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(xué)習(xí)佛法的功德
智寬老法師、各位法師、各位居士,大家好!
我先講幾句閑話。我看見一本書上說到:在宋朝,差不多和司馬光同時,有一位鼎鼎大名邵康節(jié)先生寫的一首詩,我先講講這首詩。
水流任急性常靜,花落雖頻意自閑;
不似人間忙里老,生來未始得開顏。
這四句話如果是在描寫他自己內(nèi)心的世界,也應(yīng)該說是很高尚的一種境界了。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種譬喻,還不是正面地描述他自己的事情。
第一句「水流任急性常靜」:指河里的水流動得很急速、很快,而水是無情物,它沒有心識、沒有感覺,雖然流動得很快速,但可以說水的本性還是寂靜的,沒有快慢的問題、沒有迅速的感覺。
第二句「花落雖頻意自閑」:這花或是指梅花、桃花、菊花,各式各樣的花,當(dāng)?shù)衤涞臅r候,花瓣謝得很快、很頻繁;花也是無情物,雖然落謝得很頻繁,但它的本性并沒有頻繁的感覺,還是很閑靜的。
這兩句話譬喻什么呢?
花譬喻如意的事情,花落就是譬喻一個人由如意的境界轉(zhuǎn)變到不如意的境界;花開是如意的,花落就變成不如意了。我們平常的人,不如意的事情一來,喜歡的事情被破壞了,心情不快樂,但是這個有修養(yǎng)的人──意自閑──他心不動,沒有被不如意所困擾,還是很自在!
水流是譬喻如意的事情沒有被破壞,正是鴻運當(dāng)頭的時候,一個如意的事情緊接著一個如意的事情,非常的忙啊!但是這個有修養(yǎng)的人──性常靜──如意的事來了,心里面還是原來樣,很寂靜的,并不感覺到特別地歡樂。
這兩句話就表示:如意也好、不如意也好,他心里面如如不動。不過,「如如不動」是佛教中的話,我想邵先生沒到這個境界,只是表示他對于世間上這些冷暖的境界不那么執(zhí)著,這也就很不容易了。
我從報紙上知道,美國總統(tǒng)尼克森下臺的時侯流淚了。這表示什么呢?不如意的事情來的時候,心不寂靜。但是現(xiàn)在邵先生這兩句話是:如意的事情來了,不感覺怎么如意;不如意的事情來了,也沒有感覺不如意,還是那樣地悠閑自在。
「不似人間忙里老,生來未始得開顏」:邵先生說他的境界是如如不動,和世間人不同。世間人如意的事情來了,歡樂得很!苦惱事情來了,心里痛!有時候歡樂、有時候苦惱,苦惱來了也是忙、快樂來時也是忙,就在忙碌中使令人衰老了。邵先生呢?他從有生以來,心情沒有真的快樂過,但是他還是很自在的。
邵先生把廣大社會人群的情況和自己相對照,寫出他的成就。我相信這四句話有多少真實性,但究竟用什么方法能達(dá)到這樣修養(yǎng)的境界?他沒有說。邵康節(jié)先生是一位數(shù)學(xué)家,對《易經(jīng)》有研究,我并不是他的學(xué)習(xí)者,也沒有特別研究他,但是他不是佛教徒,能有這樣的修養(yǎng),也還值得注意、學(xué)習(xí)的。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糾紛出現(xiàn)時,需要找律師解決這些煩惱問題,心為煩惱所苦,修養(yǎng)多數(shù)不如邵康節(jié)。
今天,在這里集會的人是佛教徒,心里應(yīng)該希望能有比邵康節(jié)還要高的成就,不要只安于現(xiàn)狀,F(xiàn)在我們是什么樣子?就是苦來了很苦、樂來了就是樂,有時哭了、有時笑了,這是平凡的境界。我們?nèi)粝胍竭@個境界,不必去追究邵先生用的是什么方法,而應(yīng)該向佛、向佛法學(xué)習(xí),以得到更高更廣大的智慧,有所成就了,就是所謂有功德。應(yīng)該這樣才是對的。
(注:席間有小孩哭泣!)
這位小朋友哭了,我認(rèn)為這就表示:人生是苦!他在向我們說法,真實不虛呀!這個世界是非常的苦啊!但是,我們佛教徒非常幸運地遇見佛法,有解決一切苦惱之道;非佛教徒很不幸運,沒有這條道路。
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:佛法為什么可以解決人生之苦?有什么道理能解除人生之苦,使令我們有廣大的安樂境界?
