涅槃經(jīng)
大般涅槃經(jīng)(梵Mahāparinirvāna-sūtra)漢語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經(jīng)典。亦稱《大本涅槃經(jīng)》或《大涅槃經(jīng)》,簡稱《涅槃經(jīng)》。北涼曇無讖譯。40卷。
大般涅槃經(jīng)原文:卷第三十五
大般涅槃經(jīng)卷第三十五
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三
善男子。如是諍訟是佛境界。非諸聲聞緣覺所知。若人于是生疑心者猶能摧壞。無量煩惱如須彌山。若于是中生決定者。是名執(zhí)著。迦葉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執(zhí)著。佛言。善男子。如是之人若從他聞。若自尋經(jīng)若他故教。于所著事不能放舍。是名執(zhí)著。迦葉復言。世尊。如是執(zhí)著為是善耶是不善乎。善男子。如是執(zhí)著不名為善。何以故。不能摧壞諸疑網(wǎng)故。迦葉復言。世尊。如是人者本自不疑。云何說言不壞疑網(wǎng)。善男子。夫不疑者即是疑也。世尊。若有人謂須陀洹人不墮三惡。是人亦當名著名疑。善男子。是可名定不得名疑。何以故。善男子。譬如有人先見人樹。后時夜行遙見杌根。便生疑想人耶樹耶。善男子。如人先見比丘梵志。后時于路遙見比丘即生疑想。是沙門耶是梵志乎。善男子。如人先見牛與水牛。后遙見牛便生疑想。彼是牛耶是水牛乎。善男子。一切眾生先見二物后便生疑。何以故心不了故。我亦不說須陀洹人有墮三惡不墮三惡。是人何故生于疑心。迦葉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要先見已然后疑者。有人未見二種物時亦復生疑。何等是耶。所謂涅槃。世尊。譬如有人路遇濁水。然未曾見而亦生疑。如是水者深耶淺耶。是人未見云何生疑。善男子。夫涅槃者即是斷苦。非涅槃者即是苦也。一切眾生見有二種見苦非苦?喾强嗾呒词丘嚳屎疅徉料。病瘦安隱老壯生死。系縛解脫恩愛別離怨憎聚會。眾生見已即便生疑。當有畢竟遠離如是苦惱事不。是故眾生于涅槃中而生疑也。汝意若謂是人先來未見濁水云何疑者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是人先于余處見已。是故于此未曾到處而復生疑。世尊。是人先見深淺處時已不生疑。于今何故而復生疑。佛言。善男子。本未行故所以生疑。是故我言不了故疑。迦葉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疑即是著著即是疑。為是誰耶。善男子。斷善根者。迦葉言。世尊。何等人輩能斷善根。善男子。若有聰明黠慧利根能善分別。遠離善友不聽正法。不善思惟不如法住。如是之人能斷善根。離是四事心自思惟無有施物。何以故。施者即是舍于財物。若施有報當知施主常應貧窮。何以故。子果相似故。是故說言無因無果。若如是說無因無果。是則名為斷善根也。復作是念施主受者及以財物。三事無常無有停住。若無停住云何說言此是施主受者財物。若無受者云何得果。以是義故無因無果。若如是說無因無果。當知是人能斷善根。復作是念施者施時有五事施。受者受已或時作善或作不善。而是施主亦復不得善不善果。如世間法從子生果果還作子。因即施主果即受者。而是受者不能以此善不善法令施主得。以是義故無因無果。若如是說無因無果。當知是人能斷善根。復作是念無有施物。何以故施物無記。若是無記云何而得善果報耶。無善惡果即是無記。財若無記當知即無善惡果報。是故無施無因無果。若如是說無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。復作是念施者即意。若是意者無見無對非是色法。若非是色云何可施。是故無施無因無果。若如是說無因無果。當知是人能斷善根。復作是念施主若為佛像天像命過父母。而行施者即無受者。若無受者應無果報。若無果報是為無因。若無因者是為無果。若如是說無因無果。當知是人能斷善根。復作是念無父無母。若言父母是眾生因生眾生者。理應常生無有斷絕。何以故因常有故。然不常生是故當知無有父母。復作是念無父無母何以故。若眾生身因父母有。一人應具男女二根。然無具者當知眾生非因父母。復作是念非因父母而生眾生。何以故。眼見眾生不似父母。謂身色心威儀進止。是故父母非眾生因。復作是念一切世間有四種無。一者未生名無。如泥團時未有瓶用。二者滅已名無。如瓶壞已是名為無。三者各異互無。如牛中無馬馬中無牛。四者畢竟名無。如兔角龜毛。眾生父母亦復如是同此四無。若言父母眾生因者。父母死時子不必死。是故父母非眾生因。復作是念若言父母眾生因者。應因父母常生眾生。然而復有化生濕生。是故當知非因父母生眾生也。復作是念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長。譬如孔雀聞雷震聲而便得娠。又如青雀飲雄雀尿而便得娠。如命命鳥見雄者舞即便得娠。作是念時如其不遇善知識者。當知是人能斷善根。復作是念一切世間無善惡果。何以故。有諸眾生具十善法。樂于惠施勤修功德。是人亦復疹病集身中年夭喪。財物損失多諸憂苦。有行十惡慳貪嫉妒懶惰懈怠不修諸善。身安無病終保年壽。多饒財寶無諸愁苦。是故當知無善惡果。復作是念我亦曾聞諸圣人說。有人修善命終多墮三惡道中。有人行惡命終生于人天之中。是故當知無善惡果。復作是念一切圣人有二種說;蛘f殺生得善果報。或說殺生得惡果報。是故當知圣說不定。圣若不定我云何定。是故當知無善惡果。