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佛經(jīng)大全 > 瑜伽師地論 >

瑜伽師地論

《瑜伽師地論》梵文 Yogācāra-bhūmi-?āstra佛教論書。簡稱《瑜伽論》。瑜伽師地,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(jīng)歷的境界(十七地),故亦稱《十七地論》。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,無著記錄。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。...[詳情]

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五識身相應(yīng)地第一

  【譯文

  什么是鼻識自性呢?即依據(jù)鼻根,了別香境。

  它的所依如下:俱有依,即鼻根;等無間依,即意識;種子依,即攝藏一切種子的阿賴耶識。鼻根有三大特徵:㈠四大種所造,㈡鼻識所依凈色,㈢下可見有質(zhì)礙。關(guān)于意識和種子,和前面論述眼識的有關(guān)部分相同。

  鼻識的所緣,是不可見有質(zhì)礙的香境。香境又分為很多種,包括好香、惡香、平等香,通過鼻識所嗅所感知植物的根、莖、花、葉、果實之香。像這樣的種類,還有很多種。而且,所說的香境,有鼻所聞、鼻所取、鼻所嗅等不同的名稱。

  上述香境,能夠引起鼻根相對它們的行運活動,成為鼻根所緣取的境界。能夠引起鼻識相對它們的行運活動,成為鼻識所緣取的境界,成為鼻識覺知識別的對象。能夠引起意識相對它們的行運活動,成為意識所領(lǐng)取的境界,成為意識覺知識別的對象。鼻識的助伴和作業(yè),如前述眼識的有關(guān)部分,讀者以此類推,應(yīng)當(dāng)知曉。

  【原典

  云何鼻識自性?謂依鼻了別香。

  彼所依者:俱有依,謂鼻;等無間依,謂意;種子依,謂一切種子阿賴耶識。鼻,謂四大種所造、鼻識所依凈色、無見有對。意及種子,如前分別。

  彼所緣者,謂香,無見有對。此復(fù)多種,謂好香①、惡香②、平等香③,鼻所嗅知根、莖、華、葉、果實之香。如是等類,有眾多香。又香者,謂鼻所聞、鼻所、、鼻所嗅⑤等差別之名。

  是鼻所行,鼻境界;鼻識所行,鼻識境界,鼻識所緣;意識所行,意識境界,意識所緣。肋伴及業(yè),如前應(yīng)知。

  【注釋

 、俸孟悖簩θ松硇挠幸娴臍馕。好,此處不是意指與臭相對的好聞,而是意指順益身心。所以有損身心的「迷魂香」,雖然好聞也不屬于好香。香,此作名詞,即氣味。

 、趷合悖簩θ松硇挠袚p的氣味。

  ③平等香:又作等香。對人身心無損又無益的氣味。

 、芩。悍鸺艺J(rèn)為是由愛心支配取著的境。

  ⑤嗅:鼻識別。

精彩推薦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