佛教能解決一切的問題,道理就只是兩個字──「緣起」。釋迦牟尼佛的大智慧,觀察世間、出世間都是因緣生起的,有因緣才有這件事,沒有因緣就沒有這件事。有這句話的開示,我們就有辦法了!苦惱的境界是這樣的因緣成就的,若不造作這樣的因緣,就不會有這件事;我看別人很安樂自在,佛說:「那是因緣有的!刮覄(chuàng)造這樣的因緣,就能得到安樂,就從這里重新創(chuàng)造生命。釋迦牟尼佛的大智慧,對于世間的貢獻(xiàn)就在這里。
但問題是──我們要經(jīng)過長時期地學(xué)習(xí)佛法,才能明白什么叫做緣起,不是一天、兩天就可以畢業(yè)的。明白了以后,還要采取行動──由信、解而行、證,就成功了,F(xiàn)在我們雖然仍在學(xué)習(xí)階段,還沒有成功,但是由因而知果,可以預(yù)知:將來絕對成功!如果我們不肯學(xué)習(xí)、也不采取行動,那就沒有成功的希望了。
其實,這幾句話已經(jīng)把題目講完了,講完就應(yīng)該停下來,但是我再講一段事實。
佛法平等悉攝受 五百乞兒成羅漢
佛在世的時候,有五百個人,自己無法生活而向人乞討,所以叫「乞兒」。加個「兒」字,也可能是年紀(jì)不太大。他們天天向人乞討飯食,這樣生活久了也是很苦,心情很不快樂,就感覺出家人很好,不必生產(chǎn),還有信佛的人常常供齋、請吃飯,生活現(xiàn)成,并且能得到人們的恭敬。乞兒于是有了靈感:「我也可以出家嘛!」就向釋迦牟尼佛表達(dá)出家作比丘的意愿。
佛陀說了一段話,意思就是:佛法就像水似的,不管是大人、小孩、老年人,是中國人、外國人,有學(xué)問、沒學(xué)問,入到水里面,都能把身體洗得干干凈凈……,佛法是平等攝受、利益、安樂,不輕視任何人。佛這樣說,等于是同意了。所以五百乞兒就在佛法中落發(fā)、出家修行,不是很久,都得了阿羅漢果。
這一天,祇陀太子(頻婆娑羅王之子,和當(dāng)時尚未為王的阿阇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)要請佛及大比丘們吃飯,但是聲明:「我不請這五百乞兒比丘吃飯!狗鹫f:「你不愿意請,就不請吧!」
佛對大眾宣布:「明天祇陀王子請大眾到他家應(yīng)供,但是五百乞兒比丘不在內(nèi)。」佛又告訴這五百位乞兒阿羅漢:「因為王子沒有請你們,所以你們先到北俱盧洲取自然的粳米,(這米和南閻浮提的不同,不是由人工栽培、種植,而是從地下自然長出來的米,非常香的!)然后,先把粳米放在缽里,再到祇陀王子家,依次而坐!
第二天,佛領(lǐng)著眾比丘去應(yīng)供,而這五百位阿羅漢由天空飛來,從北俱盧洲來到祇陀太子家里。其實古人和今人差不多,對于神通特別地仰慕、歡喜、恭敬。這時候,五百阿羅漢可能飛得不是太快,所以很多人都看到了,大家在叫喚,祇陀王子也出來。一看,是到他家里,心里很歡喜,就請他們?nèi)胱?/p>
王子問佛:「這五百比丘是怎么回事啊?」佛說:「就是你不歡迎、不請的那五百個比丘。」祇陀太子馬上磕頭、懺悔。又請問佛:「這五百位比丘原來是乞兒,是苦惱人,出了家,用功修四念處(四念處者,禪也!修四念處就是修禪),也不是很久就得阿羅漢,真令人羨慕!怎么這么容易得圣道呢?」
佛說出以下的因緣:
久遠(yuǎn)久遠(yuǎn)以前,在南閻浮提有一位散陀寧大長者,財富無量;而這個時代正趕上饑饉,很久不下雨,老百姓種田沒有收成,生活困難。在山里住有二千位辟支佛,道力都是高過阿羅漢的圣人。長者對家中管理倉庫的人說:「我想要長時期地供養(yǎng)這二千位修行人飲食,倉庫里的糧食有多少?能不能辦到?」管理人說:「倉庫里的糧多得很哪!長者愿意供養(yǎng)他們,可以做這件事!」
供給二千人吃飯,可不是那么容易呀!長者一共請了五百人在廚房里做事,又特別安排一個使人,時間一到,就去請辟支佛來吃飯,而這個通知者前往請辟支佛時,每次都帶著所養(yǎng)的一只狗,天天如此。有一次他忘記通知,狗就自行到辟支佛那兒叫了幾聲,辟支佛就知道:「這是來請我們吃飯了!
