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摩詰經(jīng)

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簡稱《維摩經(jīng)》,全名是《維摩詰所說經(jīng)》,亦名《不可思議解脫經(jīng)》。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,維摩羅意即“凈名”、“無垢”,詰即為“稱”,故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又名《凈名經(jīng)》或《說無垢稱經(jīng)》。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、毗摩羅詰,略稱維摩或維摩詰。意譯為凈名...[詳情]

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講解 觀眾生品第七(2)

  文殊師利又問:“生死有畏,菩薩當(dāng)何所依?”

  維摩詰言:“菩薩于生死畏中,當(dāng)依如來功德之力。”

  文殊又問:菩薩依靠什么解除生死畏懼呢?對死亡的畏懼,稱“死怖”,是眾生特別是人類的各種畏懼(佛經(jīng)中歸納為“五怖”)中最可怕的,佛法的出發(fā)點(diǎn),首先就是畏懼生死。佛在出家的時候講,他之所以出家,就是因?yàn)槲窇稚,想要求得?zhàn)勝死亡、超越生死之道。西方人類學(xué)家也稱死亡恐懼為盤踞在人內(nèi)心深處的毒蛇,是發(fā)生各種精神心理疾病的根源,戰(zhàn)勝死亡,甚至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出發(fā)點(diǎn)。那么,在生死畏懼中,菩薩應(yīng)該依靠什么呢?維摩詰的回答是依靠佛的功德之力。《佛母寶德藏般若經(jīng)》中甚至說,菩薩的一切成就、功德,皆是佛加持而得。

  文殊師利又問:“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,當(dāng)于何住?”

  答曰:“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者,當(dāng)住度脫一切眾生。”

  又問:如何依如來功德之力解除生死畏懼呢?回答:要常住在度脫一切眾生的菩提心中,因?yàn)檫@種菩提心是成就佛果功德的凈因,要了知、確信諸佛常住在要度脫一切眾生的菩提心中。求生西方凈土者,要確信阿彌陀佛常念我等眾生,想要接引我等眾生往生極樂凈土。

  又問:“欲度眾生,當(dāng)何所除?”

  答曰:“欲度眾生,除其煩惱。”

  又問:如何解除所度眾生的生死畏懼?回答:想要度眾生,解除其生死畏懼,要除掉眾生的各種煩惱。求生西方凈土,不僅要深信切愿念佛,而且要凈除自心煩惱。

  又問:“欲除煩惱,當(dāng)何所行?”

  答曰:“當(dāng)行正念。”

  如何修行才能除掉眾生的煩惱呢?回答:行于正念,“正念”為八正道之第七,就是住在善心、菩提心、般若中而念念不忘失。

  又問:“云何行于正念?”

  答曰:“當(dāng)行不生不滅。”

  如何行于正念?答:心常住于與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的法性相應(yīng)的智慧涅槃妙心中。

  又問:“何法不生?何法不滅?”

  答曰:“不善不生,善法不滅。”

  問不生不滅的是什么法,回答:不生一切不善法,而不滅一切善法。

  又問:“善、不善孰為本?”

  答曰:“身為本。”

  善法及不善法以何為本?答言:以身為本,這個“身”指的是五蘊(yùn),即通常所謂“自身”,不僅僅指肉體。古漢語及漢譯佛典中的“身”,通常指本身、自己,不僅僅指現(xiàn)代漢語理解的身體。

  又問:“身孰為本?”

  答曰:“欲貪為本。”

  此身以何為本?答言:以欲貪為本。經(jīng)論中將貪煩惱分為三種:欲貪、色貪、無色貪,欲貪,是對欲界一切所有的貪愛、占有欲。

  又問:“欲貪孰為本?”

  答曰:“虛妄分別為本。”

  欲貪以何為本?答言:以不如實(shí)知見的虛妄分別為本。虛妄分別,又譯“妄想”、“分別”,指誤認(rèn)經(jīng)由人類感知方式所得的感知覺,及在這些感知覺基礎(chǔ)上建立的認(rèn)知為絕對真實(shí)。

  又問:“虛妄分別孰為本?”

  答曰:“顛倒想為本。”

  文殊一環(huán)緊扣一環(huán)地追問生死畏懼所產(chǎn)生的根本原因。欲貪的根本虛妄分別,以顛倒想即顛倒的認(rèn)識、見解為本。顛倒,在佛經(jīng)中一般歸納為“四倒”:執(zhí)著非常為常、苦為樂、無我為有我、不凈為凈?傊,是執(zhí)著虛妄為真實(shí)。

  又問:“顛倒想孰為本?”

  答曰:“無住為本。”

  顛倒想又以何為本呢?回答是:以無住為本。住,意謂像人住在自己的居室一樣,長期執(zhí)有一個能住的自我及所住的住所,有固化認(rèn)識的意思。無住,謂不住著一切,見諸有為法皆剎那生滅,沒有一個能于剎那間停住不變的實(shí)體。剎那生滅就不住在任何剎那里面,所以本來無住。

  又問:“無住孰為本?”

  答曰:“無住則無本。文殊師利!從無住本,立一切法。”

  無住又以何為本呢?回答是無住則無本。要追究無住的根本是什么,那是沒有的,無住,就說明沒有一個停住不動、本來如此的實(shí)體、根本!秹(jīng)》講“無住為本”,就是來自這個經(jīng),解釋是諸法念念不住,心與諸法本來無住的真實(shí)相應(yīng),不住著于一切,作為一種修持的訣要,叫做無住。大手印法也有“無住心要”。法性的本源就是一切法念念無住,要追究它的本體,那是沒有的,就從無住這個根本上建立一切佛法,或者以無住心為本修持一切佛法。這一句非常重要,很多祖師都引用過。這是大乘的十二因緣觀,小乘的十二因緣以無明為生死苦惱的根本原因,大乘則追究到無住為根本因,也是破除無明的訣竅。

原標(biāo)題:《維摩詰所說經(jīng)》講解—​觀眾生品第七(2)

文章轉(zhuǎn)自微信公眾號:陳兵教授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