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知見
正知見──九十七年春季學(xué)界禪七導(dǎo)師開示
(一)
禪七最重要的是要坐到一支好香,有了這一支好香,佛法的心要、精髓,就能夠通達無礙。
初初打坐,腿酸、腿痛、腰酸背痛,必須要忍耐,這是第一關(guān)。經(jīng)過這段時間以后,這念心慢慢沉淀,心清凈了,達到絕對的境界,超越時間和空間,就感覺時間過得很快,一個鐘頭一剎那就過去了,這就是好香。
佛經(jīng)云:「修行不發(fā)菩提心,猶如耕田不下種」,如果修行學(xué)佛沒有在這個地方用功,雖然聽了很多道理,仍然和這個理不相應(yīng)。所謂「不相應(yīng)」,是指心還在活動當(dāng)中、還在無明當(dāng)中、還在空虛當(dāng)中,對于菩提和涅槃的認識如隔靴搔癢。如果明白心性的道理,對于佛經(jīng)所說的道理就能了解,這就是理,這個理就是心性。
「心」就是菩提心,「性」就是空性,就是寂靜無為。心性是本具的,由轉(zhuǎn)識成智、轉(zhuǎn)染成凈,慢慢熏習(xí)得來的。凡夫的心就像一潭渾水,里面有泥土、有塵沙,還有很多波浪。波浪就是指妄想,一個念頭就是一層浪。經(jīng)上說,眾生從早到晚有八億四千萬個念頭,白天起心動念,有善念、惡念、雜念;晚上作夢也是一樣,不論是好夢或是惡夢,都是第六意識在攀緣、在起心動念,所以白天也是妄想,晚上也是妄想。
我們可以觀察自己念頭的生滅,「觀」就是注意自己,注意自己的心、口、身。早上一起床,「起床了」,這是一個念頭;起床以后穿衣服,這又是一個念頭;衣服穿好了,又要穿襪子,這又是一個念頭;襪子穿好了,要穿鞋子,這又是一個念頭;鞋子穿好了,就去漱口、洗臉,這又是一個念頭……就是這樣注意自己現(xiàn)在在起什么念頭。觀察自心的生滅,發(fā)現(xiàn)念念都在生滅當(dāng)中,這就是生死。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滅,一個生滅就是一重生死,所以,念頭是非常重要的。念頭有善的、有惡的,善惡夾雜。一般人善的念頭不多,壞的念頭多,名利財色、我執(zhí)我所、人我是非,從早到晚,念念不停,就這樣過了一生。這就是人之所以有生、有死。
釋迦牟尼佛過去生為雪山童子,在雪山打坐時,聽到羅剎鬼在空中說: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!寡┥酵右宦牭,覺得:「這是人生的真理!」「諸行無!咕褪侵肝覀兊男膹脑绲酵矶荚谄鹦膭幽,白天也是生滅,晚上也是在生滅當(dāng)中,這就是無常。人的一生,從小至少、至壯、至老、至死,都是無常,要悟到無常的道理。
這個世界有成、住、壞、空,是無常,是生滅,是屬于大期的生滅。成、住、壞、空,成就是形成,住是安住,我們現(xiàn)在都住在這個地球上,F(xiàn)在地球慢慢在壞、在老化,到最后就消滅掉了、就空掉了,這就是無常。人也是這樣,從出生到幼年、少年、青年、壯年、中年、老年,這個過程都是無常,所以我們自己要警覺,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」,一切有生就有死,都是在生滅當(dāng)中。試看,從過去到現(xiàn)在,有沒有一個人是不死的?沒有。因為一切是無常,有生一定有死。
周朝彭祖姓錢名鏗,有四十多個太太、五十多個兒子,他活了八百歲,照理說應(yīng)該很滿足了,但是他還是在向上天禱告,希望他的壽命延長。事實上,不管是人、動物或植物,有生一定有死,諸行無常。無常就不是永久存在,因緣和合了,這件事情就存在,因緣過去了,這個事件就滅掉,所以說「諸法從緣起」,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。
雪山童子聽到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」這兩句話,覺得是人生的真理。修行就是要追求真理,真理是絕對的,不是相對的,F(xiàn)代的科學(xué)、哲學(xué)都是相對的,為什么說是相對的?現(xiàn)在發(fā)明一個公式出來,過一段時間就要修改,這就是有漏,就是屬于相對的。雪山童子聽了這兩句話,知道下面還有兩句,這兩句一定更寶貴,就追問羅剎鬼:「你剛才講這兩句話,很有意義,是不是還有下面兩句真理和名言?希望你告訴我!沽_剎鬼回答:「你要知道,這兩句話是過去佛講的,是我在過去佛那里聽來的,你要聽下面兩句,可沒那么簡單!菇又终f:「我喜歡吃人肉,如果你把身體布施給我,我就把剩下的兩句話告訴你!