時間久了,在廚房做雜事的五百人感覺辛苦,就有怨言:「我們每天那么辛苦做事,都是因為這么多乞兒要吃飯的關(guān)系!」這個意思就是指二千位辟支佛都是乞兒,都是討飯吃的。
過了一個時期,辟支佛對長者說:「天要下雨了,你現(xiàn)在可以種田!归L者本來就對辟支佛有恭敬心,所以就真實地準(zhǔn)備稻、麥等各式各樣的種子,并且都種植了。
果然,下雨了!各式各樣的種子從地面長出來了,但每一個都長出像大瓠瓜那樣的果實,不同于以前的樣子。長者感到奇怪,就問辟支佛。辟支佛說:「沒有問題,你繼續(xù)栽培!」等到成熟了,把瓜打開一看,里面都是很好的稻、麥;平常長出的麥子只結(jié)一些小穗兒,現(xiàn)在每一個大瓜里都裝滿了稻、麥;長者的收成非常的多,不但供給辟支佛,還供給了親友及很多地區(qū)的人民。
出現(xiàn)這件事之后,在廚房工作的這些人心里想:「唉呀!我們的大長者種田有這樣的瑞相,一定是這些圣人的力量。我們以前呼他們?yōu)槠騼?這話有問題呀!」于是趕快去向這些圣人懺悔,并且發(fā)愿:「希望我們將來也能夠遇見圣人,而且能修學(xué)圣道成為圣人!
釋迦牟尼佛接著說:「在廚房作務(wù),口出怨言,說圣人是討飯吃的乞兒的五百工人,就是這五百乞兒。但因為誹謗辟支佛是乞兒,故從那以后,五百世作乞兒,一直到現(xiàn)在。由于他們懺悔、發(fā)愿了,及以前曾供養(yǎng)過二千位辟支佛的功德,所以今天能遇見釋迦牟尼佛、能出家、能得圣道。當(dāng)時負(fù)責(zé)通知吃飯的人就是優(yōu)填王,他養(yǎng)的小狗就是美音長者!
美音長者和優(yōu)填王,和釋迦牟尼佛出世在同時代,美音長者的個子很小,但是他說話的聲音不得了!優(yōu)填王會相面,當(dāng)他聽到這個聲音時,說:「這個人最少擁有一億黃金!惯@個聲音真是太富貴了!
從這個故事,我們看出一件事,就是緣起。為什么作乞兒呢?因為誹謗圣人,所以自己作了乞兒。為什么遇見釋迦牟尼佛,又容易能得圣道?因為他料理辟支佛的飲食,也出了力量,并且又發(fā)愿,所以現(xiàn)在遇見釋迦牟尼佛就容易得圣道。這都是因緣!
學(xué)習(xí)佛法應(yīng)該得到什么功德呢?得如是功德!能得圣道是因緣,作乞兒也是因緣,所以我們不要口出怨言、不要誹謗圣人,即便對一般人也要尊重贊嘆,若要誹謗將來就有問題。
王子出家舍五欲 疲倦不寐道夜長
佛在世的時候,曾發(fā)生一件事。
釋迦牟尼佛這一天在大眾里說法的時候,來了一頭獅子,它也坐下來聽佛說法,佛就以三個因緣,而說了四句偈:
《法句經(jīng)?愚品》
「不眠者夜長」:人睡不著覺的時候,就感覺夜間太長;如果一覺睡到大天亮,感覺很快就過去了,所以都是人的心理作用、心的分別呀!
「倦者由旬長」:走路疲倦了,又還沒到目的地,再繼續(xù)走就感覺路很遠(yuǎn)。
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修止觀,得無上菩提之后,經(jīng)過六年才回到祖國、回到父親凈飯王那里。父王看見兒子成佛了,相好光明的大功德境界,心情歡喜。這時候,佛所帶領(lǐng)的很多弟子,原來是在外道修苦行的,之后隨佛出家修行得阿羅漢,都成為圣人了。但是,這些人,表面上看來,多數(shù)身體是又黑、又瘦,都不莊嚴(yán),凈飯王感覺師徒不相稱,故對佛說:「我們釋種姓里面,有很多王子俊美白潤,讓他們出家當(dāng)佛的弟子,看上去莊嚴(yán)!狗鹫f:「好!」凈飯王下令給釋迦族的王子們:「若有兄弟兩人者,就有一人要出家!」這樣一來,就有很多的王子出家了。
佛命令舍利弗、目犍連兩位大阿羅漢帶領(lǐng)這些新出家的比丘,離開祖國,到摩竭陀國王舍城修行,并教導(dǎo)他們。有這兩位大阿羅漢作師父,修學(xué)圣道,真是太幸運了啊!但是,這些王子原來都是富貴人家,到任何地方都是坐車的,而出了家卻是要徒步走,所以真是感覺道長。又,王子們在家都是享受五欲、睡大覺、種種放逸的境界;出家后,晚間不吃飯、還得減少睡眠,所以就感覺到夜長。
這兩句話,是以這些王子出家的情形所說的。
飽學(xué)梵志慢心害 一念之愚生死長
學(xué)習(xí)了佛法,我們才知道──人死了并沒有斷滅;生命結(jié)束以后,繼續(xù)有新的生命,新生命以后也還是要死亡,而死亡以后繼續(xù)地又有生命。這生命從那里來的呢?就是因為我們愚癡啊!由愚癡而創(chuàng)造生死的苦,無盡期地延續(xù)下去,所以生死是很長遠(yuǎn)的。
后面這兩句話,「不明達(dá)正法,愚者輪回長」:這是對來聽佛說法的獅子說的。這獅子是怎么回事兒呢?
