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嚴經(jīng)
《華嚴經(jīng)》全名《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》(梵文:☉〉,mahā-vaipulya-buddhavata猞愀欀愀-sūtra) 。大方廣為所證之法,佛為能證之人,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,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。因位之萬行如華,以此華莊嚴果地,故曰華嚴。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,以此華莊嚴法身,故曰華嚴。華嚴經(jīng)是大乘佛教修學最..[詳情]
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77講
《四十華嚴》第77講(2009年5月1日)A
這個二十一個念佛門,我們沒有跟各位解釋。這個念佛法門其實是相當多.很簡單講啊,最后一句是總說,前面二十句分如來十身,來跟各位介紹。詳細的理論,那清涼國師,在華嚴疏鈔里,他講得很清楚。我們這部分,就不跟各位談。
那么簡單講啊,它是按照我們的世間,分三個區(qū)塊來看的。
第一個區(qū)塊,就是我們靈性的區(qū)塊——心靈。也就是所有的宗教一直在追求,能不能夠徹底、究竟、終極目標的,就是靈性的凈化問題。那這個部分,這個第一位善知識首先就跟你提出來。這個叫做心靈世間。
第二個部分,是人與人之間相處,要怎么樣才能和諧,怎么圓滿。這個叫做眷屬世間,要怎么做好。那現(xiàn)在,各位所遭遇到的最大的煩惱,其實都來自于眷屬世間。眷屬世間怎么修,怎么修會好啊,大概你要從四書五經(jīng)來。應對、進退不會,你眷屬世間一定不圓滿,一定不圓滿。
那么,這個部分在傳統(tǒng)的中國歷史上,只有兩個字,就叫家教,F(xiàn)在呢,家都不教。家不是不叫,家里天天都在大叫。要教你怎么做人處事,教你怎么應對,我發(fā)現(xiàn)很多人,在這個地方常常掉入陷阱里。不是你不對,是你不會跟人家應對,所以你遭遇很大的困難,遭遇很大的困難。那你一輩子要這么痛苦的過去嗎?想想看,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道德教育,不是。就是很簡單的應對而已啊。
為什么你講話人家就討厭,你有沒有想過?你只會講說:“我又沒錯!”你講的內(nèi)容沒錯,你講的方法令人家討厭。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?不認錯,不認錯。告訴各位:多反省,多檢討。你這樣講,是不是有更好的講法。不是你的講,你講的內(nèi)容對不對,內(nèi)容絕對對,但是現(xiàn)在你最大的問題是出在你講的方法不對,不是講的內(nèi)容不對。因為你的內(nèi)容沒有錯,所以你死不認錯。要你認錯的不是內(nèi)容,要你認錯的是你跟人家相處的態(tài)度。知道嗎?因為這個態(tài)度而影響到你,包括你的升官,包括你的前途,那就太不值得,太不值得。
這個部分需要大家多思考,因為這些是你的財富。我們常常在講,我的福報不夠。有沒有?你有沒有這樣想過?你為什么沒福報?沒福報就是你不懂得應對、進退,很簡單的定義。福報就來自于你跟人與人之間的應對、進退。你應對、進退的好,你的福報一定好,一定好。
我舉一個例子,有一個老董啊,老董。公司不大,一年啊,只是差不多一個億的營業(yè)額而已。就是這樣子,那他老婆早死,孩子還沒生就死了。那就自己一個人,他是個工作狂,很認真。那家里呢,請了一個傭人,在幫他做,料理家事,洗衣服,煮飯。那其實他好幾天才回家吃一餐飯而已。那一個傭人,煮一煮其實都自己吃了,因為老董不回來,當然自己吃啦。但是她很盡本分。
有一天,這個老董突然跟她講:“我這幾天不回來。”
那她也跟老董講:“我這幾天想請個假。”
“那好吧,反正我也不在家,那你就回去吧。”
這樣就回去了。
那老董有人跟他相親,他就去相親啦。結(jié)果相到上桌子的,要正式見面的時候,就是家里那個傭人。他看一看啦,這個也不錯嘛。人家在相親啊,他在回想,這幾年來啊,她在家里好像不錯,我們家里就我們兩個人嘛。
那他就問說:“我的這種生活你能習慣嗎?”
她說:“習慣,這幾年已經(jīng)習慣啦。你不在家,就我一個人在生活”。
她在幫老板料理家務事的時候,這個應對得很得體,所以,老板就可以啊,一下子把傭人提升為夫人。對不對?
那你要是應對不得體啊,那就別談了。我想飯也吃不下,我就走路啦。就是因為你應對得體。不怕你出身低,就怕你沒有那個氣質(zhì)。有沒有?氣質(zhì)從哪里來?就是從這個應對中來的。這是裝不來的,裝不來的!一裝的話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東施效顰。你想學,學不來。這個就是家教,你平常就要教啦。
我希望我們同修們,真的要發(fā)起一個家庭華藏工程,每個禮拜最少有一次正式的家教。告訴孩子們,你的人生經(jīng)驗為什么遇到挫折,有沒有解決的方法。他們從中吸取經(jīng)驗,免除未來在社會上所遭遇的痛苦跟挫折。那假如能夠免除,我相信,不要說大富大貴呀,我們可以活得無災無難,快快樂樂過日子,不要經(jīng)常慪氣,對不對?我想我們這個小老百姓過一個平平安安、平平靜靜、和和諧諧的生活,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幸福的人生的目標。是不是這樣?
所以,我希望各位從佛法中學到這些。至于高深的理論,那倒未必啦。那當然你有那個善根,你有那種文字工程的能力,你要投入來做,那這是非常好。要不然,最起碼這個部分你要弄好。這個家庭,從對人際的福報,來自于你與人的應對、進退當中。
第三個,就談到器世間的問題。那這就要菩薩行啦,要大菩薩行啦。這個眷屬世間的部分,你可以發(fā)大愿,行菩薩道來做,這個大部分發(fā)愿都發(fā)在這里。這部分也是很不好做,因為它密密麻麻太多。而我們現(xiàn)在這樣的時代正需要,絕對需要。有你可做的,非常多,老人問題,兒童問題,這個家庭問題,F(xiàn)在很多夫妻感情有問題。到底是怎么啦?這個部分,我們都可以發(fā)心來調(diào)適。
那么器世間的問題呀,除了你自己要做以外,那么協(xié)助整個大自然來做,那就要你發(fā)大愿,要發(fā)大愿。要不然怎么挽救這個沉淪的地球,對不對?海水,每年、每年都在上漲,土地都在下沉,那怎么辦?這個要發(fā)大愿。不是不能做,都可以!我們在其他地方都有跟各位講過。
好,這二十一個法門是從這個地方延伸出去,從這三個擴大出來。那么就以佛十身來涵蓋它。這個十身涵蓋的時候,它有一個基本的條件。那這二十一個法門我們要怎么修?就是大家共同有的。這二十一個法門是菩薩行、菩薩愿的一個標的。
那么修行的方法,其實我們跟各位講過。真實行,他只有三個要件,只有三個要件。所有的其他法門,你所講的法門,統(tǒng)統(tǒng)都是媒介。拜佛啦、誦經(jīng)啦、念佛啦、持咒啦、修法啦、打坐啦,統(tǒng)統(tǒng)都是媒介。他真正你要修行的,他只有三個要件,就是:疑情、摸索、解決摸索時所遭遇的困難。解決了,你修行就成功了。關(guān)鍵就在這里。你自己慢慢去思考,修行是真實的方法只有這個部分。
你不要蒙著頭,人家講你就做,那叫盲目。跟你講磕大頭、十萬拜,你就拼命說磕完以后呢?還是一樣,坐在那里發(fā)呆。說開悟嘛,好像也沒什么,對不對?那磕完頭要干什么?毫無意義。
那你就要想說,我這樣磕頭,對嗎?我這樣拜對嗎?古人講了,要不然你這種拜啊,不管大禮拜、小禮拜呀,統(tǒng)統(tǒng)都是如搗蒜,磕頭如搗蒜,沒有意義。念佛也一樣,為什么會告訴你:“喊破喉嚨也枉然”。你那念佛是白念啦。你一天念十萬遍,一天念十萬遍,有用嗎?那沒有用,那到底要怎么念才對?怎么拜佛才對?那就是你的疑情啊,就是你的疑情。
這個是提供給各位參考,假如你對這三個啊,覺得太不可思議,什么叫疑情也搞不清楚,什么叫摸索也不會,那我告訴你另外三個,講法不同,內(nèi)容一樣:
那叫做認真工作,你在工作的時候認真做,不要應付的做。你去注意看看,認真工作的人他會成功。但不見得,不見得啊,人家歡迎你,你要留意到哦。
那第二條件叫認真生活。你在生活中要很認真,與人相處要認真,不能應付。應付不行,認真生活。就是待人處事的部分。
第三個叫認真學習。那你要謙虛,很多人都很想告訴人家,你想告訴人家表示你不學習。人家講,你要聽。所以,我們?nèi)A藏工程里講:聆聽、欣賞、接納。這個是認真學習的一個標準。
同樣的你能夠達到真正修行的這種標的。那這部分呢,我就不詳細的再跟各位一個一個講了。
現(xiàn)在我們看經(jīng)文一百零九頁最后幾個字,把這二十一個念佛門講完以后,他講:“如是等無量無數(shù)念佛門。而我雲(yún)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”。
這個念佛門講了二十一個以后,他講如是等而有無量無邊的念佛門。那么多念佛門,只有一個不算念佛,叫“稱佛名號”,不算念佛。那個只有口誦名號的啊,不算,那不算!知道嗎?口誦名號有沒有,算不算呢?它不算念佛,但有人說他是稱贊如來法門。假如口誦名號是稱贊如來法門,那就不是這樣修,不是這樣修。
那個“稱贊如來法門”的這一種佛號,是用唱誦的。不但用唱誦,他還要用跳舞的。你要留意到哦,稱贊呢,稱贊啊,不是一種很嚴肅。你想想看,在贊美人家的話,會說:“你很美麗”。會嗎?不會吧。“你很偉大”。會這樣講嗎?贊美的時候是一種什么,喜悅的心情。所以,稱贊如來里頭啊,他有四個,四個字,叫“歌舞嬉曼”。你要唱歌、要跳舞,要供養(yǎng)、贊美。
供養(yǎng),佛法中講的這種贊美,最好的贊美是什么你知道嗎?世間法不同意的,不會同意的。最佳的贊美,就是拷貝,你懂嗎?你講的很好,那我就把你的照講一遍給別人聽。知道嗎?但是你要知道,贊美當中不能剽竊。我把你的話講給別人聽啊,我一定要說這是你講的。你知道嗎?我跟你講,這是某某人講的,要這樣講。你不能講說:“那是我講的”。這就不對啊。知道嗎?那就沒有贊美嘍。我要贊美你,就是因為你講的很好,所以我來告訴你說他講的很好,這個才叫贊美啊。是不是這樣?那講到最后變成說,我講我告訴你,那不叫贊美呀,那哪有贊美他?你沒有贊美他!對不對?