雪山童子聽了馬上說:「我過去生生世世不斷地精進行道,舍此受身不知多少劫,目的就是在追求無上道。我愿意把身體布施給你,我是不會打妄語的,就這么約定了!」于是羅剎鬼就告訴他最后兩句:「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!刮覀兌U坐就是希望這念心契入寂滅境界,十方諸佛都是如此成道的。證到寂滅,壽命無量,智慧無窮,十方三世所有一切時空統(tǒng)統(tǒng)都在這念心當(dāng)中。雪山童子聽了,忽然一下契悟了:「這是我多生多劫追求的真理,我現(xiàn)在死也瞑目了!惯@就是孔子所說的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」早上聽到人生的至道,即使晚上就死,也很值得。雪山童子咬破指頭,用血在巖石上寫下這四句話。最后雪山童子爬上高樹向下跳,準(zhǔn)備布施身體供養(yǎng)羅剎鬼,這時羅剎鬼恢復(fù)忉利天主釋提桓因的原貌,接住雪山童子,并說:「我是來試驗?zāi)愕牡佬?你真正是修菩薩行的人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二)
釋迦牟尼佛將心法傳給迦葉尊者,迦葉尊者傳給阿難尊者。有一天,阿難尊者在外托缽乞化,看到路邊樹林里有一位出家眾在打坐,口中念念有詞:「若人生百歲,不見水潦鶴,不如生一日,而得睹見之!拱㈦y一聽,這不是什么佛法,也不是什么道,這樣的知見,修幾千年、幾萬年也不可能成道。于是,阿難尊者上前問:「您剛才念的是什么?我想再聽一聽!惯@位沙門就說,人如果活了一百歲,沒有見過水潦鶴,實在很遺憾;如果能看到水潦鶴,就算只活一天也很滿足。阿難尊者說:「唉呀!您把這四句話弄錯了,應(yīng)該是『若人生百歲,不解生滅法,不如生一日,而得解了之!贿@個就是無上道,是過去佛傳下來的!股鷾绶,就是諸行無常的道理;盍私倌,現(xiàn)在才聽到無上的道理,死也暝目了。
這位沙門心想:「阿難尊者是佛的傳人,當(dāng)然是要相信他!沟诙,阿難尊者又從這里經(jīng)過,又聽到這個沙門在念:「若人生百歲,不見水潦鶴,不如生一日,而得睹見之!拱㈦y覺得很奇怪,問道:「昨天才告訴您,怎么今天還是念錯呢?」這位沙門說:「昨天回去后,我跟我的師父說,師父聽了不高興,就說:『阿難老朽,年紀(jì)大了,記性不好,我說的才是對的!弧拱㈦y一聽,心想:「釋迦牟尼佛的法傳給迦葉尊者,再傳給我,才相隔幾十年時間,已沒有人相信我說的法,不但不相信,而且還說我老朽不堪!拱㈦y尊者覺得佛法很難傳承,圣人不能住世了。為什么?阿難尊者已經(jīng)證到阿羅漢的圣果,毀謗圣人會墮入三涂惡道,所以不希望讓人毀謗圣者造惡業(yè)。于是阿難尊者說:「毀謗圣人的罪過是很重的,我還是趕快入滅吧!」便通知他的弟子:「我明天要在恒河上空入涅槃,你們皆可前來禮拜!篂槭惨诤愫由峡漳?因為在恒河這一邊,對面的弟子不甘心;在那一邊,這一邊的居士不服氣,所以阿難說:「你們兩邊都不要爭,我干脆在恒河上空入涅槃。」到了中午,恒河兩岸的國王、信眾都到齊了,阿難尊者升到高空,身上出水、身下出火,身下出水、身上出火,空中行、空中臥……現(xiàn)了十八種神通,然后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的色身燒掉。舍利像雨一樣飛落恒河兩岸,弟子們留取舍利供養(yǎng),增長福報。
世間修行的人很多,但成道的人很少──修道的如牛毛,成道的如麟角,主要就是因為不了解什么是無上道,F(xiàn)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說自己是佛菩薩的化身、是佛菩薩轉(zhuǎn)世。要知道佛性空寂,實際理地,一法不立,我們的心當(dāng)中絕對不能有一點點雜質(zhì),不能有一點點東西存在,這樣才是圣。所謂「超凡入圣」,什么是「圣」?就是心當(dāng)中達到寂靜無為的境界,而且經(jīng)過檢討反省,把心中的煩惱、垃圾統(tǒng)統(tǒng)漏掉,「萬法皆空明佛性,一塵不染證禪心」,這樣才真正是圣位。我們把這個道理明白了,就能判斷哪些人講話是正,哪些人講話是邪,哪些人講話是騙人的。佛法是最高的智慧,一個是智,一個是理。智就是能觀之智,理就是覺悟之理、空性之理。儒家說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;可離,非道也!刮覀冞@一念心不可須臾離開,不能有一剎那離開本具的覺性,時時刻刻都要有正念;因為沒有正念了,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沒有了。所以,打坐先要契悟、明白這些道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三)
