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無此苦 然有此苦

  非無此苦,然有此苦

  好我們再看下面一經(jīng),483經(jīng)中冊第42頁,這一經(jīng)我們講過了,但是這經(jīng)跟解脫有關(guān)系,我們還是要提出來談,這一經(jīng)在‘十四無記\’里面也有,好,我們看經(jīng)文。

  “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。爾時、世尊晨朝著衣持缽,出耆阇崛山,入王舍城乞食。時有阿支羅迦葉,”這一經(jīng)的主角就是阿支羅迦葉,“為營小事出王舍城,向耆阇崛山,遙見世尊。見已,詣佛所,白佛言:‘瞿曇!欲有所問,寧有閑暇見答與不’?佛告迦葉:‘今非論時,我今入城,乞食來還,則是其時,當(dāng)為汝說’!彼吹佛陀就想問法、請法,但是佛陀告訴他這個時候時間不適合,因為佛陀要去托缽、乞食,等他回來的時候再問,那時是恰到好處的!暗诙,亦如是說。第三,復(fù)問瞿曇:”但是他不死心,他并沒因為這樣就不問,他繼續(xù)問,第二次請問,還是這樣(回答),第三次又問,“何為我作留難!”你為什么要留難我呢?“瞿曇!云何有異!我今欲有所問,為我解說!佛告阿支羅迦葉:‘隨汝所問\’!彼热灰欢ㄒ獑,(見其請法之懇切)佛陀就答應(yīng)他啦。

  “阿支羅迦葉白佛言:‘云何瞿曇!苦自作耶’?佛告迦葉:‘苦自作者,此是無記’。”他的問題就是:我們身心起了痛苦、煩惱,這個是自己造作的嗎?佛陀就告訴他,這個問題不回答,是無記——佛陀是不記說的。

  “迦葉復(fù)問:‘云何瞿曇!苦他作耶’?”他以為佛陀不回答他,可能是問題不正確,那么另外問一個問題,難道是苦是其它的條件來完成來制作的嗎,(先前問)里面有一個作者?還是外面有一個作者?苦是里面有一個人在創(chuàng)作嗎?還是外面的人創(chuàng)作的呢?“佛告迦葉;‘苦他作者,此亦無記’。”這個問題呢,佛陀也不回答,‘無記\’就是不記說。

  “迦葉復(fù)問:‘苦自他作耶\’?”迦葉不死心繼續(xù)問,自作你不回答,他作也不回答,那么是自他和合的嗎,里面有一個,外面有一個,合起來作的嗎?“佛告迦葉,苦自他作,此亦無記,”這個也是不回答,那么繼續(xù)再問啦,

  “云何瞿曇,苦非自非他,無因作耶,”那么是沒有原因而有的嗎?忽然間自然產(chǎn)生的嗎?無因作——也是自然產(chǎn)生的意思!胺鸶驽热~,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者,此亦無記,”佛陀也不回答這個問題。

  “迦葉復(fù)問,云何瞿曇,所問苦自作耶,答言無記,他作耶,自他作耶,非自非他無因作耶,答言無記,今無此苦耶?”佛陀不回答,你既然不回答,難道這個苦是不存在的嗎,沒有這個苦嗎?“佛告迦葉,非無此苦,然有此苦,”佛陀的回答說,不是說沒有苦啦,其實眾生這個苦受都是有的。

  “迦葉白佛言,善哉,瞿曇說有此苦,為我說法,令我知苦見苦,”他就把握這個因緣,你不回答自作、他作的問題,至少你現(xiàn)在認(rèn)為確實眾生有這個痛苦,那么他就把握這點,請佛陀說法令他知道這個苦的真相。

  “佛告迦葉,若受即自受者,我應(yīng)說自作,”今天我們的苦受,如果這個苦受是自己在受,那么我就會說‘苦自作\’,“若他受,他即受者,是則他作,”如果這個苦是‘他\’在受的,那么一個接受的人是‘他\’嘛,他即是受者,那這樣就他作了。也就是說,如果苦是你自己創(chuàng)作自己接受的,那么就有一個創(chuàng)作者或者是受者的意思,如果是外面的其他,‘他\’其實跟‘自\’是一樣的,從另一個角度闡述啦。說你好啦,如果是你創(chuàng)造的,或者是你接受的,那么應(yīng)該這個就有他受了。

  “若受自受他受復(fù)與苦者,如是者自他作,”如果這個痛苦啊,是內(nèi)在自己作的或者是外在他人給你的,然后有一個接受的人,那么這樣子的話,應(yīng)該講是和合的,就是自他受的,就是和合作的,“我亦不說,”他也沒有這樣講過,因為佛陀從來沒有講過這些話,“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,我亦不說,”佛陀從來沒有講,沒有原因會產(chǎn)生一切法,苦受當(dāng)然也是法之一嘛,一切法都是因緣生的,他從來沒有講過,沒有因緣會有的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