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生脫死
了生脫死
在講經(jīng)之前給大家說一說,引引路。
佛法就是專門研究心的,心法,更沒有其它。佛說: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。三界唯心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唯是一心作。雖然有三界六道的差別,果報上的差別,都是因心成體。體是一個,都是依本覺佛性、本有真心而隨緣顯現(xiàn)的。
但就我們六凡法界,就是三界六道,是依著我們一本有真心,隨緣顯現(xiàn)的。真心呢,我們本覺佛性有隨緣之用,依一真心之體,隨眾生的迷惑、濁惡、染污因緣就發(fā)現(xiàn),因心成體,發(fā)現(xiàn)三界六道的果報。因為眾生迷惑、濁惡、染污的程度不一樣,所以有六道之分,重者三惡道,輕者就是三善道。離開我們的本覺佛性、本有真心,三界六道無所依據(jù),不得建立。
關鍵在于我們是迷惑還是覺悟,迷了就依真起妄,起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輪轉(zhuǎn),輪回流轉(zhuǎn)六道生死。悟了就返妄歸真,回歸自性,恢復本來性,得成無上道。不但六凡法界,就是四圣法界也是這樣,也是因心成體,隨著我們覺悟凈化的程度不一樣,而有四圣之分。十法界唯是一心作,體是一個,我們的本覺佛性,但是隨悟迷染凈的因緣不一樣,所以在用上顯出差別相,十法界的差別之相。所以我們要想覺悟、凈化起來,就必須得修學佛法。
佛法是講心的,研究心的,就是心法,必須得把心研究明白,參學透徹。三界唯心、三界就是六道,唯是一心作,依一本有真心隨著眾生的迷惑、濁惡、染污因緣,發(fā)現(xiàn)三界六道的根身器界。內(nèi)之色身六根,外之依報世界,都是因心成體,心是根本。我們要想出離三界六道,在心上解決問題,從心上把它根除。上面給大家說了這個三界大概的意思,以后還要詳細講。
"萬法唯識"和"三界唯心",這兩句話是重復而說,三界唯心就是萬法唯識,萬法唯識也是三界唯心,重復而說,只不過語言文字有所變換,說的是一個道理。識就是心,心有三名:心、識、意,各有所側(cè)重。萬法唯識,萬法包括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,不但我們?nèi)缌馈⒘卜ń?就是出世的四圣,也是識變,萬法唯識,六凡、四圣,十法界包括無余了。
萬法唯識,也就是唯心所現(xiàn),一心所作。識就是心的意思,萬法唯識也就是三界唯心,但是三界唯心呢,這句話單提出六凡法界,后面這句萬法,不但包括六凡法界,而且包括四圣法界,都是唯心所現(xiàn)。"萬法唯識"包括了十法界,人、天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牲,這是六凡法界、三界六道,這是世間;出世間的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。萬法,就包括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。法就是一切事物,包括精神世界方面的,屬心法,包括物質(zhì)方面的色法,萬法都包括在內(nèi)了,唯心所現(xiàn),萬法唯識就是唯心所現(xiàn)的意思。
識就是心,把它解釋開來、識有了別義、分別義。心是聚集意,我們的本覺佛性,八識田中,心能聚集染凈種子發(fā)起現(xiàn)行。能聚集凈的種子,我們信佛、受戒、修行,慈悲喜舍,修諸佛法,增長善根,這是凈的種子。這得遇到佛法因緣,遇到佛、法、僧三寶了,才能種下這個善根。因為有這個種子了,再遇上三寶,遇到佛法因緣,種子就會發(fā)起現(xiàn)行,生信、皈依、受戒、修行,這是凈的種子。另外還有染的種子:貪、瞋、癡,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、斗亂、危害。聚集染凈種子,能發(fā)起現(xiàn)行,遇緣就能發(fā)起現(xiàn)行。
識,小乘講六識心,大乘講八識,就佛來說、一真法界,佛法界還講一個第九識,就是凈識、佛識、庵摩羅識、清凈識。識總指心說的,我們的本覺佛性。眾生都具有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、本來佛,因為佛性在纏,被生滅妄識、無明妄想糾纏,真心在妄,在生死妄想之中,就像金在礦,不得受用。所以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心,就是真心被妄心覆蓋,真妄和合之體,梵語就叫阿賴耶識,翻譯過來就叫第八識,也叫含藏識、神識,它是我們的總報主,真妄和合之體。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這個心就是阿賴耶識,佛經(jīng)里也叫神識,世間叫靈魂,就是我們這個真妄和合之就體,真心和妄心和合之體,佛性在纏,真心在妄,就像金在礦。
我們這一個八識之心,被六根--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意就是我們的心臟,它都是色法,所以這一個阿賴耶識映在六根門頭,借根稱名,在眼根就叫眼識,通過眼根向外照了前境,能見種種物;通過耳根能照了種種聲音、聲塵;通過舌根能照了味塵,苦辣酸甜;通過鼻根能照了種種氣味,香氣、濁氣等等;通過身根能照了觸塵,冷、熱、澀、滑;通過意根,我們的心臟這個門戶,能知種種法,是佛法,是世間法,是好,是壞......都是阿賴耶識映在六根門頭,借根稱名,在眼根就稱眼識,在耳根就稱耳識,在鼻根就稱鼻識,在舌根就稱舌識,在身根就稱身識,在意根就稱意識,這是六識。另外還有第七識,染污識,它把前六識攝取六塵落謝的影子落在意根,然后由它衡審思量,決定取舍,儲藏在八識田中。除了第七識還有第八識,在我們眾生分上,用的都是這八識之心,都叫識。如果我們破除這個識心以后,佛性出纏了,恢復本來性了,業(yè)種枯干,不能發(fā)起現(xiàn)行了,就像大地的種子霉爛了,不能長出草木萬物來了。恢復本來性,就是我們的本覺佛性,本有真心,就是我們的本來佛,這個也叫識,本覺佛性就叫清凈識、凈識、佛識,也叫第九識,在八識之外還有一個第九識,就是佛識。識就是指心的意思。
