男子,此菩薩及末世眾生,修習(xí)此心得成就者,于此無修亦無成就,圓覺普照,寂滅無二,于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,猶如空華亂起亂滅,不即不離,無縛無脫,始知眾生本來成佛,生死涅槃猶如昨夢。善男子,如昨夢故,當知生死及與涅槃,無起無滅,無來無去;其所證者,無得無失,無取無舍;其能證者,無作無止,無任無滅;于此證中,無能無所;畢竟無證,亦無證者,一切法性平等不壞。善男子,彼諸菩薩如是修行,如是漸次,如是思惟,如是住持,如是方便,如是開悟,求如是法,亦不迷悶。”
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
“普眼汝當知: 一切諸眾生,
身心皆如幻。 身相屬四大,
心性歸六塵, 四大體各離,
誰為和合者? 如是漸修行,
一切悉清凈, 不動遍法界,
無作止任滅, 亦無能證者。
一切佛世界, 猶如虛空華,
三世悉平等, 畢竟無來去。
初發(fā)心菩薩, 及末世眾生,
欲求入佛道, 應(yīng)如是修習(xí)。”
- 上一篇:怎樣學(xué)菩薩道
- 下一篇:隨緣不變不變隨緣
- 虛云法師:不發(fā),多種,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
- 夢參法師:虛云老和尚是大菩薩嗎?
- 虛云法師:宗門一法,勝過一切
- 虛云法師:專心向道,才算是本色禪和
- 虛云法師:因為要借假修真,所以免不了衣食住
- 虛云法師:行解相應(yīng),說到就要行到
- 虛云法師: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,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
- 虛云法師:學(xué)佛不論修什么法門,總以持戒為本
- 虛云法師:無論是已悟未悟還是解悟證悟,都要修學(xué)并真實行持
- 虛云法師:妄起即覺,覺即妄離
- 虛云法師:修行一法易則容易,難則實難
- 虛云法師:因果不昧,曾種惡因必感惡果
- 虛云法師:三界輪回以淫為本 六道往返以愛為基
- 虛云法師:修道若不下一番苦心,僅徒然口說是無補于實際的
- 虛云禪師:道向己求莫從他覓 努力種福田種好因
- 虛云法師:傳戒不如法、僧人沒擔當是佛法衰敗之因
- 虛云法師: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羅蜜
- 虛云法師: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
- 虛云法師:只要放下包袱,咫尺就是家鄉(xiāng)
- 虛云法師:人的一生,如同蜂之釀蜜,蠶之作繭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(fēng)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(jīng)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(jīng)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(jīng)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(jīng)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(guān)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(yīng)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(jīng)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(jīng)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(fēng)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(jīng)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(jīng)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(xué)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淺釋
- 虛云老和尚:虛云老和尚:見佛、聞法、遇善知識之難
- 濟群法師: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?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?
- 靜波法師: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
- 仁清法師:什么是誹謗正法?
- 靜波法師:皈依三寶減輕業(yè)障
- 正凈法師:禮佛發(fā)愿懺悔文
- 仁清法師:怎樣念佛號才得力?
- 本源法師:學(xué)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!
- 廣超法師:怎樣理解“涅槃寂靜”?
- 慧廣法師: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(yè)蒸蒸日上?善緣不斷?
- 覺真法師:不是犧牲也非放棄,給與是一種生命力
- 杜一心: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?
- 白云禪師:傲慢與偏見,學(xué)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(diào)整偏見
- 宗性法師: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廣欽和尚:在家學(xué)佛,應(yīng)如何做人?
- 弘一法師/慶裕:做真實的自己
- 慈莊法師: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覺真法師: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覺真法師: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覺真法師: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覺真法師: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慧廣法師:錯了怎么辦?
- 崇慈法師: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慧廣法師: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本源法師: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如瑞法師: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: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靜波法師: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,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
- 濟群法師: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(zé)任
- 清凈法師: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
- 仁禪法師:五種適合絕大多數(shù)人修的「持名念佛」方法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(fēng)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(xué)習(xí)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(xué)
- 佛法修學(xué)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(xí)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[楞嚴經(jīng)]蘇軾與《楞嚴經(jīng)》
- [虛云法師]虛云老和尚:見佛、聞法、遇善知識之難
- [禪茶]茶葉詳細分類
- [禪宗公案]什么是一種法?滋潤群生
- [哲理故事]心地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避免無謂的比較,讓心安穩(wěn)自在,巧媳婦的故事
- [佛與人生]眾生的執(zhí)著
- [佛學(xué)常識]藥師八大菩薩是哪幾位
- [其他漢傳法師]見性就是見空性理體
- [花茶]百合花茶有什么功效與作用?
- [禪宗五家]五宗產(chǎn)生于晚唐有哪些必然性?
- [哲理故事]胸中天地寬,苦樂莫計較
- [佛經(jīng)故事]粗心的檀膩羈
- [佛與人生]責(zé)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
- [佛學(xué)常識]藥師十二神將是哪幾位
- [其他漢傳法師]為什么見性成佛很難?不能有一念為己的自由心
- [黑茶]如何分辨發(fā)霉與金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