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(jīng)
《楞嚴經(jīng)》,大乘佛教經(jīng)典,全名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(jīng)》,又名《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(jīng),于灌頂部錄出別行》,簡稱《楞嚴經(jīng)》、《首楞嚴經(jīng)》、《大佛頂經(jīng)》、《大佛頂首楞嚴經(jīng)》。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,懷迪證義,房融筆受。..[詳情]
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滅迷失本性之一
楞嚴經(jīng)白話解 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滅迷失本性之一
內(nèi)容提要:能推尋之體不是你心。丟失了本來清凈元明之體,所以生滅輪轉(zhuǎn)。執(zhí)著生滅妄想不成圣果。
一能推尋之體不是你心
原文
爾爾時,阿難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,而白佛言:我是如來最小之弟,蒙佛慈愛,雖今出家,猶恃憍憐。所以多聞未得無漏。不能折伏娑毗羅咒。為彼所轉(zhuǎn),溺于淫舍。當由不知真際所詣。惟愿世尊,大慈哀愍,開示我等奢摩他路,令諸闡提。隳彌戾車。
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及諸大眾,傾渴翹佇,欽聞示誨。
白話解
這時,阿難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對佛說:“我是如來最小之弟,蒙佛對我慈愛,我雖然從佛出了家,但是還滿身驕氣。雖然佛稱贊我多聞,但我還未修得無漏,不能折服娑毘羅咒,被妖咒迷惑,陷于淫舍。都怪我自己未修成真一實際的根本大道。惟愿世尊大慈哀憫,為我們開示,怎樣才能修入奢摩他路,讓被惡見纏縛的人,能砸爛惡見之車,免墮惡道。”
說完,五體投地。全體會眾,都渴望佛作開示,恭候示誨。
原文
爾時,世尊,從其面門,放種種光。其光晃耀,如百千日。普佛世界,六種震動1。如是十方微塵國土,一時開現(xiàn)佛之威神,令諸世界合成一界。其世界中,所有一切諸大菩薩,皆住本國,合掌承聽。
佛告阿難:一切眾生,從無始來2,種種顛倒,業(yè)種3自然,如惡叉聚4。諸修行人,不能得成無上菩提,乃至別成聲聞緣覺5,及成外道諸天6,魔王及魔眷屬7。皆由不知二種根本,錯亂修習。猶如煮沙,欲成嘉饌,縱經(jīng)塵劫,終不能得。云何二種。阿難,一者,無始生死根本。則汝今者,與諸眾生,用攀緣心,為自者。二者,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8。則汝今者識精元明,能生諸緣,緣所遺者。由諸眾生,遺此本明,雖終日行,而不自覺,枉入諸趣。
【注】
1六種震動會眾大都是有修禪體驗的大比丘和菩薩,因佛的神力作用,都會感覺到身體內(nèi)氣脈強烈的震動,有動、涌、震、擊、吼、爆六種現(xiàn)象。
2無始時來影響人類生理和心理的形成和發(fā)展的因素,包括先天遺傳和后天感染,人類的遺傳基因,對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,這遺傳基因,可以追溯到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的很遠很遠的遠古時代,所以說是“無始時來”。
3業(yè)種做了一件事,說了一句話,都是造了一個業(yè)。身體行為所造的名為身業(yè);語言所造的名為口業(yè);心里想的、貯存在心里的,包括現(xiàn)識和既有的所有認識都是業(yè),名為意業(yè)。這些業(yè)在心里形成了烙印,就是藏在心里的種子。成為業(yè)種。身業(yè)、口業(yè)、意業(yè)會形成種子,產(chǎn)生一中習慣勢力,這種習慣勢力就是業(yè)力。業(yè)力嚴重障礙人們的修行,這種障礙稱為業(yè)障。大乘立煩惱障、所知障二種業(yè)障,或說事障、理障二種業(yè)障。煩惱障指六根、六塵所引起的粗煩惱。所知障,指因無始無明虛妄習氣熏習而成的藏識作用,在三昧中顯現(xiàn)的不思議變幻景象引起的妄想妄識。這有別于前邊說的粗煩惱,稱為微細煩惱,或說是習煩惱。