十法界都是因心成體,隨著悟迷染凈的因緣而變現(xiàn)十法界法。體是一個,依一真心之體,隨悟迷染凈之緣而發(fā)十法界之用。這是什么意思呢?做個比喻,比如黃金最貴重、尊貴的,七寶之一嘛,依據(jù)一金之體,隨工匠之緣能做種種金器,雖是黃金,這個材料質(zhì)地是金的,最為貴重,本來能夠發(fā)起不可思議的利益,使我們趕走貧困,富貴起來,生活幸福,但我們得正確認識,正確對待,才能發(fā)起利益,如果認識錯誤了,它就會發(fā)起危害。金也能發(fā)起危害呀。它的質(zhì)地是金,但它有隨緣之用,金體是一,但隨工匠之緣既能做凈瓶裝甘露,也能做酒瓶裝毒藥,既能做刀去危害人,危害眾生,也能做佛像去覺悟利益眾生。不管是做凈瓶,做酒瓶,做刀,做佛像,體是一個,都是黃金,但是隨因緣不一樣,它在用上就顯出諸法的差別相了。依一金之體顯現(xiàn)不同之用,有利益之用,有危害之用。我們這心也是這樣,十法界唯是一心作。我們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,學佛了,看佛書了,能經(jīng)?吹"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"這兩句話,我就把我知道的給大家說說。
都是一心,離開一本有真心更無十法界可得,十法界就沒有依據(jù)了,不得建立了。十法界中,唯佛法界是一真法界,純一真實,更無虛妄。去此以外,其余九法界,六凡法界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都不能稱為一真法界,程度不同地都摻雜虛妄,所以不得佛的受用。我們修學佛法首先要學法,使心覺悟起來,然后才能夠規(guī)范、凈化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業(yè),最后恢復本來性,更無一法新,性成無上道。 "即心作佛,即心是佛,離心無佛。"我們的佛是由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作得,三世諸佛都是悟明本具的本覺佛性,依之修行,究竟成佛的。佛是先覺覺后覺。要知前方路,先問過來人。佛是過來人,佛把這個路子告訴我們,把出離生死,成就覺道的道路指示給我們,我們得自己覺悟、實行,靠自己去承辦。我們穿衣、吃飯、走路這日常生活的小事,別人都不能代替,得靠自己去實行,何況成佛的大事,誰能代替呀?各不相代。必須得自己覺悟,自己去實行、自己去成辦。
三世諸佛是我們的殊勝因緣,我們有正因佛性,本來是佛,佛依據(jù)這個給我們作外緣,緣因佛性,我們依據(jù)佛說的法,了因佛性就是我們修行證得了,借助佛的殊勝外緣、助緣,這是相資而成的。 我們沒有正因佛性,光有佛的殊勝外緣不行;我們有正因佛性,沒有佛的殊勝外緣也不行,我們沒法覺悟,就是緣因佛性,然后依之修行,依法修行,就是了因,滿足修因,達到果地,恢復本來性,性成無上道。都是依一真心而起的。這個一金隨工匠之緣,雖然體是一金,做凈瓶,做酒瓶,做刀,做佛像,這個器皿是有差別相,但體是一金,不能說酒瓶就不貴重了,我們把酒瓶、刀毀掉還可以造佛像啊。我們斷除生死妄想,斷除生死惑業(yè),我們還可以恢復本來性究竟成佛。這就是"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"的意思。
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一切唯心造,沒有離開一心單獨存在的事物。若向外求佛,心外無佛,心外無法,心外無魔,心外無眾生,是空想,是妄想,盡未來際想要成佛無有是處,因為心外沒有我們要成的佛,三世諸佛都是發(fā)明本心,究竟成佛的。得覺悟凈化自己的心?v然我們修凈土法門,念阿彌陀佛,這也是依法修行,也是覺悟凈化我們心的方便辦法,最后到極樂世界還得繼續(xù)聞法修證,悟明本源心地,恢復本來性,性成無上道,這是必然的過程,就是這樣完成,這樣建立的,離開這個都是虛想,那就沒有實際了。
這個萬法,不但包括三界六道,而且包括出世的四圣。萬法,雖然用萬字表示,但是就包括無余了,不能說單指三界 六道,出世間也包括了,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在里許了。這話是重復而說,加深我們的理解、領會。比如我們說這種事物太好了,真好。太好和真好不是同一個意思嘛,重復而說,都是贊嘆這種事物,讓我們認識這種事物,它好在什么地方,真好好在什么地方,太好了好在什么地方,加重語氣。
我們內(nèi)之身心,對內(nèi)來說是正報身心,正由業(yè)力感報此身,此是業(yè)果;外之世界,依報世界,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,依賴生存的這個物質(zhì)世界,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嘛,都是因心成體,唯心所現(xiàn)。依一本有真心,隨著我們迷惑、濁惡、染污因緣現(xiàn)出我們的身心世界,因心成體。另外又說,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(xiàn),和這個是一個意思,諸法就是萬法,一切事物。唯心所現(xiàn)呢,都是依據(jù)我們一本有真心隨緣顯現(xiàn),F(xiàn)就是顯現(xiàn),因為我們的本覺佛性有隨緣之用,隨染緣就現(xiàn)六道,隨凈緣就現(xiàn)四圣。就像我的口似的,隨著佛法的因緣說種種佛法話,說種種善話,世間善、出世間善?谑求w,但是要隨著世間濁惡、染污因緣說種種惡話?谑窃捴w,話是口之用。體是一個,以一口之體隨不同的悟、迷、染、凈因緣能說不同的話,利益話、危害話、清凈話、染污話、佛法語、世間語,關鍵在于覺悟還是迷惑。諸法就包括世間、出世間、十方世界、十法界的一切事物了。怎么生起的呢?唯心所現(xiàn),顯現(xiàn)的。就像一金能做種種器,這個器皿有差別之相,都不一樣,但都是一金所現(xiàn)種種器皿之相,但體不離一金,所以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這些虛妄相都是生滅性、無常性、可壞性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!金剛經(jīng)》說"離一切相即名諸佛。"別認物為己,心被境牽,取相按名,種種憎愛取舍。要在心上下功夫,很好地覺悟、凈化自己的心,這就真實不虛了。