距離釋迦牟尼佛九十一劫以前,毗婆尸佛在世時也和釋迦牟尼佛一樣地弘揚佛法,廣度眾生,也有常隨佛學(xué)的比丘眾聽佛說法。當(dāng)時,在那個地區(qū)有一位非常有學(xué)問的婆羅門,國王很尊重他,很多人隨著他讀書,是一個在社會上很有地位、普遍受到社會大眾尊重的大學(xué)者。
毗婆尸佛出現(xiàn)世間,宣揚真理,這是一種大智慧的境界;這位婆羅門是個有學(xué)問的人,聽到消息,心也動了:「在這個地區(qū),我是最有學(xué)問的人,現(xiàn)在還有一個更高明的人,我也去拜見,聽聽他說法!
這一天,婆羅門來到佛邊。這時候,因為大家都專心地聽毗婆尸佛說法,這位大學(xué)者來了,大家都不知道,但是婆羅門心里可是有分別的!他是個有地位的人,所到之處都受到人的尊重、贊嘆,今天到毗婆尸佛這里來,沒有人睬他,他心里不舒服,于是乎就憤怒地罵這些出家人:「都是禿驢,不懂禮貌!」回頭就走了。
這位學(xué)者雖然很有學(xué)問,但是修養(yǎng)不夠。他是來聽毗婆尸佛說法的,其他人恭敬、不恭敬,應(yīng)該不要介意。但是,他忘記了聽法的本意,而去計較別人對他的態(tài)度,這就沒有邵康節(jié)「意自閑」的修養(yǎng)。
釋迦牟尼佛說:這位婆羅門死了以后,從毗婆尸佛一直到釋迦牟尼佛的時代,生了又死、死了又生,總共做了九十一劫的獅子!這么長遠(yuǎn)的生死是怎么成就的呢?就是在毗婆尸佛那里,動一念瞋心,說了一句罵比丘的粗話,創(chuàng)造了這么長的生死,真是「愚者輪回長」。
釋迦牟尼佛還說:他當(dāng)時如果沒有這些分別心,專心地聽毗婆尸佛說法,他是能得圣道的,就在一轉(zhuǎn)念之間,變成了獅子──這就是緣起。我們學(xué)習(xí)佛法、學(xué)習(xí)佛陀所說的般若智慧,明白緣起的道理,常常護念自心,不要高慢、不要罵人,用智慧來保護這一念心,教它清凈、莊嚴(yán),不要貪、瞋、癡,我們就可以得圣道,是名為緣起,是名為學(xué)習(xí)佛法的功德──我們應(yīng)該這樣學(xué)習(xí)!
修習(xí)止觀護自心 伏斷諸纏依定慧
出家、在家的佛教徒常常參加佛教的集會,常會聽到:「我們學(xué)習(xí)佛法,應(yīng)該用功修行!故裁唇凶鲂扌?就是常常地令這一念心清凈。
若在那兒端坐,沒有打瞌睡,這只是表現(xiàn)于外的相貌,即使是躺著,但是心里面清凈,有止、有觀,那就叫做修行;若是在這兒坐著,卻一直地打妄想,這就不是修行。對表現(xiàn)于外的行住坐臥的相貌,我們沒有慧眼、也沒有法眼,不太知道,只有佛菩薩有法眼、有慧眼,都是明明了了的。
這且不說,我們就說真實的──內(nèi)心清凈就是修行。但是,什么叫做「內(nèi)心清凈」呢?就是要有止和觀!赣^」是般若智慧、「止」就是定,用定慧來保護這一念心,使令它清凈,這就叫做修行。這樣,在佛法里面,我們會成就功德而不會有過失。
我們放下了家里的很多事,到廟上、到佛法里來做什么?就是要學(xué)習(xí)令心清凈的方法。學(xué)習(xí)以后,就要用這個方法來調(diào)伏這一念心。我們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我我所這些煩惱,從久遠(yuǎn)以來一直如此,一下子就能清凈嗎?不可能的呀!就是要今天也這樣用功、明天也這樣用功,長時期地用功、不懈怠,時間久了就會成功的。
四念處就是禪!今天中國佛教的情形,多數(shù)不學(xué)習(xí)禪,而只是念阿彌陀佛了。念阿彌陀佛也是好,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:「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聞?wù)f阿彌陀佛,執(zhí)持名號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(xiàn)在其前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!菇(jīng)上這樣說,當(dāng)然我們也就應(yīng)該這樣做,但是實際上,我們念佛的情形怎么樣呢?可能有的人念佛念得不錯,也可能有人還沒有念得好,這樣的情形自己知道。但是,這件事誰也不要恥笑誰。有的人過去生中善根深厚,今生學(xué)習(xí)佛法就容易有成就;過去生中懈怠,善根栽培得不那么理想,今生遇見佛法了,受到過去栽培的影響,就是比別人差一些,但不要緊,努力還能趕得上、能成功,若是懈怠就不可以。
佛在世的時候,波斯匿王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:大象身體很大,它能從很小的窗戶孔跑出去;大象的尾巴很細(xì),但是擠住了,出不去。就去問佛。釋迦牟尼佛說:「這個夢是說末法時代的弟子,能放下難以放下的家,有如大象從窗戶出去了;出家以后,放不下名利,如同大象的尾巴應(yīng)該更容易過去,但是被擠住了!
