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中國禪宗之感想

  對中國禪宗之感想

  ──在重慶華巖寺講──

  今承本寺和尚邀太虛來講開示,然佛法本無閉藏,也不用開示,旦與各位談?wù)勯e天。太虛初出家時,也曾于禪宗門下探索一番,后來以他緣所牽,到如今直弄得通身泥水,遍體葛藤,一向不曾將這一著子提倡提倡。今天在此,因之不禁發(fā)生許多感想。大抵宗門須是過量的英豪方有得入之分,因中國由唐、宋以來佛法之骨髓胥在于此,果能直參實悟,握得宗門真旨,方足以闡明教理,及行佛事而施佛化。然中國禪宗在各叢林,降至今日,雖尚有形式猶具者,而精神則已非矣。求其能握得宗門真旨者,實渺不可得!至中國之研究教理,修習止觀,及念誦、拜禱等等法門雖然很多,直究根源皆攝在禪宗。所以、宋、元以來通常流行之天臺或賢首等,其向上之人,自行仍是禪宗,至以為方便利導之普通教化法門,則為念佛與誦經(jīng)、禮懺、施食、放生等,以應(yīng)世人植福、消災(zāi)、延生、度亡之要求,其源蓋出于凈土宗、天臺宗、密宗等。已早被社會鄙為市井歌唄之應(yīng)赴僧,即密宗僧,以為時既久,漸不能誠心如法去作,致為人所厭棄。于是有清以來有所謂禪門之經(jīng)、佛、懺、焰口──古來僧宗門下專事參究不應(yīng)外緣──,至今則又為社會人士及于佛教少有研究者之不滿矣。考“三昧水”、“梁皇”、“凈土”、“大悲”等懺,與“誦經(jīng)”、“念佛”、“施食”等各種儀軌,皆古德濟世利生之方便法門,理義精深,觀想詳盡,感應(yīng)道交,時著靈驗,應(yīng)與西藏喇嘛所修各種念誦儀軌事同一例。而末流疲懈,致淪鄙棄。然而要求者仍在要求,于是喇嘛等之密宗修法,近又來出而代之?祭锏戎N種念誦儀軌,雖繁簡有殊,亦與中國應(yīng)赴門、禪門之念誦同其性質(zhì)。比來因中國佛教精神之禪宗不振,致僧伽淪散而不為人尊信,若能復興禪宗之精神力量,以貫徹于各種應(yīng)俗之教化,務(wù)令求者作者皆激發(fā)精誠以赴之,則禪門之念誦經(jīng)懺安見不如喇嘛耶?我日前游真武山訪多杰喇嘛,有一喇嘛信徒談起從藏文新譯出之各種念誦儀軌有百余種之多,遂謂中國的佛法不過禪宗及天臺、賢首、凈土各宗,較之西藏密法祗一點滴而已。此雖未知佛法全體大用為何狀之狂囈,然亦可見中國禪宗等之為人輕視矣。然吾一考其所譯內(nèi)容,亦授皈、傳戒、持咒、作觀之各種喇嘛修行儀軌耳。今中國僧徒,于禪教止觀不能認真參究修習,而喇嘛有能以最尊嚴之儀式,與極誠敬之修法以傳習之者,遂為世俗要求之所趨仰矣。凡此、皆因宗風不振,以致精神漫無所歸極,形成今日疲弊之狀。今中國佛教出家人之情形既如此,而社會對之之情形又如彼,現(xiàn)在為中國佛徒的,當如何激發(fā)起最勝心,向中國佛教教化根源的宗門討個分曉!如昔日四川有德山禪師者,初聞湖廣一帶盛行禪宗,嘗負一部“金剛疏鈔”擬前往摧破。路過一店,向一老婆子買點心吃,婆子問曰:金剛經(jīng)三心不可得,點那一心?德山為其所難,遂去參見龍?zhí)抖U師,師予以火星送單,行至水潭邊,潛為捻滅,于是德山倏然大悟。將金剛疏鈔付之一炬曰:“窮諸玄辯,如一毫擬于太虛,竭世樞機,似一滴投于大海”。夫如此廣大精深的禪宗勝法,今被人輕視為較之西藏不過其中一點,凡今日猶住在禪林的禪和子,如皮下尚有半點血的人,應(yīng)如何奮發(fā)有為,以求為禪宗一雪斯恥呢!要知禪宗是窮徹人生究竟的法門,并非是求點輕安、求點意解便了事的。如沒有要徹悟生從何來、死從何去、生死死生的是甚么之決心,可說即無參學之資格。近來我們這些老疲參已經(jīng)沒用了的,你們年壯力強的僧伽,應(yīng)怎樣的為悟徹人生究竟,向此中勤加探討,要在你們?nèi)プ鳛榱?

  近來各處為青年僧伽多有佛學院之設(shè)立,察學僧之惡習氣日增,甚非佳象!如果欲擔當佛法的話,必須立起大志愿,先學律儀勤加檢束,將無始習氣淘練一番。一方面依佛菩薩傳承之經(jīng)、論,頂戴受持,通達名字言說所詮義。然后更應(yīng)知道諸法實相非思量分別所能到,進向禪宗去下一番死工夫,得個自證自悟,乃可隨緣施設(shè),方便化導,不取一法,不舍一法,方為徹底。非然者,即為戒經(jīng)所呵為木頭無知者。若為佛徒而不知建立正法,利益眾生者,深為可愍!甚盼諸君從緣精研教理,發(fā)揮正行,與佛法增光,方不愧為出家佛徒!今天遇諸君感想既多,遂不覺話這一絡(luò)索,幸諸君力起圖之!(見演說集)

  (附注)原題“華巖寺講詞”,今改題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