佛經(jīng)記載,釋迦牟尼佛入滅以后,把正法傳給迦葉尊者,迦葉尊者再傳給阿難尊者。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達磨祖師是第一個階段,只傳僧、不傳俗,傳衣又傳法。所謂傳法,就是要印證此人是不是真正悟到這念心;印證了以后,就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下來。佛有糞掃衣和金縷衣,糞掃衣是平常所著的袈裟;金縷衣是用金絲打造出來的,佛佛相傳。
達磨祖師將釋迦牟尼佛的袈裟帶到中國,之后傳到六祖大師。從六祖大師,一直到虛云老和尚,稱為祖師、祖庭,這段期間只傳法、不傳衣,傳法是以出家眾為主、在家眾為輔,稱之為「普傳」。從虛云老和尚一直到現(xiàn)在,稱之為「廣傳」,是傳法不傳衣,傳僧又傳俗,希望每個人都悟到本具的這念心。
釋迦牟尼佛到達磨祖師是單傳,所謂「單傳」是只傳僧眾,傳法又傳衣;六祖大師以后稱為普傳,只傳法不傳衣,以出家眾為主,居士為輔;現(xiàn)在為了弘揚佛法的方便,使更多人了解佛的心法,所以中臺禪寺是廣傳,落地生根,遍地開花。在過去,居士要打禪七不容易,因為每個人對家庭都有責(zé)任,要連續(xù)參加七天是不容易的。這一次大眾能來參加學(xué)界禪七,是最大的福報。明白這些道理,再來坐禪,就是相得益彰,如虎添翼,否則,坐在這里持咒、祈求、禱告,甚至練氣功,都不是正統(tǒng)的佛法。
正統(tǒng)的佛法就是指這一念心,佛法是心法,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清凈了、超越了,煩惱沒有了,就成無上道。雖然說起來簡單,這念心要從相對心達到寂滅心,由煩惱妄想心達到清凈心,不是容易的事情,要經(jīng)過種種的磨煉、返照、對治,才有辦法。尤其理上契悟是最重要的,如果跟理不相應(yīng),南轅北轍,不修還好,愈修離道愈遠,因為這念心是寂滅的、清凈的,假使在這念心當(dāng)中生是非,在這念心當(dāng)中做活計,就是跟自己對立,打妄想了。所以,修行先要悟道,如儒家所說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;可離,非道也。」佛法說: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!苟际窃谶@念心上來用功。
儒家講究「內(nèi)圣外王」之道,內(nèi)圣,就是心要凈、要定、要明,如《大學(xué)》所說:「定、靜、安、慮、得」,跟佛法的心法是相通的。此外,《大學(xué)》講三綱領(lǐng)、八條目。三綱領(lǐng)就是「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」,與佛法說的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,是一樣的道理,只是有深淺的不同。八條目有八個層次——「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!顾^「致知」,就是端正知見,就是清凈的學(xué)術(shù);假使知見不端正,就是有毒的學(xué)術(shù),會危害個人、危害社會、危害大眾。格物是什么?我們坐在這里就是在格物,「格」是去掉,把心當(dāng)中的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、慢心去掉。打坐就是在澄清當(dāng)下這一念心,這就是格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四)
佛經(jīng)說,菩薩向五明處學(xué)習(xí),第一是內(nèi)明,就是明白自己的心在哪里,怎么樣使我們的心凈化、安定。要達到這個境界,必須格物,要檢討反省,要轉(zhuǎn)識成智、轉(zhuǎn)染成凈;要漏盡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。漏盡,就是用對治的方法,把心當(dāng)中的煩惱去掉、化掉。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,人生就是很枯燥、很虛偽、很虛假的物質(zhì)生活,每天都在煩惱中過日子。
社會上有許多人的思想顛倒了,積非成是,用學(xué)術(shù)自由來掩護自己的邪知邪見。假使我們沒有正知見,就會隨聲附和。佛法就是端正知見、凈化心靈,也就是儒家所說的「內(nèi)圣外王」。我們的這念心要定、凈、明,要平等、廣大、慈悲,有這樣的心,做什么事都會成就。無論時間、空間如何變換,科學(xué)如何進步,都離不開當(dāng)下這一念清凈心、智慧心、慚愧心、檢討心,離開了這些,就失去了人格,活在世界上與禽獸有什么差別?所以,佛法就是清凈知見,撥亂返正,使每個人走上光明的大路。