所以,稱贊如來的本質(zhì)啊,是在弘揚他的法。那么,在弘揚他的法里,一定有他的名號在嘛,沒有他的名號你怎么弘揚他的法。所以你要留意到,贊美啊,是要把他的內(nèi)容給講出來,沒有內(nèi)容出來的不叫稱佛名號,不叫稱贊如來。知道嗎?那有人就把它濃縮說,你只要念這個名號他就如何、如何的殊勝啊,這個叫一廂情愿,一廂情愿。
你為了要推銷你的保單,那你就說這個保單功德多大,那結(jié)果,有沒有?叫做“全不賠”。聽懂嗎?全“不”賠。中國話很有意思,“全不賠”,“全不賠”就是統(tǒng)統(tǒng)都不賠,“全不賠”嘛。那個“不”你要會寫啊,不是“部長”的“部”,是“不要”的“不”。全部統(tǒng)統(tǒng)都不賠。就跟這種情況一樣。
那你不能當推銷保單的方法去推銷,一定要把它的內(nèi)容講出來,這個才叫做稱贊如來。在稱贊的過程里把他的名號給帶出來,讓人家知道這個佛的功德,這個菩薩的功德,這種生命本質(zhì)的功德,這種生命因素的功德。
我常跟各位講,菩薩是生命因素。菩薩這兩個字,全名叫菩提薩埵,對不對?翻成現(xiàn)在的意思,就是生命因素,或者生命要素。再早一點,一百年前叫生命細胞,或者叫生命的成分,都可以,他指那個東西。
那么,地藏菩薩,就是地藏的這個生命因素,這個生命因素的名字,叫地藏。那地藏是什么意義。康夭鼐褪巧乃{圖。我們的生命因素里頭,有一個生命藍圖,這樣的生命因素。這個你一定要弄清楚,你不要把菩薩就變成一個人,他是一種生命的因素、要素。生命中你有、誰有、大家都有。留意到這一點。
那么,佛呢?佛是把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通通激發(fā)出來啦,通通兌現(xiàn)出來啦。所以,學佛他最重要的,就是把我們,你所具有比較成熟的生命因素,先給他推動出來,讓他發(fā)芽,讓他生根,讓他成長,讓他成熟。這就是所謂學佛的要領。
我們學了半天,也不知道學什么,結(jié)果就是迷信,盲目地拜。人家講啊,這個看到廟就拜,看到佛像就磕頭,F(xiàn)在很多廟里頭根本沒佛像了,它以前是廟沒有錯啊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被拿去當倉庫了,你還拜什么拜?佛像不是給你磕頭的,佛像給你看到,你要引發(fā)自己生命里頭的那個因素,要成長出來,知道嗎?
信佛不是盲目的,佛這個字是覺悟,是覺醒。你進入佛門,你的生命有醒過來嗎?還是繼續(xù)在睡覺?繼續(xù)在沉淪?學佛是學著要醒過來,覺悟起來。只要你覺悟就好啦,學佛不講特異功能,他不教你特異功能,他是教你覺悟,教你斷煩惱,沒有煩惱。那你要學這個才叫做學佛啊。
你假如不學這個部分不叫學佛,三教九流的拜拜。那就沒有意義啦,那大家不必那么辛苦啦。有的吃過午飯就來占位子了,結(jié)果就學個拜拜啊,那不必啦。外面寫著,南方?jīng)]有阿彌陀佛,那你就向西方拜吧!向北方拜吧,南方?jīng)]有,你就拜其它方嘛。不是!學著覺悟,學著覺悟。
這是我們告訴各位為什么有無量無邊的法門呢?他有無量無邊的生命因素,要讓你去激發(fā)出來。
他又說了:“而我雲(yún)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”。這么多法門。我怎么樣能夠一個一個講呢?那這一句話里頭,你看到,他這里講,“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”,有沒有?這前面二十一個法門,他一個也沒講啊,他只講名字啊,有沒有?有沒有看到?那可見這個經(jīng)文里頭啊,我們跟各位講,這個不是譯經(jīng)家省略掉,他沒有省略,他這個部分講的,他是講說啊,這個經(jīng)文,其實它只是個綱要而已,它內(nèi)容有,這個叫做“小本華嚴”。在整個小本華嚴里頭啊,詳細的法門內(nèi)容都沒有列。所以我們說這每一個句子啊,其實都是一個綱要而已,都是一個綱要。
詳細要講啊,那你必須實修以后你才能講,你沒有實修,沒辦法講。就是這個人有過實修要講給你聽,你也學不來,因為這里已經(jīng)都是入三昧的境界,在三昧里的境界,不是我們現(xiàn)在在三昧外的境界,所以,你感受不到。
好,這個地方,到這里呀,這個法門他的傳授就已經(jīng)完畢了,已經(jīng)完畢了。那他法門傳授完畢我們有沒有得到法門啦?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,你看到這里你不知道什么樣子,法門在哪里。那法門就在這幾個字,最后這幾個字,“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”。這就反證回來,他在前面是曾經(jīng)教過善財童子這二十一個法門的功德行。
功德,我跟各位做個定義,功德就是指你在菩提道上前進,前進的那個程度,才有功德。換句話說,你的生命有成長,才有功德,生命沒有成長,沒有功德。現(xiàn)在大家都做很多善事,做完很高興,那就相互贊嘆功德無量。無量,你的量是亮不亮有關(guān)系,晚上開車,大燈亮不亮,那個亮,不是重量的量。重量的量,那個功德無量,那個量啊,是指你生命成長的幅度很大,生命因素的成長,生命品質(zhì)的提升,不管你用什么標準來做判斷都可以,但是你生命要進步。這個就是功德無量。
假如你這個沒有成長,沒有功德,你大概修到一些福德、福報的部分。那福德從哪里修?你看看,光是你的應對、進退,你的福報都可以增加,而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當你的應對、進退有所改善的時候,你就看到你的生命其實成長很多了。那么,你假如只是一個表面上應付的那種應對、進退啊,那只有福德。假如你的生命品質(zhì)因此而提升了,那功德就跟著提升了。你留意到哦!所以,氣質(zhì)是很重要的。
一個人有沒有氣質(zhì),這是很重要。就是,家教其實在教的什么?教的是功德。叫你的生命品質(zhì)在提升,知道嗎?所以你不要看家教啊,現(xiàn)在我們家教都破啦,家教破了,我們的生命品質(zhì)絕對不好,絕對不好。因為,你最起碼的生命品質(zhì)沒有人教你啊,沒有人教你。所以,我們希望各位啊,推動家教,尤其在好多場合里頭,有機會家教一定要推動。推動家教,讓我們的子女、子孫,在現(xiàn)實的生活里,少遇到挫折。而且生命水平會提高,會提高。
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啦,都是應對、進退不好,沒有家教。我不是說你啊,說到你純屬巧合。這種情節(jié)絕對真實。看看各位那個臉就知道啦,你回去照照看,一個苦瓜臉的啊,一定都是現(xiàn)實生活里災難很多啊。為什么會災難很多。科鋵崨]什么嘛,那你老是就這里不順、那里不順。跟領導相處,領導就修理你,跟同事相處,同事修理你,回到家里,你的那一半又修理你,那你怎么辦?這不是多災多難嗎?這就是應對、進退不良所致。所以,各位你還是給家里多一點家教,夫妻之間需要,跟子女之間更需要。這個一定要弄好,你人生才有價值、才有意義。不是爭,爭來沒用,爭的都是痛苦的,不要爭,透過溝通、協(xié)調(diào),把他教好。這個是我們需要進行的。
好,前面呢,吉祥云比丘教了善財童子這二十一個法門。這二十一個法門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人能詳細講。我們要講這二十一個法門啦,需要一段時間,需要很長的時間,那只有在打佛七的時候我們再來講。
這二十一個法門要怎么進行,一個一個法門怎么進行?那有兩種佛七,一個佛七是這一次打,二十一個法門都跟你介紹。然后呢,下一次又打佛七,只講一個法門,那個法門就在你持誦佛號,或者經(jīng)行的時候,就要把你推進去,入三昧。知道嗎?這個叫做佛七,就是考試啊。禪堂打禪七呀,叫選佛堂。佛堂打佛七呀,叫做成佛堂,當下要成佛的,把你推進去。
那就看有沒有這個因緣啦,你想也沒用,因為你前面四個行法一定要有,沒有的話進不去。要進去很簡單。你這資糧道都沒有啊,你進不去。
很多同修啊很喜歡找?guī)煾赴。裆n蠅一樣,粘東粘西啊。那種人我跟你講,基本上什么七都沒有用,只有七七四十九天那時候有用,要不然沒用。因為你那種心態(tài)叫“蒼蠅心態(tài)”,下輩子當蒼蠅?干嘛?不要,不要這樣子。你要好好的把你的功課給做好,把資糧道先給做好,你做的很好,你不要找?guī)煾,師父就會找你了。知道嗎?你功課沒有啊,只來撒嬌,跟蒼蠅來撒嬌一樣,不小心一巴掌打過去你就粉身碎骨啦。就是這樣啊,你要知道,撒嬌的人是沒骨頭的,他很脆弱,很脆弱。
好,那這個法門講完以后啊,這是經(jīng)文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。那我們現(xiàn)在來講的話,現(xiàn)在很多魔王啊,“。∧汩_悟了!”“。∧阕C佛了!”“哇!你證阿羅漢了!”“哇!你……”。有的證糖果,有的證水果,有的證蘋果,有的證奇異果,統(tǒng)統(tǒng)證果嘛。然后呢,就不給你去別的地方了,你就要死,死在這里嘛。那,這個不對。
他這個講完了以后你看,“善男子。南方有國。名曰海門。彼有比丘。名為海雲(yún)。”
這個海云不是我啊,你不要弄錯。我是因為這名字不錯,把它借用而已,你們不要弄錯啊。
“汝往彼問。菩薩雲(yún)何學菩薩行。修菩薩道。”
你去找他,我就教你這個法門,你去找他,他教你那些法門。他前面講過:“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。”那你要知道那些更多的法門,我就教你這個法門,你要更多的法門你去找下一位。
那這里呀,就有一些東西要跟各位談啦。這個是經(jīng)文的基本的語言模式。一般人讀經(jīng)啊,像這種經(jīng)文,他一口氣就把他念過去了,一口氣就念過去。這里呀,他應該是講,第二次出現(xiàn)南方這個字。
這個字啊,其實,我也搞了很久。因為我們進到佛殿以后,大雄寶殿以后,你會看到三尊佛像,中間叫釋迦牟尼佛,噢,你會知道,因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嘛。這邊有一尊叫什么佛?藥師佛。這邊有一尊叫什么?阿彌陀佛。這大家都知道嘛,大雄寶殿。就這么三尊佛。那各位大概就沒問題啦,我就有問題啊。
我就問師父說:“師父,萬一搬來搬去啊,這兩尊弄反了怎么辦?”