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(xiàn)。這句話與上兩句是一個意思。因為佛講法的因緣不一樣,在每部經(jīng),聽法的因緣、時節(jié)因緣不一樣,但是說的義理是一個,重復而說,其實佛說的話都是一個意思。
"若人欲了知",要明了知道什么呢?"三世一切佛",世,是表示時間的,過去世不可窮盡,無始劫來生生世世,不可計數(shù)了,無法計算,不能用數(shù)字表示,現(xiàn)在世,我們現(xiàn)在此生此世,都是相對說的,三世沒有絕對的,都是相對而言。未來世不可窮盡,生生世世,未來際不可盡。過去世沒有開始,所以叫無始,無始劫。三世表示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三世。三世諸佛就是一切諸佛,這也是重復而說。一切諸佛包括過去佛、現(xiàn)在佛、未來佛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嘛。
"三世一切佛",過去佛已成佛,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乃至十方已經(jīng)成就的,已經(jīng)證得本心究竟成佛的過去佛。我們先說過去佛,過去佛就是已經(jīng)成就的,出離兩種生死--六道內(nèi)的分段生死、三界外的變異生死,究竟成佛的。凡是已經(jīng)成就的就叫過去佛,百千萬億恒河沙數(shù),不能用數(shù)字表示,太多了。那么現(xiàn)在佛呢,現(xiàn)在正在斷除最后生相無明而證入妙覺的,證得本心不可思義之覺,究竟覺、圓滿大覺的。就像造汽車似的,已經(jīng)造出來的汽車和正在出廠的汽車。就像我們現(xiàn)在修學,不停的有無量的眾生經(jīng)過修學,一個接一個的有無量,今成佛,今,就是指這一生說的,這也是相對說的,他在五點鐘成佛,他在五點零一分成佛,就他那個時節(jié)因緣就為今,每剎那都有無量的修學之人,得成無上道,究竟成佛,這就叫今成佛,就是現(xiàn)在佛。過去佛是已成佛,現(xiàn)在佛是今成佛,現(xiàn)在佛也百千萬億恒河沙數(shù)。說成佛的人數(shù)我們看不見,修行的人多,成佛的人少啊。十方世界、十方國土充滿整個虛空,國土尚且不可計數(shù),那眾生更就無量無邊了,修行佛法成就覺道的也不可計數(shù)。過去佛、現(xiàn)在佛、未來佛,我們都有佛性,《圓覺經(jīng)》說:眾生本來是佛。就因為我們有正因佛性,本來是佛,我們在座的各位,包括六道眾生,地獄、惡鬼、畜生,都是未來佛。大家不相信嗎?這不是我說的。造業(yè)雖然嚴重,迷惑、濁惡、染污、不善,迷惑得太嚴重了,業(yè)太深重了,幻造幻受,業(yè)報完了,佛性不減,返到人道見佛聞法修行,還能成佛。一切含靈眾生,包括六道眾生在內(nèi),都是未來佛,都要尊重,都要慈悲喜舍,都要恭敬。所以未來佛百千萬億恒河沙數(shù),就是指我們這一切眾生說的,未來佛既不是已成佛,也不是今成佛,是未來他終究有覺悟的那一天,他要成佛的。那更是不可計數(shù)了。
"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",已成佛、今成佛已經(jīng)成佛的因緣,佛法界、一真法界的這一切事物,佛的正報身心、依報世界,佛的愿力,得兩種殊勝,三輪不可思議,三德密藏,這一切法想要明了知道。今成佛,現(xiàn)在成佛的這一切因緣,包括未來佛,三世佛,我們六道眾生都是未來佛,是什么因緣,想要明了知道,就是十法界一切事物我們要明了知道,那得怎么辦呢?"應觀法界性",應觀,應當正念觀察,法界就是十法界,六凡、四圣,就包括已成佛(過去佛)、現(xiàn)在佛(今成佛),未來佛(當成佛),都以佛相稱。法界性:不管六凡法界還是四圣法界,十法界,應觀法界性,正念觀察,諦審觀察,那么怎么來的呢,"一切唯心造"。都是依一本有真心,一心而作,離開這一心也沒有過去佛,也沒有現(xiàn)在佛,也沒有未來佛,一切唯心造,都是依一真性而起,依照眾生的悟迷染凈因緣得以顯現(xiàn)十法界的差別相。盡管有十法界的差別相,但體是一個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我們但離一切相,不取于相,如如不動,自然伏滅妄識,回歸自性,性成無上道。"一切唯心造",這語言文字雖然有所變化,但意思是一個。
另外佛還說,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因心成體,乃至草木山石也是唯心所現(xiàn),因心成體。這就是說,沒有離開一心而單獨存在的事物。心是根本,就像大樹似的,根和本,有了根有了樹干,枝葉才能茂盛,沒有根,光有枝葉,你再澆灌它也不能生長,依根而得建立。十法界都是依一本有真性而得建立。所以我們要想就路還家,究竟成佛,就得明白這些道理,心外無法,對于十法界的一切事物什么都不妄想執(zhí)著,自然回歸自性。
那么佛說的法是干什么的呢?佛說的這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教典,經(jīng)藏、律藏、論藏,說法四十九年,三百余會,這一代時教來教化我們在迷眾生。一部藏經(jīng)讀誦就得六年,還不用解意深入地研究,就像讀書似的,一天不做其它,就得六七年的時間。佛說的經(jīng)藏全部收在一起,如果全的話得一萬多卷。那么佛說這么多法是做什么呢,我們下面就來說說這個意思。
下面說根本,說心,佛法就是研究心的,就是心法,別離開心去研究佛法,去修學佛法,全憑心上用功夫,得對心有一個正確認識。那么法是干什么的呢,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,佛金口宣揚的一切法,經(jīng)藏、律藏、論藏。世間善,五戒十善法;出世間善,聲聞緣覺法;妙善,就是菩薩法、佛法,因為菩薩所修之法就是成佛之因了。所以佛法是超越世間和出世間的。佛說一切法呢,就是佛說的三藏教典,人天乘、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,乘是運載意,能把我們從生死的此岸,渡過煩惱的中流,運到涅槃的彼岸,船筏,否則我們就不能度過這個苦海了。