復作是念一切世間無有圣人。何以故。若言圣人應得正道。一切眾生具煩惱時修正道者。當知是人正道煩惱一時俱有。若一時有當知正道不能破結。若無煩惱而修道者。如是正道為何所作。是故具煩惱者道不能壞。不具煩惱道則無用。是故當知一切世間無有圣人。復作是念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。是十二因緣一切眾生等共有之。八圣道者其性平等。亦應如是一人得時一切應得。一人修時應一切苦滅。何以故。煩惱等故而今不得。是故當知無有正道。復作是念圣人皆有同凡夫法。所謂飲食行住坐臥。睡眠喜笑饑渴寒熱憂愁恐怖。若同凡夫如是事者。當知圣人不得圣道。若得圣道應當永斷如是等事。如是等事如其不斷。當知無道。復作是念圣人有身受五欲樂。亦復罵辱撾打于人嫉妒憍慢受于苦樂作善惡業(yè)。是因緣故知無圣人。若有道者應斷是事。是事不斷當知無道。復作是念多憐愍者名為圣人。何因緣故名為圣人。道因緣故名為圣人。若道性憐愍便應愍念一切眾生。不待修已然后方得。如其無愍何故圣人因得圣道能憐愍耶。是故當知世無圣道。復作是念一切四大不從因生。眾生等有是四大性。不觀眾生是邊應到彼不應到。若有圣道性應如是。然今不爾是故當知世無圣人。復作是念若諸圣人有一涅槃。當知是則無有圣人。何以故不可得故。常住之法理不可得不可取舍。若諸圣人涅槃多者是則無常。何以故可數(shù)法故。涅槃若一。一人得時一切應得。涅槃若多是則有邊。如其有邊云何名常。若有說言涅槃體一解脫是多。如蓋是一。牙舌是多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一一所得非一切得。以有邊故是應無常。若無常者云何得名為涅槃耶。涅槃若無誰為圣人。是故當知無有圣人。復作是念圣人之道非因緣得。若圣人道非因緣得。何故一切不作圣人。若一切人非圣人者。當知是則無有圣人及以圣道。復作是念圣說正見有二因緣。一者從他聞法。二者內(nèi)自思惟。是二因緣若從緣生。所從生者復從緣生。如是展轉有無窮過。若是二事不從緣生。一切眾生何故不得。作是觀時能斷善根。善男子。若有眾生深見如是無因無果。是人能斷信等五根。善男子。斷善根者非是下劣愚鈍之人。亦非天中及三惡道破僧亦爾。迦葉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是之人何時當能還生善根。佛言。善男子。是人二時還生善根。初入地獄出地獄時。善男子。善有三種。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。若過去者其性自滅。因雖滅盡果報未熟。是故不名斷過去果。斷三世因故名為斷
迦葉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若斷三世因名斷善根。斷善根人即有佛性。如是佛性。為是過去為是現(xiàn)在為是未來為遍三世。若過去者云何名常。佛性亦常是故當知非過去也。若未來者云何名常。何故佛說一切眾生必定當?shù)。若必定得云何言斷。若現(xiàn)在者復云何常。何故復言必定可見。如來亦說佛性有六。一常二真三實四善五凈六可見。若斷善根有佛性者。則不得名斷善根也。若無佛性云何復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。若言佛性亦有亦斷。云何如來復說是常。佛言。善男子。如來世尊為眾生故有四種答。一者定答。二者分別答。三者隨問答。四者置答。善男子。云何定答。若問惡業(yè)得善果耶不善果乎。是應定答得不善果。善亦如是。若問如來一切智不。是應定答是一切智。若問佛法是清凈不。是應定答必定清凈。若問如來弟子如法住不。是應定答有如法住。是名定答。云何分別答。如我所說四真諦法。云何為四?嗉瘻绲。何謂苦諦有八苦故名曰苦諦。云何集諦五陰因故名為集諦。云何滅諦。貪欲嗔癡畢竟盡故名為滅諦。云何道諦三十七助道法故名為道諦。是名分別答。云何隨問答如我所說一切法無常。復有問言如來世尊為何法故說于無常。答言如來為有為法故說無常。無我亦爾。如我所說一切法燒他。又問言如來世尊為何法故說一切燒。答言如來為貪嗔癡說一切燒善男子。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三念處首楞嚴等。八萬億諸三昧門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智印等。三萬五千諸三昧門金剛定等。四千二百諸三昧門方便三昧無量無邊。如是等法是佛佛性。如是佛性則有七事。一常二我三樂四凈五真六實七善。是名分別答。善男子。后身菩薩佛性有六。一常二凈三真四實五善六少見。是名分別答。如汝先問斷善根人有佛性者。是人亦有如來佛性。亦有后身佛性。是二佛性障未來故得名為無。畢竟得故得名為有。是名分別答。如來佛性非過去非現(xiàn)在非未來。后身佛性現(xiàn)在未來。少可見故得名現(xiàn)在。未具見故名為未來。如來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果則不爾。有是三世有非三世。后身菩薩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果亦如是。是名分別答。九住菩薩佛性六種。一常二善三真四實五凈六可見。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果亦如是。是名分別答。八住菩薩下至六住佛性五事。一真二實三凈四善五可見。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果亦如是。是名分別答。五住菩薩下至初住佛性五事。一真二實三凈四可見五善不善。善男子。是五種佛性六種佛性七種佛性。斷善根人必當?shù)霉。故得言有。是名分別答。若有說言斷善根者定有佛性定無佛性。是名置答。迦葉菩薩言。世尊。我聞不答乃名置答。如來今者何因緣答而名置答。善男子。我亦不說置而不答乃說置答。善男子。如是置答復有二種。一者遮止。二者莫著。以是義故得名置答
