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及其思想淵源

  生平及其思想淵源

  道堅法師

  破山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,尤其是少年時期父母雙亡,在喪親之痛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,破山漸漸生起無常厭世的情結(jié),經(jīng)過一番內(nèi)心的苦苦掙扎后,他毅然選擇了出家弘法之路。下面將介紹破山在家與出家生活對他高尚人格的養(yǎng)成,以及他開法東塔、弘法巴蜀的艱苦歷程。

  (一)破山海明族源考

  破山(1597-1666),號海明。俗姓蹇,祖籍渝城(今重慶市),父名宏(弘),母名徐氏。丈雪通醉《破山年譜》與蓮月道正《破山行狀》記載破山的出生地有“蜀北果州之大竹”與“四川順慶府大竹縣”的差異,其實這兩種稱謂沒有實質(zhì)性的區(qū)別。果州為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置,因四川南充西北的果山而得名。幾經(jīng)興替,南宋寶慶三年(1227)升為順慶府。唐代的果州與南宋的順慶府轄地建制雖然不同,但順慶府的大竹與果州的大竹卻沒有區(qū)別!镀粕侥曜V》載他“本渝州忠定公后裔” ,巴縣劉道開的《破山和尚塔銘》也稱破山為“元勛奕葉,相傳蹇忠定之裔孫”。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義,《明史·蹇義傳》云:

  蹇義,字宜之,巴人,初名瑢。洪武十八年(1385)進士。授中書舍人,奏事稱旨。帝問:“汝蹇叔后乎?”瑢頓首不敢對。帝嘉其誠篤,為更名義,手書賜之。滿三載當遷,特命滿九載,曰:“朕且用義。”由是朝夕侍左右,小心敬慎,未嘗忤色。惠帝既即位,推太祖意,超擢吏部右侍郎。

  進士出身的蹇義,原名蹇瑢,授中書舍人,為朝廷負責繕寫文告、命令等事務,深得朱元璋的賞識。以蹇瑢不肯冒認戰(zhàn)國名士蹇叔為宗祖的誠實表現(xiàn),賜名蹇義,特受近臣,備加寵幸。明惠帝朱允炆即位,升蹇義為吏部右侍郎,即吏部副長官,屬正二品官員,參與全國官吏的任免等重要職務。

  永樂元年(1403),燕王朱棣取代明惠帝稱王,蹇義在數(shù)月間由右侍郎升為左侍郎,再委以六部尚書的重任。蹇義一生除永樂二十年(1422)因“太子曲宥呂震婿主事張鶴朝參失儀,罪義不匡正”而下獄外,幾乎都受到朝廷的重用。如明仁宗朱高熾封蹇義為少保,賜冠服、象笏、玉帶,兼食二祿。后來又進為少師,賜銀章一枚,并以印文“繩愆糾繆”四字相賜;明宣宗朱瞻基也賜蹇義銀章一枚,并在文明門內(nèi)為他修建了華麗的府第,以示表彰;明英宗時,蹇義因病臥床不起,明英宗馬上派遣太醫(yī)到府上為他治病,并請他留下遺言。蹇義死時七十三歲,明英宗贈太師封號,謚忠定公。據(jù)《明史·藝文二》載,蹇義曾修撰《仁宗實錄》十卷、《寶訓》六卷。

  蹇義之子蹇英,“有詩名,以廕為尚寶司丞,歷官太常少卿”。(《蹇義傳》,見《明史》卷一百四十九)其孫蹇霆為“成化乙未進士,由侍御出為憲僉”。這時的蹇家已是名門望族,在重慶有“蹇半城”之稱。據(jù)《重慶市市中區(qū)志》:“重慶市中區(qū)天官街、蹇家橋、蹇家巷都以蹇義的官名或姓氏命名的。”

  破山的父親蹇宏(弘)為蹇霆之后,至于家道因何中落?何時由重慶城遷徙大竹?均因史料不足而難以考證。

  (二)破山海明的在家生活考察(1597—1615)

  據(jù)破山《自述行實》載,破山“命賦丁酉年正月二十一日午時生”,《破山年譜》稱他生于“明萬歷二十五年丁酉”,即破山生日為萬歷二十五年(1597)農(nóng)歷正月二十一日午時。其父蹇宏(弘),母徐氏。家有長兄,排行第二。其父為他取名“棟宇”,即希望他成為經(jīng)天緯地、支撐宇宙的棟梁之才。

  破山出生地為大竹縣,原名“竹陽”,因其地多產(chǎn)大竹為名。此縣最早置于唐久視元年(700),到寶歷中(825~827)廢,后復置。北宋景祐三年(1036)年廢縣為大竹鎮(zhèn),到了南宋紹興二年(1132)恢復原來的設置。其先屬果州,后為順慶府轄區(qū)。