佛說一切法就是佛的一代時教,那么佛說這么多法干什么呢,法是方便辦法、道路,佛說一切法的目的、愿望、宗旨就是為治一切心。治是整治、治理。我們眾生有種種心,這個心不外乎三種,一個是善性的發(fā)心,一個是惡性的,再一個是不善不惡性的,就是無記的發(fā)心,這三種形式。對治一切心,就是為了治這三種心的--善、惡、無記,都是生滅妄識、生死妄本、無明妄想、虛妄相想、六塵之影,沒有真實。就是讓我們認識,然后依法治理,就是治心的。
佛法是治心法,佛說的法是說心的,縱然說山河大地這一切也是說心的。我們的著眼點要放在心上。講這些都是讓大家明白佛法是心法,不是其它,為治一切心,若無一切心,如果我們的妄心都歇滅了,狂心若歇,歇即菩提,那法也就沒有用了。心是生死的病源。因為對病施藥才說種種法,法藥嘛,心是病,法是藥,對病說藥,說了八萬四千法門,三藏教典,一代時教。
下面這句:"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"因為心上的生死惑亂沒有得到整治、治理,所以還需要法,成佛了,沒有病了,那么也就不用法了。就像健康的人,沒有病了,就不有藥了,過河之后不能背著船走,就得舍掉船筏,沒過河之前就得找船。
這個法是治心的,所以我們不用法治理我們的妄心,降伏其心,那學法就沒有用處了,就有名無實了。為治一切心。另外佛親自給我們作證明,三世諸佛也是經(jīng)過治理自己的心最后得成無上道的。從初發(fā)心到果地,得經(jīng)過三大阿僧祗劫,先覺覺后覺,我們的本師也是經(jīng)過治理心上的惑亂,最后得成無上道的。因為有過去佛呀。我們的本師也是從眾生當中修得。
所以佛說么:"我與心斗",我就是指自己,是指佛說的,就是我也是這樣,和妄心斗,和生死怨賊斗,心即生死妄本,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用的這個生滅妄識,生滅妄心,不是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。我與心斗,斗是治理的意思。"其劫無數(shù)",劫是表示時間因緣的最大單位,其劫無數(shù)就是得經(jīng)過三大阿僧祗劫的治理,最后把妄心斗倒了,發(fā)明本源心地究竟成佛。其劫無數(shù)表示時間久遠,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承辦的。所以我們修學佛法要發(fā)長遠心,不要一時感情沖動:這佛法真好;被種種世緣牽扯、障礙、就淡泊了,甚至消失得無蹤影了,這就不行了。發(fā)長遠心,直到成佛而后已,其劫無數(shù),經(jīng)受了時間的考驗不退卻。
佛說:我與心斗,其劫無數(shù),今得成佛,獨步三界。這是我們本師用自己的經(jīng)歷給我們在迷的眾生作證明,不但三世諸佛經(jīng)歷多劫修行,最后發(fā)明本心得成無上道,我和三世諸佛一樣。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,法界眾生要想出離生死輪回得成無上道,也得與自己的無明妄想斗,斗呢就是降伏其心,以佛法來整治、減損、斷除自己的生死習氣。
佛說"由聞思修入三摩地",我們聽聞佛法,開發(fā)智慧之性,理上開解,依理發(fā)起正思維,發(fā)明善巧智慧,然后進行躬行實踐,實際修證,減損斷除生死習氣,發(fā)明本源心地,究竟成佛。聞慧、思慧、修慧,這是必然的過程。整個過程,聞思修入三摩地,聞、思、修都是在修因地,不管是聞法、思法或者修法,這過程都是和心斗。我們坐在這里聽法也是和心斗,我們得把我們的妄心,牽掛世間心、障礙心歇下來,身心才能安住在這里,接受佛法。
我們重法勝過重于世間,所以才能安住這里聽法,如果重世間法超過重于佛法,我們就會到世間去了,就不能在這里安住了。也是經(jīng)過較量、較正的,也是與心斗。斗,就是修行,治亂,我們聽聞佛法也是治理心上生死惑亂的過程,依文解義。說我與心斗,以自己心證,給我們作證明,與我這個生死怨賊斗,也就是聞慧、思慧、修慧,最后斷除愚癡暗昧之性。斗了多長時間呢?其劫無數(shù),這個無數(shù)不是不可計算,是三大阿僧祗劫,在這中間始終方向明,路子不錯。在修因地,生死習氣是無始劫來生生世世貪著世間積習而成的,積重難返的一種習慣勢力,所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把它減損斷除的,得經(jīng)過修學佛法,就是經(jīng)受了時間的考驗。今得成佛,最后佛性出纏,出離生死妄想、無明妄想的糾纏。就像金似的,我們采取方便辦法進行冶煉,去掉礦渣析出純金,就得純金的受用了,得有個過程。
今得成佛,獨步三界。我們的本師,三世諸佛,十方世界哪個世界眾生機緣成熟了,堪于接受佛法了,佛因機施教,就到哪個世界去設教。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百千萬億恒河沙數(shù),三千大千世界,所以眾生更無量無邊。"獨步三界",就是說從必然達到自由,得大自在,大解脫,大安樂,超越一切業(yè)力的系縛和限制,于一切法得解脫,法王,隨心所欲,極樂、苦海、人間、地獄,隨心所欲,愿意到哪去就到哪去。因為佛具足六神通,有大智慧、大光明、大神力,就像觀世音菩薩似的,這就叫獨步三界,超越一切事物的限制,得大自在。
我們受業(yè)力的牽引,不來三界不行,是逼迫性,是循因結果,循業(yè)受報,不得自在,不得自由,不得解脫。佛來到我們這個三界六道,甚至到地獄去,是依本愿力,因為佛在沒成佛前就發(fā)了無上的菩提大愿,要普度法界有情共成佛道。今天成佛了不能發(fā)空愿,得滿足菩提愿。所以佛法不離世間。
修因地已經(jīng)走完,到達果地了,真正地無學,于十方世界再無所學,不用修了。就像春天種瓜,經(jīng)過一夏的管理,到秋天瓜熟蒂落了。這就是說我們的本師也是經(jīng)過聽聞佛法,正思維佛法,然后經(jīng)過修行,成就法身慧命,都是這個過程。這個心最難降伏,如果把自己的心能夠降伏了,說明我們有本事,如果不能降伏其心,無所能為,就是一個無能的人。佛是最有能力的人,三世諸佛由人道而出,所以以人相稱,覺悟的人。
是知,從以上所說,我們可知一個道理,佛所說的法,就是佛所說的這一代時教,時就是時節(jié)因緣,在我們這個賢劫第九小劫半,人壽命百歲階段,我們的本師觀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眾生的機緣成熟了,所以從兜率陀天內(nèi)院來到我們世間設教,通過八相成道,轉(zhuǎn)大*輪。這一代時教就是在這一個時節(jié)因緣所設立的教法,說了三藏十二部教典。