迦葉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云何名因亦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。果亦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。非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。佛言。善男子。五陰二種。一者因。二者果。是因五陰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。是果五陰亦是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。亦非過去現(xiàn)在未來。善男子。一切無明煩惱等結悉是佛性。何以故。佛性因故從無明行及諸煩惱得善五陰。是名佛性從善五陰。乃至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故我于經(jīng)中先說。眾生佛性如雜血乳。血者即是無明行等一切煩惱。乳者即是善五陰也。是故我說從諸煩惱及善五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如眾生身皆從精血而得成就。佛性亦爾。須陀洹人斯陀含人斷少煩惱佛性如乳。阿那含人佛性如酪。阿羅漢人猶如生酥。從辟支佛至十住菩薩猶如熟酥。如來佛性猶如醍醐。善男子。現(xiàn)在煩惱為作障故。令諸眾生不得睹見。如香山中有忍辱草非一切牛皆能得食。佛性亦爾。是名分別答。迦葉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五種六種七種佛性若未來有者。云何說言斷善根人有佛性耶。佛言。善男子。如諸眾生有過去業(yè)。因是業(yè)故眾生現(xiàn)在得受果報。有未來業(yè)以未生故終不生果有現(xiàn)在煩惱。若無煩惱一切眾生應當了了現(xiàn)見佛性。是故斷善根人。以現(xiàn)在世煩惱因緣能斷善根。未來佛性力因緣故還生善根。迦葉言。世尊。未來云何能生善根。善男子。猶如燈日雖復未生亦能破闇。未來之生能生眾生未來佛性亦復如是。是名分別答
迦葉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若言五陰是佛性者。云何說言眾生佛性非內(nèi)非外。佛言。善男子。何因緣故如是失意。我先不說眾生佛性是中道耶。迦葉言。世尊。我實不失意。直以眾生于此中道不能解故。故發(fā)斯問。善男子。眾生不解即是中道;驎r有解或有不解。善男子。我為眾生得開解故。說言佛性非內(nèi)非外。何以故凡夫眾生或言佛性住五陰中如器中有果;蜓噪x陰而有猶如虛空。是故如來說于中道。眾生佛性非內(nèi)六入非外六入。內(nèi)外合故名為中道。是故如來宣說佛性即是中道。非內(nèi)非外故名中道。是名分別答。復次善男子。云何名為非內(nèi)非外。善男子。或言佛性即是外道。何以故。菩薩摩訶薩于無量劫在外道中。斷諸煩惱調伏其心教化眾生。然后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以佛性即是外道。或言佛性即是內(nèi)道。何以故。菩薩雖于無量劫中修習外道。若離內(nèi)道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以佛性即是內(nèi)道。是故如來遮此二邊。說言佛性非內(nèi)非外亦名內(nèi)外。是名中道是名分別答。復次善男子。或言佛性即是如來金剛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何以故。不虛誑故。或言佛性即是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及三念處首楞嚴等一切三昧。何以故。因是三昧生金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。是故如來遮此二邊。說言佛性非內(nèi)非外亦名內(nèi)外。是名中道是名分別答。復次善男子。或有說言佛性即是內(nèi)善思惟。何以故。離善思惟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是故佛性即是內(nèi)善思惟;蛴姓f言佛性即是從他聞法。何以故。從他聞法則能內(nèi)善思惟。若不聞法則無思惟。是以佛性即是從他聞法。是故如來遮此二邊。說言佛性非內(nèi)非外亦名內(nèi)外。是名中道。復次善男子。復有說言佛性是外。謂檀波羅蜜從檀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以說言檀波羅蜜即是佛性;蛴姓f言佛性是內(nèi)謂五波羅蜜。何以故。離是五事當知則無佛性因果。是以說言五波羅蜜即是佛性。是故如來遮此二邊。說言佛性非內(nèi)非外亦內(nèi)亦外。是名中道。復次善男子;蛴姓f言佛性在內(nèi)。譬如力士額上寶珠。何以故。常樂我凈如寶珠故。是以說言佛性在內(nèi);蛴姓f言佛性在外如貧寶藏。何以故。方便見故。佛性亦爾在眾生外。以方便故而得見之。是故如來遮此二邊。說言佛性非內(nèi)非外亦內(nèi)亦外。是名中道