這就是說明出家人懈怠。本來家都能放下了,應(yīng)該更容易努力地用功修學(xué)圣道,結(jié)果對名利放不下,就不能用功修行了。在文字上看,是指出家人說,但是我們現(xiàn)在把范圍擴大,不光是指出家的佛教徒,在家佛教徒也在內(nèi)。我們學(xué)習(xí)了佛法,再難放下的事情也能放下,但是名利放不下。放不下有什么問題呢?栽培不能成功,所以今生再來的時候,就不如人。
這么多年來,我在臺灣、香港、美國主持過念佛七、禪七,發(fā)覺到一件事:有的人還是有善根的,大家同時坐禪,也不是很久,他就有成就了。有什么成就呢?比如說:一支香一個鐘頭,我們感覺時間很久,但是在他的感覺,止靜才過三、五分鐘,就開靜了。你看!一樣的六十分鐘,但他感覺是五分鐘,我們可能感覺有兩個鐘頭,所以世間上的事情都是不決定的。這看出來,他前生栽培、成就的功德比我們好,所以今生用功修行時,也比我們快。但是,不要失望,若你現(xiàn)在肯努力,還能趕得上,只要努力就可以有成就。
唯識宗提到阿賴耶識──做了什么功德,它都能清清楚楚、如實地記錄下來,一點兒也不差;過失的事情,它也是真實地記錄。做了功德,將來會發(fā)生作用;有了罪過,將來也是發(fā)生作用的,沒有人能占便宜,也沒有人會吃虧,因果是很公平的,都是由自己的阿賴耶識負(fù)責(zé)的。所以,看這個人很用功,但是不相應(yīng),是有原因的;那個人用功的時間不多,但是有成就,也都是有原因的呀!
施水賣貧虔供養(yǎng) 生天聞法得初果
我再講一個故事。
有一天,摩訶迦旃延尊者走到河邊,看見一個老女人拿著器皿在河里打水,一邊打水一邊哭,摩訶迦旃延尊者問:「你為什么哭啊?為什么這么多的苦惱呢?」她說受到主人的虐待,很苦啊!向尊者說了一大堆。
迦旃延尊者說:「就是因為你貧苦啊!如果你富足,就不必幫人打工了,而能自主地做事情,不就快樂了嗎?」「是的!」尊者說:「現(xiàn)在有辦法解決,你可以把貧苦出售,賣給人家,你就不苦了啊!」這位年老的女人說:「貧苦還可以賣人的嗎?」迦旃延尊者說:「可以呀!」「怎么賣呢?」尊者說:「很容易!你用一個杯,在河里取清水送給我,你的貧苦就賣掉了!埂高@個很容易呀!」她就用杯取清水,很恭敬地、很歡喜地奉獻(xiàn)給大阿羅漢摩訶迦旃延尊者。
尊者接受了,然后對老女人說:「你對主人不滿意,心里痛苦、憤怒,多苦惱啊!現(xiàn)在不要這樣做。」「那我要怎么做呢?」尊者說:「你念主人的好處!你為主人服務(wù),他應(yīng)該曾經(jīng)對你好,你就念這個好,沒有恨,心情會好一點,就能生出歡喜心。今天夜深的時候,你把主人的房門打開,鋪點稻草臥在門后,然后念一遍主人的好,使令心平靜,然后心里一直地念三寶:南無佛、南無法、南無僧,聽其自然地睡著。就這樣做!」老女人說:「好!」
第二天早晨,女主人起來一看:老女人死了!老女人因為用歡喜心、恭敬心,以一杯清水供養(yǎng)阿羅漢(阿羅漢是圣人、是良福田),心里又念:南無佛、南無法、南無僧,所以死后生到忉利天了。
天上的人和我們?nèi)碎g的人不同。我們來人間以后,不知道前一生從那里來的。天上的人,若利根的人自己能了知,這位老女人屬鈍根,生天后只知道與五百天子享樂,這時舍利弗正好在忉利天,因而告訴她這些因緣──前生是大富翁的婢女,受虐待、很苦惱,因為摩訶迦旃延尊者的教導(dǎo)賣貧,供養(yǎng)了尊者清水,又念南無佛、南無法、南無僧,而生到天上來的呀!于是乎,她很感動!五百天人隨著她一起拿著天花,從天上來到置放她尸體的地方。
