凈土法要—佛號即護身符

  印光法師:凈土法要—佛號即護身符

  印光法師開示:《往生咒》梵文,學之亦甚好。但不得生分別心,謂此略文為非。一起此念,則一大藏所有咒,皆生疑心,謂為未合佛意。須知譯經之人,皆非聊爾。何可以他譯不同,便藐視之乎?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,何可勝數。豈千余年來之人,皆不知梵文乎?學固宜學,斷斷不可起優(yōu)劣勝負之念。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。

  又持咒一法,與看話頭相似?丛掝^以無義路,故能息分別之凡情,證本具之真智。持咒以不知義理,但止至誠懇切持去。竭誠之極,自能業(yè)消智朗,障盡福崇。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。禮佛儀式,極忙之人,不便特立。但至誠懇切,口稱佛號,身禮佛足,必致其如在之誠則可矣。(增廣文鈔卷二·復張云雷居士書二)

  佛號即護身符

  世當劫濁,互相戕賊。不有護身符子,斷難永無禍害。所謂護身符子,亦只至誠禮念阿彌陀佛而已。而觀音大士,悲愿洪深。尋聲救苦,隨感即應。宜于朝暮禮念佛外,加以禮念大士。則冥冥之中,必蒙加被,自可轉禍為福,遇難成祥,而不自知也。此方外野人為知己作救世之方法也。若曰為舉世,非不能救。但人不肯依法而行,則無如之何矣。(增廣文鈔卷二·復張云雷居士書二)

  貼佛號應慎重

  墻上貼佛號,亦有利益,亦有罪過。即貼亦必相宜而貼,庶可久存。若于露地,再不用好漿糊,則三二日即墮于泥涂中,或被他人之招貼蓋矣。此事亦不可潦草為之。(文鈔三編卷三·復唯佛居士書)

  慎戴佛像佩章

  民國二年(1913年)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,以釋迦佛像為徽章,光絕不知其事。事后道階來普陀,送光一徽章,光痛斥其褻瀆。至十二年(1923年)仍復如是。上海亦仿而行之,今居士亦仿而行之。作俑之罪,始于道階。道階尚能講經,而于恭敬尊重,完全不講,亦可嘆也。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,各須身佩一徽章。若佩之拜佛,亦不合宜。佩之拜人,則彼此折福。然現在由道階提倡,已成通規(guī)。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,然以居士過愛,不能不為一說耳。(文鈔三編卷二·復鄔崇音居士書)

  塑造佛像誡勿裝藏

  佛像如其不適宜,改造亦無妨。佛菩薩藏中所安置之各物,亦屬俗情,并無深意。大乘經咒,安于藏中,則有益。余均俗派。即彼密宗所說,亦仍是俗情。所最貽害后人者,裝藏用金銀寶物,以致后來無知之人,便毀像以取寶。寶豈有許多,名目而已,而害人之禍,便基于裝藏之時。此亦可以為戒者。昔山東一人夜偷二郎神藏,次日神附人謂:“我之藏,被人偷去!眴柺呛稳,言:“此人厲害的狠,通身都是毛,頭上長一只腳!毖:“此人我們找不到,只好你老人找!焙笃淙嗽谝暗爻榇蠼(即大便),見一小狗在旁,狗向糞門一咬,腸拉出來。其人言:“我偷藏時,恐神認得,反穿皮襖,頭上戴一只棉襪子!狈街ㄉ硎敲,頭上一只腳之話。鄉(xiāng)間小民無利不求,所以塑像切不可裝藏,若裝后必被愚人所毀。(文鈔三編卷二·復施元亮居士書四)

  佛形象名號勿做信封圖畫

  “阿彌陀佛”,不可作信底(即信封)用。前三年范古農以弘一師篆文鉤印,光知之,力言其褻瀆,古農因茲停印。宜將最警策人之言句印之,則有益無過矣。若印佛號在上亂寫,于理不當。六年(1917年)應德閎與光書,箋上集晉帖字,至彌勒二字,便畫一彌勒,光立斥其非。今人好異,若不知檢點,將濫無范圍矣。尤惜陰之子化一,極信心,有行持,而以阿彌陀佛,畫作種種形式。惜陰已估價,將刊板;齺砩揭姽,光極斥其過,遂止。祈為詳察。(文鈔三編卷三·復康寄遙居士書四)

精彩推薦