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環(huán)保 序

  序

  圣嚴法師

  近年來,由于臺灣社會處于轉(zhuǎn)型期間,基于各種的價值觀念,發(fā)展成多樣化的人間現(xiàn)象,有心于益世濟民的各界人士,也均以不同的角度作著許多努力。我們佛教界,在晚近數(shù)世紀以來,由于教育不夠普及,弘化的人才奇缺,以致讓世人將信仰佛教評為逃避現(xiàn)實的消極行為,這是非常不幸的事。

  其實,自從釋迦牟尼世尊在人間出現(xiàn),便以無私的慈悲及無限的智慧,深入人群普及社會,使得每一個層面的眾生,都能蒙受到佛法甘露的滋潤。佛教必是積極入世的,否則化世濟眾的精神,便無從著力。

  圣嚴于一九七八年經(jīng)留學日本、弘化美國而又回到臺灣之后,便以全力興辦佛教的高等教育,造就碩士及博士層次的人才。同時也推廣生活與禪修合一的運動,以達成平衡身心、提升人品的目的。從一九八九年起,又在國內(nèi)提倡建設人間凈土的理念,響應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、保育自然生態(tài)、珍惜自然資源的號召。同時呼吁發(fā)起「心靈環(huán)!沟倪\動。若想救世界,必須要從救人心做起,如果人的思想觀念不能凈化,要使得社會風氣凈化,是非常難的。心靈的凈化,便是理性與感性的調(diào)和,智慧與慈悲的配合,勇于放下自私的成見,勤于承擔責任及義務,奉獻出自己,成就給大眾,關(guān)懷社會,包容他人。唯有如此,人間凈土的實現(xiàn),才不會僅是空洞的理想。

  「心靈環(huán)!沟拿~,雖是新創(chuàng),它的根源,則是《維摩經(jīng)》所說的「隨其心凈則佛土凈」;《華嚴經(jīng)》說的「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」,《華嚴經(jīng)》又說「心如工畫師,畫種種五陰」、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;「罪性本空由心造,心若滅時罪亦亡」。似此觀點,已告訴了我們,只要人心染惡,人間社會即會出現(xiàn)災難連連,如果人心凈善,人間社會即是康樂境界。

  我們的社會,是很有希望的,臺灣寶島的二千多萬居民,多半極其純樸善良,并且充滿了愛心與熱心。所以我所提倡「提升人的品質(zhì),建設人間凈土」的理念,很快受到普遍的重視,引起各種大眾傳播媒體,不斷地采訪報導,通過對話、討論、問答、敘述、介紹、座談會等方式,用專欄、專訪、報導、記錄整理等類型,在各立體及平面的媒體上,呈現(xiàn)到廣大聽眾及讀者的面前。

  真是不好意思,像我這樣一個出家僧侶,竟然因此而成了公眾人物,往往是以「名人」、「大人物」等的頭銜出現(xiàn)。所談的主題,則多未脫離「心靈環(huán)!沟姆秶,內(nèi)容都能與今日社會的脈動相應。

  因此,今(一九九三)年夏天,就有幾位朋友向我建議,何不將那些已經(jīng)整理成文字并經(jīng)報紙雜志刊載過的訪談,編印成書,再作第二度傳播。我覺得那也很好,對讀者來說,是我對社會再作一次誠心的奉獻,對我自己而言,也可留下生命過程中又一個雪泥的腳印。所以我于本年十月中旬臨將出國之前,囑弟子為我從檔案資料的剪報夾中,找出了一百五十多件,交給我隨身帶到美國的東初禪寺,以十天十夜的時間,逐件逐字閱讀過濾,選出了四十九篇,再讀一遍,并予修訂潤色,編輯成冊。

  從文章的品質(zhì)而言,這一百五十多件,件件都是佳作,然就其內(nèi)容性質(zhì)而言,尤其對我個人生平的介紹,則有許多重復,對于我所敘述的同一事件,也有不少大同小異的報導,為了節(jié)省讀者的時間,不得不將幾乎三分之二的作品,尤其是十來件比較長篇的報導文章都割愛了。