再說她的女主人一看這個老女人死在門后,心里非常憤怒,叫人把她的兩腳綁上,送到野外,棄舍在曠野。生天的老女人與五百天人,就到曠野去,向尸體散天花。天人身體放光的大光明境界、相貌莊嚴(yán),是人間富貴人所不能比的。這樣,很快地傳到女主人那里,她也趕來看;就問:「這是一個很貧苦的老女人的尸體,散天花做什么呢?」天女說:「她是我的前生,多虧她做功德,我才能生到天上去,所以我散天花感謝她!古魅烁杏X到:「我對不住她!」
之后,五百天人就去拜見摩訶迦旃延尊者,用天花供養(yǎng)尊者,聽聞尊者說法后,都得了須陀洹果。
我相信摩訶迦旃延尊者先是入定了,在定中看見這個因緣,所以就到河邊開導(dǎo)、教這個老女人賣貧,度化她。這即名為緣起,也就是學(xué)習(xí)佛法的功德。
通常學(xué)習(xí)經(jīng)論,提到佛教徒發(fā)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都是要修六波羅蜜。
布施能得大財富 戒凈當(dāng)獲尊貴身
修布施波羅蜜,有什么好處呢?將來能得大財富。一般的看法:這個人大學(xué)畢業(yè)以后,到社會上做事,然后成為大富翁;這當(dāng)然與他的專業(yè)知識、頭腦好、善于經(jīng)營有關(guān),所以成功了。事實上,也是因為他前生有栽培布施的功德。有人頭腦很精明,但是就不成功,也有這種人哪!
戒波羅蜜:佛教徒受三歸五戒、八關(guān)齋戒、十善戒,或者是出家受比丘、比丘尼戒、受沙彌、沙彌尼戒、受菩薩戒,若持戒清凈,將來能得到尊貴的身體。而老虎、獅子、毒蛇的這種身體是苦惱的;得人身,就比禽獸、餓鬼的身體好。
其次,我們能夠相信佛法,對社會群眾有苦難的人有慈悲心、同情心,用我們的力量解除他人的困難,比如一個年老的人眼睛有病,不方便到醫(yī)院去,你能用歡喜心送他到醫(yī)院治療,將來就有可能會生天,享天福。原則上,在人世間行布施波羅蜜、還能持戒清凈,將來就會在人間、天上得到尊貴的身體,這個人的身體、相貌看起來就是高貴。
如果不學(xué)習(xí)佛法,我們看到相貌端正的人,心里羨慕:「哎呀!我不如人家!怪淮硕!若是相信、學(xué)習(xí)了佛法之后,就知道:現(xiàn)在我的相貌不如你,我買花供佛,將來相貌就會端正,這件事是可以取而得之的?磩e人富貴,我怎么樣努力也不如他,不要緊,只要多做功德,恭恭敬敬的用一杯水供佛,將來都可能生到天上享天福,這是世間上大富長者所不能及的呀!別人現(xiàn)在的智慧比我高明,不要緊,我就學(xué)習(xí)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、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,學(xué)習(xí)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、《法華經(jīng)》,多多讀誦受持,將來我的智慧就高!