佛法是人生的真理,值得每個人去學(xué)習(xí)、實踐。佛法的真理,就是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這是過去雪山童子得到的佛法,阿難尊者也是這樣把佛法傳給大眾──「若人生百歲,不解生滅法,不如生一日,而得解了之!辜偈共涣私馊松恼胬,活一百年、一千年、一萬年也沒有用,為什么?不但死了之后與草木同朽,還要墮入六道、落入惡道。
每一個宗教都講修善斷惡,但善惡的標(biāo)準(zhǔn)不一樣,例如,我們認為建道場、供養(yǎng)三寶、流通佛法是大善事,但其他的宗教不一定認同,每個宗教都認為自己的教義才是善法。佛經(jīng)里講,善有三種:第一是假觀善,第二是真空善,第三是中道實相善。
什么是假觀?世間一切萬法,不管是善、是惡,都是虛妄不實的,這就是假觀。舉例來說,有的民族把兩顆門牙敲掉,露出洞來,他們覺得很美麗,有人看了卻不認同。所以,哪個是丑?哪個是美?沒有一定的標(biāo)準(zhǔn),這些都是假相,不要執(zhí)著。
佛經(jīng)里講三假觀,第一是因成假,因緣和合,緣起性空;第二,相續(xù)假,從過去相續(xù)到現(xiàn)在就是相續(xù)假;第三,對待假,有明就有暗,有男就有女,有美就有丑,一切都是相對的,稱為對待假。世間的森羅萬象,不外乎是這三種虛妄的存在。
什么是真空呢?聲聞、緣覺悟到真空,一坐就入到空定。古德云:「有形皆歸壞,不滅為真空,但見曹溪水,門前坐春風(fēng)!惯@就是中道實相善!搁T前坐春風(fēng)」,悟到這念心,時時刻刻都很安定、很平靜、很喜悅,就是中道實相。以上三種善當(dāng)中,最高的就是中道實相善。打坐時,這念心是絕對的真,這念心當(dāng)中不能有一點點東西。這一念菩提心、清凈心、真空心、妙有心、無為心、寂滅心現(xiàn)前了,用金山、銀山都買不到,這就是無上道。
因此,希望大眾在這念心上來用功,怎么用功?經(jīng)云:「無功用行我恒摧」,通身放下就是用功,不假方便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五)
初初開始修行,誦經(jīng)、持咒、念佛、修善、修六波羅蜜,忙得不得了,這是第一個階段的用功。第二個階段的用功,就是現(xiàn)在在禪堂里的用功──放下。放下到一定的程度,無為法、本具的佛性現(xiàn)前了,就能契悟中道實相、菩提涅槃。要漏盡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等煩惱。漏盡了見思惑,就證得阿羅漢果;破了塵沙惑,就證菩薩果;漏盡了無明惑,就成無上道。
思惑是心當(dāng)中的煩惱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……如果把這些去除了,心當(dāng)中一片真空,就成阿羅漢果。什么是見惑?有很多人解釋錯誤,說「見」是眼睛看到外面的東西,起了煩惱,產(chǎn)生錯覺。乍聽之下好象很有道理,事實上不是的,這是屬于思惑。例如,無始以來我們都在起貪瞋癡,造殺盜淫,這些煩惱是由六根——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,對外面六塵境界產(chǎn)生出來的煩惱,由煩惱而產(chǎn)生排斥、嫉妒、仇恨;或由煩惱產(chǎn)生貪愛,由貪愛產(chǎn)生執(zhí)著,由執(zhí)著而占有,占有不到就產(chǎn)生仇殺。無論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……都是屬于貪瞋癡產(chǎn)生出來的煩惱。
「見」就是知見,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知見,也就是所謂的人生觀。如果觀念不正確,就是自己害自己;觀念正確了,處處都是光明,不會鉆牛角尖,所以,知見很重要。禪宗祖師說:「只貴汝知見,不貴汝行履」,什么意思?先要問你明不明白心在哪里、佛在哪里、道在哪里?這就是理。
理有深有淺,有時候聽來的、看來的,并沒有跟自己的心相應(yīng),懵懵懂懂,似是而非。明白了知見,行住坐臥、挑柴運水都是道,都是神通妙用,所以知見非常重要。什么是見惑?舉例來說,假設(shè)從來沒聽過佛法,忽然親戚朋友說:「你來參加教會!人要有一個精神寄托!孤犉饋碛械览,就去信了基督教或是天主教。人容易先入為主,一聽說世界是上帝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世界上的動物是上帝創(chuàng)造出來給人吃的,地球的一切都是主給我們的。這個時候心里面有煩惱、心里空虛,病急亂投醫(yī),聽了覺得這個道理很好,就百分之百相信。既然一切動物都是上帝創(chuàng)造出來給人吃的,就都該吃,認為佛教吃素實在太愚癡了,落入這個見解,就是見惑。因這個知見而產(chǎn)生錯誤,由這個錯誤而造業(yè),造了業(yè)就有罪過,這就是因「見」而起的煩惱。
