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福增慧

  增福增慧

  《中國時報》李嘉鑫整理

  福與慧是一體兩面的事,我們凡夫要學習菩薩道,就要增加福德與智慧。

  福在傳統(tǒng)文化里主要有四種說法:即長壽(包括健康)、富貴、家和、事順。福系由于上一代長輩或歷代無名志士努力之遺澤,而使我們后人得以沾光的長上福蔭;有時是來自善神,或有福德鬼神的庇佑相助;或是因為前世曾經(jīng)造福而來的福報好運。在佛教的定義里,則專指把佛法的福音傳播予大眾,就叫作增福。

  在討論怎樣培植福報、豐收福果之前,法師認為惜福比培福更重要,因為惜福只是舉手之勞,便能隨時做好事,尤其在今日物質豐裕的臺灣,更須珍惜現(xiàn)有的福分不該浪費,否則便是不知惜福,而造成損福的后果。

  美國現(xiàn)今仍有六千萬人生活在饑餓邊緣,但同時美國人每年所浪費的食物,則可喂飽八千萬人,如果能夠惜福,除自給外,還可救濟其他國家兩千萬的饑民,可見要種福倒不如先惜福。

  行善應有先后,先及于一身一家再至公眾;先把人照顧好,再照顧其他生物有一位家住臺中的富裕女士,她一向護持法鼓山農禪寺不遺余力,有一次她到寺里來,撿拾義工做飯丟棄的菜根菜皮,便做出許多好吃的素菜,她惜福的行為令法師非常慚愧,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示:有錢后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事,而不是浪費和享受。

  有一次法師在美國,有位美國信徒請法師吃飯,餐桌上的菜已經(jīng)夠多了,法師問他還要不要吃,他回說:「I don't need, but I want!」這句話一語點出時下社會的通病:不是基于需要來消費,而是因為想要而浪費。現(xiàn)代人違法亂紀,并非「饑寒起盜心」,那些做小偷強盜的人,往往家中富裕,代步有車,他們?yōu)閻旱脑虮闶恰赶胍苟恰感枰。培植福報就?a href="/remen/futian.html" class="keylink" target="_blank">福田,也就是修一切善、止一切惡,也勿因善微而不修,應該努力于利益眾生之事,即救生與放生。不過在力行之前仍須注意行善應有先后,先及于一身一家再至公眾,再至其他動物;像有些人生活艱困,小孩上學沒錢購書,卻籌錢買烏龜去放生,這叫作本末倒置,應該先把人照顧好,再照顧其他生物。

  自己有修養(yǎng)即是止惡;福田至少有憐憫、恭敬、功德三種

  對于放生,法師也有意見,不少信徒花錢購買人工繁殖、無法在野外生存的魚和鳥,放生后被猛禽或貓狗吃掉,這叫作放死;像烏龜生活在大自然里沒人加害于它,信徒卻花錢雇人捕捉它們來放生,這叫作愚蠢,都是適得其反。

  凡是惱苦眾生之事皆為惡,自己有修養(yǎng)即是止惡。有人說:「宗教只是勸人為善,我毋須信教,因為我從不為惡!沟侨丝傆邢才分,自己生悶氣亦是為惡,所以人人都需要能修善止惡的佛教。

  從佛教看如何廣種福田,至少有三種福田:

  第一是憐憫福田:對于不如我者,以憐憫慈悲心幫助之,不論是有形的金錢、物質、手腳、語言等,或是無形的心念及智慧、知識等皆可,只要不是欺騙撒謊,縱使是「口惠」,也能發(fā)揮力量,這就是像祈禱、祝愿等精神的感應力量。

  第二是恭敬福田:對于有恩德于我們者,如父母、師長等,不管有名無名皆為我之恩人,值得我恭敬,對于他們應該以恭敬心奉獻供養(yǎng)之。

  第三是功德福田:即佛教所說的「佛法僧」三寶,佛指釋迦牟尼,因為他將修行的成果(智慧)奉獻給我們,至今全世界猶有十億的信徒受其福蔭;法即佛法,凡是弘揚佛法、護持佛法就是種植福田;僧就是弘揚佛法之僧團和大眾,皈依供養(yǎng)這三寶,也就是福田。

  沒智慧而講佛法,表面是善事,其實是壞事;增慧的方法,簡單說有四種

  慧分成世間慧和出世間慧兩種,世間慧指一般的聰明、知識、技能,又稱為「有漏慧」,這種慧不能讓人解脫世間苦海。出世間慧又稱「無漏慧」,它是「知世間苦、求解脫樂、觀世間空、證無我慧」;提到福田必須以慧來種福,因為沒智慧而講種福,表面是善事,其實是壞事、糊涂事。

  最后,法師以簡單的話來說明增加智慧的方法,第一是勤讀書、多學習、不恥下問,這樣可得到世間慧。第二是多讀佛經(jīng),拿經(jīng)典來檢查衡量自己,有沒有符合佛法的要求。第三是勤求大乘智慧;煩惱是愚蠢的,不執(zhí)著煩惱就是大智慧。第四則是堅信觀音菩薩,勤念阿彌陀佛,它可以抑制瞋癡惱怒之雜念,讓人真正的增福增慧。

  (一九九二年二月二日《中國時報》刊出)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