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,指本師來到世間,從入胎、降生、出家、修道、降魔、成道、轉(zhuǎn)*輪、入涅槃,整個過程所說的一切法,這一代時教,教化我們法界眾生,直到最后到末法佛法滅掉。因為沒有信佛的了,沒人護持了,甚至誹謗、毀壞,佛法就沒了,那是一萬年以后的事情,空劫,沒有佛法了。所以佛法在這一個時節(jié)因緣、就叫一代時教。
三藏十二部教典,每一個字都不是白說的,佛在經(jīng)里說的經(jīng)、咒,佛說的話每個字都是有分寸的,不是隨便說的。不像我們說閑話、廢話、濁惡、染污話,佛說的話都是清凈語、利益話,應當說的一定說之,不應當說的就一律不說。佛是有規(guī)范的,因為教化眾生強名說法,眾生有病,有生死大病,所以不說法不行。如果眾生都成佛了,無法可說。所以佛說的每個字、每句話,無論經(jīng)咒、佛號都是這樣。
每段經(jīng)文乃至三藏教典,它的功能力用是什么呢?都是講心的,佛法是研究心的,不是其它。每個字、每句話、每段經(jīng)文都是研究心的。我們可以這樣說:佛法即是心法。我們今天講的這些,重點是讓大家把重心放在心上。得知道佛說三藏十二部教典來到世間很不容易啊,佛說的法是講心的,我們眾生不知道,不認識、,不能悟明,佛告訴我們。
佛法既然是研究心的,那么就得用佛法治理我們的心,降伏其心,不能離開心去談論佛法。那就顛倒了。關鍵萬法唯心,心是根本,講其它絲毫都沒有用。佛在經(jīng)里說:欲若凈佛國土,當凈其心,隨其心凈則國土凈。心不覺悟凈化,我們想改變我們這種被動局面那不可能。心不斷地覺悟、凈化,我們的果報、境界因心成體就會殊勝起來,越來越好,不從求中得。因為眾生癡迷,從境界上找,說這個境界應該據(jù)為己有,歸我所有,就非理而取,那不是麻煩事兒嗎?適得其反,走向反面,不但自己的不能達到,甚至現(xiàn)有的一切都會全部失掉。就像佛在《涅槃經(jīng)》中說,這個國王不能安住在自己的國土,他在萬人之上,號令天下,富有江山就行了,他非向外討伐、征伐,馬上失去安樂、自在、解脫,招惹麻煩,而且還有失掉國土的危險。佛用這個比喻是說我們要安住自性,不要向外貪著、攀緣、妄想、執(zhí)著,自然福壽綿長,得無量壽,永劫富貴,和三世諸佛一樣,再也沒有生死的貧困。
我們的本心一切具足,證得本心以后,三世諸佛、十法界、六凡四圣隨意所化,不但能變現(xiàn)有情,而且能變現(xiàn)無情。觀世音菩薩為度餓鬼變面然大士,隨意所化,變現(xiàn)無情,比如變現(xiàn)這個桌子,就會和這個桌子絲毫不差。人、天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隨意所化,具足六神通。所以佛的境界難思議。一真法界、三德密藏,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。我們用語言也說不明白、表達不了,心行也想不到。所以,佛法就是心法,研究心的,說心的。這個大家要把它記在心里,根深蒂固。
佛說的法有兩個內(nèi)容,佛說的三藏教典有兩方面內(nèi)容,合在一起就是三藏教典。一是說病。我們心上有八萬四千種生死大病,貪心是生死大病,引取無厭為貪,愛他為貪,別人的一切錢財、名利,一切好的事物都想據(jù)為己有。達不到目的,就巧施設計使手段,向外危害,所以它是三毒之一,毒害我們的法身,殺害我們的慧命,使我們長劫輪回生死,不得出離。貪心必須把它減損斷除。愛他為貪,自愛為慳,自己的錢財、物品、佛法、生命,舍不得施舍給他人。貪是生死的體,必須把它摧毀打破,不摧毀打破就避免不了貪心對我們的逼迫、障礙、系縛,乃至釀成無邊的生死、罪業(yè)、痛苦。
如果我們的貪欲不能滿足反而為瞋,恨他為瞋,怨天尤人,向外危害,甚至采取種種方便,動用身口,所以瞋也是貪的另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,也是貪,不過各有所側(cè)重而已。如果什么都不貪了,也就不瞋了。我們貪心嚴重到什么程度,我們瞋恨心就嚴重到什么程度,它是成比例的。大家說是不是這個意思啊,若不貪就不瞋恨了,一切無所求,還瞋恨什么呢?自己的愿望沒滿足才瞋。自恨為恚。有時候就是自己恚怨自己,自己矛盾,怨天尤人,瞋恨煩惱,它也是三毒之一,必須斷除的。
"癡"是不信因果,惑他為癡,自惑為愚。自己迷惑、染污、障礙,而且還迷惑別人,以迷導迷,自誤誤人。不信因果不昧,不信六道輪回,不信做惡得惡報,做善得善報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認為不造白不造,這就叫愚癡,愚癡也是貪、瞋的另一種表示形式。不貪瞋也就不愚癡了。
貪、瞋、癡嚴重了,就會醞釀成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。所以達摩祖師說,"什么是三界,貪瞋癡是。什么是出離三界,滅貪瞋癡是。"從心上把貪瞋癡性滅了,在心上就根除了,在心上出離。入三界是在心上入,出三界是在心上出。所以不研究心,不治理心不行啊。在空間處所上改變,無有是處,不可能的事情。因心成體。一是說病,我們心上、八識田中有貪瞋癡生死種子,殺生、偷盜、斗亂、危害,八萬四千數(shù)量之多,都是無始劫來熏習種在八識田中的。因為眾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心病,我們沒法認識,凡夫都是愚癡暗昧,不能回光返照,就像我們自己不懂得病理,不能診斷自己有什么病,得請醫(yī)生看。佛就是醫(yī)王,專門醫(yī)治我們心病的無上醫(yī)王。佛說的法就是阿伽陀藥,能治一切生死大病。因為我們不知道,所以佛告訴我們。
說病,殺生是病。佛說殺生的危害,不殺生的利益。我們令眾生命短,我們能福壽綿長得無量壽嗎?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危害心斷除了,自然福壽綿長,乃至得無量壽。你得承認這個真實不虛的道理,把他實行起來。有的眾生去殺生,令眾生流血犧牲受極大苦,來滋養(yǎng)自己,想福壽綿長無有是處,不可能的事情。因為你的發(fā)心是危害的、惡性的發(fā)心,舉發(fā)心的全體都是罪惡,惡業(yè)能得到樂果嗎?因不是安樂之因,怎么能夠福壽綿長呢。佛不說:"殺生者命短,啖肉者多病"么,發(fā)心得發(fā)的正確,隨順圣教。這是說病。佛說不殺生的利益,所以我們心不殺,口不殺,身不殺,對于這個危害因緣心不想、口不說、身不造,圣人不殺,人不殺,天人不殺,鬼神不殺,畜生乃至飛禽蠕動之類,蒼蠅、蚊子也不殺,甚至正在生長的萬物我們也不去破壞它。清凈比丘于歧路行不踏殺青草,青草雖是無情之物,但是我們?yōu)榱搜、成就自己的慈悲?也不去踏殺它,不斬伐草木,就連微細的危害心都斷除了,我們本具的慈悲喜舍才能油然而發(fā)。