善男子。眾生佛性非有非無。所以者何。佛性雖有非如虛空。何以故。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。佛性可見是故雖有非如虛空。佛性雖無不同兔角。何以故。龜毛兔角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。佛性可生是故雖無不同兔角。是故佛性非有非無亦有亦無。云何名有。一切悉有是諸眾生不斷不滅猶如燈焰。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故名有。云何名無。一切眾生現(xiàn)在未有一切佛法常樂我凈。是故名無。有無合故即是中道。是故佛說眾生佛性非有非無。善男子。如有人問是種子中有果無耶。應定答言亦有亦無。何以故。離子之外不能生果是故名有。子未出芽是故名無。以是義故。亦有亦無。所以者何。時節(jié)有異其體是一。眾生佛性亦復如是。若言眾生中別有佛性者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眾生即佛性。佛性即眾生。直以時異有凈不凈。善男子。若有問言是子能生果不。是果能生子不。應定答言亦生不生。世尊。如世人說乳中有酪是義云何。善男子。若有說言乳中有酪是名執(zhí)著。若言無酪是名虛妄。離是二事應定說言亦有亦無。何故名有。從乳生酪因即是乳果即是酪。是名為有。云何名無。色味各異服用不同。熱病服乳冷病服酪。乳生冷病酪生熱病。善男子。若言乳中有酪性者。乳即是酪酪即是乳其性是一。何因緣故乳在先出酪不先生。若有因緣一切世人何故不說。若無因緣何故酪不先出。若酪不先出誰作次第乳酪生蘇熟蘇醍醐。是故知酪先無今有。若先無今有是無常法。善男子。若有說言乳有酪性能生于酪。水無酪性故不生酪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水草亦有乳酪之性。所以者何。因于水草則出乳酪。若言乳中定有酪性水草無者。是名虛妄。何以故心不等故。故言虛妄。善男子。若言乳中定有酪者。酪中亦應定有乳性。何因緣故乳中出酪酪不出乳。若無因緣當知是酪本無今有。是故智者應言乳中非有酪性非無酪性。善男子。是故如來于是經(jīng)中說如是言。一切眾生定有佛性是名為著。若無佛性是名虛妄。智者應說眾生佛性亦有亦無。善男子。四事和合生于眼識。何等為四。眼色明欲。是眼識性非眼非色非明非欲。從和合故便得出生如是眼識本無今有已有還無。是故當知無有本性。乳中酪性亦復如是。若有說言水無酪性故不出酪。是故乳中定有酪性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善男子。一切諸法異因異果。亦非一因生一切果。非一切果從一因生。善男子。如從四事生于眼識。不可復說從此四事應生耳識。善男子。離于方便乳中得酪酪出生酥。不得如是要須方便。善男子。智者不可見離方便從乳得酪。謂得生酥亦應如是離方便得善男子。是故我于是經(jīng)中說。因生故法有。因滅故法無。善男子。如鹽性醎能令非醎使醎。若非醎物先有醎性。世人何故更求鹽耶。若先無者當知先無今有。以余緣故而得醎也。若言一切不醎之物皆有醎性。微故不知由此微性鹽能令醎。若本無性雖復有鹽不能令醎。譬如種子自有四大。緣外四大而得增長芽莖枝葉。鹽性亦爾者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不醎之物先有醎性者。鹽亦應有微不醎性。是鹽若有如是二性。何因緣故離不醎物不可獨用。是故知鹽本無二性。如鹽一切不醎之物亦復如是。若言外四大種力能增長內(nèi)四大者。是義不然。何以故。次第說故不從方便。乳中得酪生蘇乃至一切諸法皆不如是非方便得。四大亦復如是。若說從外四大增內(nèi)四大。不見從內(nèi)四大增外四大。如尸利沙果先無形質。見昂星時果則出生足長五寸。如是果者實不因于外四大增
善男子。如我所說十二部經(jīng)。或隨自意說。或隨他意說;螂S自他意說。云何名為隨自意說。如五百比丘問舍利弗。大德。佛說身因何者是耶。舍利弗言。諸大德。汝等亦各得正解脫自應識之。何緣方作如是問耶。有比丘言。大德。我未獲得正解脫時意謂。無明即是身因。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。復有說言。大德。我未獲得正解脫時謂。愛無明即是身因。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;蛴姓f言。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飲食五欲即是身因。爾時五百比丘。各各自說己所解已共往佛所。稽首佛足右繞三匝禮拜畢已卻坐一面。各以如上己所解義向佛說之。舍利弗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是諸人誰是正說。誰不正說。佛告舍利弗。善哉善哉一一比丘無非正說。舍利弗言。世尊。佛意云何。佛言舍利弗。我為欲界眾生說言。父母即是身因。如是等經(jīng)名隨自意說。云何名為隨他意說。如巴吒羅長者。來至我所作如是言。