4惡叉聚人們各依自己的標準分辨善惡是非,對順心的生愛取之心,對逆意的生厭惡之心。愛取之心、厭惡之心,交織在一起,難解難分。印度有一種果子,一蒂三果,名惡叉聚,落地多聚在一起。我國也有一種中藥材,名蒼耳子,果子有很多倒鉤,混在一起,實在難解難分。佛經(jīng)說法常用惡叉聚比喻難解難分的事物。用惡叉聚比喻人們心中的業(yè)障,的確十分貼切。
5聲聞、緣覺修聲聞乘的人,稱為聲聞,聲聞乘修習四諦:知苦、斷集、證滅、修道。最高果位是阿羅漢。修緣覺乘的人,稱為緣覺。緣覺乘觀想十二因緣,從順逆兩種次序觀察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處(六入),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這十二種心識轉(zhuǎn)生的因緣,證得諸法虛妄,從而轉(zhuǎn)生圣智。修緣覺乘可證得辟支佛。釋迦牟尼先對弟子說聲聞乘和緣覺乘,待弟子們信根淳熟后,再說菩薩乘,即如來乘。聲聞、緣覺合稱二乘,相對于菩薩乘來說,二乘是小乘,菩薩乘是大乘。到妄識滅盡時,再回過頭來審視,便知小乘大乘都非乘!楞伽經(jīng)》說:“諸天及梵乘,聲聞緣覺乘,諸佛如來乘,我說此諸乘。乃至有心轉(zhuǎn),諸乘非究竟,若彼心滅盡,無乘及乘者。”
6墮入外道諸天在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這三界內(nèi)的修行法,屬于世間法。世間法修行,按不同層次分為二十八天。“天”,即是修行的境界。外道諸天,泛指一切外道修行的境界。外道有兩種:(1)非佛教的教派都稱為外道;(2)佛教內(nèi)與佛的觀點公開對立的人,亦稱為外道。另外,還有一種打著佛教名號而宣揚邪道的稱為附佛外道。修行佛法的人,如果誤入歧途,混同外道的認識境界,便說是墮入外道諸天。
7成魔王和魔眷屬心存正法即是佛,心存邪法便成魔,佛法魔法都由心生。滿心邪法,還自立門戶,扯起大旗,便是魔王。與魔王同聲同氣,便成其眷屬。
8菩提涅槃元清凈體涅槃,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,又譯泥洹,《楞伽經(jīng)》說:“妄想識滅,名為涅槃。”又說:涅槃自性是空事境界,非斷非常,離壞離死,非舍非得。菩提和涅槃都是在離生滅妄識的狀態(tài)下,用清凈本心才能體認的至理,所以說菩提涅槃元清凈體。
白話解
這時,世尊從面門放出種種光,光亮耀目,像百千個太陽。眾人強烈感覺到六種震動。世尊以神力將十方無量多的世界合成一個世界,見無量菩薩各住本國,合掌承聽。
佛告訴阿難:“眾生無始時來,迷妄惑亂,造成業(yè)障,如惡叉聚,很多修行人修不成無上菩提。有些人只修成聲聞、緣覺,有些人墮入外道諸天,成魔王和魔眷屬。都由于這些人不知二種根本,或半途而廢,或誤入歧途。猶如想把沙煮成美食佳肴,即使你花盡功夫,也煮不成。阿難,是哪二種根本?一種,無始生滅的根本。你今時同世人一樣,把攀緣心當作自性,其實,攀緣的自性,即是生滅根本。另一種,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。但你以根塵為緣生出識相,卻丟掉了本來清凈的元明之體。眾生丟失了本來元明之體而不自覺,縱然終日修行,不免誤入歧途,不得正覺。”
原文
阿難,汝今欲知奢摩他路,愿出生死。今復問汝。
即時如來舉金色臂,屈五輪指,語阿難言。汝今見不。阿難言見。
佛言:汝何所見。
阿難言。我見如來舉臂屈指,為光明拳,耀我心目。
佛言:汝將誰見。
阿難言:我與大眾,同將眼見。
白話解
“阿難,你今希望找到修入奢摩他、出離生滅的正修行路,我再問你。”
即時,如來舉金色臂,屈指成拳,問阿難見不見。阿難說見。
佛問:“你見到什么?”
阿難答:“我見如來舉臂屈指成光明拳,耀我心目。
佛問:“你用什么見?”
阿難答:“我和大眾都是用眼見。”
原文
佛告阿難:汝今答我,如來屈指為光明拳,耀汝心目。汝目可見,以何為心,當我拳耀。
阿難言:如來現(xiàn)今征心所在。而我以心推窮尋逐,即能推者,我將為心。
佛言:咄!阿難,此非汝心1。
阿難矍然,避座合掌起立白佛。此非我心,當名何等。
【注】
1此非汝心依前文意,說推尋之體,不是你的心。正智與妄識,都從心生。推尋之心,是染雜心,是妄心。佛斥阿難,說:“推尋之體,不是你心。”是為了破除阿難對妄心的執(zhí)著,引導阿難和大眾離妄歸真。
白話解
佛問阿難:“你回答我,說你用眼見如來屈指成光明拳,耀你心目,你的心在哪里?”
阿難說:“如來征詢心在何處,經(jīng)過我用心反復推尋,我將這能夠推尋之體看做我的心。”
佛說:“咄!這能推尋之體,不是你心。”
阿難愕然,急忙起立合掌,對佛說:“這不是我的心,又是什么呢?”