佛所說的法一個說病,另一個說藥。偷盜是病,減損別人,利益自己,得愚癡暗昧貧窮下賤之報,嚴重了墮落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,去償還宿債,所以佛說不要偷盜,說偷盜的危害、不偷盜的利益,這就是說法。一個說病,另外一個說法,就這兩個內(nèi)容。佛說三藏教典的全部內(nèi)容。佛法是平常法,實事求是的,不是玄妙沒有實際的,都是從實際說的。一是說病,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種心病。二是說藥,法藥,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醫(yī)治我們心病的法藥,八萬四千種病,說八萬四千法門、法藥。一個說病,一個說藥,這就是佛說三藏教典的全部內(nèi)容,除了說病、說藥,佛沒有另外說。病在心上,說的法藥是對病說的,所以佛說的是心法。
世間說,古今中外無數(shù)英雄豪杰,勞費神思,疲勞筋骨,想改變這個世間,建設人間極樂,但是都沒有成為現(xiàn)實,為什么呢,佛說五濁惡世,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、命濁,因為眾生都在迷,一個人一個心,說一樣話,造一樣事兒,世間相常住,過去這樣、現(xiàn)在這樣、未來也是這樣。所以佛說的法就是要改變我們的身心氣質(zhì)。世間說要揭示宇宙,"宇"是指空間處所說的,十方世界都包括在內(nèi),"宙"是指時間說的。宇宙就是十方世界,世間叫它宇宙,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概念合在一起就叫宇宙。"界"是指方位處所說的,"世"指時間說的,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。要揭示、揭開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究竟是怎么回事,揭開宇宙人生的奧秘、奧妙、秘密,就是不可測的,去研究探索。
那么這個奧秘在哪呢,大家說在哪兒?對了,不在心外,是在我們的本心。這個奧秘呀,我們這個三德密藏--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脫德秘密之藏,就像《法華經(jīng)》說的:"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",不但我們凡夫六道眾生,就是聲聞緣覺都不可測度,唯有三世諸佛能夠豎徹如理之底,橫窮法界之邊。我們本覺佛性、本來佛的奧妙之處,道理,唯有三世諸佛能夠達法源底。十法界都依一心而得建立,它是根本,我們只能隨順,所以這個奧秘在心上,就在眾生的本心,我們的如來藏、本覺佛性、本覺妙心在我們眾生的心上,不在心外。心外無法,心外無眾生,心外無佛,心外無魔。
心外無法,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深信不疑。既然這樣,我們佛門弟子發(fā)心學佛,最重要的是必須把心參學研究明白。參是參加、參入、修學、研究,把我們的心參究、參學明白,這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,研究不明白,這個路走子不通啊。然后依之修證,修是修因,證是證得。依之修證才能和三世諸佛一樣,才能豎徹如理之底,我們本來佛、本覺佛性究竟是什么道理,整個因緣才能夠透徹明白。 "理"為豎,"徹"是徹悟、透徹、明了、無誤,究盡三德密藏,開發(fā)我們本心的奧秘,豎徹如理之底。"如"是平等的意思,平等性理、法性之理,如果不這樣的話,用我們的生滅妄心去測度,那達不到,用我們的語言去表示是表示不了,不可測度。佛在《法華經(jīng)》里說:"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。"佛佛道同,三世諸佛才能究盡諸法實相,才能夠豎徹如理之底。
我們證得本覺佛性了,一切明白了,體具妙用,具有無量光無量壽,不可思議的神力,六神通:天耳通、天眼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、漏盡通,一得永。這不是得的,本具的,被無明妄想遮蓋了,不得開拓,現(xiàn)在斷除生死惑業(yè)了,慧日開拓了,就普照法界一片光明。六神通不可思議。"宿命通",百千萬億劫,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的法界有情作什么業(yè),說什么話,一切心行,佛在一時都明了不誤。因為佛得大圓鏡智,都在里面現(xiàn)。受什么果報、什么因緣,皆在里面現(xiàn)。"神足通",不假車乘,不用什么運輸工具,到十方世界之外,屈伸臂間,從此至彼。"天眼通",不離此處,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如同現(xiàn)在目前,就像看桌上的佛像一樣,就那么親切,不用到跟前去看,高山大河不能障礙。所以佛的功能力用不可思議。豎徹如理之底,橫窮法界之邊。在具體的事物上,理為豎,法界為橫,十法界六凡四圣,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見,了無障礙,得大自在。地獄是個什么因緣,它是什么法則、生活方式、習慣,它的依正二報,都是什么因緣,心明眼亮,我們?nèi)说朗莻什么因緣,這就叫橫窮法界之邊,十方世界下雨的頭數(shù)佛都一一分明,十方世界下多少雨佛都明了無誤。這是經(jīng)上說的。松樹為什么是直的,荊棘為什么是彎曲的,鴿子為什么是白的,烏鴉為什么是黑的,因緣果報佛都一一明了。得大自在,一切法不能系縛、逼迫、障礙,橫窮法界之邊,沒有達不到之處,沒有遺漏的地方,就是所說的慧日之下無有暗處,圓照法界,圓滿地照了,圓滿的大圓鏡智,都在里面現(xiàn)。無量壽、沒有生死,出離兩種生死!心經(jīng)》里說:"不生不滅,不垢不凈,不增不減",是指我們本心說的,常恒沒有變異,無量壽,不是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,結束生死輪回。