瞿曇。汝知幻不。若知幻者即大幻人。若不知者非一切智。我言。長者。知幻之人名幻人耶。長者言。善哉善哉。知幻之人即是幻人。佛言。長者。舍衛(wèi)國內(nèi)波斯匿王有旃陀羅名曰氣噓。汝知不耶。長者答言。瞿曇。我久知之。佛言。汝久知者可得即是旃陀羅不。長者言。瞿曇。我雖知是旃陀羅。然我此身非旃陀羅。佛言。長者。汝得是義知旃陀羅非旃陀羅。我今何故不得知幻而非幻乎。長者。我實知幻知幻人知幻果報知幻伎術。我知殺知殺人知殺果報知殺解脫。乃至知邪見知邪見人知邪見果報知邪見解脫。長者。若說非幻之人名為幻人。非邪見人說邪見人得無量罪。長者言。瞿曇。如汝所說我得大罪。我今所有悉以相上。幸莫令彼波斯匿王知我此事。佛言。長者。是罪因緣不必失財。乃當因是墮三惡道。是時長者聞惡道名心生恐怖。白佛言。圣人。我今失意獲得大罪。圣人。今者是一切智應當了知獲得解脫。我當云何得脫地獄餓鬼畜生。爾時我為說四真諦。長者。聞已得須陀洹果心生慚愧向佛懺悔。我本愚癡佛非幻人而言是幻。我從今日歸依三寶。佛言。善哉善哉。長者。是名隨他意說。云何名為隨自他說。如我所說如一切世間智者說有我亦說有。智人說無我亦說無。世間智人說五欲樂有無常苦無我可斷我亦說有。世間智人說五欲樂有常我凈無有是處。我亦如是說無是處。是名隨自他說。善男子。如我所說十住菩薩少見佛性。是名隨他意說。何故名少見。十住菩薩得首楞嚴等三昧三千法門。是故了了自知當?shù)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。不見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故我說十住菩薩少見佛性。善男子。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。是名隨自意說。一切眾生不斷不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名隨自意說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。煩惱覆故不能得見。我說如是汝說亦爾。是名隨自他意說
善男子。如來或時為一法故說無量法。如經(jīng)中說一切梵行因善知識。一切梵行因雖無量。說善知識則已攝盡。如我所說一切惡行邪見為因。一切惡行因雖無量。若說邪見則已攝盡;蛘f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信心為因。是菩提因雖復無量。若說信心則已攝盡。善男子。如來雖說無量諸法以為佛性。然不離于陰入界也
善男子。如來說法為眾生故有七種語。一者因語。二者果語。三者因果語。四者喻語。五者不應說語。六者世流布語。七者如意語。云何名因語,F(xiàn)在因中說未來果如我所說。善男子。汝見眾生樂殺乃至樂行邪見。當觀是人即地獄人。善男子。若有眾生不樂殺生乃至邪見。當觀是人即是天人。是名因語。云何果語,F(xiàn)在果中說過去因如經(jīng)中說。善男子。如汝所見貧窮眾生顏貌丑陋不得自在。當知是人定有破戒妒心嗔心無慚愧心。若見眾生多財巨富諸根完具威德自在。當知是人定有戒施精勤慚愧無有妒嗔。是名果語。云何因果語如經(jīng)中說。善男子。眾生現(xiàn)在六入觸因。是名過去業(yè)果。如來亦說名之為業(yè)。是業(yè)因緣得未來果。是名因果語。云何喻語。如說師子王者即喻我身。大象王大龍王。波利質多羅樹。七寶聚大海須彌山大地大雨。船師導師調御丈夫。力士牛王婆羅門沙門。大城多羅樹。如是喻經(jīng)。名為喻語。云何不應語。我經(jīng)中說天地可合河不入海。如為波斯匿王說四方山來。如為鹿母優(yōu)婆夷說。若娑羅樹能受八戒。則得受于人天之樂。如說十住菩薩有退轉心。不說如來有二種語。寧說須陀洹人墮三惡道。不說十住有退轉心。是名不應語。云何世流布語。如佛所說男女大小去來坐臥。車乘房舍瓶衣。眾生常樂我凈。軍林城邑僧幻合散。是名世流布語。云何如意語。如我呵責毀禁之人。令彼自責護持禁戒。如我贊嘆須陀洹人。令諸凡夫生于善心。贊嘆菩薩為令眾生發(fā)菩提心。說三惡道所有苦惱。為令修習諸善法故。說一切燒唯為一切有為法故無我亦爾。說諸眾生悉有佛性。為令一切不放逸故。是名如意語
大般涅槃經(jīng)卷第三十五
-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?常修慈悲心,煩惱自然無
- 《涅槃經(jīng)》十句經(jīng)典語錄
- 經(jīng)常煩惱的話,煩惱也會跟著增長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中的涅槃思想
- 第二十一卷 南本大般涅槃經(jīng)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四相品斷肉食章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論
- 曇無讖與《大般涅槃經(jīng)》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原文:卷第三十
- 《大般涅盤經(jīng)》略釋(下)
- 《大般涅盤經(jīng)》略釋(上)
- 《涅槃經(jīng)》與涅槃師
- 《大般涅槃經(jīng)》在北朝隋唐時期的傳播與影響
- 涅槃傳譯與中國涅槃宗的形成
- 涅槃學派——弘傳《涅槃經(jīng)》而得名