“怎么可以弄反,這邊就是藥師佛,這邊就是阿彌陀佛。”
我說:“那為什么這邊一定阿彌陀佛,這邊一定,這邊一定藥師佛,這邊一定阿彌陀佛,不能換嗎?”
“誒?你怎么問這個問題?”
我說:“是啊,你說不能換嘛。那我說為什么不能換嘛?要不然有什么關(guān)系,那三尊都是木頭刻的,你把他隨便調(diào)一下,他那么在意嗎?”
他說:“在意。”
我說:“那假如在意,為什么?”
他說:“這個人很奇怪咧。”
我說:“你跟我講清楚,不然我今天不回家。”
他受不了啊,他說:“我不知道啊。”
我說:“你問你師父。”
他說:“我?guī)煾刚f他師父沒教他。”
我說:“你叫他再往上問,最后就問釋迦牟尼佛,怎么搞的照這個樣子?”
那沒辦法,我就為這個問題問到啊,那個師父說:“那個來的那個人,你跟他講,我不在。”
我騎摩托車啊,他說:“我不在。”你不在我都有聽到,他站在二樓跟那個下面的人講,然后他就走進去了。你不在,你不在我在,一定把你挖出來。我就從后門走進去了,他穿著內(nèi)褲在那邊乘涼。
他說:“我不是跟你講,我不在嗎?”
我說:“你不在不要緊啊,我不要找你呀,我說我問你的,你怎么樣?”
他很生氣啊。因為有問題呀,不像我這么有問題。我是窮追到底,這個打破沙鍋問到底,最后還問沙鍋在哪里。
這個,這么一問啦,沒辦法,找不出答案。那我這個問題一直搞搞搞……后來呀,就在這個地方發(fā)現(xiàn),所以就要提疑情啊,因為你要問啦,事實上是問不到答案,因為歷史太長了。
好了,這個地方,他疏鈔上面寫著,南方為什么南方,一直都是向南方走,但不是統(tǒng)統(tǒng)南方了,大部分都向南方。我們都知道,這個叫南游記,《善財南游記》。我們還有另外一部游記,叫做《悟空西游記》,對不對?那是西游,這是南游。
這個為什么叫南游?誒,清涼國師在疏鈔里面講,“明正為南”。明,明就是說明啦,正確的就叫南邊。懂不懂?你了解嗎?正確就叫南邊!哇!這下子疑情全破了,全破了。而這個時候相差有六年,一個疑情帶六年啦!“為什么那邊藥師佛,為什么這邊阿彌陀”,就帶了六年,在這里破了,在南方破的。這個時候,當然這里頭就,這個里頭內(nèi)容很多,這個一破的話所有的語言模式就全破了。
因為南方,正確的方向是南方,那就產(chǎn)生了,東方是開始的方向,西方是成就的方向,知道嗎?北方所以叫做不空成就如來嘛,是福報運用的方向,也就是事業(yè)發(fā)揮的方向。
你留意到,為什么我們都供,供北方毗沙門天王?四大天王,那很多學者研究,“啊,因為北方嘛,所以北方跟毗沙門天王相應。”不是。北方是事業(yè)發(fā)揮的地方!所以當時呀,皇帝要征戰(zhàn)的時候啊,一定拜北方,不是求他保佑,因為那是什么,皇帝的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方向,他要從北方來呀。所以中國人從來不打南方,打南方?jīng)]意思啊,南方是正確。而且很奇怪,南方都很乖,南方從來不反抗的。這個是不可意思的狀況。
那不只這個樣子,在轉(zhuǎn)回來的時候,我又想到一個問題,我們中國是坐北朝南,你去注意看看,釋迦牟尼佛坐北朝南的時候,這邊是哪一方?東方藥師佛的方向,這邊是西方阿彌陀佛的方向。那當然你不能把他調(diào)過來啊,對不對?我坐北朝南的時候這邊東方這邊西方嘛,那這個老和尚竟然不知道。對不對?
這個時候你就會想到,這個地方只要你去注意看看,講五方佛的時候,東方一定初發(fā)心的佛,南方是修行的佛,西方是成就的佛,北方是應用的佛。成就以后要拿來運用啊,你修成了以后干嘛?修成了以后就坐在桌子上給人家拜哈?不是啊,修成以后你那個成就要拿出來運用!所以,想要做事業(yè)的人,你去留意看,北方的護法很重要,他不是往北方走,他北方是護持你的事業(yè)要什么?要運用,要發(fā)展起來,他是指那個部分。
所以你看東方,叫增長,是吧?增長天王。啊?東方持國天王,南方是增長天王,西方是廣目,北方是什么?多聞天王。你去注意看看,這個布局東南西北方幾乎都是這種布局。
這個是語言模式。這個語言模式當中有一套思維模式在里面,所以你看看五方佛,你看,金剛界五方佛,東方是阿閦佛,或者叫阿閦毗佛。西方,東方西方馬上出來,南方就寶生佛,西方就阿彌陀佛,都是指成就的佛嘛。成就,到最后都是用阿彌陀佛代表,你不叫阿彌陀佛,叫無量壽佛或叫觀自在王佛,都是指成就的佛。北方不空成就如來,你去查一圈,你從大藏經(jīng)胎藏界來看,東方寶幢佛,西方開敷華王佛,南方是開敷華王佛,西方是阿彌陀佛,北方天鼓雷音,事業(yè)運作,他都是這樣的對一個思維模式在運作的,那么東方西方,他們對調(diào),金剛界的東方是在毗盧遮那佛的前面,在胎藏界的東方是在毗盧遮那佛的后面,有沒有?變來變?nèi)グ。哪一方怎么變都不要緊,他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,意義一樣。
所以這個地方你看看南方——正確,因為善財童子要修行,一定要正確的修法嘛,所以就向南,向南走。那你再看《大般若經(jīng)》,上面有常啼菩薩,有沒有?《曇無竭品》,曇無竭就翻譯成這個常啼菩薩。他說什么?他說初發(fā)心啦,都向南,他要求善知識就是向南走!華嚴經(jīng)》要求善知識是向南走,曇無竭菩薩發(fā)心向東走,向東,他初發(fā)心嘛。
《大般若經(jīng)》里面,《摩訶般若波羅密多經(jīng)》,是向東走求善知識!度A嚴經(jīng)》是向南走,因為他已經(jīng)發(fā)了菩提心。那個曇無竭菩薩是要發(fā)菩提心,要怎么發(fā)菩提心,向東走。這個善財童子是已經(jīng)發(fā)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所以他向南走。你看整個《大藏經(jīng)》的佛教的思維模式,大乘的思維模式,是這樣的一個架構(gòu),不是只有《華嚴經(jīng)》,是整套大乘佛法的經(jīng)典都是這樣架構(gòu)的,都是這種架構(gòu)。
所以你不要執(zhí)著,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西方,誰跟你講西方啊,哪里的西方。磕阍趺纯次鞣桨?現(xiàn)在幾點?啊?七點,F(xiàn)在的七點的西方,跟早上七點的西方一樣不一樣?你手指都這樣指嘛,可是你離開地球以后啊,早上七點跟現(xiàn)在七點剛好相反,有沒有感覺到?好,那你現(xiàn)在發(fā)愿往西方走的時候,你死的時候,要剛好在這個時間,要不然你方向一定弄反了,一定弄反了。所以你要死的時間一定要選擇好,要不然你要趕快搭飛機到那一邊去,到那邊再死,不然你方向一定弄反啦。你去注意看看,有沒有?留意到?jīng)]?
夏至再倆個月就到啦,我們下次來就是夏至啦,夏至的西方跟冬至的西方剛好相反,地球公轉(zhuǎn)到那邊剛剛相反,你指同樣的方向剛好相反。西方在哪里?所以說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哪,那你就認了吧。先說服了你,認了吧,你的西方你去吧。
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啊,是指成就。你修行到最后成就一定到西方,你放心,你沒有地方可去,只有西方。你現(xiàn)在發(fā)心要學佛就是向東方,這是指生命的方向,不是地理的方向,你要弄清楚啊。所以你透過地理的語言,就是這個世間的語言,把它象限轉(zhuǎn)移到你生命的領域里頭來,用生命的語言來表達,知道嗎?到底這個經(jīng)文在講什么?是講你生命里面的東西,不是講外在的東西呀,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。他在講的是生命的東西,是借用地理上的東南西北來講你生命中的那種狀況。
所以當你往東走,也就是你正在發(fā)菩提心,當你往西走就表示你已經(jīng)修行完畢啦。他是這樣子啊。當你在北邊是表示你把你所擁有的智慧拿來做應用,才叫北邊。東南西北你搞清楚哦,不是真有西方,當然真有西方啊!我不否認有西方啊,對不對?但是你修行成就一定到西方,你假如修行沒成就啊,你什么方也別去啦,你只有埋葬在土方。
好,這是一個南方,那你注意看,前面善知識是什么?“勝樂國妙峰山”,對不對?還記得吧?這里呢,是海門國,有沒有?“南方有國名海門”,跟妙峰不一樣,妙峰是山,這里是海呀。你看,這個求善知識真是上山下海呀。有沒有?就是指這兩個,用這兩個做代表,上山下海。
海門國,就指它在海邊嘛。這個國,跟你現(xiàn)在講國的概念,不一樣。其實它只是個村莊,一個村莊。應該來講,海門國它只是個民族居住,有一個民族居住在那個海邊。那個民族啊,就那一族群的人來講,就叫做海門。是這個樣子,不是什么國,現(xiàn)在講的國家,不是,它是個聚落,少數(shù)的民族啊,一群人住在那里,是不是同族,這個地方不論,那是世間關(guān)系,講這個地方。
這個海門,這個地方,海門這個地方啊,有個比丘,叫做海云。那這個都跟海有關(guān),這是講什么?恩?講什么?我們講啊,佛法大如天,禪門深似海。這個海啊,是講行法,法的部分,像海那么深。
那這個海,在佛法里頭講海,他有幾個特別的定義在。海中有寶,海中有法,海中是清凈的,你留意到哦。我們很多死尸都漂到大海去,你會覺得“海里啊,哎呀,尸體很多啊。”但是大海不容死尸,為什么不容死尸。坎蝗菰S死尸在大海上,為什么?因為所有的死尸都要被大海消化掉。那現(xiàn)在的話叫消化,現(xiàn)在的話來講叫什么?我們心如大海,是什么意思。克屑词瓜袼朗@種東西啊,我都可以怎么樣?把它溶化、轉(zhuǎn)化、變化,成為呢,可用,成為可用,而不是不可用。一個尸體擺在你面前,那你就坐立難安啦,可是在你那廣大的心量里啊,它就被你消化掉,被你消化掉。所以說大海不容死尸啊,大海他有很多作用的,而且呢,都是積極面,都是積極面,都具有建設性。
這個都是,講海呀,跟講陽光的情況差不多。在佛法里,跟講光明的意思呀一樣,它有這一個層面的價值跟意義。
好,這是“門”呢?這也是一個關(guān)鍵。講山他講妙峰,講海呢,他講門。他會講海邊聚落,它為什么叫海門呢?這個門就是說,法門的下手處,法門是我們修行的下手處。
那“海門”其實要介紹說,無量無邊法的一個什么?下手處。那我們只要有個法就不錯啦。你不是沒有法,我跟各位講,疑情、摸索跟解決困難,解決你摸索到所發(fā)生的問題,那這個你要去解決它。
那我跟各位舉例,其實我們前面講過很多啦,我再舉個例子。“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”。這沒問題吧?好,那請問各位,你拜了多少佛?禮佛一拜,罪滅一條河沙。你造多少的罪,像恒河沙那么多的罪啊,統(tǒng)統(tǒng)可以消滅。那你拜多少?那你想想看,你造的業(yè)不知道多少恒河沙哦,對不對?
