凈土法要—佛號即護身符
印光法師開示:《往生咒》梵文,學之亦甚好。但不得生分別心,謂此略文為非。一起此念,則一大藏所有咒,皆生疑心,謂為未合佛意。須知譯經之人,皆非聊爾。何可以他譯不同,便藐視之乎?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,何可勝數。豈千余年來之人,皆不知梵文乎?學固宜學,斷斷不可起優(yōu)劣勝負之念。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。
又持咒一法,與看話頭相似?丛掝^以無義路,故能息分別之凡情,證本具之真智。持咒以不知義理,但止至誠懇切持去。竭誠之極,自能業(yè)消智朗,障盡福崇。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。禮佛儀式,極忙之人,不便特立。但至誠懇切,口稱佛號,身禮佛足,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。(增廣文鈔卷二·復張云雷居士書二)
佛號即護身符
世當劫濁,互相戕賊。不有護身符子,斷難永無禍害。所謂護身符子,亦只至誠禮念阿彌陀佛而已。而觀音大士,悲愿洪深。尋聲救苦,隨感即應。宜于朝暮禮念佛外,加以禮念大士。則冥冥之中,必蒙加被,自可轉禍為福,遇難成祥,而不自知也。此方外野人為知己作救世之方法也。若曰為舉世,非不能救。但人不肯依法而行,則無如之何矣。(增廣文鈔卷二·復張云雷居士書二)
貼佛號應慎重
墻上貼佛號,亦有利益,亦有罪過。即貼亦必相宜而貼,庶可久存。若于露地,再不用好漿糊,則三二日即墮于泥涂中,或被他人之招貼蓋矣。此事亦不可潦草為之。(文鈔三編卷三·復唯佛居士書)
慎戴佛像佩章
民國二年(1913年)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,以釋迦佛像為徽章,光絕不知其事。事后道階來普陀,送光一徽章,光痛斥其褻瀆。至十二年(1923年)仍復如是。上海亦仿而行之,今居士亦仿而行之。作俑之罪,始于道階。道階尚能講經,而于恭敬尊重,完全不講,亦可嘆也。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,各須身佩一徽章。若佩之拜佛,亦不合宜。佩之拜人,則彼此折福。然現在由道階提倡,已成通規(guī)。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,然以居士過愛,不能不為一說耳。(文鈔三編卷二·復鄔崇音居士書)
塑造佛像誡勿裝藏
佛像如其不適宜,改造亦無妨。佛菩薩藏中所安置之各物,亦屬俗情,并無深意。大乘經咒,安于藏中,則有益。余均俗派。即彼密宗所說,亦仍是俗情。所最貽害后人者,裝藏用金銀寶物,以致后來無知之人,便毀像以取寶。寶豈有許多,名目而已,而害人之禍,便基于裝藏之時。此亦可以為戒者。昔山東一人夜偷二郎神藏,次日神附人謂:“我之藏,被人偷去!眴柺呛稳,言:“此人厲害的狠,通身都是毛,頭上長一只腳!毖:“此人我們找不到,只好你老人找!焙笃淙嗽谝暗爻榇蠼(即大便),見一小狗在旁,狗向糞門一咬,腸拉出來。其人言:“我偷藏時,恐神認得,反穿皮襖,頭上戴一只棉襪子!狈街ㄉ硎敲,頭上一只腳之話。鄉(xiāng)間小民無利不求,所以塑像切不可裝藏,若裝后必被愚人所毀。(文鈔三編卷二·復施元亮居士書四)
佛形象名號勿做信封圖畫
“阿彌陀佛”,不可作信底(即信封)用。前三年范古農以弘一師篆文鉤印,光知之,力言其褻瀆,古農因茲停印。宜將最警策人之言句印之,則有益無過矣。若印佛號在上亂寫,于理不當。六年(1917年)應德閎與光書,箋上集晉帖字,至彌勒二字,便畫一彌勒,光立斥其非。今人好異,若不知檢點,將濫無范圍矣。尤惜陰之子化一,極信心,有行持,而以阿彌陀佛,畫作種種形式。惜陰已估價,將刊板;齺砩揭姽,光極斥其過,遂止。祈為詳察。(文鈔三編卷三·復康寄遙居士書四)
- 上一篇:妻子不孝可代她念佛懺悔(文白對照)
- 下一篇:既能勉強皈依 尚望勉強修持(文白對照)
-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
- 念佛發(fā)光屬于魔境
- 居士是什么意思?居家修道之士
-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
-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?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
-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?
- 世出世間一切法,都不超出因果之外
- 如何祭祖?祭祖用素
-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
-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,不起一念
-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
-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,超十地圣德
-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
-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
-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
-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,更應該有往生計劃
- 富貴使人迷惑,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?
-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
- 大般若經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
-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
- 什么是誹謗正法?
- 皈依三寶減輕業(yè)障
-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?
-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!
- 怎樣理解“涅槃寂靜”?
-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(yè)蒸蒸日上?善緣不斷?
-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,給與是一種生命力
-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?
- 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做真實的自己
-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錯了怎么辦?
-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