學(xué)習(xí)佛法,了解緣起的道理,就會這樣想:由如是因得如是果,那么我們現(xiàn)在就可以開始創(chuàng)造。
香港曾經(jīng)有一個綁票案,歹徒打電話勒贖:「……在某某地方,有個手里拿標(biāo)志的人,說一句『天官賜!,你就拿五十萬港幣給他。」若不懂得緣起的道理,就是這樣,不知道做土匪是苦惱的事,將來是有禍患的。佛教徒不做非法的事,我們合法地取得富貴──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。所以我們?nèi)裟苄胁际、持戒波羅蜜,不論是得人間或天上的富貴,都可以辦到。
殊勝眷屬大助伴 勤修忍辱為前因
忍辱波羅蜜有什么好處呢?經(jīng)論上說:能得大助伴、得大眷屬這種功德。
什么叫做助伴?就是幫助你做事的人。誰是眷屬?就是指你的先生或是太太、父親、母親、哥哥、弟弟,這都是眷屬。所謂的大眷屬、大助伴,怎么講呢?譬如唐太宗,他的父親、兒子都是皇帝,那就是「大眷屬」;有房玄齡、杜如晦做助手,這些都是大智慧人,不是平常人,這叫「大助伴」。當(dāng)時和唐太宗爭奪王位的人多得很,最后他勝利了,就是他的福德大、智慧大,所以成功了。
為什么修忍辱波羅蜜能得大眷屬、大助伴呢?人與人相處時,不要隨便發(fā)脾氣,要忍耐一點,朋友的關(guān)系就能長遠(yuǎn)。大家共同地讀書、學(xué)習(xí)佛法、做種種功德,和任何人都維持良好的友誼,現(xiàn)在共同合作,將來也能共同合作,這樣就容易成功。如果仗恃自己的優(yōu)點,感覺任何人都不如我,瞧不起人,同任何人都不合,雖然個人有優(yōu)點很好,但是將來想成就大事,不行!單獨一個人,沒有助手是不行的。
我曾經(jīng)在一本書上看見,大約在北伐成功以后,南京政府成立了,蔣介石那時候是總司令。他對部下講話時,說:「在北洋政府時代,許多人很講義氣,但是現(xiàn)在的時代,人與人的關(guān)系特別的薄,而不夠義氣了!刮铱磸堊髁氐膫,他原來是東北的土匪,但是當(dāng)他作東北王,富貴了以后,和以前作土匪的這些舊識,始終保持良好關(guān)系,不棄舍他們,都還很有義氣啊!所以我們想要成功,要忍!不要常常發(fā)脾氣,要修忍辱波羅蜜。
我們看釋迦牟尼佛、舍利弗尊者、目犍連尊者、阿難尊者,這些人在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,彼此就是在一起的。釋迦牟尼佛以前行菩薩道做轉(zhuǎn)輪圣王,舍利弗尊者是大臣,都是互相合作的。這樣子,長期合作而心里不要多計較,對任何人都原諒,久了,別人也能原諒你,大家交情越來越厚,小小事情都不介意。
精進(jìn)波羅蜜將來得什么果報呢?如意的果報不斷絕!一個如意的事出現(xiàn)以后,接著又有另一個如意的事出現(xiàn);如意的事,不斷的出現(xiàn)。這是什么呢?就是我們行精進(jìn)波羅蜜,作功德──今天也拜佛、明天也拜佛;這里拜梁皇懺,我參加;那里辦念佛七,我也參加,功德一個又一個繼續(xù)不斷地做,將來得果報的時候,如意也是一個接一個地來──果報不斷絕。
修禪定得堅固身 進(jìn)獲神通勝外道
修學(xué)禪波羅蜜,將來得什么功德呢?能得到一個滿意的、不易破壞的身體。我們現(xiàn)在的身體很容易就被破壞了,天氣涼就可能傷風(fēng)感冒,太熱也受不了;人家毀辱我一下,我一憤怒,吃不下飯,胃不對、脾也不對了,心肝脾肺腎都容易有病。如果常常地修禪波羅蜜、常常坐禪的人,將來得到的身體沒有病痛,有這樣的功德。具有這樣的功德會生到什么地方呢?就是在空居天。
欲界天有兩種:一、在地面上居住的天(地居天);二、在虛空中居住的天(空居天)。在地面上居住的天人,還有戰(zhàn)爭的問題,譬如說三十三天,帝釋天是大福德人,但是他還得和阿修羅作戰(zhàn),有時候還會被阿修羅俘虜去了。還有這樣的事情!不過,天人的身體和我們不同,比如說四王天或帝釋天,他們和阿修羅打仗的時候,若是胳臂被砍斷了,立刻能長出一個胳臂,腿砍斷了,也能再長出一條腿,不像我們?nèi)碎g,砍斷了,想再長出一個?不行!這是因為天人栽培的功德比我們好,所以果報比我們強,即使如此,如果砍斷重要部位,也會死的。但是,在空居天上的人,身體健康,沒有戰(zhàn)爭的問題;若是色界天上的人,更沒有這個問題,因為他們得到的身體特別健康、堅固,所以沒有這些被損壞的事情。
佛教徒和非佛教徒都可以得禪定,得了禪定的人,能引發(fā)廣大的神通,但是佛教徒的禪定更高深,神通更廣大,是外道所不能及,這是禪波羅蜜所得的果報與功德。當(dāng)然,這里是有道理的,因為時間有限,不能多說。
圓滿般若波羅蜜 利根悅樂大自在
般若波羅蜜得到什么功德呢?「諸根猛利,多諸悅樂,于大人眾中得自在!」他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比我們一般人都強!曾經(jīng)蔣介石的一個將軍告訴我,他是在前線統(tǒng)領(lǐng)幾十萬大軍作戰(zhàn)的人,但是要向蔣介石報告的時候,他的眼睛不敢直視蔣介石。因為蔣介石的眼神一看過來,他就有點怕。那是怎么回事兒?就是有威呀!他應(yīng)該也栽培過一點功德的,所以眼神不同。
因為以前的栽培好,眼耳鼻舌身意和一般人都不同!有大智慧的人就是不一樣,我感覺印順老法師的眼睛也有威神!他年紀(jì)九十多歲了,記憶沒有衰退,他說話的時候沒有說:「我想不起來!箾]有這個問題,所以他的意根很強,也就是諸根猛利。這就是栽培的不同啊!