好,那現(xiàn)在請問,就是你到底,到底你的罪有沒有滅?我
想大家大概會想說:“我根本就沒滅”。對不對?根本就沒滅。那就表示你的拜法是不對的。
人家講:“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”。一定有道理嘛,沒道理早就被批斗了。對不對?一定有道理!可是你這樣拜為什么沒有滅?那應該來講,就是我的拜法是不對的,那要怎么拜才對?怎么拜才會滅罪?這個是你的疑情要起了嘛。
好,那當你起了這個疑情以后,你就要開始摸索啊,我要怎么拜才對?這個是關(guān)鍵處嘛。那你現(xiàn)在有沒有摸索說,我要怎么去拜?
現(xiàn)在,我這幾天聽說啊,大家拜佛都大禮拜,是吧?拜下去是“砰”,像在敲大鼓一樣,肚子大嘛,現(xiàn)在都啤酒肚了,“砰”,然后爬起來再“砰”,那結(jié)果你在練肚皮舞啊,肚皮功。這個不叫拜佛,你有沒有想過“我要怎么拜才對?”
我跟你講你是漢地人,你一定要五體投地拜。五體投地知道嘛?兩腳,兩手還有額頭頂?shù),而且,拜呀,是,他拜呀,就像翻跟斗一樣,一再循環(huán),一個圓圈一直循環(huán)一樣,你要拜到這種程度啊。這只是舉例啊,你去拜。
你要去想說:“我要怎么拜?我要怎么拜才好?我要怎么拜才好?”你要去訓練這個部分,然后“我怎么拜才對?我怎么拜才對?”你要帶著這個,然后自己慢慢去轉(zhuǎn)化,你去觀想。
當然剛開始一步一步來,“這個左腳下除一切惡,左手下斷一切惡,右腳下修一切善,右手下是修一切善,頭頂下去我要絕對謙虛”。然后一面拜一面哭,“我到底在干什么?”不要緊,剛開始就這樣。要不然你怎么辦嘛。
“我就這樣拜啊,罪怎么沒有消?”
“罪怎么沒有消?那我哪里不對了?”
你越拜越熟,越拜越熟,你的疑情,每一拜都要有疑情,“我這樣拜,我這樣拜,這樣子” 。這個叫疑情帶下去,你摸索就出來嘛。
“我要怎么拜?”拜是一定要拜,但是這個時候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拜已經(jīng)變成心理的問題啦!我心里怎么轉(zhuǎn)?這個拜只是一個媒介嘛!講過,是媒介嘛,對不對?
那你這三個一起動下去進行:疑情、摸索,摸索以后要怎么樣解決困難嘛。解決那個困難,就要去解決。
所以當你達到以后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:“對!就是這樣!那我就這樣再拜。”
然后再拜以后:“這樣對嘛?對嘛?對嘛?”你就會一再一再的前進,這叫做超越。
到某一個程度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那個杠桿來了,平衡的杠桿來了,禮佛一拜罪滅河沙。真的一條河沙、一條河沙的罪,一條一條的滅。你可以感受的到。
但是那個感受是來自于你的疑情跟摸索以后,你在解決那個困難。“我要這樣拜產(chǎn)生什么困難?我這樣拜產(chǎn)生什么困難?”這里頭他會產(chǎn)生很多一連串的,包括你的觸功德都出來,生理的、心理的那些障礙,那些困難,你都會轉(zhuǎn)變,甚至于你有一些疾病,會過去,統(tǒng)統(tǒng)會好。包括你的命運也改變,知道嗎?命運改變,這只是通稱,它會調(diào)整到你最佳的命運階段來。
看你,看你,不要看我,因為要轉(zhuǎn)變你的命運。要轉(zhuǎn)我的命運你就不用那么認真啦,因為那是我要認真的,F(xiàn)在要改變你的命運啦,這個比較重要。我告訴你,百分之百的命全改,命運全改。你的生命的本質(zhì)也改啦,轉(zhuǎn)凡成圣,凡夫都變成圣人了。你說不改嗎?一定改。
這個就是行法,這個就是門啦,下手處。你不管用哪個法門都可以。念佛啊,你就念佛怎么念才對嗎?誦經(jīng),怎么誦才對嗎?拜佛怎么拜才對嗎?你要持咒怎么持才對嗎?你不要人家叫你十萬遍,你就死在十萬遍下,念完十萬遍跟十萬遍前一樣。為什么?因為這當中你只念了一句,就是一片空白。對不對?一片空白!不對!這樣拜十萬拜你也一片空白。念經(jīng)念多少遍你也一片空白,統(tǒng)統(tǒng)都空白的話,那就都沒效果,因為你沒有帶疑情下去。你帶疑情下去,絕不空白,而且很殊勝的成果一定會產(chǎn)生。
告訴各位。海門,弄清楚啦!
下面就是這個海云啦。海也不錯啦,門也很好啦,可是呢,這個法如云一般。云啦,遠看是有,近看是無。你有沒有看過云啦?你去注意看,你遠遠看有云,你走進去看,就沒云啦,就變成霧啦。對不對?云就是這種情況,你不能以實有來拿,它看似有,而你實際要說是無。
所以云是什么?云是最好的空性代表。海云就是這么多的大法,其實他就是空性而已。有沒有?有沒有留意到?云是代表空性的意思。所以你不要弄錯!真有一朵吉祥云,吉祥云也是一個代表?招裕庞屑。
好,我們休息一下,等一下再講。
《四十華嚴》第77講(2009年5月1日)B
好,我們再往下看。
剛才提到這個幾個名字啊,看起來好像并不怎么重要,重要的是那二十一個法門。像這種東西我們都像流水文一般的讀過去。其實,這個叫做微觀,你要從微觀的地方來看,經(jīng)文這樣念下去,當然沒什么意思。
可是你去留意呀,這每一個字都很重要,每一個字都很重要,都有它的價值跟意義。就像前面講的,“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。”你可能沒什么,就念過去念過了。吉祥云比丘不如海云比丘,對不對?所以,他這里他不會講,換個人來上臺。不是不懂,這里面講的是前面,他其實是很詳細的教了,每一個法門一個重點。他講完,善財童子就學到。跟我們不一樣,我們講完啦,我回去再想想看。不一樣哦,因為他這個已經(jīng)在法界了,你要隨時記得。他是在法界內(nèi),在三昧中,這個東西一教熟,他的生命品質(zhì)就改過了。跟我們現(xiàn)在不一樣,我們現(xiàn)在什么時候有效呢?只有吃飯的時候最有效,吃…吃飽了,吃飽了,其它的腦筋,要用腦筋的你都不行了,都不行了。
好,那么現(xiàn)在,剛才講到一個海門,這個上山下海啦。海門國里頭有個海云比丘。這個海云比丘,他比吉祥云比丘厲害在哪里呢?吉祥云比丘的云,是山上的云,妙峰山山上的吉祥云。這個海門國的海云,這個云都一樣,都是指證得空性,證得空性的意思。所以這兩個它有特別表法的地方。
那“汝往彼問菩薩雲(yún)何學菩薩行。修菩薩道。”你就到那邊去問他這個。那各位想想看,從文殊師利菩薩叫善財童子去找吉祥云,就問“菩薩云何學菩薩行。修菩薩道”的這個問題。那么吉祥云,就告訴他二十一個念佛法門。那二十一個念佛法門的菩薩行跟菩薩道,怎么行?這個里頭就講到這個原則啦。我們都跟你講了,你不要看我,是沒有講那二十一個啊,其實所有的菩薩行菩薩道啊,以及他所問的那五個,全部在我們講的過程里,統(tǒng)統(tǒng)都告訴你啦,都告訴你。你要拿起來用,你不拿來用,你不去行啊,那個都沒有用啊,知道沒有用,知道沒有用。
那么他這里又重復了這個問題,你去問他,那他告訴你,什么叫做,要怎么學菩薩行,怎么修菩薩道。那你想想看,菩薩行菩薩道都在這個法門里頭去進行的,可是你的菩薩行菩薩道呢,都變成怎么誦經(jīng)怎么念佛。誦經(jīng)念佛算菩薩行嗎?算菩薩道嗎?當然算了?墒悄隳菢幽钏闫兴_行嗎?誦經(jīng)念佛是算菩薩行,但是你那樣子誦經(jīng)念佛算嗎?當然不算了,算的話你就不會坐在這里啦,算的話你就坐在海門國啦,你就坐在妙峰山啦。