佛經(jīng)里講,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因緣和合。以禪七為例,為了利益大眾所以舉辦禪七,這個就是根本的因;如果沒有禪堂,也沒有人來主七,要想打禪七也沒有辦法;現(xiàn)在有了禪堂,但是沒有人來參加,禪七也辦不成,就是因緣不具足。我們辦禪七,又有禪堂,有住的地方,又有素齋可吃,還有法師指導(dǎo),又有大眾共同來參加這個禪七,眾緣和合,舉辦這個禪七就會成功。世界并不是上帝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也不是佛菩薩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一切是緣起、因緣和合而生。
既然一切世間法、出世法都是緣起,都是因緣和合。因緣成就了,事就成就;因緣沒有了,這件事情就沒有了。地球也是因緣和合,有成、住、壞、空,將來因緣散掉了,地球也沒有了。未來因緣成熟了,又產(chǎn)生了另一個地球,又出現(xiàn)人類、動物、植物。如果執(zhí)著人類是上帝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就成了見惑。見惑就是一種錯誤的知見,有了見惑就會產(chǎn)生種種煩惱,所以我們要把見惑破掉。
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業(yè),都是隨業(yè)流轉(zhuǎn),一切都是業(yè)識所感,不是上帝創(chuàng)造出來的。所以,佛法是非?茖W(xué)的,知道「原來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創(chuàng)造者,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。」相信因緣和合的道理,一剎那就把見惑破掉了,所以,見惑來得快也去得快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六)
佛法是人生的真理,做一分得一分,做十分得十分。七天當(dāng)中,不管開悟也好,沒有開悟也好;坐到一支好香也好,沒有坐到一支好香也好,都有功德!因為過去六根都是染污,現(xiàn)在在禪堂里打坐,兩手結(jié)印、兩腿盤起來,六根都是清凈的,就得到清凈的功德。靜坐有很多好處,最低限度也可以得到這些功德。
禪七當(dāng)中,坐到一支好香,超越時間、超越空間,這就是菩薩行,這是真正的菩薩。所謂「菩薩清涼月,常游畢竟空;眾生心水凈,菩提影現(xiàn)中」,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云萬里天」,什么意思?「千江有水千江月」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明月,但是這個月亮被云遮住了;每個人都有千江水,但是這水渾掉了。靜坐就是在沉淀這一念心,把遮住菩提心的云撥開,撥云見月。在禪堂里打坐是事,用事顯出我們的覺性、菩提心、清凈心、無為心這個道理,目的是在這里。
所謂「萬法歸宗」,宗就是宗趣。佛法是以心為宗,所以禪宗稱為宗門。佛法有宗門、有教門。宗門就是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前面所說的單傳、普傳、廣傳,就是傳這一念心,傳佛心印,屬于宗門;經(jīng)藏、律藏、論藏,佛的種種言教,稱為教門。教門、宗門合起來,如鳥之二翼,如車之雙輪,如果鳥只有一只翅膀,沒有辦法飛行,車子只有一個輪子也沒辦法行駛。所以除了打坐以外,還要聽經(jīng)聞法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所謂「藉教以明心,因宗以顯教」,教理是在說明這念心。聽經(jīng)聞法是理,然后藉由事上打坐,來達到這個理。宗就是藉由打坐清凈這念心,教理一聽、一看,馬上就了解了,二者不能偏廢。所謂「通教不通宗,如蛇鉆竹筒;通宗不通教,開口便亂道;通教又通宗,如日處虛空。」「通教不通宗,如蛇鉆竹筒」,不透過打坐沉淀心念,在經(jīng)教上怎么去用功?入海算沙,好象蛇鉆在竹筒里面,陷在死角中,始終鉆不透的。
社會上很多人認為:「既然『心即是佛』,那就不用修了,吃什么素?念什么佛?心即是佛。」這是錯誤的知見。既然心就是佛,更要吃素,佛是慈悲的,要有大慈悲心,不吃眾生肉。說得到,也要做得到,佛法不是口頭禪。沒有研究經(jīng)教,只知道「心即是佛」,假使進一步問他,哪個心是佛?他就不知道了,所以「通宗不通教,開口便亂道」。