「多諸悅樂」:是指有很多快樂的事情。
「于大人眾中得自在」是說什么?是指在很多的大人物里,他能得自在,這就是智慧高的人。有一句話:「觀于海者難為水,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」,這話有道理呀!這是譬喻,當(dāng)我們看見大西洋、太平洋,感覺這些大海洋的水很浩大,再看見其他的河流,會覺得都是小水而已;若是你隨著圣人學(xué)習(xí),得大智慧,若再與其它人談話,會感覺他人的不及格,因為他的智慧不夠,談話很難接續(xù)下去。不過,在大智慧人中,得自在,這當(dāng)然是要圣人才可以。若按佛法來說,小乘的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是圣人,大乘菩薩眾當(dāng)中,初地、二地乃至第十地都是圣人,在這么多的圣人里,只有佛能得大自在!
我們?nèi)裟軌虬咽篱g上塵勞的事情放下一點,拿出一些時間學(xué)習(xí)佛法,開大智慧,將來在佛法里面,能成就大功德,不會辜負(fù)我們的。
我就講到這里。阿彌陀佛!謝謝各位。
- 上一篇:佛說八大人覺經(jīng)講記
- 下一篇:止觀大意
- 仁德上人:體會體驗落實實踐佛法的道理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本源法師: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凈慧法師:修學(xué)佛法的關(guān)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
- 星云大師:佛法在哪里?佛法遍在虛空之中
- 崇慈法師:無論是功德還是罪業(yè),都是“一磚一瓦”積累起來的
- 靜波法師:以布德為棄履
- 凈界法師: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
- 凈界法師:怎么把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?念佛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修學(xué)佛法,要大膽的親近善知識
- 凈界法師: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
- 仁德上人:功德智慧是自己明心見性不著相
- 仁德上人:世間法與佛法有什么不同?
- 夢參法師:護持佛法功德無量,人人都能弘揚佛法
- 如瑞法師:人命無常,人身難得,聽聞佛法要及時
- 正如法師:修忍辱消滅嗔恨 以免火燒功德林
- 如瑞法師:中秋時節(jié),感念月光菩薩的功德
- 凈界法師:修習(xí)觀音菩薩法門會產(chǎn)生什么效果功德?
- 仁德上人:四首通達(dá)歌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(fēng)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(jīng)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(jīng)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(jīng)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(yán)法師:關(guān)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(yīng)做到的三大精進(jìn)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(yán)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(jīng)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(dá)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(jīng)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(fēng)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(jīng)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(jīng)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(xué)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(dāng)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淺釋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(xué)習(xí)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(yuǎn)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(dāng)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(rèn)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(xué)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(xué)習(xí)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如瑞法師: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正慈法師: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本源法師: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靜波法師:跳出三界得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覺真法師:人與眾生的關(guān)系,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
- 本源法師: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
- 濟群法師:佛教是宿命論嗎,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?
- 本源法師: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佛源法師: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是外道
- 明海法師:學(xué)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界文法師: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?
- 星云大師: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,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
- 西行法師: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
- 懺云法師:一念凈心的寶貴性!
- 道堅法師:佛教所說的業(yè)報是什么意思?業(yè)報的意思
- 西行法師: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
- 夢參法師:造什么業(yè)就感什么果!
- 夢參法師:地獄到底有多苦?都是自招的業(yè)報
- 天因法師:學(xué)法就是為了導(dǎo)正心念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(yán)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(yán)經(jīng)輕松學(xué)
- 佛法修學(xué)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(xí)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(yán)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[放生起源]寺院設(shè)立放生池在經(jīng)典或傳統(tǒng)上有什么根據(jù)?
- [感應(yīng)故事]心經(jīng)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(yīng)該怎么做?
- [佛學(xué)常識]八關(guān)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(xué)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(xué)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(xué)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(dá)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(xué)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(jīng)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(xué)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(jīng)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