- 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涅槃經(jīng)文章
- 涅槃經(jīng)講解
- 涅槃經(jīng)譯文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集解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一
-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
- 卷一 序品 第一
-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(yè)感品
-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
-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
- 第三卷 觀眾生業(yè)緣品
-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
-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
-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序品第一
-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
-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
-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
-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贊
-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開經(jīng)偈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二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原文卷一至卷五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弘傳序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一卷
- 卷一 方便品 第二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回向偈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譬喻品第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方便品第二
- 卷二 譬喻品 第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四
-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
- 卷二 信解品 第四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七卷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
-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
-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
-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十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五
-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
- 圓覺經(jīng)講的是什么內(nèi)容?圓覺經(jīng)概說
- 《大寶積經(jīng)》共有多少卷,是誰翻譯的?
- 楞嚴經(jīng)是怎么來的?楞嚴經(jīng)的由來故事
- 佛經(jīng)的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是什么意思?
- 玄奘大師版《心經(jīng)》講記
- 念地藏經(jīng)期間總做噩夢,這是為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怎么來的,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?
- 念經(jīng)時,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(nèi)容,感受景象嗎?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的四種版本
- 維摩詰經(jīng)主要講了什么?
- 華嚴經(jīng)是大乘經(jīng)典嗎,有哪些漢譯本?
- 真正的佛在哪里?真如自性是真佛,邪迷三毒是魔王