  《破山年譜》說破山四歲時“形貌端正,七處平滿,只是終日不語”,從雙桂堂保存的破山畫像觀察,這個形容是非常恰當?shù)。?jù)說破山七歲還不能講話,顯然天性奇異而晚熟,嘉興藏本《破山和尚塔銘》中,巴縣劉道開也說他“生含異質(zhì),幼挺奇標”,丈雪醉所撰的《破山行狀》也說他“舒毫挺秀,天資過人” ,顯然破山秉賦異常,為大家所公認。有一天,他聽到隔壁的佛教居士在家里誦《金剛經(jīng)》,到“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”時,竟開口跟隨念誦起來。本來以為是啞巴的孩子,倒是聽到《金剛經(jīng)》而開口說話,就有點不可思議了。后來甚至傳說破山是昭覺圓悟克勤禪師的轉(zhuǎn)世,當然有可能是弟子們?yōu)榱吮磉_對破山禪師的思念之情,及永恒懷念這位偉大而崇高的精神領袖所作的溢美之詞。

  破山八歲時,象其他少年子弟一樣,被送入鄉(xiāng)校接受傳統(tǒng)蒙學教育。在學校里,這位資質(zhì)愚鈍而秉性異常的孩子,令父母操盡了心,老師教他臨摹書法(即描紅),他卻交出一篇寫滿“上”字的作業(yè),令先生大為光火。雖嚴加訓導,破山卻是屢教不改。

  破山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佛教,是在十歲的時候。一次,破山看到一個舉止安詳而儀態(tài)端莊的僧人,只見這位儀表非凡的法師徐步而行,袈裟飛揚,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美好而崇高的印象。他雖然不懂得深奧的佛理,但眼前的僧人儀表令他傾倒。至此,他便留心佛教文化,甚至生起了以出家人為處世典范的信心

  當時廣大農(nóng)村地區(qū)流行童婚陋習,年僅十三歲的破山也不例外,在父母的操辦下,依當?shù)氐娘L俗習慣舉行了成婚禮。巴縣劉道開在《破山和尚塔銘》中說:“(師)生含明睿,質(zhì)挺奇標,亦聚妻而生子,同耶輸與羅睺。” 蹇宏期待兒子早日成家立業(yè),繼承祖輩香火,破山卻“人情世事,略不經(jīng)心”,令父母深感不安。就在他婚后的第二年,父母竟在無情的饑荒歲月里相繼去逝,這對年輕的破山來說,打擊是非常嚴重的。生活的艱辛及喪親的陣痛,令他倍感人生的無常與凄苦,才滿十八歲的破山,即“時常嬰病,自覺世間俱屬無常幻境”。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,他遠涉名山大川,作逍遙游。在游歷的過程中,他見到寺宇巍峨,梵剎莊嚴,使他想起了幼年所遇到的僧人形象,歷歷在目,出塵之念油然而生。破山在《自述行實》中說:

  見壁間有誌公禪師勸世歌,予讀至“身世皆空”處,不覺墮淚如雨,將從前恩愛等事,一時冰解。至夜獲一夢,如四山相逼,中間只有一路,有一僧對予誦偈云:欲脫娑婆出苦緾,急欲精進莫貪眠,聲聲只把彌陀念,自有蓮花托上天。誦畢不見,山僧當夜醒來,自此一心念佛,志愿出家。(《破山語錄》卷二十一)

  為了宣揚佛教苦空無常的理念,一般寺院把傳為南朝梁代寶誌禪師所著《勸世歌》等通俗讀物張貼壁間。破山看到“妻也空,子也空,黃泉路上不相逢”等感悟塵世無常的詩歌,才明白生平貪戀之物,只如夢幻一場。曾心儀于僧像的破山在獲得僧人的夢中啟示后,心中生起融融暖流,出家之心倍切。

  破山產(chǎn)生出家念頭后,更是不經(jīng)世事,游歷佛寺古剎,甚至不顧兄長的反對,將妻子安置完畢,竟出家去了。他“聞姜家庵大持和尚,精嚴戒律,高志有德,慕禮為師”。(《自述行實》)破山拋卻塵念,依大竹縣姜家庵的大持律師出家了。

  《破山年譜》中記載破山出家時景象:

  持視師志氣軒昴,英資出類,命名海明,號旭東,如日輪東升,照天照地之意。(《破山年譜》)

  大持律師見破山慧根深厚,是可造就的人才,便為他取名海明,號旭東,意思是像東方的初日一般冉冉升起,照鑒天地萬物,以此寄托他將佛法的度世精神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地方。因大持律師德高年邁,體力不支,難以教化新進學僧,就指派本寺的容光長老為剃度師。這時的破山剛滿十九歲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