因為我們的本心沒有生也沒有滅,正如祖師所說的:悟得心性時,當我們認識了我們心的時候,就不可思議了,即是妙。"思"就是思想,心行不可測度,"議"是語,用語言表達不了。就像祖師說的,禪宗不有句話么,"妙高頂上從來不許商量",妙高頂就是我們的三德密藏,因為我們的本覺佛性清凈心體離一切相--虛妄的心行之相和具體的森羅萬象,離世間相,離出世間相,自相也離。所以妙高頂上不能用相來表示,我們用再巧妙的語言,再善巧的思維,也不能測度,不能表達。我們的本覺佛性離心緣相,用我們生滅妄心攀緣不到,離言說相,用語言表達不了,離文字相,就是說一真法界是超群品而獨妙。所以祖師說,妙高頂上從來不許商量。你用心想,用話表示是說不出來的,就是說三德密藏不可測度,唯佛與佛乃能究盡,我們凡夫、聲聞緣覺還達不到不可思義的境界。
那么我們現(xiàn)在說佛法,采取方便辦法,我們可以趣向我們的三德密藏、毗盧性海,就是這個妙高頂我們凡夫是攀登不上去的,是不可測度、不可思議的境界,微妙難思議,那么我們怎么去開拓知見發(fā)起這一大事因緣呢?還得究竟證得,真地證得,登上這個妙高頂,登峰造極,就是說第一峰頭不可商量,妙高頂,就像世間人說的,真是太困難了,上天無路、入地無門,現(xiàn)在我們有了佛法,因為有了方便辦法,上天就有路了,因為有了天梯了,我們也可以上天堂了。好好修學五戒十善,好好修學四禪八定,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法當中都能夠承辦、完成。所以佛給我們說種種方便辦法,解決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,使之能夠成為現(xiàn)實。
第二句話,是禪宗的話語,"第二峰頭,諸祖略容話會。"說種種法來表示妙高頂,因為這個理是證悟邊事,心領神會,真正悟了就沒有什么可說了。第二峰頭,諸祖略容話會。佛說的法都是隨順世間因緣說的,通過說種種法顯示三界六道虛妄,知道妄了,我們反其道而行之,反過來就是真,破妄顯真,破妄本身就是顯真,就是說種種法,佛說的法是標指,標是指示方向的,就像因指見月,如果這個人不知道明月在什么地方,我們知道,我們指給他,這是標指,說明月在哪個地方,因指見月,就知道明月所在的位置,但不要把指當成明月,指是讓我們得見明月的方便辦法,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得見明月。"第二峰頭祖師方可話會",通過種種開示、言說,來顯示妙高頂,讓我們契合本心。
實相呢,離一切虛妄之相,既然離一切虛妄之相,沒有妄境可對,你說你說啥吧?你說什么都不是,說有一物即不中。那就不說,一切都不說了,狂心歇了,那么妄心、妄境,心境不偶了,心境雙亡了。妄心生了,妄境現(xiàn)前了,心境纏縛即是生死的妄緣、生死的全體。我們心境不偶了,心境雙亡了,妄心、妄境是生死妄緣,妄緣空處即菩提,妄緣沒了,緣所遺者就是我們的本心、本來佛。說種種法來顯示佛的不可思議的境界。這部《楞嚴經(jīng)》是開悟的楞嚴、見性的楞嚴。若欲成佛,須是見性,若不見性,無有是處,性成無上道,我們的本來佛還不認識怎么成佛呀,無有是處。要想成佛,得知佛所在處,佛在什么地方還不知道,那怎么成佛呀?闡述我們的心性,致微致細徹法源底的,唯有《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》,說兩種根本,一個生死妄本,一個菩提真本,具足聞、思、修、證,所以經(jīng)題就說了: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(jīng)》,經(jīng)題十九個字,加"經(jīng)"字共二十個字,是最長的經(jīng)題!独銍澜(jīng)》是從密宗教典擇錄出來的,先說契經(jīng),后說神咒。先從理上開解,然后以密咒把它完成。
修學佛法,必須理事圓融,不能空談空理,我們的實際修行得跟上去,不能違背圣教,就是說"事不違心"。一切事物不違心了,"道方合節(jié)",才合乎這個節(jié)奏。我們所想、所說、所做的不違圣教,不違自心了,理上才能證得。事由理而真,理由事而顯,離事無理,離理無事。有事有理,理事圓融,才是佛法。事不違心,道方合節(jié),所以我們要想在具體的事物上不違背自心、自性,就應該把心里想的、口里說的、身體造作的,納入佛法的規(guī)范,去掉非理錯謬,改往修來,校正、修正自己,使我們正確圓滿起來,乃至究竟成佛。糊弄別人就是糊弄自己。
- 成剛法師:心在不停的生住異滅如同做夢
- 成剛法師:思維生死無常的六個過患
- 成剛法師:同樣是說話,要懂得制止這四種過惡
- 成剛法師:為他人殺生,業(yè)報也是要自己承受的
- 成剛法師:眾生無法主宰生命的無常
- 成剛法師:修行人為什么要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?
- 成剛法師:“一切法皆是佛法”這句話怎么理解?
- 成剛法師:為啥學佛后還會發(fā)生不順的事?
- 成剛法師:前世做了啥這輩子才會變成“大仙”?
- 成剛法師:鬼神的福報各不相同,取決于這件事
- 成剛法師:佛教寺院能不能供養(yǎng)“成仙”的動物?
- 成剛法師:佛教徒為什么不吃葷腥?佛教徒吃葷腥有什么危害嗎?
- 成剛法師:怎樣念佛就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?
- 成剛法師:修行人如不斷除淫欲 一切努力都將白費
- 成剛法師:佛經(jīng)里常出現(xiàn)的“般若”到底啥意思?
- 成剛法師:不斷淫欲而想獲大禪定猶如以沙做飯
- 成剛法師:這15種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你知道嗎?
- 成剛法師:你既不比萬物更高貴 也不比萬物更低賤
- 成剛法師:皈依后的你與別人有何不同之處?