- 《壇經(jīng)》處凡愚而不減,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人生在世間,應實行善德的講解
- 百佛名經(jīng)注音版
- 增一阿含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,多少卷,講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偈語“汝等眾生,不能自救”是什么意思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是誰說的?
- “空”與“色”相依相存,無有差異
- 《法華經(jīng)》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?
- 《法句經(jīng)·智者品》偈頌:智者不為得失心動
- 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的漢譯本與注疏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心經(jīng)譯者玄奘大師
- 佛語法門經(jīng)注音版
- 法華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者鳩摩羅什介紹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?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此心難覺察,隨欲望流轉的解讀
- 《心經(jīng)》的大智慧
-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《金剛經(jīng)》
- 《父母恩重難報經(jīng)》提倡孝道的偈語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中的兩處“念”是指什么?有什么不同?
-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(jīng)注音版
- 大方等如來藏經(jīng)注音版
-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?常修慈悲心,煩惱自然無
- 《法句經(jīng)·心品》偈頌:飄浮不定心,不明了正法的講解
-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(jīng)典?
-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
- 華嚴經(jīng)有幾個版本?四十華嚴、六十華嚴、八十華嚴
- 菩薩生地經(jīng)注音版
- 從《壇經(jīng)》片段,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全文
- 地藏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
- 無量壽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
- 金剛經(jīng)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原文
- 金剛經(jīng)譯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譯文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心經(jīng)講解
- 心經(jīng)譯文
- 南懷瑾:《金剛經(jīng)說什么》
- 六祖壇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譯文
- 六祖壇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講解
- 楞嚴經(jīng)譯文
- 金剛經(jīng)講解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俱舍論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講解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楞伽經(jīng)譯文
- 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無量壽經(jīng)譯文
-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
- 瑜伽師地論講記
- 解深密經(jīng)原文
- 阿彌陀經(jīng)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白話文(王智隆居士)
- 成唯識論原文
- 維摩詰經(jīng)譯文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白話文
- 華嚴經(jīng)講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