「通教又通宗,如日處虛空」,能夠通達宗、教,心就像太陽在空中運行一樣,照耀十方,無掛無礙,過后不留一點痕跡。這就是告訴我們,宗、教都要通、都要學(xué)習(xí)。「宗教元無二,同居大覺中」,宗和教不是兩個,到最后都歸于無上菩提,就是「大覺」。諸位在禪堂靜坐,所修的就是「覺」。
坐在這里要覺察、覺照,要保持這一念覺性。這一念心不能迷失,迷失掉了,只是得一個清凈的功德。禪七即將圓滿,大眾就是修一個字──「歇」。所謂「狂心頓歇,歇即菩提」,通身放下、萬緣放下,看到什么都不理,過去不要想、現(xiàn)在也不要想、未來也不要想,人在哪里,心就在哪里。這念覺性始終不要迷惑、不要顛倒、不要昏沉、不要妄想,堅住覺性、隨順覺性、安住覺性,這就是屬于修道,把道找到了。沒有在這念心上修,不算修道,只是在修加行,如:懺悔、誦經(jīng)、持咒……乃至于種種發(fā)心,都是屬于加功用行。修了這些加行,有了福報,打坐說放下就放下,一念相應(yīng),就成正覺。在禪堂里要放下,出了禪堂就要提得起,提得起又能放得下,就能得自在。
- 仁德上人:知見立知是無明本,知而無知是真智慧
- 惟覺法師:佛法的“信”有幾種?四種層次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(yīng)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如瑞法師:放棄自己的知見,入佛知見
- 惟覺法師:禪對生命的重要性
- 惟覺法師: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
- 惟覺法師:改變命運要修福修慧 從因緣果報上來改變
- 惟覺法師:禪就是保持當(dāng)下這一念心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興衰取決于我們知見的正邪
- 惟覺法師:學(xué)佛就是悟真求實
- 惟覺法師:真正的財富
- 惟覺法師:禪坐會走火入魔嗎
- 大安法師:為何居士共修成員的知見要一致
- 星云大師:對知見的看法
- 明賢法師:修行人最容易犯的4種知見錯誤
- 信愿法師:凈土微細的知見觀念,我們一定要明白
- 惟覺法師:六祖壇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惟覺法語
- 大安法師:如何看待凈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見
- 大安法師:不要用凡夫自己所謂的知見、修持來毒害大眾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(fēng)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(jīng)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(jīng)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(jīng)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(jīng)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(guān)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(yīng)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(jīng)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(jīng)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(fēng)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(jīng)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(jīng)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(xué)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(dāng)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淺釋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(xué)習(xí)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(dāng)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(xué)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(xué)習(xí)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如瑞法師: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正慈法師: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本源法師: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靜波法師:跳出三界得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覺真法師:人與眾生的關(guān)系,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
- 本源法師: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
- 濟群法師:佛教是宿命論嗎,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?
- 本源法師: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佛源法師: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是外道
- 明海法師:學(xué)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界文法師: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?
- 星云大師: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,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
- 西行法師: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
- 懺云法師:一念凈心的寶貴性!
- 道堅法師:佛教所說的業(yè)報是什么意思?業(yè)報的意思
- 西行法師: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
- 夢參法師:造什么業(yè)就感什么果!
- 夢參法師:地獄到底有多苦?都是自招的業(yè)報
- 天因法師:學(xué)法就是為了導(dǎo)正心念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(xué)
- 佛法修學(xué)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(xí)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[放生起源]寺院設(shè)立放生池在經(jīng)典或傳統(tǒng)上有什么根據(jù)?
- [感應(yīng)故事]心經(jīng)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(yīng)該怎么做?
- [佛學(xué)常識]八關(guān)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(xué)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(xué)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(xué)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(xué)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(jīng)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(xué)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(jīng)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