為什么?為什么我們做的不算呢?我們做的也應該要算呢?那你就要想說:“我要怎么做才算?”這個就是疑情了。那我這樣做算嗎?我那樣做算嗎?這個叫摸索。所以,在摸索的過程當中,你有無量次的失敗,才得一次成功,無量次的成功,才得一次成就,無量次的成就,才得一次什么?一次成熟。無量次的成熟才得一次的成佛,一次就夠了。往后啊,你還要無量次的成佛,才得妙覺啊,你知道嗎?所以,不要怕失敗,本來就會一再的失敗。
所以我跟各位講,我拜佛、拜佛、拜佛……每一拜,我跟各位講,我前面大概五萬拜啊,大概五萬拜的時間,我每一拜都在罵人,每一拜都在罵人。那吃飽沒事,撐著要拜,讀到大學畢業(yè),爸爸媽媽都沒拜,要拜這個一張紙上面畫的小姐。觀世音菩薩不是很像個小姐嘛,對不對?打個發(fā)髻這樣就拜,那到底我再拜什么?一面拜著就一面罵,她老是笑笑的,最后我服了。我罵你,你也不變臉,對不對?老是微笑的看著我,因為她一直微笑啊,所以最后我也微笑著看著她嘛。
為什么?因為你帶著疑情,我為什么要拜?我本來不拜啊。但是就是因為我想說:“我既然要學佛,這不拜佛哪叫學佛嘛。好吧,就是跟你拜吧,既然要學佛了,就跟你拜吧”。這一拜啊,實在是心不甘情不愿啦。拜到最后,你會服服帖帖的,完全臣服于拜。那我看沒有人像我這樣拜吧?對不對?是完全不接受,不愿接受,也絕對不接受的這種情況之下拜下去。這比你們進勞改營,強迫你拜呀,那是還不甘心的。
但是呢我就以疑情把它整個的轉(zhuǎn)化過來。拜到最后,“對,就這樣拜才對”。就在那個一剎那間,癌癥停止前進,所有的病停止發(fā)展,因為你已經(jīng)從鬼門關(guān)回來了。要不然告訴你二十年前,二十幾年前早就死了,而且死的很難看。應該現(xiàn)在講不止啦,應該講是三十年前,要到那邊,停止,就停止,非常準。像車子往懸崖沖,沖到那里,自己不知道怎么停下來了。當你看到懸崖要停,已經(jīng)來不及了,光你嚇,你都嚇死了,對不對?但是,你不知道,自己在摸索摸索,摸索到那邊,停住啦,那大約拜了30萬拜。然后我就,誒,回過頭來再拜,按照那正確的方法再拜。那就真的是無量無邊的福德啊,跟功德在累積,一直累積。你不要看我現(xiàn)在講經(jīng)那都不準備啊。
就這個疑情、摸索跟解決。疑情、摸索、解決,解決那個困難。不然怎么拜!哎呀那個拜下去,你知道什么叫滿頭大汗啦,拜到這里一顆,拜到那個兩個腳,像針一樣插進去呀,拜下去的時候啊就好像鏟子圓撬,“啪”把你給鏟走了,你就拜啊,那就觸功德在起作用啊,你的色身,生理上開始在起變化,你的心理也在起變化啊。那拜下去真的是飄飄然,就像在一個那個吹泡泡,有沒有?那泡泡里頭,那里面的一個嬰兒,在里面一直轉(zhuǎn)、一直轉(zhuǎn),每一拜、每一拜就這樣子一直轉(zhuǎn)一樣。
痛苦有時候是很痛苦。∧菦]有人,拜到看到佛啊,哇!你就會討厭討厭,佛堂也不想進去了。但是呢,你就想,怎么會這個樣子啊,非常凝重,當時那個一個腳一步一步走路啊,就好像拖著一個大鉛球一樣,你怎么樣往前走。那種痛苦,當那個過了以后呢,他又很輕盈的那種狀況出來。奇怪,當時我完全不知道為什么會這個樣子。厭、惡,那厭惡感產(chǎn)生的時候,那真的很可怕,那痛苦來的時候那真的是怎么會這個樣子呢?
那學佛,那時候看著佛,“你是什么意思啊,你,你成佛你就虐待你的子孫。磕菍W佛不是給你的子孫幸福,哪有這樣虐待的?”虐待就虐待吧,等我成佛再虐待子孫吧。對不對?你不成佛你就不知道啊,真的是那個過程,那是什么?你過去所造的業(yè),現(xiàn)在要把它拖走的時候啊,就好像那烏龜在扒殼一樣,那殼要嗷……,什么慈祥,哎呀根本就是憤怒啊!就是你一定憤怒你也要走過去啊,痛苦你也要走過去、熬過去啊。那過了就好了。過了以后,你自己知道啊,這當中有沒有過去你自己知道。你過的是有沒有究竟,你也知道。修行就是這個樣子。
而那個呢,不是外面加給你的,是你自己在把你過去所造的業(yè),徹底的給洗滌干凈,洗滌干凈。就像那個鍋子有沒有?黑黑的東西,就是你自己燒進去的嘛,你現(xiàn)在要把它刷干凈,你看,越黑的地方你刷的時候越痛苦。等到你刷得都亮晶晶的,跟新的一樣,那就不一樣了,那就所謂的成就了,成就了。
好,所以這個都是自己來看看,每一個法門,每一個法門,不管他多少法門,都一樣。而且呢,你要看這每一個經(jīng)文里頭都告訴你學菩薩道、學菩薩行,是怎么修怎么學的,都是在教你這些。因此,經(jīng)文里頭,不是沒有。你看哦,他那二十一個法門只有這些名詞,里面其實他只有一個,一個什么?我們叫做什么?PC板是吧?就是那個晶片啦,帶進去而已呀。每一個法門就是那個晶片,疑情、摸索、解決困難,就是這個晶片帶進去。每一個法門你都這個晶片帶進去,就可以啦,其它你不用在意。
因為不管你用什么媒介來也是一樣,誦經(jīng)也是一樣,念佛也是一樣,密法修法也是一樣,就怕一個東西,叫做慣性。你慣性一上去呀,慣性啊,唯識的術(shù)語呀,叫做相續(xù)心啦。你記得嗎?相續(xù)心,輪回本啦!你要是用相續(xù)心啦,就是輪回的根本嘛,輪回的根本啦。
你用慣性去造業(yè)啊,造豬八戒的業(yè)。豬八戒,知道嗎?二師兄啊,齊天大圣是大師兄嘛,豬八戒是二師兄。你要是造豬八戒的因啦,那你就生生世世當二師兄。我跟你講。那你要是造地獄因啦,那叫阿鼻地獄因嘛,你看看,因為你的慣性一直輪轉(zhuǎn)嘛,輪回一直在那邊輪嘛。
你用慣性,只有一個地方不能用,用慣性學佛,絕對無效。但是,有人天福報。什么大福報呢?你要是這個慣性,修到二師兄的法上面去呀,那個豬公1300公斤啦,夠不夠?福報大啊。你知道臺灣養(yǎng)那個豬公啊,叫總統(tǒng)豬。那個豬八戒真的是福報很大,喝牛奶,吹冷氣房,晚上睡覺要掛蚊帳,兩三個人,輪流一天24小時服務它,福報大吧。最后一刀下去,掛在架子上,大家都贊嘆,“哇!這只豬好肥哦,好大哦!”人家稱贊你,就修這種福報啊。修福報嘛,你慣性學佛啊,大概都修那種福報。還有的更厲害啊,不止1300公斤,1300公斤是1.3公噸嘛,對不對?你可能6公噸,犀牛。也可能6公噸,河馬。對不對?最大的,大白象6公噸,8公噸以上的,大概就是猛犸。
為什么?因為你用慣性嘛,沒有用。完全是那種福報。其實修善業(yè)也是福報而已,而且那種福報你感受不到,因為你沒有覺性,所以你享受不到。覺性是很重要的,所以,覺性在破慣性,破慣性!你在不管修什么法,你記得帶疑情、摸索、解決,解決擺在眼前的困難,一定突破,一定突破!這個是很殊勝的一個法,你自己來。每一法都記得把這個晶片帶進去,不管你什么法門,前面講的、以后講的,都一樣。
他講道,這個就稱贊如來,他稱贊了:
“海雲(yún)比丘。能善分別開發(fā)廣大善根因緣。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。當令汝成廣大善根力。當為汝說發(fā)菩提心因。當令汝生廣大乘光明。當令汝得廣大波羅蜜。當令汝入廣大諸行海。當令汝轉(zhuǎn)廣大誓願輪。當令汝淨廣大莊嚴門。當令汝起廣大慈悲力。時善財童子。禮吉祥雲(yún)比丘足。遶無數(shù)匝。殷懃瞻仰。戀慕而去。”
這段話很簡單。請問你,這樣念過以后,你會不會說,像善財童子一樣禮吉祥云比丘足,遶無數(shù)匝,然后殷勤瞻仰戀慕而去?一定不會,對不對?你一定說,“等一下、等一下,你剛才念了幾個?”這個什么?那個什么?對不對?這個問清楚,對不對?你一定要先問清楚啊,所以你要知道,當吉祥云比丘跟這個善財童子講,海云比丘會告訴你這些、這些的時候,我相信你一定會趕快做筆記,不要到時候他沒告訴我,我就告他一狀。我前面的老師有告訴我,你應該要教我這些,你現(xiàn)在怎么沒教?對不對?補習費拿去了,怎么可以不教?