- 上一篇:第二卷 第三章 破謬——七破妄心之七
- 下一篇: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滅迷失本性之二
- 楞嚴經(jīng)是怎么來的?楞嚴經(jīng)的由來故事
- 《楞嚴經(jīng)》“將毀戒體”說明阿難示現(xiàn)的是凡夫、初果的圣人
- 如果覺得唯識學很沉重,可以看看《楞嚴經(jīng)》
- 如何學《楞嚴經(jīng)》?放下識心和一切執(zhí)著
- 聞佛法而不修行 如同沒聽過佛法
- 圓瑛法師及憨山大師對《楞嚴經(jīng)》的推崇
- 高僧大德為什么推薦去學《楞嚴經(jīng)》呢?
- 楞嚴經(jīng)和楞伽經(jīng)哪部好?楞伽經(jīng)與楞嚴經(jīng)的區(qū)別
- 《圓通章》的出處殊勝
- 《楞嚴經(jīng)》從印度傳到中國的因緣
- 在家人可以修持《楞嚴經(jīng)》嗎?
- 《楞嚴經(jīng)》中的見識,見性,根性有何關(guān)系與區(qū)別?
- 《楞嚴經(jīng)》是怎么傳入中國的?
- 《楞嚴經(jīng)》傳到中國的秘密
- 出離世間苦海最好的法門
- 佛說妄情積聚不休而能產(chǎn)生體內(nèi)愛水
- 佛說末法時代邪魔會施行貪淫魔道
- 從輪回中解脫出來才是最大的目標
- 《楞嚴經(jīng)》和凈土法門,所說的成佛道理是否相同?
- 不斷淫修禪定者,即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熱砂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一
-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
- 卷一 序品 第一
-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(yè)感品
-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
-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
- 第三卷 觀眾生業(yè)緣品
-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
-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
-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序品第一
-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
-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
-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
-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贊
-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開經(jīng)偈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二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原文卷一至卷五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弘傳序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一卷
- 卷一 方便品 第二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回向偈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譬喻品第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方便品第二
- 卷二 譬喻品 第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四
-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
- 卷二 信解品 第四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七卷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
-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
-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
-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十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五
-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
- 以慈修身,善入佛慧,通達大智,到于彼岸的解釋
- 惡自受罪,善自受福,亦各須熟,彼不相待的解釋
- 圓覺經(jīng)講的是什么內(nèi)容?圓覺經(jīng)概說
- 《大寶積經(jīng)》共有多少卷,是誰翻譯的?
- 楞嚴經(jīng)是怎么來的?楞嚴經(jīng)的由來故事
- 佛經(jīng)的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是什么意思?
- 玄奘大師版《心經(jīng)》講記
- 念地藏經(jīng)期間總做噩夢,這是為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怎么來的,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?
- 念經(jīng)時,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(nèi)容,感受景象嗎?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的四種版本
- 維摩詰經(jīng)主要講了什么?
- 華嚴經(jīng)是大乘經(jīng)典嗎,有哪些漢譯本?
- 真正的佛在哪里?真如自性是真佛,邪迷三毒是魔王
- 《壇經(jīng)》處凡愚而不減,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人生在世間,應實行善德的講解
- 百佛名經(jīng)注音版
- 增一阿含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,多少卷,講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偈語“汝等眾生,不能自救”是什么意思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是誰說的?
- “空”與“色”相依相存,無有差異
- 《法華經(jīng)》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?
- 《法句經(jīng)·智者品》偈頌:智者不為得失心動
- 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的漢譯本與注疏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心經(jīng)譯者玄奘大師
- 佛語法門經(jīng)注音版
- 法華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者鳩摩羅什介紹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?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此心難覺察,隨欲望流轉(zhuǎn)的解讀
- 《心經(jīng)》的大智慧
-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《金剛經(jīng)》
- 《父母恩重難報經(jīng)》提倡孝道的偈語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中的兩處“念”是指什么?有什么不同?
-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(jīng)注音版
- 大方等如來藏經(jīng)注音版
-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?常修慈悲心,煩惱自然無
- 《法句經(jīng)·心品》偈頌:飄浮不定心,不明了正法的講解
-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(jīng)典?
-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
- 華嚴經(jīng)有幾個版本?四十華嚴、六十華嚴、八十華嚴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全文
- 地藏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
- 無量壽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
- 金剛經(jīng)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原文
- 金剛經(jīng)譯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譯文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心經(jīng)講解
- 心經(jīng)譯文
- 南懷瑾:《金剛經(jīng)說什么》
- 六祖壇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譯文
- 六祖壇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講解
- 楞嚴經(jīng)譯文
- 金剛經(jīng)講解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俱舍論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講解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楞伽經(jīng)譯文
- 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無量壽經(jīng)譯文
-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
- 瑜伽師地論講記
- 解深密經(jīng)原文
- 阿彌陀經(jīng)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白話文(王智隆居士)
- 成唯識論原文
- 維摩詰經(jīng)譯文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白話文
- 華嚴經(jīng)講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