- 成剛法師:對每個人的終極歸宿,你了解多少?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(jīng)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(jīng)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(jīng)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(jīng)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(jīng)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(jīng)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(jīng)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(jīng)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(jīng)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》淺釋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如瑞法師: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正慈法師:一人獨坐、內(nèi)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本源法師: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靜波法師:跳出三界得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覺真法師:人與眾生的關系,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
- 本源法師: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
- 濟群法師:佛教是宿命論嗎,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?
- 本源法師: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佛源法師: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是外道
- 明海法師: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界文法師: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?
- 星云大師: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,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
- 西行法師: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
- 懺云法師:一念凈心的寶貴性!
- 道堅法師:佛教所說的業(yè)報是什么意思?業(yè)報的意思
- 西行法師: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
- 夢參法師:造什么業(yè)就感什么果!
- 夢參法師:地獄到底有多苦?都是自招的業(yè)報
- 天因法師: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
-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(jīng)
- 千江映月
- 宗鏡錄
- 無量壽經(jīng)
- 星云大師講解
- 大安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講解
- 凈界法師講解
- 星云大師文章
- 解脫之道講記
- 夢參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文章
- 圓覺經(jīng)講記
- 虛云法師文章
- 凈界法師文章
- 四圣諦講記
- 圣嚴法師講解
-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
- 心經(jīng)的人生智慧
- 定慧之路
- 楞嚴經(jīng)輕松學
- 佛法修學概要
- 摩訶止觀
-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(jīng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解說
- 體方法師講解
- 印光大師傳奇
- 大方廣圓覺經(jīng)講義
- 解深密經(jīng)語體釋
- 大安法師文章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jīng)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
- 華嚴經(jīng)要義
- 雜阿含經(jīng)選集新版
- 妙境法師講解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
- 印光文鈔全集
-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講記
- 夢參法師文章
- [放生起源]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(jīng)典或傳統(tǒng)上有什么根據(jù)?
- [感應故事]心經(jīng)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該怎么做?
- [佛學常識]八關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(jīng)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(jīng)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