告訴你,這個講法的時候啊,其實,吉祥云比丘不會簡單的這樣講下去而已。這里面還會告訴他很多啊,你去你要怎么請法,你要怎么請法,你怎么請法他會教你什么,你怎么請法他怎么教你。
而且呢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在這個地方,為什么吉祥云比丘要突然冒出這一段來?你想想看。前面二十一個法門你怎么不這樣講?你現(xiàn)在把責任推給海云比丘,有沒有?這個,你既然會這樣講,就是你會教。吭谀隳嵌粋法門里頭,他有沒有這樣教?有。經(jīng)文沒出來。經(jīng)文怎么?沒辦法寫出來,因為它是“略版華嚴”,那個東西已經(jīng)刪掉了。
他在這個地方什么,這個“聞”是什么?叫隱喻,在告訴你他會教你,其實他在這里已經(jīng)教過一遍了。下一次你到那邊去,因為這一參啦,是初住位。初住位重點是在講布施。
第二參呢,是持戒位,重點在講持戒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。他是這樣談下去的。所以每一參每一參有他的重點。那這個地方你看到,他根本沒有跟他講過一個布施。
這里,住位是講解門。解門是從修法實際的過程里讓你去體驗、感受、知道、了解,他是指這個部分。所以整個布施要如何進行的部分,是從修法中來體驗的,因為這是法身位的部分,不是我們世間法的部分,他是這個地方不同。所以,他這里隱喻的是下個部分,他會講到的重點是什么。這些重點,其實他已經(jīng)講過了。那么你下去呀,下一參,就是第二位,他會補充你這個地方。
這個有一點類似,我舉個例子你看看。我們在國小的時候,你幼兒班大概就有了,就教你數(shù)學嘛,對不對?那一個西瓜,對不對?兩個蘋果,三個葡萄,對不對?它越來越小,就越多嘛,量越大。那他只講這個,就只教你一二三四五啊。到了國小的時候數(shù)學,也是數(shù)學,他就開始改變啦,一加一等于二,就出來啦,對不對?開始就有這簡單的計算了。到了初中他還是講數(shù)學,但是他又逐漸深了,一步一步深了。
他這個一位、一位有類似這種情況,一個狀況、一個狀況一直深下去。那么,這個深法,譬如說布施的部分,在初住位的布施,跟初行位的布施,跟初回向位的布施,他講法又不一樣。
那么這個地方呢,從初住到二住到三住到四住,他又有一個深淺度,叫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這樣子排上去。對不對?他講十波羅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這個地方叫般若。
這個般若在這個地方講,叫根本智。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這個叫后德智。
你有根本智,你還不會用,智要怎么用起來,要方便。方便,這個古代也叫方便,現(xiàn)代也叫方便,不過古代的這個方便跟現(xiàn)代的方便,意義不一樣。字一樣,意思完全不一樣。這個就是,你講,佛法難學。
這個中國人很奇怪,歷史那么長,語言文字一直變,一直變。那個字沒變啦,那里面的意義變了,里面的意義變了。方便這個字啊,現(xiàn)在的話來講,叫應用,叫應用!知道嗎?也就是我們老毛講的,毛主席講的活學活用。你要學的,學的根本智,你要活學活用,你要是只,你講這個,佛法的意思是那個,用這樣來接的話,沒有用,不能用。你要能夠靈活運用,知道嗎?方便的意思就是靈活運用。你要有這個根本智,你才能靈活運用,沒有根本智怎么靈活運用?對不對?
所以,般若這個時候就變根本智,講六度的時候,六度的般若就后得智,根本智兼后得智。他等于五個,全部并到這里面來。
現(xiàn)在十波羅蜜就把他拉出來。所以,般若是根本智,那么第一個靈活運用,是后得智的第一個項目,這是第七嘛。第八,是愿。第九,力量,發(fā)揮了。第十的智慧才是智。那個智啊就有很強大的威力,這個智就會有神通。那個神通是智慧的微細變化的產(chǎn)生出來的。
好,把這個部分簡單的跟各位談了一下。他這幾個,這幾個內(nèi)容,我要跟各位談,讓你了解一點。因為這個后面的經(jīng)文,幾乎每一位善知識都會談到這一列,都會談到。那我們看,但是不一樣。每一個善知識講的這個內(nèi)容,這一段都不同,都不同。有的很快就過去了。
好,現(xiàn)在我們先看“海雲(yún)比丘能善分別開發(fā)廣大善根因緣。”
這個從字面上看,他分別開發(fā),善,能善分別,他能夠幫助眾生,幫你開發(fā)你的善根。那每一個眾生,都不一樣,都不一樣。那么這個地方為什么要開發(fā)這些善根因緣呢?為什么?
善根是什么?善根,假如叫你翻成英文怎么翻?恩?恩。善根,不是good就是nice,根,root嘛,那么,這個廣大大概要加s嘛。對不對?這個good-roots.佛陀一定說:“No,no,no!”你看怎么辦?那是善根啦?善根這個字啊,善根不是這樣翻的。所以你現(xiàn)在要把這經(jīng)典翻成英文啦,那真的是問題很大,你一定要徹底了解。
開發(fā)你的善根,就是開發(fā)你的菩薩種性。這個是一個通稱,一般來講啦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善根是指菩薩種性,尤其是在這法界里頭。這個菩薩種性,這樣不好說,叫做什么?菩薩我們講過,叫做生命因素嘛,對不對?所以,開發(fā)廣大善根的意思就是開發(fā)全部的生命因素。那么全部,他不是每一個來跟他學的他都幫你開發(fā),他看你的性向。我簡單地跟各位講,我常跟各位講說要定位,定位就是你要修學法門,你要行菩薩道,這個法門跟菩薩道是同一的。
那么,很多人就說:“師父你看我要怎么定位好”。我跟你講,你要定位其實很簡單,它就兩個方向,你自己看:
第一個,你有沒有很特別強烈的善根。我常跟各位講,要各位發(fā)心,你要來當義工。當義工,你要留意,你有什么專長可以發(fā)揮的沒有?那就是你要發(fā)的。你不要說這里要不要?這里啊,絕對要。你知道么,因為好多事要做啊,尤其我們,我們這個賢首宗,這個華嚴法化,太多的要做了!有古典華嚴的,有新古典華嚴的,對不對?有器世間的地球的墮落跟毀滅,就在眼前,你要不要挽救?你有能力你就發(fā)心啦。那你要把你的專長拿出來啊。
好,那這個專長呢,就發(fā)生剛才所講的,你不要“我能,你聽我的,我叫你去做什么”。那你哦,人際關(guān)系不良,應對、進退糟糕,那你要陣亡比較快。不但陣亡,又會死的很難看。對不對?你要留意啊。
所以呢,你要發(fā)心,不是你的專長要怎么發(fā)揮的問題。而是你在這個群體里頭,你要如何磨合。因為第一個就是應對、進退的問題呀!你要學好,要跟人家相處的圓滿啦,要很和諧、很融洽!你去留意看看。你要是你在這樣的團體里不能待下去,基本上人格性在這里出問題。因為你跟人家的互動出了問題,你在其它地方也差不多、差不多啦。不是這個單位不好,因為這個單位是大家平等的,共同組成。所以你要進來,首先就要想到我如何跟大家磨合。對不對?溝通要良好。
好,這個時候,這是第一個,把你的優(yōu)點拿出來,你的專長拿出來,你能不能弄好啊,是人際關(guān)系的問題嘛。對不對?你跟人家的應對、進退有沒有問題的這個問題而已。
第二個呢,把你的缺點拿出來,改缺點。改缺點啦,大概你就不會走出來。對不對?你說:“誒,我有這個缺點,我要發(fā)心來當義工。”人家說:“你少來。那個缺點要拿出來干嘛?”那你也是要發(fā)心當義工,“但是呢,我就要改這個缺點。”
這兩個嘛。
一個有明顯的缺點,那就是你要改的。你要怎么改?你要走出來,面對群眾你才能改呀。但是呢,我可以先聲明:“我有這個缺點,假如有這個缺點,請各位不要客氣,斧頭拿起來就劈下去,叫斧劈、斧劈,大膽的勇敢的跟我講我的缺點。我愿意改,因為我就是要針對這個缺點,所以我才來發(fā)心,要改這個缺點。”這個就是定位。
一個是,“我有這個優(yōu)點,那你們看看怎么樣用,怎么用我,來指揮我,用我這個優(yōu)點。”這樣懂嗎?你不要說“我有這個優(yōu)點,你們都要聽我的,我的優(yōu)點就是要來當主席。”你來當總統(tǒng)好了,沒有用。因為這個東西大家發(fā)心的嘛,大家義務的,誰來聽你的?不是,“我愿意接受各位的差遣,你叫我做什么,我就把這個優(yōu)點拿起來,來發(fā)揮,來為各位服務。”
就這兩個。
一個,“我有這個缺點,我愿意主動來發(fā)心,但這個缺點呢,是我要改,我主動,我這個發(fā)心就是要改這個缺點。那我缺點假如不小心不經(jīng)意流露出來,各位不要客氣,斧頭拿起來就把它劈下去,斧劈斧劈嘛,糾正我的缺點,不然我會忘記。”那你只有放在這,你那缺點很快,等一下這里劈一下,那里劈一下,你就磨的像鵝卵石一樣,棱棱角角就都不見了。
“我有這個優(yōu)點,各位來指揮我”,不是“我有這個優(yōu)點要去指揮人家”,那誰也會,那個就不要發(fā)心了。“我就要把這個專長奉獻給大家,奉獻給這個法門,希望他能夠昌盛起來。”那我相信,你這個菩薩道就好行了。那,知道嗎,那你有很多優(yōu)點,很多專長可以發(fā)揮。每個人都可以,沒有不行的。
這個,他分別開發(fā)嘛,對不對?所以他不是說,一定把每個人統(tǒng)統(tǒng)給弄出來,所有的生命因素都開發(fā)出來。不是。每一個人,你有什么,該開發(fā)的,他從這邊來開發(fā)你。
第二個,他講“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。”這個助道資糧,就資糧道!
這個,他的資糧道已經(jīng)完成了。各位要留意,我們跟各位講,第一個最基本的資糧道,是前行,你修行前行前的這個資糧道,就是:
完整的、健全的人格性,健康的家庭、社會生活。
然后開始探討人生的價值與意義,有沒有?生命的目的,與奮斗的方向,生命的真相,生命的存在,他要朝這個方向。
這是八個,開始產(chǎn)生的時候,那你就可以開始修行了。
這個時候你的前行呢,是正行的資糧位,有沒有?這資糧位是三個,三個資糧位,加起來,一直到你證阿羅漢到十信位。十信位,阿羅漢是十信位的資糧位,十信位是法身位的資糧位。到這個時候啊,是所有的資糧,這個資糧已經(jīng)很高了,因為阿羅漢才十信的資糧,十信是法身的資糧。華嚴的修行是從初住位開始啊,所以,十信位,你看證阿羅漢,破我執(zhí)以后還不算;破法執(zhí),破法執(zhí)以后還不算;還要回小向大,這個圓滿以后呢,你才能進入法身,所以他的門檻是相當高的,是相當高的。
好,那么他已經(jīng)進來了,第一參也完畢了,他還要什么?廣大助道位。他要什么?這里頭告訴你,初住位是二住的資糧位,二住是三住的資糧位,所以十住位是十行的資糧位,十行是十回向的資糧位。那他講這個在講什么?這個廣大助道位講的就是無盡的超越。你現(xiàn)在的成就是下一個奮斗的資糧位,對不對?所以你要一再一再的一直超越嘛,這個叫做廣大助道位。這里頭,事實上是告訴我們一個問題,修行,不要以為成就是一種滿足。成就不是滿足,成就可以滿足一下,不是永久滿足。
你在奮斗啊,很辛苦啊、很辛苦啊,有時候跟你鼓勵鼓勵一下,你不要那個鼓勵就當作永久滿足了。要喘口氣,可以,欣賞一下,當獎狀啊,看一下、看一下。有沒有拿過獎狀?有嘛。我小時候獎狀很多,老爸都把我貼在那個墻壁上,那好光榮哦,人家一來就“照相,我家有很多獎狀”。每個學期都有好幾張獎狀啊,他都貼在墻壁上。那一種滿足是短暫的,你可以滿足一下,沒有意義,那沒有什么意義。因為你一再的在超越嘛,在超越啊。就像一年級升二年級,是一個成就嘛,而二年級還要升三年級啊,你不要讀了5年還在讀2年級,那就悲哀啦。對不對?