  本書收錄了有關(guān)森林保育、護生放生、日常生活、殘障更生、企業(yè)體質(zhì)、勵志修養(yǎng)、夫婦生活、離婚問題、親職教育、墮胎、吸毒、交通、嬰靈作祟、禪修觀念、禪修態(tài)度、禪修生活、金錢觀念、佛教文學、人間凈土等的焦點文章,都是圍繞著「心靈環(huán)!沟闹黝}進行。依其大概的類目,共分六部分,前五部分是我和當今社會名賢對談的實錄,以及各種媒體對我所作的采訪報導。第六部分則附錄了四篇站在他人的立場,對我提倡的心靈環(huán)保運動,以及有關(guān)我個人的評論介紹。便利讀者們從這本書中,明了我所提倡的「心靈環(huán)保」之目的,與我這個出家人,又怎樣地在推動著心靈環(huán)保的工作。

  本書中有幾個比較長篇的對談和專訪,使我非常感動,因為國內(nèi)朝野的高賢和各傳播媒體,已經(jīng)注意到心靈環(huán)保的需要性,才會跟我討論,才會愿意奉獻寶貴的時段及版面,讓我有機會向社會大眾提出呼吁和勸請。其中像《中央日報》的「星期天」雜志介紹我的心靈環(huán)保,環(huán)保署長趙少康先生跟我的對談,《自立晚報》為我刊出「綠色福田」的專訪,中廣名節(jié)目主持人李濤先生給我一個小時的「尖峰對話」,《自由時報》安排名作家柏楊先生和我智慧對談連載了兩天滿版,《中華日報》刊出企業(yè)界先進味全食品創(chuàng)辦人黃烈火先生問法錄,《臺灣新聞報》為我所主持的臺灣南部企業(yè)家座談會,作了整版的特別報導。這些熱忱的回響,太值得感謝了。

  本書的作品,既系剪自國內(nèi)各家著名報刊,也多出自諸位名記者、名作家的手筆,例如《中國時報》的吳鈴嬌、林淑蓉、汪詠黛、方仰忠、謝秀麗、李嘉鑫,《自立晚報》的黃旭初、潘俊淋、鄒麗泳,《自由時報》的方梓、郭玉文、羅碧,《民生報》的詹建富、張慧中,《大成報》的李建德,《聯(lián)合報》的陳秋云、梁玉芳、高美蘭、張伯順,《中華日報》的王玲,《臺灣新生報》的王玉佩,《普門雜志》的岫峨,《光華》雜志的蔡文婷,《人生》月刊的陳芃至,《商業(yè)周刊》的承毓琳,《佛教新聞》周刊的宋芳綺、林小鈺、吳森明,《生命潛能》雜志的黃淑貞等,此外尚有臺灣英文雜志社的總經(jīng)理陳嘉男、中央存保公司總經(jīng)理呂東英、建筑師葉榮嘉,尤其是年年得獎的多產(chǎn)名作家林清玄?戳诉@份執(zhí)筆群的名單,便知本書是集合了三十多位作家心血的杰作。

  為了尊重諸位執(zhí)筆者各有其運筆的風格,我盡量將它們一字不動地呈現(xiàn)到讀者眼前。唯有述及關(guān)于我的慣用語和佛教的專有名詞之處,若發(fā)現(xiàn)和原意有出入時,我方予以訂正。不過也有少數(shù)幾篇,可能是由于記者先生趕著時間發(fā)稿,文字較為粗疏,我便代為潤飾刪減,然其內(nèi)容仍力求維持原狀。

  本書的編成出版,我要感謝的人太多,例如農(nóng)禪寺秘書組的資料搜集,東初禪寺義工姚世莊為我夜以繼日地抄寫謄清,正中書局的接受本書,印行問世。一并在此致謝。最最重要的,我要向與本書相關(guān)的全部編者、作者與付出者,再三地申謝、無限的祝福。心靈環(huán)保的理念,將會因為你們的支援而推廣,人間凈土的建設,將會因為你們的熱心而實現(xiàn)。

 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圣嚴寫于紐約東初禪寺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