有一個阿嫲,一個老祖母啊,就一直在教訓她那個孫子:“你這樣讀書會留級呀,會留級呀,留級很難看啦。”
這個孫子被她罵了幾年以后啊,有一天啦,突然間告訴:“阿嫲!”
“什么事啊?你還不讀書?”
“留級不好。”
“是啊,你知道就好,趕快讀書。”
“留級真的不好嗎?”
她說:“是啊,有什么不對?”
他說:“阿嫲,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你誦幾年啦?”
她說:“四十年了。”
“你被阿彌陀佛留級四十次。”
那個老祖母那個臉你就知道,七孔八竅都起來了。
“你怎么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念了四十年還沒畢業(yè)?”
這個老祖母啊,從來沒想過自己被阿彌陀佛每年都留級。
多誦經(jīng),有效。但是,不要那個好笑的笑。他怎么有效?你要有覺性啊。你要沒覺性,你誦四十年跟沒誦一樣,一片空白,你所得到只是福報。你要留意啊。
這個“廣大助道位”就要一再的超越,要一再的超越。你要不超越啊,就沒用!栋浲咏(jīng)》每天誦,你每天有沒有在進步?你有沒有進步,你要看啦?看我這樣誦到底對不對,這樣誦到底對不對?
你要是沒有疑情的話,你誦四十年啦,是一樣的,只論快慢而已呀。所以好多同修在講“誦一部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大概七分鐘就可以了。”很快吧?有沒有用?跟你講,七分鐘誦一遍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跟十五分鐘誦一遍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差不多啦,沒用啊,沒用啊!這個叫做欠阿彌陀佛的債,他在還債,還阿彌陀佛。前輩子不知道跟阿彌陀佛答應什么,一直沒做,F(xiàn)在,只好誦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還“阿彌陀佛”啦。不是。
你假如很認真帶著疑情、摸索,在解決誦經(jīng)困難的這種狀況,這種投入誦四十年啦,你每一次誦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,都到極樂世界走一趟。那個誦經(jīng)已經(jīng)是等于飛到極樂世界去啦,誦完又從極樂世界回來啦,知道嗎!
你就是都不帶疑情嘛,就只在那邊趕速度啊,趕速度沒有用!下輩子會有一部寶馬給你開這樣而已啊,就那個福報啊,跑得特別快。不是。
這個助道,廣大助道位,就是要一再底超越,一再地超越。
“當令汝成廣大善根力。”你那個生命因素會起作用,這個也就是成長以后呢,茁壯,繼續(xù)再成長。
“當為汝說發(fā)菩提心因。”發(fā)菩提心的因啦,那向來有很多人做過這種整理,發(fā)菩提心的因,因緣很多,就是因,因緣、因地。那有三個發(fā)菩提心有用,永不退轉(zhuǎn)。
第一個,阿難他看佛,“見佛相好”。那個阿難是誰?是佛陀的表弟啊,是吧?好像是表弟。他是佛成道的時候他出生,佛成道他太小,所以阿難來當佛陀侍者的時候,佛陀已經(jīng)成道二十幾年了,他二十幾歲那時候來當侍者嘛。他就看到佛很相好莊嚴,他也要跟佛一樣,他是因佛發(fā)心。
因佛發(fā)心,還有一個人。你知道嗎?地藏菩薩最早發(fā)心,為長者子的時候也是看到獅子奮迅萬行具足如來,相好莊嚴。
他問佛說:“那你為什么這么莊嚴?”
那師子奮迅如來跟他講:“要我這么莊嚴,要無量劫,發(fā)心度脫最苦眾生。”
他說:“好,我也跟你一樣,這個若眾生不度盡,我誓不成正覺。”
就是這邊來的。這是因佛相而發(fā)心。是這一個,可永不退轉(zhuǎn),而且會越來越好。而這一個因佛相,而不是只有看他相好,他是真正發(fā)心,徹底覺悟而發(fā)心。
第二個,因法發(fā)心,因為真理而發(fā)心。你有沒有體會到真理的存在?那為了把這個法給弘揚出來,這樣發(fā)心,永不退轉(zhuǎn)。這個是很殊勝的,而且你當下可以成就的。你要感受不到這個佛法真理的存在,那你就沒辦法發(fā)心了。所以自己想說“我要把法給傳出來,我要弘法。”講一講遇到挫折就不見了,那就等下輩子再來呀,那就不知道哪里去了。因法發(fā)心。
第三個,因眾生苦發(fā)心。你真的感受到眾生很苦,眾生苦,那你真的想要,要想辦法幫眾生解決困難,讓他離苦得樂,這樣而發(fā)心,這個也不退心。
發(fā)菩提心的種種因緣當中,這三個因緣,絕不退心。
那么各位,你現(xiàn)在發(fā)心,因何發(fā)心?自己想想,你不一定讓我知道,但是,你自己要跟閻羅王做交待。這個真發(fā)心的話,天驚地動,六相十二變。真發(fā)菩提心,那是驚天動地的。
下一個,“當令汝生廣大乘光明。”生廣大乘,廣大乘,這個前面講的,文殊菩薩講叫普賢乘,普賢乘。讓你生普賢乘的光明。產(chǎn)生光明就是作用啊,普賢乘的作用。他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進入到普賢乘里頭啦,再講普賢乘沒意思,那就是贊美,所以叫廣大乘。光明是指這個法的,我們叫妙用,叫妙用。
“當令汝得廣大波羅蜜。”波羅蜜就波羅蜜,還廣大波羅蜜,是講啊,這個廣大就是指所有的波羅蜜。波羅蜜的六波羅蜜、十波羅蜜嘛,那還有什么波羅蜜?還有“不可說不可說”。到底不可說,不會說?不知道。
“不可說不可說”是指量,相當多相當多的波羅蜜。因為我們這個世間大概講波羅蜜啊,講太多你也受持不了。那事實上,因為我們不知道,所以“不會說不會說”,不是“不可說”。他還是可說,不是“不可說”。因為我們真的都不會說嘛,也不知道還有哪些,因為我們這里經(jīng)文里也沒再記載。他很多,很多。
這個,里頭有一點,我可以舉例給各位看。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留意到,我們俗話講叫第六感,有沒有?有沒有第六感那個東西。有些人對數(shù)字特別敏感,給他看一遍,電話就記起來,而且這個里頭,會記好幾百個電話。有沒有遇到那種人?
我以前在經(jīng)濟部上班,你問誰,誰的電話,我們還在想誰的電話,那對面那一個,“嘟嚕……”
我說:“你在講什么?”
他說:“電話幾號。”奇怪,人家在電話問我,你就記得,那他里面不知道裝了多少組了。
我說:“你少用那種,那種記憶力。”
他說:“你干嗎?”
我說:“你會癡呆喲。”
那個記憶記得太多了,會癡呆癥。所以你有事沒事還是挖一些丟掉比較好。因為那種記憶,真的是很厲害,絕對沒錯,那個會使你的腦力透支,透支。但是他為什么會有那個能力,那是一種第六感,這是第一個。這個記憶很多是第六感。
另外一種,有些人一看人就知道,這個壞人,有沒有?“恩,這個人好”。有沒有?那也是第六感。識人辨別,這個也是第六感。
另外有些人,“誒,這支會賺,那一支會賺。”這個也很厲害,這也是第六感。
這種第六感,其實呀,是我們?nèi)祟愐话闳怂鶝]有的,其實在其他的世界啊,他們這個是很正常的。所以你在洗刷前輩子記憶的時候,沒有把這部分洗干凈,所以呢,又把它帶來了,所以叫第六感,是你前輩子在其他世界有的能力。這種情況我們通常都不講啦。不講你就沒煩惱,講了你就多煩惱。然后有些人就很厲害。這種第六感其實它好好發(fā)展,其實也是一種波羅蜜,一種波羅蜜。但是你不會發(fā)展,因為誰去培養(yǎng)你啊?
你看,那個狗,鼻子是不是很敏感啊?有些人鼻子就很敏感,有沒有?其實這些東西都是五蘊跟六塵之間的一種關(guān)系,它相應的關(guān)系,前面我們跟各位講過,因為你五蘊跟六塵的相應,所加入的那些什么色聲香味觸,跟你的法塵,單一一個,跟法塵結(jié)合的時候,你那敏感度就出來啦。
色聲香,香嘛,香塵跟你的法塵,只有一個,那你的嗅覺絕對特別敏感。聲塵跟你的法塵這么單獨一個,你的聽力啦,相當,尤其是音質(zhì)、音感就特別厲害。這個東西都可以發(fā)展成波羅蜜。
但是我們不知道,我們沒有辦法,F(xiàn)在的心理學不發(fā)展這邊,現(xiàn)在的生理學也不發(fā)展這邊。佛學最好不要講,講了太累。搞不好啊,跟主流文化起沖突,你又是一大堆問題。所以呢,干脆就“不可說不可說”。
我們再看下面“當令汝入廣大諸行海。”這個行啊,有很多。他這個“汝”在這個地方,這里頭所講的“汝”,都不是你,就是指什么?這些行者。這個你啊,這個汝,包括你,OK,包括你,包括you and me,你跟我都包括在這里面。不止,不是單指善財童子,指所有修法的人,它指所有修法的人,不是單單只指善財童子那個人,是指所有修法的人。所以他才講,這一種都是很廣大的。廣大諸行海,跟你一個人講沒有用,沒有用,很多人都在修啊。那所有的人,都適合你修的部分。
那法身大士的修法當然是比我們快的多了。我常跟各位舉例,你修一個法門可能要十年的功夫,修第二個法門可能五年就夠了,第三個法門那可能半年就夠了,第四個法門那可能摸兩下子就夠啦,第五個法門那可能就一下子就過去了。那其他的法門那大概,恩,看一下就知道了,因為你已經(jīng)很熟練了。因為修法的要領就那么幾個嘛,疑情、摸索跟解決困難嘛。那這個法門你弄通了,這一個法門你弄通了再一個法門。其實你看你什么法門,你怎么修,一看就知道了。他有沒有修?他不必修了,他看一下就知道,為什么?因為他已經(jīng)有修了大概十個左右以后,其他法門就快了。
那這個其他法門就快了的時候,你要記得,這句話是這樣講,其他法門就快了,一看就知道了,他已經(jīng)入法界了。你要弄清楚啊。所以你只要弄個七、八個法門,五、六法門以上啊,你再不入法界呀,也要把你踢進去啦。因為你已經(jīng)到了那個地方呢,怎么會不可能呢?那你自己知不知道,這倒不一定知道,不一定知道。你確實是已經(jīng)有那種情況,你不一定知道,因為你沒有貪心嘛,你也沒有求那名利心嘛,你怎么會特別計較說我有沒有入法界。但是你這些狀況,這幾個法門已經(jīng)弄通了,基本上都已經(jīng)入法界了,那問題呢,只是你名相上不會用而已。不會用那個詞匯嘛,那基本上是這種狀況。
好,“當令汝轉(zhuǎn)廣大誓願輪。”這個,經(jīng)過行海以后愿輪起,前面又得波羅蜜。
這里頭要跟各位講,波羅蜜是一個智慧的本體。這個愿輪,這個愿啦,大愿啦,大愿是智慧本體依體啟用的部分。這個地方啊,這個廣大誓愿輪,就是愿嘛發(fā)大愿。愿是智慧本體的一種妙用,智慧本體的妙用。
我們現(xiàn)在發(fā)的愿,都還不算,因為你發(fā)的愿還在實驗階段。很多人講:“我要度一切眾生”。“度一切眾生”講到什么時候、什么年代,你還在度一切眾生。為什么?太籠統(tǒng),不算。要一個很具體的東西可行才算。這個,要把那理論上的度眾生的理念,轉(zhuǎn)變成實際上的修法,實際上具體的狀況,這個在經(jīng)典里頭叫做廣設方便。你要怎么做,你要找出一個具體的東西來做,具體的。那個東西你要去做,實事上要做、做、做,做到成為你的生命因素,那你就進法界啦。但是在還沒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之前,你沒有入法界。
現(xiàn)在是在法界中,所以當然是他的生命因素。那么有多少個?這個不用特別的計較,不必特別去計算。他已經(jīng)入法界了,你要起什么愿,都可去實踐。
但是我們現(xiàn)在還不行,我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。比如說政府的制度、法令、規(guī)章,還有需要的資金,對不對?還有需要的人力,這個都有限制,那你發(fā)不是白發(fā)嘛,對不對?因為他要實際上去做,這個叫事,理念上的那個叫理,理跟事要圓融無礙。我們?nèi)A嚴的主張,要理事圓融,理事無礙。那你現(xiàn)在發(fā)愿的理念有沒有錯?你沒有事做,沒有事,不算。你事一定要去推動,而推動這個事一定會有困難,那個困難要你去解決,所以那就修行嘛。對不對?
你有困難,你就:“哎呀不行,哎喲那個不行,哎呀這個不可能,那個不可能”。那就你去死好了。發(fā)愿都發(fā)那個不可能的愿。發(fā)愿有困難,困難你要去解決,而且解決有一個前提——完全合法。要合法,不能貪污啊,對不對?“我發(fā)愿,這個沒有辦法。” “沒有辦法,去搶。”搶不叫行菩薩道嘛,對不對?去偷,偷哪叫菩薩道啊。沒有叫你發(fā)愿以后去偷的。你要合法,不能違法。這都是世間法。廣設方便的方便,事相還是世間法。所以你的世間法一定要符合世間的標準。因此你絕對不能違法,違法的事不叫菩薩道,菩薩道絕對是合法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有些困難你要想辦法去解決。解決困難是你修法的部分。所以我們講,就是疑情、摸索、要解決困難嘛。那你不解決困難,你用非法的手段那去偷、去騙、去搶啊,那不是菩薩道。不要做壞事以后都怪到菩薩。
那一天看到一個人在四川,四川殺死人,結(jié)果跑到河南去出家。我敢肯定是到少林寺去出家。然后過了幾年回去了,在火車站被警察抓了。
“誒,我已經(jīng)成佛了,你怎么抓我?”
你見鬼啊,你!你才出家而已,已經(jīng)成佛。
“我是佛,你怎么抓我?”
你是佛?我看你是鬼呀。你是佛?這個都不是你自己想象的,不能這樣想。
好,這個就是一個妙用。
“當令汝淨廣大莊嚴門。”這個廣大莊嚴門就是,我們現(xiàn)在講就是莊嚴,就排場啊,表相上會圓滿起來,所以他不但是圓滿了,而且圓滿還可以更增光的意思。
“當令汝起廣大慈悲力。”在起作用,慈悲力向未來在起作用。
好,他這個跟他解釋完以后,善財童子當然就了解啦,知道啦,下面還有很多法要修啊。
“禮吉祥雲(yún)比丘足”。這是他的習慣。我們現(xiàn)在頂禮,就是拜幾拜啊。他在到印度去,他們真的頂禮是禮足,他一定把額頭放到你這一只腳再放到這一只腳。那你想想看,那我們爬在地上,你怎么禮足。克阅阋拷稽c才能禮足。
“遶無數(shù)匝,殷勤瞻仰,戀慕而去。”這個我們這個部分就不講,這個部分那以后我們有機會還會再講。
好,我們今天就跟各位講到這里。
這個,我們有個同修叫殷德茹,老人家今天生日啊,剛好今天生日,我們把今天講經(jīng)跟聽經(jīng)的功德一起回向。
好。大家請合掌。
- 上一篇: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76講
- 下一篇: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78講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怎么來的,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?
- 華嚴經(jīng)是大乘經(jīng)典嗎,有哪些漢譯本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偈語“汝等眾生,不能自救”是什么意思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“華”是大乘的因地,“嚴”是果地的功德
- 華嚴經(jīng)有幾個版本?四十華嚴、六十華嚴、八十華嚴
- “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(yè)”是什么意思?
- “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”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?
-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?解讀《華嚴經(jīng)》十種自在
- 入無生智,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?
- 為什么說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別教一乘?
- 脫去俗服,當愿眾生,勤修善根,舍諸罪軛的意思
- 只在誦《華嚴經(jīng)》的時候口臭,還要繼續(xù)誦嗎?
- 怎么理解“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業(yè),是為魔業(yè)”?
- 《大方廣佛華嚴經(jīng)》經(jīng)題含義是什么?
- 華嚴經(jīng)是怎么來的?什么時候傳入中國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屬于開智慧嗎?
- 人要精進學習,切莫放縱欲望
- 發(fā)起殊勝的菩提心,讓世界變得更清凈
- 機緣到來時,因果報應是逃不掉的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?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一
-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
- 卷一 序品 第一
-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(yè)感品
-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
-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
- 第三卷 觀眾生業(yè)緣品
-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
-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
-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序品第一
-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
-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
-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
-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贊
-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開經(jīng)偈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二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原文卷一至卷五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弘傳序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一卷
- 卷一 方便品 第二
- 《地藏經(jīng)》回向偈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譬喻品第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方便品第二
- 卷二 譬喻品 第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三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四
-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
- 卷二 信解品 第四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 第七卷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
-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
-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
-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十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卷五
-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
- 圓覺經(jīng)講的是什么內(nèi)容?圓覺經(jīng)概說
- 《大寶積經(jīng)》共有多少卷,是誰翻譯的?
- 楞嚴經(jīng)是怎么來的?楞嚴經(jīng)的由來故事
- 佛經(jīng)的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是什么意思?
- 玄奘大師版《心經(jīng)》講記
- 念地藏經(jīng)期間總做噩夢,這是為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是怎么來的,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?
- 念經(jīng)時,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(nèi)容,感受景象嗎?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的四種版本
- 維摩詰經(jīng)主要講了什么?
- 華嚴經(jīng)是大乘經(jīng)典嗎,有哪些漢譯本?
- 真正的佛在哪里?真如自性是真佛,邪迷三毒是魔王
- 《壇經(jīng)》處凡愚而不減,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人生在世間,應實行善德的講解
- 百佛名經(jīng)注音版
- 增一阿含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,多少卷,講什么?
- 《華嚴經(jīng)》偈語“汝等眾生,不能自救”是什么意思?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是誰說的?
- “空”與“色”相依相存,無有差異
- 《法華經(jīng)》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?
- 《法句經(jīng)·智者品》偈頌:智者不為得失心動
- 《維摩詰經(jīng)》的漢譯本與注疏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心經(jīng)譯者玄奘大師
- 佛語法門經(jīng)注音版
- 法華經(jīng)是誰翻譯的?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者鳩摩羅什介紹
- 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?
- 《法句經(jīng)》偈頌:此心難覺察,隨欲望流轉(zhuǎn)的解讀
- 《心經(jīng)》的大智慧
-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《金剛經(jīng)》
- 《父母恩重難報經(jīng)》提倡孝道的偈語
- 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中的兩處“念”是指什么?有什么不同?
-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(jīng)注音版
- 大方等如來藏經(jīng)注音版
-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?常修慈悲心,煩惱自然無
- 《法句經(jīng)·心品》偈頌:飄浮不定心,不明了正法的講解
-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(jīng)典?
-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
- 華嚴經(jīng)有幾個版本?四十華嚴、六十華嚴、八十華嚴
- 菩薩生地經(jīng)注音版
- 從《壇經(jīng)》片段,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全文
- 地藏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白話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注音
- 無量壽經(jīng)原文
- 楞嚴經(jīng)注音
- 金剛經(jīng)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原文
- 金剛經(jīng)譯文
- 妙法蓮華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原文
- 華嚴經(jīng)譯文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心經(jīng)講解
- 心經(jīng)譯文
- 南懷瑾:《金剛經(jīng)說什么》
- 六祖壇經(jīng)原文
- 瑜伽師地論譯文
- 六祖壇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講解
- 楞嚴經(jīng)譯文
- 金剛經(jīng)講解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俱舍論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講解
- 地藏經(jīng)譯文
- 楞嚴經(jīng)原文
- 楞伽經(jīng)譯文
- 涅槃經(jīng)原文
- 無量壽經(jīng)譯文
-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
- 瑜伽師地論講記
- 解深密經(jīng)原文
- 阿彌陀經(jīng)原文
- 地藏經(jīng)白話文(王智隆居士)
- 成唯識論原文
- 維摩詰經(jīng)譯文
- 大般涅槃經(jīng)白話文
- 華嚴經(jīng)講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